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银行
  • 5939阅读
  • 17回复

漫谈发动机点火能量---原创

楼层直达
级别: 黄金长老

&.chqP(|  

d'!abnF[d  
fk'DJf[M  
szas(7kDS  
?X3uPj9if  

mL]5Tnc  

*%jd>e7d  

k*o>ZpjNH  

一、发动机点火能量多少合适?

W24n%Ps  

n_1,-(t  

其实没有人能准确回答这一个问题,发动机在什么工作状况下用多少点火能量汽车工厂存储于ECU的只读存储器ROM中。

axLO: Q,  

ECU只读存储器ROM中存有500多万组数据,这些数据大多数是通过各种实际工作情况实驗测量优选得出的。发动机工况千变万化,ECU要根据各传感送来的信息计算寻找出只读存储器中与现时相同(或最接近)工况的数据,发出喷油脉宽、点火提前角、闭合角(点火线圈充电时间)指令。

#Q$`3rr  

一辆车发动机的综合性能,很大程度取决于ECU的数据编写程式,工厂不会公告数据,属知识产权范畴。

W!4xE  

0q:g Dc6z  

Mq2[^l!qu  

{_5PN^J  

但是有关点火能量的学术研究成果是公开们的,写在教科书上。所以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对发动机点火能量作出正确的认识解读。

_I}rQfPJ  

MX#MDA-4  

s CF7K=a  

,Cckp! 6  

A 、在燃烧条件良好的情况下,成功点燃混合气的跳火能量为0.3mj就可。(0.0041868mJ=0.001)

jW-j+ WGSM  

OgTE^W@  

<(Wa8PY2(  

C'hI{4@P  

传统机械触点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50mj,电子无触点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100mj以上。

g]V}azLr  

当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100mj以上时称为高能量点火,现代电喷车都用高能量点火。点火线圈初级能量达到200-300mj或更高称为超高能量点火,多用于稀薄混合气技术发动机(环保,日后发展趋势),压缩比在131,空燃比251

qB_MDA  

2;4Of~  

4T6dju  

BpCzmU  

B、点火能量大小由ECU根据发动机工作状况控制,与喷油脉宽类似控制点火线圈初级电流通断时间。

DJrE[wI  

控制点火能量大小的目的是既可保证成功点火又可保护各种元器件。例如火花塞、分电器、点火线圈初级、点火模块等等及感少电磁波幅射干扰。

Qm,|'y:Tg  

"VkraB.i  

+D`IcR-x  

{G/4#r 2>  

C、其它条件不变时,加大点火能量只是提高较浓或较稀混合汽混成功点火概率,所以对于怠速、低速更有利。

Sh*LD QL<?  

; GRSe  

\d2Ku10v[  

,Za!  

D、点火能量达到一定值后,点火能量大小不会影响发动机功率(燃烧速度) 即所谓的增加马力。

(g`G(K_  

很多人对此有误解,认为.点火能量越大燃烧效率越高,其实是点火成功与不成功的问题。

oa?bOm  

T ]hVO'z  

eRKuy l  

0+L:+S  

E、燃烧的速度(效率)主要取决于混合汽的浓度、温度、压力,及气缸内混合气扰流速度,这个理沿用了100多年,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能改变这个事实。例如同样的点火能量,北方冬天发动机温度不足,使燃烧效率低,油耗上升。

44C"Pl E u  

混合气温度越高,分子动能越大燃烧的速度快,一点即着,高到一程度甚至自燃即点火能量为0,所以,发动机转速越高温度也根随增高,用较小的点火能量即可。

TgMa! Vz  

r&  

j11FEE<W  

z`g4<  

F、假如混合气浓度不在着火区,点火能量再大也无法成功点火。

hc7"0mVd{  

PmjN!/  

S?Y%}  

1&Z#$iD  

G、点火失败原因:1. 混合气在浓限或稀限区2.火花塞断火。

af2yng  

r*s)T`T}}  

naKB2y]l  

u~a@:D/F{G  

请参看图(1-6)

14v,z;HXj  

LAwAFma>  

lE?F Wt  

?g$dz?^CK&  

二、火花塞的能量转换特性

Wh)QCp0|n  

!.'@3-w]  

