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N!\$i@E:
@JbxGi
$ZI]
0/)2RmF
;A,X,f
\t!~s^ Oox
4Im>2)
G<7M;vRvP
一、发动机点火能量多少合适?
s\;/U|P_
%R>n5m 其实没有人能准确回答这一个问题,发动机在什么工作状况下用多少点火能量汽车工厂存储于ECU的只读存储器ROM中。
aZb\uMePK ECU只读存储器ROM中存有500多万组数据,这些数据大多数是通过各种实际工作情况实驗测量优选得出的。发动机工况千变万化,ECU要根据各传感送来的信息计算寻找出只读存储器中与现时相同(或最接近)工况的数据,发出喷油脉宽、点火提前角、闭合角(点火线圈充电时间)指令。
yh
E% X 一辆车发动机的综合性能,很大程度取决于ECU的数据编写程式,工厂不会公告数据,属知识产权范畴。
`E$vWZq}
T_D3WHp
)NZH{G
=6~
但是有关点火能量的学术研究成果是公开们的,写在教科书上。所以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对发动机点火能量作出正确的认识解读。
A^,E~Z!x
T#qf&Q
Z
\1Y|$:T/
Zp7Pw
A 、在燃烧条件良好的情况下,成功点燃混合气的跳火能量为0.3mj就可。(0.0041868mJ=0.001卡)
1Rd|P<y
RyK~"CWT
{`D]%eRO
vCi`htm%
传统机械触点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50mj,电子无触点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100mj以上。
ht%qjE 当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100mj以上时称为高能量点火,现代电喷车都用高能量点火。点火线圈初级能量达到200-300mj或更高称为超高能量点火,多用于稀薄混合气技术发动机(环保,日后发展趋势),压缩比在13:1,空燃比25:1。
B(M-;F
XB!qPh.
J\@g3oGw
lt-3OcC
B、点火能量大小由ECU根据发动机工作状况控制,与喷油脉宽类似控制点火线圈初级电流通断时间。
MUbKlX 控制点火能量大小的目的是既可保证成功点火又可保护各种元器件。例如火花塞、分电器、点火线圈初级、点火模块等等及感少电磁波幅射干扰。
i ZPNss
h._eP.W `
A-L1vu;
Es#:0KH].v
C、其它条件不变时,加大点火能量只是提高较浓或较稀混合汽混成功点火概率,所以对于怠速、低速更有利。
9mk@\Gqqm
ShVR{gIs
~pp<
T
2 {WZ?H93a
D、点火能量达到一定值后,点火能量大小不会影响发动机功率(燃烧速度), 即所谓的增加马力。
`K0.6i [p 很多人对此有误解,认为.点火能量越大燃烧效率越高,其实是点火成功与不成功的问题。
`Ivt)T+n;
?nu<)~r53
>op/<?<
bg9_$laDi
E、燃烧的速度(效率)主要取决于混合汽的浓度、温度、压力,及气缸内混合气扰流速度,这个理沿用了100多年,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能改变这个事实。例如同样的点火能量,北方冬天发动机温度不足,使燃烧效率低,油耗上升。
Z$Ps_Ik 混合气温度越高,分子动能越大燃烧的速度快,一点即着,高到一程度甚至自燃即点火能量为0,所以,发动机转速越高温度也根随增高,用较小的点火能量即可。
eon(C|S7eK
7S&O{Q7)
WIwGw %_~
a5
g1.6hF
F、假如混合气浓度不在着火区,点火能量再大也无法成功点火。
FRE${~Xd
5U l=Nv]
Vuo 8[h>
h<2O+"^
G、点火失败原因:1. 混合气在浓限或稀限区2.火花塞断火。
j]_"MMwk$<
D3%`vqu&
DPsf]
Dy@f21+
请参看图(1-6)
~?{"H<
ewtoAru
B/Lx,
}cE,&n
二、火花塞的能量转换特性
7b,u|F
\+g95|[/
kG+CT
8
lt P)K4
只有把火花塞电能转换成热能的工作特性弄清楚了,才能正确解读点火能量。
5Y)!q?#H
kN;l@>
M>0=A
-";'l@D=
A、火花塞跳火由电容放电期(1-10微秒左右)温度达60000K(色溫单位K=℃+273.15)。,及电感放电期(最大量:传统约0.7ms无触点大于1.2ms) 温度达3000K。
?'$=G4y&?
