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银行
  • 6024阅读
  • 17回复

漫谈发动机点火能量---原创

楼层直达
级别: 黄金长老

Y 9BKd78Y  

*EFuK8 ;  
z -'e<v;w  
-+:t%A?  
UryHte  

&Zo+F]3d  

A%~t[ H  

Us3zvpy)o  

一、发动机点火能量多少合适?

(i-L:  

9 $zx<O  

其实没有人能准确回答这一个问题,发动机在什么工作状况下用多少点火能量汽车工厂存储于ECU的只读存储器ROM中。

)Zrn?KM  

ECU只读存储器ROM中存有500多万组数据,这些数据大多数是通过各种实际工作情况实驗测量优选得出的。发动机工况千变万化,ECU要根据各传感送来的信息计算寻找出只读存储器中与现时相同(或最接近)工况的数据,发出喷油脉宽、点火提前角、闭合角(点火线圈充电时间)指令。

o>I,$=  

一辆车发动机的综合性能,很大程度取决于ECU的数据编写程式,工厂不会公告数据,属知识产权范畴。

_"82W^Wi  

mE bj  

k=D_9_  

@PH`Wn #S  

但是有关点火能量的学术研究成果是公开们的,写在教科书上。所以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对发动机点火能量作出正确的认识解读。

|"}F c S y  

}57s  

\mK;BWg)  

'dXGd.V7u  

A 、在燃烧条件良好的情况下,成功点燃混合气的跳火能量为0.3mj就可。(0.0041868mJ=0.001)

LyRbD$m  

-v@LJCK7I  

J@}PBHK+  

m[}@\y  

传统机械触点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50mj,电子无触点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100mj以上。

le|Rhs %Z%  

当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100mj以上时称为高能量点火,现代电喷车都用高能量点火。点火线圈初级能量达到200-300mj或更高称为超高能量点火,多用于稀薄混合气技术发动机(环保,日后发展趋势),压缩比在131,空燃比251

d-cW47  

O))YJh"'_  

=D&XE*qkZ  

j#jwK(:]  

B、点火能量大小由ECU根据发动机工作状况控制,与喷油脉宽类似控制点火线圈初级电流通断时间。

rI OKCL?  

控制点火能量大小的目的是既可保证成功点火又可保护各种元器件。例如火花塞、分电器、点火线圈初级、点火模块等等及感少电磁波幅射干扰。

Nwo*tb:  

Z,DSTP\|  

Z*b$&nM  

icQQLSU5  

C、其它条件不变时,加大点火能量只是提高较浓或较稀混合汽混成功点火概率,所以对于怠速、低速更有利。

 9I:3  

j rxq558  

K%W;-W*'  

cml~Oepf  

D、点火能量达到一定值后,点火能量大小不会影响发动机功率(燃烧速度) 即所谓的增加马力。

7z$bCO L=S  

很多人对此有误解,认为.点火能量越大燃烧效率越高,其实是点火成功与不成功的问题。

]NtBP  

z,hBtq:-$  

@ULWVS#t2  

-j2y#aP  

E、燃烧的速度(效率)主要取决于混合汽的浓度、温度、压力,及气缸内混合气扰流速度,这个理沿用了100多年,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能改变这个事实。例如同样的点火能量,北方冬天发动机温度不足,使燃烧效率低,油耗上升。

S v0?_3C  

混合气温度越高,分子动能越大燃烧的速度快,一点即着,高到一程度甚至自燃即点火能量为0,所以,发动机转速越高温度也根随增高,用较小的点火能量即可。

EaHJl  

#B6f{D[pI  

diVg|Z3T  

dKC*QHU  

F、假如混合气浓度不在着火区,点火能量再大也无法成功点火。

GvgTbCxnN  

)bL(\~0g~  

'W4v>0   

|e+3d3T35  

G、点火失败原因:1. 混合气在浓限或稀限区2.火花塞断火。

k\;D;e{  

(Cq 38~mR  

+l/kH9m  

&8Vh3QLEx  

请参看图(1-6)

bV2a2#kj  

y4|<+9<7  

M=95E$6  

5bXpj86mY  

二、火花塞的能量转换特性

._A4 :  

qc)+T_m  

|T"j7  

>$CNR*}@  

只有把火花塞电能转换成热能的工作特性弄清楚了,才能正确解读点火能量。

i,Z-UA|f=T  

XH*(zTd(?  

