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银行
  • 5670阅读
  • 17回复

漫谈发动机点火能量---原创

楼层直达
级别: 黄金长老

LH4>@YPGE#  

U#bl=%bF  
|g%mP1O  
H6gU?9%  
$+cAg >  

S_v(S^x6  

u=r`t(Z1H  

]3B%8  

一、发动机点火能量多少合适?

GX&b;N  

in-C/m#  

其实没有人能准确回答这一个问题,发动机在什么工作状况下用多少点火能量汽车工厂存储于ECU的只读存储器ROM中。

#~L h#  

ECU只读存储器ROM中存有500多万组数据,这些数据大多数是通过各种实际工作情况实驗测量优选得出的。发动机工况千变万化,ECU要根据各传感送来的信息计算寻找出只读存储器中与现时相同(或最接近)工况的数据,发出喷油脉宽、点火提前角、闭合角(点火线圈充电时间)指令。

wnLi2k/Dt<  

一辆车发动机的综合性能,很大程度取决于ECU的数据编写程式,工厂不会公告数据,属知识产权范畴。

vhuw &.\  

ra N)8w}-  

$_H `   

4_v]O  

但是有关点火能量的学术研究成果是公开们的,写在教科书上。所以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对发动机点火能量作出正确的认识解读。

VQ5nq'{v  

#GDe0 8rOw  

/&F,V+x  

OouPj@r  

A 、在燃烧条件良好的情况下,成功点燃混合气的跳火能量为0.3mj就可。(0.0041868mJ=0.001)

)ZrS{vY  

D +_oVob\  

OHiQ7#y  

K'K2X-E  

传统机械触点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50mj,电子无触点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100mj以上。

<SI}lQ'i  

当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100mj以上时称为高能量点火,现代电喷车都用高能量点火。点火线圈初级能量达到200-300mj或更高称为超高能量点火,多用于稀薄混合气技术发动机(环保,日后发展趋势),压缩比在131,空燃比251

3;% 5Yu  

0P\$ 2lk  

=0;^(/1Mc  

MNSbtT*^  

B、点火能量大小由ECU根据发动机工作状况控制,与喷油脉宽类似控制点火线圈初级电流通断时间。

{J^lX/D  

控制点火能量大小的目的是既可保证成功点火又可保护各种元器件。例如火花塞、分电器、点火线圈初级、点火模块等等及感少电磁波幅射干扰。

.l@xsJn  

y~75r\"R  

'3?\K3S4i  

!H ~<  

C、其它条件不变时,加大点火能量只是提高较浓或较稀混合汽混成功点火概率,所以对于怠速、低速更有利。

xKFn.qFr  

,~"$k[M  

46 PoM   

tQylT0'[+o  

D、点火能量达到一定值后,点火能量大小不会影响发动机功率(燃烧速度) 即所谓的增加马力。

`+uhy ,  

很多人对此有误解,认为.点火能量越大燃烧效率越高,其实是点火成功与不成功的问题。

ka3u&3"  

L*~J%7  

`4~H/'%QB  

=-}[ ^u1  

E、燃烧的速度(效率)主要取决于混合汽的浓度、温度、压力,及气缸内混合气扰流速度,这个理沿用了100多年,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能改变这个事实。例如同样的点火能量,北方冬天发动机温度不足,使燃烧效率低,油耗上升。

T9879[ZU\  

混合气温度越高,分子动能越大燃烧的速度快,一点即着,高到一程度甚至自燃即点火能量为0,所以,发动机转速越高温度也根随增高,用较小的点火能量即可。

txPIG /  

B0ndcB-  

'`Wwt .A  

yOwA8^q  

F、假如混合气浓度不在着火区,点火能量再大也无法成功点火。

Ogp"u b8  

3ux0 Jr2yT  

{iq3|x2[:  

W\L`5C W  

G、点火失败原因:1. 混合气在浓限或稀限区2.火花塞断火。

2mq$H_  

/CIh2 ]#e  

E~kG2x{a  

BJS-Jy$-  

请参看图(1-6)

LA[g(i 7  

=KT7nl  

Xq4|uuS-O  

Yif*"oO  

二、火花塞的能量转换特性

; "3+YTtp  

j 6ut}Uq  

y/c%+ Ca/  

VK3it3FI>3  

只有把火花塞电能转换成热能的工作特性弄清楚了,才能正确解读点火能量。

C0x "pO7  

5c -N0@\  

HT`1E0G8)  