_jK\+Zf
#:vos VqG
{j,bV6X
B、正常情况下混合气由火花塞电容放电期点燃,当混合气成功点燃后电感放电期对输出动力没有存在的实质意义,只会加速火花塞电极的烧蚀。就如我们启动发动机扭钥匙,着机了还在扭住不放手一样多余。
+sE8 1B 祥見:http://www.dncc.cn/bbs/dispbbs.asp?boardid=41&id=8969
gO4J[_ 当电容放电期不能成功点火时,电感放电期持续的火花延续点火,适当延长火花期还有利于残余气体燃烧,有利环保,这是它存在的目的。
15uVvp/
\0(QO8.
rA8neO)
8Th|'
C、火花塞电极形状对跳火电压及放电时间有影响,但変化量不大。反而发动机工况对跳火电压及影响甚大,不同的工况跳火电压可达6、7kv变化之多。
G5"UhnOD' 跳火电压是个变量,其它条件相对稳定时,只要影响因素是压力及温度。
6}n_r}kNR
L:XnW1(Or
h.sH:]Z
HB||'gIC
D、火花塞间隙跳火前如同稳压二极管(拑位),虽然点火线圈可输出几万伏高压,但到达击穿电压时点火线圈电压就升不上去了,跳火后如同一个电阻,点火线圈的剩余能量通过这个电阻泄放,产生持续的火花。
QyJ}zwD
Q\<C9%a
/v
U$62KA
+j1s*}8
E、火花塞间隙小,电极吸热作用使间隙中的混合气体温度难上升,不易着火,过小就进入淬火区。
IX$dDwY|O> 火花塞间隙大,跳火能量上升(电压增大),但压力高温度低时容易发生击不穿混合气(断火)现象。
/x c<& 火花塞间隙在0.7mm-1.2mm之间,点火线圈能量大间隙也适当增大,对提高点火成功率有利。
)h]~<
fU
tJ>%Xop
tS!FnQg4
3#N'nhUzA
F、火花塞能量来自点火线圈,所谓有高能量火花塞实是无稽之淡。
-AnQZy 不管用何材料制造火花塞电气性能是一样的,只有使用寿命不同。
rQmDpoy = 火花塞二个电极都是导体,其间隙中的混合气为负载,原理如同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铜导体线或铁导体线去连接一个相同电阻的负载时,所通过的电流是相等的,即转换的热能大小一样。
8T6LD G、贵金属(铱、铂…)有较低的电子发射势垒,所以跳火电压比普通火花塞低,互换时贵金属火花塞间隙应略大于普通火花塞间隙才匹配。
{1?94rz
5k:SD7^b
Fl0(n #L
[U5@m]>^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
_+!@c6k)ra A、 点火线圈输出能量不变时,火花塞击穿电压越高,火花塞电容放电能量越大,则电感放电火花期变短。
2xLEB& B、 点火线圈输出能量变大,火花塞击穿电压不变时,则电感放电火花期变长。
v)p'0F#6A
4 s
s 4O
X-=4Z9
pG6?"*Fz;
重要提示:点火能量大小不会影响发动机混合气燃烧速度的理解为
O #<F"e;$
\.aKxj5
t~H0Qeb[v=
_!_^B
100mj与150mj能量通过火花塞时,火花塞电容放电能量相等,时间也相等,电感放电火花期时间长短不同,即在相等的时段内所发出的热功相约。
oiIl\#C
{{Qbu}/@
mr2Mu
$bD`B'5
QF
npp\K
ok [_
Z;
gq;>DY]
K3<A<&W_-
S 6_:\Q
5y 5Dn!`
:fwt PvLo
三、点火线圈能量
4oH ,_sr
^g|cRI_"
R'z
i#FeP
Q2- lHn^L:
点火线圈即高压变压器,简单工作原理: 变压器初级电流变化引起变压器内磁通量变化,次级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高压)。
W"_<SYVJ 有两种点火方式:
Sk>=C0f: A.。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
[UI>SN 点火系统产生高压前以点火线圈建立磁场能量的方式储存点火能量。
0Q&(j7`^@ 特点:靠断开初级线圈电流产生点火电压,火花持续时间长。
. waw=C
fF0i^E<
Cj8&wz}ez
+112{v=!i
B.电容储能式点火系
hH1Q:}a 点火系统产生高压前,先从电源获取能量以蓄能电容建立电场能量的方式储存点火能量。
uQ W)pD{_ 特点:靠电容通过初级线圈放电产生点火电压,放电能量大,时间短,可在一个燃烧期作1-3次跳火。
_;PQt" ]
<9pI~\@w 根据实驗正实,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更适合家用轿车发动机,所以汽车基本都采用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而不是成本及技术原因。
6n
2RT H
0t!Z
MH
|E K6txRb
pu MVvo
电感蓄能式点火线圈其输出负荷为50PF时(火花塞电极默认电容)时,次级电压上升时间一般为10s~50μs,幅值在35kV左右。
umPn
w 点火线圈初级电流按指数曲线规律上升,通电时间长电流大。点火线圈初级电流越大断开时输出能量越大,电流越小断开时输出能量越小。ECU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对点火线圈能量的控制。
1<x5{/CZ
G AH<
:fX61S6)
)e[q%%ks
点火线圈并不复杂,设定点火线圈最大能量后,可根据电工学公式计算出各项參数进行试制后定型生产。
'lC=k7@x
LUx'Dm"
(s1iYK
Dxr4B<
四、 探讨结论
F0'o!A#|(
1kc{`oL
.w~L0(
YH[HJ#:7r
清华大学研究说明,传统点火改为高能点后功率提高不足4%。
"8yDqm
NEMC
9O#?r82
y
+c 3#
现代电喷车都用高能量点火系统,我们改装点火能量还有多大的提升余地?