EnrRnVB  

.s_wP  

只有把火花塞电能转换成热能的工作特性弄清楚了,才能正确解读点火能量。

j`\}xDg  

L!-@dz  

r}P{opn$t  

+E QRNbA  

A、火花塞跳火由电容放电期(1-10微秒左右)温度达60000K(色溫单位K=+273.15)。,及电感放电期(最大量:传统约0.7ms无触点大于1.2ms) 温度达3000K

i7}) VDsZ  

K!k,]90Ko  

vI#\ Qe  

N>7IN K  

B、正常情况下混合气由火花塞电容放电期点燃,当混合气成功点燃后电感放电期对输出动力没有存在的实质意义,只会加速火花塞电极的烧蚀。就如我们启动发动机扭钥匙,着机了还在扭住不放手一样多余。

A--Hg-N|  

祥見:http://www.dncc.cn/bbs/dispbbs.asp?boardid=41&id=8969

xRJv_=dT  

当电容放电期不能成功点火时,电感放电期持续的火花延续点火,适当延长火花期还有利于残余气体燃烧,有利环保,这是它存在的目的。

U/m6% )Yx(  

Xp{+){Iu  

+T+f``RcK  

bPAp0}{Fu  

C、火花塞电极形状对跳火电压及放电时间有影响,但変化量不大。反而发动机工况对跳火电压及影响甚大,不同的工况跳火电压可达67kv变化之多。

p-GlGEt_X  

跳火电压是个变量,其它条件相对稳定时,只要影响因素是压力及温度。

DmM<Kkg.J  

~L$B]\/A5  

(.7_`T6QG  

|332G64K  

D、火花塞间隙跳火前如同稳压二极管(拑位),虽然点火线圈可输出几万伏高压,但到达击穿电压时点火线圈电压就升不上去了,跳火后如同一个电阻,点火线圈的剩余能量通过这个电阻泄放,产生持续的火花。

Cj"k Fq4  

Q {3"&  

<6mXlK3N0  

r5(OH3  

E、火花塞间隙小,电极吸热作用使间隙中的混合气体温度难上升,不易着火,过小就进入淬火区。

W ;,Uh E  

火花塞间隙大,跳火能量上升(电压增大),但压力高温度低时容易发生击不穿混合气(断火)现象。

|LcN_ ,}6  

火花塞间隙在0.7mm-1.2mm之间,点火线圈能量大间隙也适当增大,对提高点火成功率有利。

bNFX+GA/  

< hZA$.W3  

2~2  

"o<:[c9/  

F、火花塞能量来自点火线圈,所谓有高能量火花塞实是无稽之淡。

+SrE  

不管用何材料制造火花塞电气性能是一样的,只有使用寿命不同。

.3{S6#  

火花塞二个电极都是导体,其间隙中的混合气为负载,原理如同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铜导体线或铁导体线去连接一个相同电阻的负载时,所通过的电流是相等的,即转换的热能大小一样。

z;#}u C  

G、贵金属(铱、铂…)有较低的电子发射势垒,所以跳火电压比普通火花塞低,互换时贵金属火花塞间隙应略大于普通火花塞间隙才匹配。

mRj-$:}L  

MukPY2[Am  

LO# {   

``aoLQc`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

z0g$+bhy  

A、 点火线圈输出能量不变时,火花塞击穿电压越高,火花塞电容放电能量越大,则电感放电火花期变短。

w:z_EV!&  

B、 点火线圈输出能量变大,火花塞击穿电压不变时,则电感放电火花期变长。

3y 0`G8P'h  

173/A=]  

}>)"!p;t_  

#( X4M{I  

重要提示:点火能量大小不会影响发动机混合气燃烧速度的理解为 xj%h-@o6  
{f3T !e{  

Fwho.R-.  

ZJ+q<n_4}  

100mj150mj能量通过火花塞时,火花塞电容放电能量相等,时间也相等,电感放电火花期时间长短不同,即在相等的时段内所发出的热功相约。 Isoqs(Oi  
eFZ`0V0  

#M{}Grg  

^R K[-tVV  

bumS>:  
tJ'U<s  

D>LdDhNn,`  

'nW:2(J  

z[CCgs&vqe  

ioh_5 5e  

^VoQGP/cl  

三、点火线圈能量

,!bOzth2>K  

7r*>?]y+  

!)_5z<   

yTbBYx9Bi  

点火线圈即高压变压器,简单工作原理: 变压器初级电流变化引起变压器内磁通量变化,次级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高压)

3/]J i^+  

有两种点火方式:

cF,u)+2b|6  

A.。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

:UFf6T?  