Q*O<@   

A、火花塞跳火由电容放电期(1-10微秒左右)温度达60000K(色溫单位K=+273.15)。,及电感放电期(最大量:传统约0.7ms无触点大于1.2ms) 温度达3000K

o7xgRSz\  

#o[\Dwu  

m@ oUvxcd  

=,Ttw>   

B、正常情况下混合气由火花塞电容放电期点燃,当混合气成功点燃后电感放电期对输出动力没有存在的实质意义,只会加速火花塞电极的烧蚀。就如我们启动发动机扭钥匙,着机了还在扭住不放手一样多余。

If.n(t[M9  

祥見:http://www.dncc.cn/bbs/dispbbs.asp?boardid=41&id=8969

,h!X k  

当电容放电期不能成功点火时,电感放电期持续的火花延续点火,适当延长火花期还有利于残余气体燃烧,有利环保,这是它存在的目的。

C k tX0  

KnFQ)sX^  

_ _ =s'  

LT(?#)D  

C、火花塞电极形状对跳火电压及放电时间有影响,但変化量不大。反而发动机工况对跳火电压及影响甚大,不同的工况跳火电压可达67kv变化之多。

i^/Di Wdyf  

跳火电压是个变量,其它条件相对稳定时,只要影响因素是压力及温度。

{a@hRY_  

Yd.027  

*seu&  

E2-ojL[6  

D、火花塞间隙跳火前如同稳压二极管(拑位),虽然点火线圈可输出几万伏高压,但到达击穿电压时点火线圈电压就升不上去了,跳火后如同一个电阻,点火线圈的剩余能量通过这个电阻泄放,产生持续的火花。

_,t&C7Yf;  

ws. ?cCTpt  

r+SEw ;  

`Fz\wPd  

E、火花塞间隙小,电极吸热作用使间隙中的混合气体温度难上升,不易着火,过小就进入淬火区。

P"oYC$  

火花塞间隙大,跳火能量上升(电压增大),但压力高温度低时容易发生击不穿混合气(断火)现象。

xX[?L9RGz  

火花塞间隙在0.7mm-1.2mm之间,点火线圈能量大间隙也适当增大,对提高点火成功率有利。

AD~~e% s=  

NvQY7C  

[ c ~LY4:  

Rel(bA-[N  

F、火花塞能量来自点火线圈,所谓有高能量火花塞实是无稽之淡。

I ybl;u  

不管用何材料制造火花塞电气性能是一样的,只有使用寿命不同。

-IpV'%nX;  

火花塞二个电极都是导体,其间隙中的混合气为负载,原理如同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铜导体线或铁导体线去连接一个相同电阻的负载时,所通过的电流是相等的,即转换的热能大小一样。

x?k  

G、贵金属(铱、铂…)有较低的电子发射势垒,所以跳火电压比普通火花塞低,互换时贵金属火花塞间隙应略大于普通火花塞间隙才匹配。

*3w/`R<\  

u7WTSL%  

;y?D1o^r8W  

fwnYz d3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

9d,]_l.sB  

A、 点火线圈输出能量不变时,火花塞击穿电压越高,火花塞电容放电能量越大,则电感放电火花期变短。

U'h[ {ek  

B、 点火线圈输出能量变大,火花塞击穿电压不变时,则电感放电火花期变长。

-NflaV~  

'^-4{Y^2E  

ax{-Qi7z-+  

T`w};]z^d2  

重要提示:点火能量大小不会影响发动机混合气燃烧速度的理解为 9tc@   
t6L^ #\'  

%yuIX OJ  

>A'!T'"~  

100mj150mj能量通过火花塞时,火花塞电容放电能量相等,时间也相等,电感放电火花期时间长短不同,即在相等的时段内所发出的热功相约。 ah6F^Kpl{  
W lLZt gq  

O7CYpn4<7  

MLIQ 8=  

? A#z~;X@  
~u`! Gi  

n *0F  

cCKda3v!O  

i1&noRGl  

8-6{MJ?F  

V"p*Jd"w  

三、点火线圈能量

OVK(:{PwS  

%['F[Mo  

 F<1'M#bl  

'a9.JS[pj  

点火线圈即高压变压器,简单工作原理: 变压器初级电流变化引起变压器内磁通量变化,次级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高压)

<Z wEdq  

有两种点火方式:

={d\zjI$  

A.。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

^B>6 !  