Mg8ciV}\xY  

<~v4BiQ3l^  

A、火花塞跳火由电容放电期(1-10微秒左右)温度达60000K(色溫单位K=+273.15)。,及电感放电期(最大量:传统约0.7ms无触点大于1.2ms) 温度达3000K

).u>%4=6  

|rhB@k  

CJ)u#PmkJ  

]:?hU^H]<  

B、正常情况下混合气由火花塞电容放电期点燃,当混合气成功点燃后电感放电期对输出动力没有存在的实质意义,只会加速火花塞电极的烧蚀。就如我们启动发动机扭钥匙,着机了还在扭住不放手一样多余。

'?{L gj^R  

祥見:http://www.dncc.cn/bbs/dispbbs.asp?boardid=41&id=8969

=G'J@[d{d  

当电容放电期不能成功点火时,电感放电期持续的火花延续点火,适当延长火花期还有利于残余气体燃烧,有利环保,这是它存在的目的。

}1sd<<\`  

b|@f!lA  

DPl&e-`  

":L d}~>  

C、火花塞电极形状对跳火电压及放电时间有影响,但変化量不大。反而发动机工况对跳火电压及影响甚大,不同的工况跳火电压可达67kv变化之多。

lc2RMu  

跳火电压是个变量,其它条件相对稳定时,只要影响因素是压力及温度。

-S,xR5  

pRLs*/Bw  

Cq-#| +zr  

MlM2(/ok  

D、火花塞间隙跳火前如同稳压二极管(拑位),虽然点火线圈可输出几万伏高压,但到达击穿电压时点火线圈电压就升不上去了,跳火后如同一个电阻,点火线圈的剩余能量通过这个电阻泄放,产生持续的火花。

njy^<7 ;  

F}lgy;=h  

dWI.t1`i  

/~LXY< -(  

E、火花塞间隙小,电极吸热作用使间隙中的混合气体温度难上升,不易着火,过小就进入淬火区。

4nhe *ip  

火花塞间隙大,跳火能量上升(电压增大),但压力高温度低时容易发生击不穿混合气(断火)现象。

)Q\ZYCPOr  

火花塞间隙在0.7mm-1.2mm之间,点火线圈能量大间隙也适当增大,对提高点火成功率有利。

7[-jr;v  

s\&_Kbw] c  

S'-<p<;D\B  

bT-G<h*M  

F、火花塞能量来自点火线圈,所谓有高能量火花塞实是无稽之淡。

QBsDO].J<  

不管用何材料制造火花塞电气性能是一样的,只有使用寿命不同。

SA>;]6)`(  

火花塞二个电极都是导体,其间隙中的混合气为负载,原理如同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铜导体线或铁导体线去连接一个相同电阻的负载时,所通过的电流是相等的,即转换的热能大小一样。

J|FyY)_  

G、贵金属(铱、铂…)有较低的电子发射势垒,所以跳火电压比普通火花塞低,互换时贵金属火花塞间隙应略大于普通火花塞间隙才匹配。

x#8=drh.:C  

hYd8}BvA  

G>RYQ{O  

Mc}x]j`f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

?0(B;[xEJ  

A、 点火线圈输出能量不变时,火花塞击穿电压越高,火花塞电容放电能量越大,则电感放电火花期变短。

^]DWrmy  

B、 点火线圈输出能量变大,火花塞击穿电压不变时,则电感放电火花期变长。

lX4p'R-h  

Xdq, =;  

RrHnDO'  

zFtGc  

重要提示:点火能量大小不会影响发动机混合气燃烧速度的理解为 W\,lII0  
ge?-^s4M  

txo?k/w  

9yo[T( 8  

100mj150mj能量通过火花塞时,火花塞电容放电能量相等,时间也相等,电感放电火花期时间长短不同,即在相等的时段内所发出的热功相约。 d:pm|C|F  
8ex:OTzn|  

XjZao<?u  

JJ9e{~0 I  

,cy/fW  
5@>4)dk\  

N<Z)b!o%u  

K!-  &Zv  

+NLQYuN  

:L [YmZ  

iB}LnC:  

三、点火线圈能量

i^yH?bH @~  

B~V<n&<  

=qV4Sje|q  

L)kb (TH  

点火线圈即高压变压器,简单工作原理: 变压器初级电流变化引起变压器内磁通量变化,次级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高压)

