c RBdIDIc 解读“电子整流器”及其它....
|r*btyOJk
tpw0j
CVu
v#u]cmI
NQS@i'W=g 所谓“电子整流器”其实就是电子滤波器,为什么要混淆整流器与滤波器的定义?
Ep-{Ew{T_=
et]-;(M 作为学者,一定会根据产品特性起一个严谨的、名符其实的名称;作为商家利益为先,张冠李戴是常事。
%0 (,f
:Bc)1^I 我查阅了网上及汽车刊物各种资料,除了商家广告对这个“高科技”产品“电子整流器”有各种解读,也有托在其中推波逐润推波助澜外,并无专家学者对其功用作过分析评价,或许他们认为安装此物乃是脱裤放屁--多此一举。
5`,qKJ
|GgFdn`> 但实践正明有的车加装了“电子整流器”真有效果,能提升发动机性能及音响性能,我认为是真的。
nokk!v / 既然加装了“电子整流器”真有效果,为什么众多汽车厂家弃之不用?千万不要说是几十元成本的原因而放弃。
fis**f0
[)U|HnAJ 本文是在用我有限的知识水平去寻找一个合理的答案,不当之处请各位指正。
--E_s/
6|gC##T 纯属个人观点,如与商家利益发生冲突勿怪。
Gs]m; "o|
@{
16j#'R
`8^4, 一、分析问题前要了解的
45g:q
bs_>!H1 1. 必须认同一些产品的设计原则。
Vr/UY79
&TgS$c5k 首先必须承认汽车厂各种专业检测实验设备比我们的业余“实验”要科学得多,故此本人分析问题时会假定厂家设计是对的。
/RG>n
nYFM^56>_ 同理,在电子电器产品设计定型时,其允许工作的电压、电路电阻或电流存在一个正负范围内的误差率,当误差不超过设计上下限时那么它的工作一定是正常的,超过误差率范围它的工作就不一定正常了。
u~pBMg
,
^-^ii3G` 2.必须了解汽车发电机的另类状态
K[q{)>,9
pw.K,?kYr A.由于皮带转动的不均衡性带动发电机输出产生电压起伏现象。
Oq9E$0JW
LrH"d B.发电机碳刷与转子转动的接触面处于相对运动状态,故在微观中,碳刷与转子是由n个接触点联接导通。n是随接触面的位移增大或减小状况,当n减少到一定数量时,接触面便产生一个较大的电阻R,使电压输出波动,严重时R被热熔产生跳火开路现象,因此会产生一个幅度较大的感应电势(浪涌电压);有关资料数据云,发电机浪涌电压峰值近200V(包含电器的通断)。
8-"D.b4
Ge`PVwn 因此,发电机输出波形不是平滑,有寄生波存在。
Ye| (5f
J9/EJ'My 3.必须了解电池内阻特性
}` YtXD-o
h0
Xc=nj 电池内阻是一个变量,它与极板,电解液浓度有关,而极板在充电过程中不停变化,电解液也不断变化,当电池充满电时,电池内阻最小,随着放电过程的延续,电解液变成水,而两极金属铅板变成硫酸盐,均显电阻增大状态,放电终止时,电阻急剧增大,以致外部无压降,电压全部降落在内阻上。
+Ks 3
;jJ4H+8 通常标称池内电阻为出厂时充满电后测试之内阻,随着电池的使用年限增加,实际内阻会趋于增大变化。
S5:&_&R8[ 一般12V新蓄电池内阻为0.015~0.018Ω,旧蓄电池的内阻却多在0.085Ω以上,二者充电不足时内阻更大。
[Op^l%BC
+^jm
_+ 二、车用电源特性
}ikN
>4q6 发电机输出电与电池电组成合成电源对车上电器供电。
S_nAO\h
^O=G%de 发电机输出的是正弦交流电,经全波整流后,电压幅度由零变到最大值后又下降到零再变至最大值,电压在零与峰值之间起伏。
?Q$
a@)x#
l^KCsea
# 合成电源对车上电器供电情况为:
T@`Al(' 当发电机电压>电池电压时,发电机向电池充电及向负荷供电;当发电机电压<电池电压时,电池向负荷供电;当发电机电压=电池电压时,发电机、电池共同向负荷供电。
s&'FaqE
e
ky1} 蓄电池的等效电路为一个极大电容充放电,且与一个稳压管并联后再和内阻串联组成,如图。
Owgy<@C 电池的特性会对高于自身电压的外加电压进行削波,相当于电路中并了一个稳压管,稳压管的击穿电压为电池电压。
c`UFNNm=
I} 5e{jBB 电流通过内阻则会产生一个压降,充电时使供电电压升高,放电时使输出有效电压下降。
>;bym)
@iXBy:@ 如当电池电压为13v、内阻为0.1Ω,此时发电机有一浪涌电压使充电电流达到50A时,侧供电电压为:
*)`PY4zF 13V+(50×0.1)V=18V
6&0G'PMf 同样,当内阻只有0.02Ω时,充电电流达到50A时,
<y~Ba@1u 侧供电电压为:13V+(50×0.02)V=14V。
$F9w0kz:,*
1cMLl6Bp> 当发电机电压<电池电压时,内阻为0.1Ω,假设负荷总电流为20A,侧供电电压为:
*{j;LA.BR# 13V-(20×0.1)V=11V
77sG;8HE 当内阻只有0.02Ω时,侧供电电压为:
+v5f-CBu 13V-(20×0.02)V=12.6V。
0 V]MAuD($
pO5j-d* 结论:电池内阻及供电线阻的变大,严重影响了车用电器供电电压的稳定性!!
l5
9
N0G
_K{-1ZYsi 由此结论我想到了有些车友故障灯无端端自动亮,经打磨电池接头(降低接触电阻)或跑高速(对电池大电流充电后内阻降低)会恢复正常的原因,就是供电电压稳定正常了,电路的干扰源被抑制到最小。
8jL^q;R_(
X)Tyxppf'
0m.`$nlV- 三、“电子整流器”对电路的影响
!T:7xEr
%uV,p!| )
QQ{*j7i) 1.车上电器用电需求电压严格稳定的有ECU、传感器...