点火系统产生高压前以点火线圈建立磁场能量的方式储存点火能量。

?z.`rD$}(n  

特点:靠断开初级线圈电流产生点火电压,火花持续时间长。

e!y t<[ph  

QS_xOQ '  

v}U;@3W8U  

X|:O`b$G  

B.电容储能式点火系

H'0S;A+Y6  

点火系统产生高压前,先从电源获取能量以蓄能电容建立电场能量的方式储存点火能量。

L=>N#QR7  

特点:靠电容通过初级线圈放电产生点火电压,放电能量大,时间短,可在一个燃烧期作1-3次跳火。

M~v{\!S  

i4l?q#X  

根据实驗正实,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更适合家用轿车发动机,所以汽车基本都采用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而不是成本及技术原因。

^K8Ey#T  

^ `!6Yax?  

>-Jutr<I"~  

Pr" 2d\  

电感蓄能式点火线圈其输出负荷为50PF(火花塞电极默认电容)时,次级电压上升时间一般为10s~50μs,幅值在35kV左右。

mIt=r_  

点火线圈初级电流按指数曲线规律上升,通电时间长电流大。点火线圈初级电流越大断开时输出能量越大,电流越小断开时输出能量越小。ECU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对点火线圈能量的控制。

P)4SrqW_  

yqZKn=1:  

y]+q mNw"+  

 s 'RE~,  

点火线圈并不复杂,设定点火线圈最大能量后,可根据电工学公式计算出各项參数进行试制后定型生产。

v25]}9/C  

Bu$Z+o  

A%(t'z  

:%!` R72  

四、 探讨结论

w8~B@}%  

pQ2'0u5w5  

s&.VU|=VQ@  

dkUh[yo"H  

清华大学研究说明,传统点火改为高能点后功率提高不足4%。

HnlCEW,^o  

9=o ;I;I  

RvXK?mL4F  

veq.48E]  

现代电喷车都用高能量点火系统,我们改装点火能量还有多大的提升余地?

IVY{N/ 3|  

为什么提高点火线圈能量后或多或少都有表现?

f=,(0ygt/  

点火能量是否可增大到1000MJ,上限是多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多大? rf\A[)<:  
]- +%]'  

tgpg  

]38{du  

最具讽刺的是厂家要控制点火能量的输出不要过大,而改装者却越大越好。 =F 9!)r  
%K/zVYGm&  

]ur_G`B  

1Ax{Y#<  

有人说是汽车厂设计的疏忽,有人说是成本原因,也有人说厂家是对的。各人自己去解读吧。

'OjsV$_  

6(=>!+xpRr  

=,w(D~ps  

<!G%P4)  

Mo4k6@ht_  

PHU$<>  

/Dj-@7.C/  

五、本人浅见 W'! I+nh  
zJH:`~GxE  

%v)+]Ds{  

r,Tq";N'  

<Gj]XAoe%  

YJB/*SV^  

L*zfZ&  

从有关文献中可知: jygKw+C  
=~q Xzq  

,U=7#Cf!  

-)[~%n#X+t  

qhOV>j,d  

D` NQEt"(  

;c|G  

A、火花塞间隙不变时,最小跳火能量决定于温度及压力。最小跳火点火能量大小是随发动机各种工况改变的。 =:Lc-y>  
XZ_vbYTj  

D]hwG0Chd  

Fes /8*-  

B、 温度及压力不变时混合气过浓或过稀需要更大的点火能量才能点燃,即增大跳火电压。 |gM@}!DL  
_sC kBDl-  

o :_'R5  

~+bSD<!b  

C、 混合气燃烧的速度(效率)主要取决于混合的浓度、温度、压力,及气缸内混合气扰流速度,与点火能量大小无关。 I9E]zoj8  
m{ C  

Fun+L@:;  

2'5%EQW;0y  

D、最小点火能量虽然能点燃混合气,但为保险起见,应适当加大。 8^ezqd`  
{t1 ;icu  

TSHQ>kP  

G>yTv`-  

E、 混合气浓度在着火区时,火花塞跳火即可成功点火。混合气浓度不在着火区,点火能量再大也无法成功点火。 n~|sMpd,M1  
oe*Y(T\G  

e qzmEg  

SZ'2/#R>  

f;7I{Z\<  

)E hR qX9  

9\J.AAk~/  

所以1点火能量越强,点着混合气概率越高,即范围变宽(见图曲线)。因发动机低转速时进气量大压力上升,温度又较低,所以提高点火能量对改善低速及怠速点火性能较为明显。但是随着发动机转速的提高,由于混合气着火容易,造成点火失败原因减少,发动机输出就不会有什么差异了。

ys~oJb~  

XJI ff$K  

4/J"}S  

5xIOi(3`Q  

所以2,混合汽燃烧时间在750μS-2500μS之间,高能点火火花持续时间在1200-1800μS

> %B7/l$  

当用1800μS火花能量去点燃混合汽燃烧时间只有1000μS的混合气时,会出现什么状况呢?