{2}tPT[a(  

有两种点火方式:

QQ^Gd8nQ  

A.。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

m%e^&N#%6r  

点火系统产生高压前以点火线圈建立磁场能量的方式储存点火能量。

7>nhIp))  

特点:靠断开初级线圈电流产生点火电压,火花持续时间长。

XAjd %Xv<  

x2 w8zT6M  

AC 9{*K[  

m(2G*}  

B.电容储能式点火系

<\>+~p,  

点火系统产生高压前,先从电源获取能量以蓄能电容建立电场能量的方式储存点火能量。

' be P  

特点:靠电容通过初级线圈放电产生点火电压,放电能量大,时间短,可在一个燃烧期作1-3次跳火。

0('OyH)  

[}{w  

根据实驗正实,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更适合家用轿车发动机,所以汽车基本都采用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而不是成本及技术原因。

])eOa%  

h_}BmJh_  

`qy6 qKl N  

`cTsS  

电感蓄能式点火线圈其输出负荷为50PF(火花塞电极默认电容)时,次级电压上升时间一般为10s~50μs,幅值在35kV左右。

():?FJ M  

点火线圈初级电流按指数曲线规律上升,通电时间长电流大。点火线圈初级电流越大断开时输出能量越大,电流越小断开时输出能量越小。ECU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对点火线圈能量的控制。

q.K$b  

N[D\@ o  

/xbF1@XtL  

~0$F V  

点火线圈并不复杂,设定点火线圈最大能量后,可根据电工学公式计算出各项參数进行试制后定型生产。

SG o:FG  

h*LL(ow5  

~0{Kga  

?i=!UN  

四、 探讨结论

|;-r};  

itgO#(g$Q  

cN>i3}fq  

;qK6."b`;  

清华大学研究说明,传统点火改为高能点后功率提高不足4%。

&2igX?60  

$ '*BS  

>cL2PN_y  

c"1d#8J  

现代电喷车都用高能量点火系统,我们改装点火能量还有多大的提升余地?

KL]!E ~i  

为什么提高点火线圈能量后或多或少都有表现?

"@$STptkc  

点火能量是否可增大到1000MJ,上限是多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多大? o#/iR]3  
K9'*q3z   

^?[<!VBI  

I.1l  

最具讽刺的是厂家要控制点火能量的输出不要过大,而改装者却越大越好。 Z;GIlgK9  
k_D4'(V:b  

bA@ /B'  

iNod</+"K  

有人说是汽车厂设计的疏忽,有人说是成本原因,也有人说厂家是对的。各人自己去解读吧。

kOs(?=  

:GU,EDps  

>(hSW~i~  

 l B1#  

$tI]rU  

7_-w_"X  

$f#a gq_  

五、本人浅见 -_NC%iN#C  
Cp#)wxi6[y  

9GgA6#  

>E:<E'L  

w5KPB5/zu  

C5W>W4EM  

6P n8f  

从有关文献中可知: ~u87H?  
X|DO~{-au  

Q@@v1G\  

U`|0 jJ  

SLfFqc+n0  

YC_5YY(k  

l1U=f]  

A、火花塞间隙不变时,最小跳火能量决定于温度及压力。最小跳火点火能量大小是随发动机各种工况改变的。 NLPkh,T:  
4'4\ ,o  

ac kqH+'  

7\*FEjRM]  

B、 温度及压力不变时混合气过浓或过稀需要更大的点火能量才能点燃,即增大跳火电压。 R4ht6Vm3g)  
k} ]T;|h]  

oB74y  

@+atBmt  

C、 混合气燃烧的速度(效率)主要取决于混合的浓度、温度、压力,及气缸内混合气扰流速度,与点火能量大小无关。 Sm~l:v0%  
h6} lpd  

|=&cQRY!p  

_6wFba@>/n  

D、最小点火能量虽然能点燃混合气,但为保险起见,应适当加大。 ATR!7i\|  
r3>i+i42  

`\+@Fwfx  

FXs*vg`  

E、 混合气浓度在着火区时,火花塞跳火即可成功点火。混合气浓度不在着火区,点火能量再大也无法成功点火。 /RMPS. d {  
##4GK08!  