点火系统产生高压前以点火线圈建立磁场能量的方式储存点火能量。

Oi l>bv8  

特点:靠断开初级线圈电流产生点火电压,火花持续时间长。

US> m1KsX  

@JN%P} 4)  

eaF5S'k 4$  

wl(}F^:/`  

B.电容储能式点火系

I`5MAvP  

点火系统产生高压前,先从电源获取能量以蓄能电容建立电场能量的方式储存点火能量。

rEddX  

特点:靠电容通过初级线圈放电产生点火电压,放电能量大,时间短,可在一个燃烧期作1-3次跳火。

#yU4X\oO  

u6B (f;  

根据实驗正实,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更适合家用轿车发动机,所以汽车基本都采用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而不是成本及技术原因。

#*Mk@XrV  

b_wb!_  

d(]LRIn~1  

T /] ayc:  

电感蓄能式点火线圈其输出负荷为50PF(火花塞电极默认电容)时,次级电压上升时间一般为10s~50μs,幅值在35kV左右。

E6@+w.VVO  

点火线圈初级电流按指数曲线规律上升,通电时间长电流大。点火线圈初级电流越大断开时输出能量越大,电流越小断开时输出能量越小。ECU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对点火线圈能量的控制。

'fg`td  

ZZeqOu7^  

UO!OO&l!  

b[u_r,b  

点火线圈并不复杂,设定点火线圈最大能量后,可根据电工学公式计算出各项參数进行试制后定型生产。

{yfG_J  

m =opY~&h  

%3kqBH!d  

e"2 wXd_}  

四、 探讨结论

I5 [r-r  

[KCh,'&  

ko  ~iDT  

GO`X KE  

清华大学研究说明,传统点火改为高能点后功率提高不足4%。

lr^-  

/&ph-4\i  

.R:eN&Y 8y  

 Ya=QN<  

现代电喷车都用高能量点火系统,我们改装点火能量还有多大的提升余地?

:G}tvFcOAF  

为什么提高点火线圈能量后或多或少都有表现?

$H5PB' b  

点火能量是否可增大到1000MJ,上限是多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多大? faJ5f .  
dQizM^j  

d$Mj5wN:q  

WUqAPN  

最具讽刺的是厂家要控制点火能量的输出不要过大,而改装者却越大越好。 FyY;F;4P  
]=_BK!O  

n_c0=YH  

V];RQWs  

有人说是汽车厂设计的疏忽,有人说是成本原因,也有人说厂家是对的。各人自己去解读吧。

:x;D- kZ  

.t}nznh  

VLOyUt~O#  

"5YsBih  

>&$ V"*]  

$4eogI7N>w  

}SOj3.9{c  

五、本人浅见 9:esj{ X  
0_j!t  

uH7u4f1Q  

$A-b-`X  

Ddu$49{S:  

g#H#i~E^  

Hm*n ,8_  

从有关文献中可知: &%FpNU9  
$n>.;CV  

Dy5'm?  

_0ep[r  

S9U`-\L0  

'IKV%$k  

hvwKhQ}wX  

A、火花塞间隙不变时,最小跳火能量决定于温度及压力。最小跳火点火能量大小是随发动机各种工况改变的。 JPR o<jt=  
P uYAoKG  

IT!u 4iH[  

g3B%}!|  

B、 温度及压力不变时混合气过浓或过稀需要更大的点火能量才能点燃,即增大跳火电压。 uW;[FTcqy$  
Mj!\EUn  

'wyS9^F  

pgUp1goAU  

C、 混合气燃烧的速度(效率)主要取决于混合的浓度、温度、压力,及气缸内混合气扰流速度,与点火能量大小无关。 v]h^0WU  
A'6-E{  

q:cCk#ra  

w ,*#z  

D、最小点火能量虽然能点燃混合气,但为保险起见,应适当加大。 K-b`KcX  
/$d #9Uv  

X`C ozyYuD  

5Mp$u756  

E、 混合气浓度在着火区时,火花塞跳火即可成功点火。混合气浓度不在着火区,点火能量再大也无法成功点火。 J u"/#@  
n){u!z)Al  

CpU y~  

Dc3bG@K*G  

d&X <&)a7  

8ZNwo  

-V52?Hq  

所以1点火能量越强,点着混合气概率越高,即范围变宽(见图曲线)。因发动机低转速时进气量大压力上升,温度又较低,所以提高点火能量对改善低速及怠速点火性能较为明显。但是随着发动机转速的提高,由于混合气着火容易,造成点火失败原因减少,发动机输出就不会有什么差异了。