*\"+/   

答案是:混合气已燃烧完结而火花塞还在跳火,电离通道生产的高热加上火花塞自身温度加速了火

,he1WjL  

花塞电极的烧蚀,也增加了点火系统负担。这样讲你应明白为何ECU要有调节点火能量功能了吧。 .h=H?Hr(V]  
MG(qQ#;j/  

r$<4_*  

JGG(mrvR  

]aI   

mT&?DZ9<  

}[b3$WZ  

所以3ECU根据不同的工况输出恰到好处的点火能量,达到既不失火又可保护点火系统元件的目的。事实是这种保护会使发动机点火成功率范围变窄(见图曲线),在低转时确实会帶来某些时刻点火失败,造成发动机抖动,也因点火失败造成功率损失。所以当用较强能量的点火线圈时,对低转点火成功率会提高,就是所讲低速好了。

vTq [Xe"  

u5rHQA0%  

0;Z] vl/|  

qc"PTv0q  

所以4,我个人认为厂家的点火能量选择是为了达到“保护”与“能量”的平衡,牺牲了非工作转速区的性能。这个道理与怠速的稳定性及耗油的矛盾是一样的。某发动机把目标怠速定在500转时省油但抖动很大,怠速定在1000转时很稳定却费油,最后为取平衡怠速定在800转。但并不影响发动机正常转速工作的动力性。

T07 AH  

$ 9 k5a  

 EnP>  

#Q$e%VJ(c1  

一台发动机推出市场之前,厂家一定经过各种测试。点火系统是关系到整机功率输出的重要一环,不管发动机设计、制造工艺多优秀,当点火时间失准、点火能量不够造成失火时,发动机性能将大打折扣。

Kj/Lcx;bh  

厂家有各种设备仪器,实驗资源来对发动机性能测试,所以厂家必定会通过各种实驗选择一个合适能量点火线圈的。

FYIz_GTk  

当我们用感觉去测试点火线圈时,厂家却是用电脑图象观察分折,不在一档次。

2Ws'3Jz  

厂家做了99%的爬山工作,不可能最后由我们用1%代价去达到顶峰。

`$XgfMBf |  

V$bq|r  

8i Ew;I_  

LBIEG_/m  

j-v/;7s/B  

结论:增大点火能量,成功点燃混合气概率越高,大到多少合适我不知道。 Si68_]:^  

EUS^Gtc  

Pt7C/ qM/  
yppXecFJ  

P7!gUxcv9Y  

vr$z6m ^  

`;&=m, W'  

QM'>)!8  
62#8c~ dL  
K|.!)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06-30 21:35:43编辑过]
级别: 黄金长老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05-07-03

我不反对大家改装试验,只是给个理论基础供参考。

减少盲目性。

级别: 青铜长老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05-07-01
晕啊,一本教科书啊!!
QQ号:84021523
级别: 总版主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05-07-01
以下是引用色即是空在2005-06-30 21:48:31的发言: ){icI <  
;_1D-Mf  
SI4M<'fK  

你只在乎过程嘛,就像解决空调问题一样,结果不是最重要的,你大可像多数人一样等厂家的答复解决问题,重要的是你获得了探索的乐趣。

#e{l:!uS\  
ik w_t?  
纷纷万事 直道而行
君阁车友全国QQ群:426784983
级别: 支柱会员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5-07-01
以下是引用rbaby在2005-06-30 14:47:39的发言: 1X5MknA  
7 D(Eo{ue  

真是受益匪浅。不错。小红杏,多发点类似的文章。

Ec9%RAxl  

看来我的想法真没错,改装来改装去,最终还是要回到原厂设置。

+~K) ~  

就当走了一次学习的过程吧。

=;"eZ  

你只在乎过程嘛,就像解决空调问题一样,结果不是最重要的,你大可像多数人一样等厂家的答复解决问题,重要的是你获得了探索的乐趣。

我是菜鸟我怕谁,开上鸟车真实惠。
级别: 黄金长老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5-07-01
以下是引用zzyy71在2005-06-30 21:03:37的发言: %&| uT  
那你说,还用不用换铂金、铱金火花塞?
xI{4<m/0N  

一样的,铂金、铱金火花塞寿命10-15万km

级别: 热心会员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5-07-01
那你说,还用不用换铂金、铱金火花塞?
级别: 青铜长老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5-07-01
小红杏 精品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认证码: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