?G~rYETvw 其中ECU、传感器消耗功率不大,通常由ECU自带稳压电路供电,所以不受电源电压变动影响。
Q hRj*,
3d1xL+ 2. 由于点火线圈初级电流大小受供电电压及通电时间的控制,即点火线圈初级电流按指数曲线规律上升,电压越高、通电时间越长则电流越大,点火能量也就越大。
Xm(#O1Vm(l
&n83
>Q 点火线圈初级供电电流较大,每种工况电流导通时间不同,所以一般不带稳压供电。而改由ECU监测即时电源电压高低,发出指令控制点火线圈初级电流导通时间,点火线圈初级电流达到目标值即点火,使点火提前角及点火能量不受电源电压变动的影响。
- \ew,y
Z.aeE*Hs$ 但ECU不能检测到电源内阻及电线接触电阻变化的。所以当电源内阻或线电阻变大时,会使实际供给点火线圈初级有效电压下降,造成点火能量不足。
%JA^b5''
l]IQjjJ` 如当某一工况时刻,ECU检测得电压为12V,算出点火线圈初级电流目标值为10安,发出导通时间为T的指令。
>-`-D=!V 此时如果电池内阻为正常值时,到T结束时电流刚好为10A,如果电池内阻增大为非正常值时,则在T内达不到10A目标值。
Nb>C5TjR
$*
+UX
在趋近线性负荷时:
YJ 01- 当电源电压为12V、内阻及线阻之和为0.2殴时,此时点火线圈初级电流需要为10安,则0.2X10=2V,实际上供给点火线圈初级电压为12-2=10V。
gBy7q09r 当内阻只有0.02Ω时,则0.02X10=0.2V,实际上供给点火线圈初级电压为12-0.2=11.8V。
(#r>v
h (
/m*+N9) 因此,当回路内阻变大后,ECU所检测到的电压是虚高的,不能提供足够的点火线圈初级电流。最严重的是使高压上升率下降,造成点火延后降低发动机性能。
7@9R^,M4:
Hd0?}w\ 有关点火提前角对发动机性能影响甚大,有关祥述参阅:
TmO3hKaP
A. 高能 点火线圈、火花塞、高压线 对 动 力 影 响 解 密
c/ABBvd| http://www.dncc.cn/dnccbbs71/dispbbs.asp?BoardID=41&ID=21191&replyID=&skin=1
~OQ/ |ws B. 漫谈发动机点火能量
u'Ua ++a\ http://www.dncc.cn/dnccbbs71/dispbbs.asp?BoardID=41&ID=19062&replyID=&skin=1
CHX- 4-84{ C. 数字式电子点火的简单原理
EvEI5/z http://www.dncc.cn/dnccbbs71/dispbbs.asp?BoardID=41&ID=8969&replyID=&skin=1
8LM 91
]NrA2i? 3.安装了电容滤波器后,根据电源电路特性的分析得出下面工作状况。
c8cPG
m#i
(dh{Gk4=+ A.当发电机向电池充电时,滤波器电容会被充电到一个峰值电压,如前例的:13V+(50×0.1)V=18V。
nA#FGfZ{Ge
ta\CZp 当发电机输出峰值电压开始下降时,电容跟随发电机对负荷供电及向电池充电,电容放电后自身电压下降至与电池电压相等,此时与电池共同向负荷供电,直至充电期停止。
`?f Y!5BA
6!e I=h2P 很明显,当电池并上滤波器后,由于电容储存着电能,并且无内阻,对电路起着辅助供电作用。弥补了电池本身因内阻增大使有效输出电压下降的缺陷;又因滤波器电容容量较大,对来自发电机的窄脉冲高电压有减缓作用。
9mEt**s
Ur
Z+qTMm 根据以上分析得出结论:
=Qa*-*
YL$#6d A【当误差不超过设计上下限时那么它的工作一定是正常的。】
80p? qe 当电池内阻正常时,压降可忽略,滤波器不会影响电路。
w
$\p\}~,
/~
,|zz B【超过误差率范围它的工作就不一定正常了。】
l17sJ! I 当电池内阻逐渐增大至不正常时,压降已从量变到质变,滤波器对电路产生效用增大,弥补了电池本身因内阻增大使有效输出电压下降的缺陷。
sH//*y
8Z=d+}Gg<
j@JhxCe1+R
4LO U[D
`+IB;G1
/~w!7n<7
% D]vKv~<
_:h
rm%^
!.(Kpcrg
^Eu]i
BCDmce`=l
3NI3b-7
:O`7kZ]=n
=mVWfFL
[NG~FwpRf
to2;.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