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
5L ]TV\\
*"cK_MH/o
s,5SWdb\v
R,Gr{"H
#F>7@N:5
6[b?ckvi
98c##NV(7|
一、发动机点火能量多少合适?
">8]Oi;g
6%jv
|\> 其实没有人能准确回答这一个问题,发动机在什么工作状况下用多少点火能量汽车工厂存储于ECU的只读存储器ROM中。
}NH\Q$ IU ECU只读存储器ROM中存有500多万组数据,这些数据大多数是通过各种实际工作情况实驗测量优选得出的。发动机工况千变万化,ECU要根据各传感送来的信息计算寻找出只读存储器中与现时相同(或最接近)工况的数据,发出喷油脉宽、点火提前角、闭合角(点火线圈充电时间)指令。
A:-M RhE9X 一辆车发动机的综合性能,很大程度取决于ECU的数据编写程式,工厂不会公告数据,属知识产权范畴。
#mK/xbW
4s:S_Dw
2!w5eWl,
~Z{IdE
但是有关点火能量的学术研究成果是公开们的,写在教科书上。所以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对发动机点火能量作出正确的认识解读。
Y
K
WiZ
{hNvCk
6^Q/D7U;s
HtN!Hgpwg
A 、在燃烧条件良好的情况下,成功点燃混合气的跳火能量为0.3mj就可。(0.0041868mJ=0.001卡)
U?[_ d
2K~<_.S
YR? ujN
"rJJ~[Y
传统机械触点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50mj,电子无触点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100mj以上。
.G~Y`0 当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100mj以上时称为高能量点火,现代电喷车都用高能量点火。点火线圈初级能量达到200-300mj或更高称为超高能量点火,多用于稀薄混合气技术发动机(环保,日后发展趋势),压缩比在13:1,空燃比25:1。
<{Pr(U*7}
~_GW
gbvMS*KQz
] i:WP2
B、点火能量大小由ECU根据发动机工作状况控制,与喷油脉宽类似控制点火线圈初级电流通断时间。
]Dd}^khv
控制点火能量大小的目的是既可保证成功点火又可保护各种元器件。例如火花塞、分电器、点火线圈初级、点火模块等等及感少电磁波幅射干扰。
/73ANQ"
S-2@:E
Hpj7EaMZ_
@aC9O9|~
C、其它条件不变时,加大点火能量只是提高较浓或较稀混合汽混成功点火概率,所以对于怠速、低速更有利。
p?V@P6h
P<C=9@
`!
V {C{y5
C+%6N@
D、点火能量达到一定值后,点火能量大小不会影响发动机功率(燃烧速度), 即所谓的增加马力。
$&X-ay o 很多人对此有误解,认为.点火能量越大燃烧效率越高,其实是点火成功与不成功的问题。
g4^3H3Pd
k]rc -c-
Y)2#\ F
1 %8JMq\
E、燃烧的速度(效率)主要取决于混合汽的浓度、温度、压力,及气缸内混合气扰流速度,这个理沿用了100多年,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能改变这个事实。例如同样的点火能量,北方冬天发动机温度不足,使燃烧效率低,油耗上升。
5zz">-Q ! 混合气温度越高,分子动能越大燃烧的速度快,一点即着,高到一程度甚至自燃即点火能量为0,所以,发动机转速越高温度也根随增高,用较小的点火能量即可。
JCci*F#r
C;~LY&=
aYM~Ub:x{
!E| m'_x*
F、假如混合气浓度不在着火区,点火能量再大也无法成功点火。
YRMe<upo
Kv)}
([^#.x)hz
Ke=+D
'=
G、点火失败原因:1. 混合气在浓限或稀限区2.火花塞断火。
^b}Wl0Fn
JZ~wacDd
FvYciU!
pPag@L
请参看图(1-6)
`CC=?E
RPte[tq
%=Z/Frd
N$IA~)
二、火花塞的能量转换特性
`>`b;A4
5TB6QLPEwY
^N|8
B?Vg
\rzMgR$/rj
只有把火花塞电能转换成热能的工作特性弄清楚了,才能正确解读点火能量。
w,FPL&{
~r5S{&
M
lR~`B}m
/GC&@y0yi
A、火花塞跳火由电容放电期(1-10微秒左右)温度达60000K(色溫单位K=℃+273.15)。,及电感放电期(最大量:传统约0.7ms无触点大于1.2ms) 温度达3000K。
=,#--1R7g
x1.S+:
GBbnR:hM
W-=6:y#A
B、正常情况下混合气由火花塞电容放电期点燃,当混合气成功点燃后电感放电期对输出动力没有存在的实质意义,只会加速火花塞电极的烧蚀。就如我们启动发动机扭钥匙,着机了还在扭住不放手一样多余。
go uU 祥見:http://www.dncc.cn/bbs/dispbbs.asp?boardid=41&id=8969
?l0Qi 当电容放电期不能成功点火时,电感放电期持续的火花延续点火,适当延长火花期还有利于残余气体燃烧,有利环保,这是它存在的目的。
J?QS7#!%
Iux3f+
H
54+(o6E<
qs5>`skX
C、火花塞电极形状对跳火电压及放电时间有影响,但変化量不大。反而发动机工况对跳火电压及影响甚大,不同的工况跳火电压可达6、7kv变化之多。
QNj]wm=mp 跳火电压是个变量,其它条件相对稳定时,只要影响因素是压力及温度。
0HzqU31%l@
5'AP:3Gf"
3JnpI,By
LgqQr6y"
D、火花塞间隙跳火前如同稳压二极管(拑位),虽然点火线圈可输出几万伏高压,但到达击穿电压时点火线圈电压就升不上去了,跳火后如同一个电阻,点火线圈的剩余能量通过这个电阻泄放,产生持续的火花。
m'o dVZ7
CIudtY(:
iRQ!J1SGcG
I2[U #4n
E、火花塞间隙小,电极吸热作用使间隙中的混合气体温度难上升,不易着火,过小就进入淬火区。
;mQj
2Bwr 火花塞间隙大,跳火能量上升(电压增大),但压力高温度低时容易发生击不穿混合气(断火)现象。
y|`-)fY 火花塞间隙在0.7mm-1.2mm之间,点火线圈能量大间隙也适当增大,对提高点火成功率有利。
k^5Lv#Z
zPt<b!q
M @5&.
e]4$H.dP
F、火花塞能量来自点火线圈,所谓有高能量火花塞实是无稽之淡。
jTa\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