a AB`G3  

3.qTLga|}  

dX)GPC-D7  

]~E0gsq  

b%S62(qP  

所以1点火能量越强,点着混合气概率越高,即范围变宽(见图曲线)。因发动机低转速时进气量大压力上升,温度又较低,所以提高点火能量对改善低速及怠速点火性能较为明显。但是随着发动机转速的提高,由于混合气着火容易,造成点火失败原因减少,发动机输出就不会有什么差异了。

NwZ@#D#[ Y  

Vl2XDkhq  

]Qe{e3p;  

&zuG81F6  

所以2,混合汽燃烧时间在750μS-2500μS之间,高能点火火花持续时间在1200-1800μS

`3Uj{w/Q:L  

当用1800μS火花能量去点燃混合汽燃烧时间只有1000μS的混合气时,会出现什么状况呢?

bN3#{l-`  

答案是:混合气已燃烧完结而火花塞还在跳火,电离通道生产的高热加上火花塞自身温度加速了火

;-Jb1"5  

花塞电极的烧蚀,也增加了点火系统负担。这样讲你应明白为何ECU要有调节点火能量功能了吧。 j6g[N4xr  
k}#;Uy=5  

Z'k|u4ZC  

U #~;)fZ  

l?*r5[O>n  

3_5XHOdE  

La[K!u\B  

所以3ECU根据不同的工况输出恰到好处的点火能量,达到既不失火又可保护点火系统元件的目的。事实是这种保护会使发动机点火成功率范围变窄(见图曲线),在低转时确实会帶来某些时刻点火失败,造成发动机抖动,也因点火失败造成功率损失。所以当用较强能量的点火线圈时,对低转点火成功率会提高,就是所讲低速好了。

m|svQ-/j  

<Mf*l)%*  

tjv\)Nn'  

0-2"FdeQU  

所以4,我个人认为厂家的点火能量选择是为了达到“保护”与“能量”的平衡,牺牲了非工作转速区的性能。这个道理与怠速的稳定性及耗油的矛盾是一样的。某发动机把目标怠速定在500转时省油但抖动很大,怠速定在1000转时很稳定却费油,最后为取平衡怠速定在800转。但并不影响发动机正常转速工作的动力性。

/r.6XZs6  

yBn_Kd  

wq72% e  

`fW{yb  

一台发动机推出市场之前,厂家一定经过各种测试。点火系统是关系到整机功率输出的重要一环,不管发动机设计、制造工艺多优秀,当点火时间失准、点火能量不够造成失火时,发动机性能将大打折扣。

7c::Qf[|  

厂家有各种设备仪器,实驗资源来对发动机性能测试,所以厂家必定会通过各种实驗选择一个合适能量点火线圈的。

z~.9@[LG]  

当我们用感觉去测试点火线圈时,厂家却是用电脑图象观察分折,不在一档次。

9Dq.lr^  

厂家做了99%的爬山工作,不可能最后由我们用1%代价去达到顶峰。

k5s?lWH  

M8Juykw  

zf7rF}  

NlMQHma  

3f,u}1npa*  

结论:增大点火能量,成功点燃混合气概率越高,大到多少合适我不知道。 F;X"3F.!  

#,)P N @P  

/5jKX 5r  
oEN)Dw o  

Jk%'mEGE  

VjC*(6<Gj  

,LoMt ]H  

c*Eok?O  
:D<:N*9i  
M(_^'3u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06-30 21:35:43编辑过]
级别: 黄金长老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5-06-30
j83Y'VJJC  
43Uy<%yb>}  
g#3x)97Z  
|Qq'_4:  
BeCr){,3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级别: 黄金长老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5-06-30
2 $b`~KMO  

主要论点参考文献为上海交通大学四年级在用参考教材〖汽车发动机原理教程〗。图123456

nNpXkI:  

s7"5NU-  
t-?#x   
@Zw[LIQ*  
;"JgNad  
Q& S 7_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级别: 黄金长老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5-06-30
3 L H`z '7&/  
o|BEY3|  
JxM[LvVi  
8Ekk"h 6  
V=v7<I=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06-30 21:31:37编辑过]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级别: 金虎长老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5-06-30
4
简易人生~ 不卑不亢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5-06-30

真是受益匪浅。不错。小红杏,多发点类似的文章。

看来我的想法真没错,改装来改装去,最终还是要回到原厂设置。

就当走了一次学习的过程吧。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5-06-30

版主们,看到小红杏了。

你们还不设---------精。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5-06-30
我只会开老爷车!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认证码: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