2Y{r2m|o 为什么提高点火线圈能量后或多或少都有表现?
|h1Y3 点火能量是否可增大到1000MJ,上限是多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多大?
#~88[i-6
7Cj6Kw5k
^iq$zHbc0u
LAwAFma>
最具讽刺的是厂家要控制点火能量的输出不要过大,而改装者却越大越好。
#I.Wmfz
B3^4,'
{s=$.Kg
i+V4_
`
有人说是汽车厂设计的疏忽,有人说是成本原因,也有人说厂家是对的。各人自己去解读吧。
&r;4$7
,zLi{a6
wL2d.$?TEg
^z$-NSlI
E#_TX3B
S5'BXE,
xX
五、本人浅见
q]tPsX5{*
QdG_zK>|e
&&|*GAjJ
GLt#]I"LY
&?/h#oF@\
YrjF1
hJ
3.?PdK&C
从有关文献中可知:
N0sf
V
k+{-iPm{
`$jc=ZLm
n|Iy
-LJb
x<'
|G~LJsXW!v
QU_O9 BN
A、火花塞间隙不变时,最小跳火能量决定于温度及压力。最小跳火点火能量大小是随发动机各种工况改变的。
r5h}o)J
tT'*Uu5
tfW/Mf
j/`-x
B、 温度及压力不变时混合气过浓或过稀需要更大的点火能量才能点燃,即增大跳火电压。
}'mVD^<+
<
3C~<
m99j]wr~c
5ws|4V
C、 混合气燃烧的速度(效率)主要取决于混合气的浓度、温度、压力,及气缸内混合气扰流速度,与点火能量大小无关。
?O(KmDH
?mKj+Bk2
Q-([3%
Ei!t#'*D<
D、最小点火能量虽然能点燃混合气,但为保险起见,应适当加大。
i!8 o(!I
`L<
f15][
|rJ1/T.9
A:Y]
<jt
E、 混合气浓度在着火区时,火花塞跳火即可成功点火。混合气浓度不在着火区,点火能量再大也无法成功点火。
#fg RF
_%WJ7~>
f(q^R
}N;c
,6rg00wGE
GC
ul6,w
k^I4z^O=-;
所以1,点火能量越强,点着混合气概率越高,即范围变宽(见图曲线)。因发动机低转速时进气量大压力上升,温度又较低,所以提高点火能量对改善低速及怠速点火性能较为明显。但是随着发动机转速的提高,由于混合气着火容易,造成点火失败原因减少,发动机输出就不会有什么差异了。
%w7J0p
' U {?"FP
3
EB8ls2
=3lUr<Ze
所以2,混合汽燃烧时间在750μS-2500μS之间,高能点火火花持续时间在1200-1800μS。
\^SL Zhe 当用1800μS火花能量去点燃混合汽燃烧时间只有1000μS的混合气时,会出现什么状况呢?
/lDW5
;d 答案是:混合气已燃烧完结而火花塞还在跳火,电离通道生产的高热加上火花塞自身温度加速了火
h>$,97EU 花塞电极的烧蚀,也增加了点火系统负担。这样讲你应明白为何ECU要有调节点火能量功能了吧。
6'395x_.\
o+`W
*RUB`tEL
\`jFy[(Pa'
a-x8LfcbF
yfiRMN"2
=r3Yt9
所以3,ECU根据不同的工况输出恰到好处的点火能量,达到既不失火又可保护点火系统元件的目的。事实是这种保护会使发动机点火成功率范围变窄(见图曲线),在低转时确实会帶来某些时刻点火失败,造成发动机抖动,也因点火失败造成功率损失。所以当用较强能量的点火线圈时,对低转点火成功率会提高,就是所讲低速好了。
b.47KJz t
l6Ze6X I
=R:3J"ly0
7`6n]4e
所以4,我个人认为厂家的点火能量选择是为了达到“保护”与“能量”的平衡,牺牲了非工作转速区的性能。这个道理与怠速的稳定性及耗油的矛盾是一样的。某发动机把目标怠速定在500转时省油但抖动很大,怠速定在1000转时很稳定却费油,最后为取平衡怠速定在800转。但并不影响发动机正常转速工作的动力性。
*ls}r5k2Y
$ENA$
A{: a kK
@+sy
D
一台发动机推出市场之前,厂家一定经过各种测试。点火系统是关系到整机功率输出的重要一环,不管发动机设计、制造工艺多优秀,当点火时间失准、点火能量不够造成失火时,发动机性能将大打折扣。
qe"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