R-5e9vyS  

SA.,Q~_T7  

Zc*gRC  

3EX41)u  

所以2,混合汽燃烧时间在750μS-2500μS之间,高能点火火花持续时间在1200-1800μS

]}jY] l  

当用1800μS火花能量去点燃混合汽燃烧时间只有1000μS的混合气时,会出现什么状况呢?

!_=3Dz  

答案是:混合气已燃烧完结而火花塞还在跳火,电离通道生产的高热加上火花塞自身温度加速了火

b7? 2Pu  

花塞电极的烧蚀,也增加了点火系统负担。这样讲你应明白为何ECU要有调节点火能量功能了吧。 p*Hbc|?{Q&  
M /mUY  

tJ,x>s?Y  

uk~4R@=&H  

n(#159pZ  

yjbqby7  

`R]9+_"N  

所以3ECU根据不同的工况输出恰到好处的点火能量,达到既不失火又可保护点火系统元件的目的。事实是这种保护会使发动机点火成功率范围变窄(见图曲线),在低转时确实会帶来某些时刻点火失败,造成发动机抖动,也因点火失败造成功率损失。所以当用较强能量的点火线圈时,对低转点火成功率会提高,就是所讲低速好了。

'Dq!o[2y  

&Z_W*D  

;%Jw9G\h  

=Uta5$\a)  

所以4,我个人认为厂家的点火能量选择是为了达到“保护”与“能量”的平衡,牺牲了非工作转速区的性能。这个道理与怠速的稳定性及耗油的矛盾是一样的。某发动机把目标怠速定在500转时省油但抖动很大,怠速定在1000转时很稳定却费油,最后为取平衡怠速定在800转。但并不影响发动机正常转速工作的动力性。

x-k}RI  

&AmTXW  

ow*) 1eo  

ua*k{0[  

一台发动机推出市场之前,厂家一定经过各种测试。点火系统是关系到整机功率输出的重要一环,不管发动机设计、制造工艺多优秀,当点火时间失准、点火能量不够造成失火时,发动机性能将大打折扣。

*,~d!Fc  

厂家有各种设备仪器,实驗资源来对发动机性能测试,所以厂家必定会通过各种实驗选择一个合适能量点火线圈的。

CN@bJo2  

当我们用感觉去测试点火线圈时,厂家却是用电脑图象观察分折,不在一档次。

Z9mY*}:U~  

厂家做了99%的爬山工作,不可能最后由我们用1%代价去达到顶峰。

* F%Wf  

"S.5_@?  

bmV ksi2b  

wl H6  

@ofivCc<%  

结论:增大点火能量,成功点燃混合气概率越高,大到多少合适我不知道。 gKoB)n<[  

LdnHz#  

0'q&7 MV  
U4;r.#qw,  

-u+@5K;^Y  

Bm>>-nG;  

nmo<t]  

fzdWM:g  
<rihi:4K  
M!wa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06-30 21:35:43编辑过]
级别: 黄金长老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5-06-30
1+WVh7gF  
abm 3q!a-  
BZHoRd{EH  
3MFT P5~  
sdg2^]|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级别: 黄金长老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5-06-30
2 1ygEyC[1  

主要论点参考文献为上海交通大学四年级在用参考教材〖汽车发动机原理教程〗。图123456

")MHP~ ?  

n(Nu  
1W >/4l  
$WE _aNfja  
RHu,t5,  
Y8mv[+Z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级别: 黄金长老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5-06-30
3 fU=B4V4@  
/|* Y2ETOr  
vZ.x{"n'~  
~l)-wNqR4r  
U&?v:&c#&n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06-30 21:31:37编辑过]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级别: 金虎长老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5-06-30
4
简易人生~ 不卑不亢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5-06-30

真是受益匪浅。不错。小红杏,多发点类似的文章。

看来我的想法真没错,改装来改装去,最终还是要回到原厂设置。

就当走了一次学习的过程吧。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5-06-30

版主们,看到小红杏了。

你们还不设---------精。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5-06-30
我只会开老爷车!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认证码: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