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h
>b 1
FFC"rG
(rTn6[*
t[=-4;
*WzvPl$e
b=
$(`y
%M7EOa
:P/0 "
一、发动机点火能量多少合适?
l>D!@`><I
ZNUSHxA 其实没有人能准确回答这一个问题,发动机在什么工作状况下用多少点火能量汽车工厂存储于ECU的只读存储器ROM中。
^3O`8o ECU只读存储器ROM中存有500多万组数据,这些数据大多数是通过各种实际工作情况实驗测量优选得出的。发动机工况千变万化,ECU要根据各传感送来的信息计算寻找出只读存储器中与现时相同(或最接近)工况的数据,发出喷油脉宽、点火提前角、闭合角(点火线圈充电时间)指令。
kP[LS1}* 一辆车发动机的综合性能,很大程度取决于ECU的数据编写程式,工厂不会公告数据,属知识产权范畴。
s$ZKd
,/Al'
XFi!=|F
E6+ 6
但是有关点火能量的学术研究成果是公开们的,写在教科书上。所以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对发动机点火能量作出正确的认识解读。
TFI$>Oz|
5NN`tv
6I-Qq?L[H
W
q"^ {
A 、在燃烧条件良好的情况下,成功点燃混合气的跳火能量为0.3mj就可。(0.0041868mJ=0.001卡)
JqP~2,T
2W6t0MgZ
FGu#Pa
*s (L!+
传统机械触点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50mj,电子无触点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100mj以上。
BB3wG*q 当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100mj以上时称为高能量点火,现代电喷车都用高能量点火。点火线圈初级能量达到200-300mj或更高称为超高能量点火,多用于稀薄混合气技术发动机(环保,日后发展趋势),压缩比在13:1,空燃比25:1。
BiD}C
on)$y&lu
Qcs>BOV~
%tT=q^%5
B、点火能量大小由ECU根据发动机工作状况控制,与喷油脉宽类似控制点火线圈初级电流通断时间。
B|.8+Q 控制点火能量大小的目的是既可保证成功点火又可保护各种元器件。例如火花塞、分电器、点火线圈初级、点火模块等等及感少电磁波幅射干扰。
@;g|styh^
82A[[^`
pjrzoMF
+RN|ZG&
C、其它条件不变时,加大点火能量只是提高较浓或较稀混合汽混成功点火概率,所以对于怠速、低速更有利。
-:NFF'
!K5D:x
#Y;tobB
A@qwD300Vo
D、点火能量达到一定值后,点火能量大小不会影响发动机功率(燃烧速度), 即所谓的增加马力。
^s[OvJb 很多人对此有误解,认为.点火能量越大燃烧效率越高,其实是点火成功与不成功的问题。
B`1"4[{
e~iPN.'1
#:st>V_h
z=/xv},
E、燃烧的速度(效率)主要取决于混合汽的浓度、温度、压力,及气缸内混合气扰流速度,这个理沿用了100多年,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能改变这个事实。例如同样的点火能量,北方冬天发动机温度不足,使燃烧效率低,油耗上升。
tP;^;nw 混合气温度越高,分子动能越大燃烧的速度快,一点即着,高到一程度甚至自燃即点火能量为0,所以,发动机转速越高温度也根随增高,用较小的点火能量即可。
,j|9Bs
nC;2wQ6aO
3xU in
lm
1Mz
F、假如混合气浓度不在着火区,点火能量再大也无法成功点火。
qbwX*E~;
snW=9b)m
fA k]]PU
,+gU^dc|hq
G、点火失败原因:1. 混合气在浓限或稀限区2.火花塞断火。
#9a\Ab
~T{^7"q\
m!qbQMXn
/s'7[bSv
请参看图(1-6)
:oYz=c
co93}A,k
|8bqn^@$t
_VjfH2Y
二、火花塞的能量转换特性
8(6(,WwP}
:
aIS>6
|
#>:@{X<
|[ )e5Xhd
只有把火花塞电能转换成热能的工作特性弄清楚了,才能正确解读点火能量。
MR?5p8S#g
k6}M7&nY
(\I9eBm
1^HmM"DD
A、火花塞跳火由电容放电期(1-10微秒左右)温度达60000K(色溫单位K=℃+273.15)。,及电感放电期(最大量:传统约0.7ms无触点大于1.2ms) 温度达3000K。
Y
6Mp[=
=-m"y~{>3
z*w.A=r
T1\@4x
B、正常情况下混合气由火花塞电容放电期点燃,当混合气成功点燃后电感放电期对输出动力没有存在的实质意义,只会加速火花塞电极的烧蚀。就如我们启动发动机扭钥匙,着机了还在扭住不放手一样多余。
ng6".u9 祥見:http://www.dncc.cn/bbs/dispbbs.asp?boardid=41&id=8969
;xQNa}"V 当电容放电期不能成功点火时,电感放电期持续的火花延续点火,适当延长火花期还有利于残余气体燃烧,有利环保,这是它存在的目的。
:?P>))vT%
}`uFLBG3
`Iqh\oY8-
NA!?.zn
C、火花塞电极形状对跳火电压及放电时间有影响,但変化量不大。反而发动机工况对跳火电压及影响甚大,不同的工况跳火电压可达6、7kv变化之多。
\#!B*:u 跳火电压是个变量,其它条件相对稳定时,只要影响因素是压力及温度。
):]5WHYg
q&2L@l3A
Zd}12HFq
I23"DBR3
D、火花塞间隙跳火前如同稳压二极管(拑位),虽然点火线圈可输出几万伏高压,但到达击穿电压时点火线圈电压就升不上去了,跳火后如同一个电阻,点火线圈的剩余能量通过这个电阻泄放,产生持续的火花。
D67z6jep(
$
I
J^
/!sGO:
nG$+9}\UlP
E、火花塞间隙小,电极吸热作用使间隙中的混合气体温度难上升,不易着火,过小就进入淬火区。
K1w:JA6( 火花塞间隙大,跳火能量上升(电压增大),但压力高温度低时容易发生击不穿混合气(断火)现象。
cUO$IR)yL 火花塞间隙在0.7mm-1.2mm之间,点火线圈能量大间隙也适当增大,对提高点火成功率有利。
8tO.o\)h
"bz.nE*
9m<%+S5&
S]A[eUF~
F、火花塞能量来自点火线圈,所谓有高能量火花塞实是无稽之淡。
q29d= 不管用何材料制造火花塞电气性能是一样的,只有使用寿命不同。
$e.Bz` 火花塞二个电极都是导体,其间隙中的混合气为负载,原理如同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铜导体线或铁导体线去连接一个相同电阻的负载时,所通过的电流是相等的,即转换的热能大小一样。
# %'%LY= G、贵金属(铱、铂…)有较低的电子发射势垒,所以跳火电压比普通火花塞低,互换时贵金属火花塞间隙应略大于普通火花塞间隙才匹配。
>GzH
_]
P ?96;
wo$ F_!3u
pK'D(t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
?ZkVk =t? A、 点火线圈输出能量不变时,火花塞击穿电压越高,火花塞电容放电能量越大,则电感放电火花期变短。
1KJ[&jS ] B、 点火线圈输出能量变大,火花塞击穿电压不变时,则电感放电火花期变长。
9Z3Vf[n5\
P_gai7Xg
M|7{ZE`Y
gq+#=!(2
重要提示:点火能量大小不会影响发动机混合气燃烧速度的理解为
=n MAw&`
0Y*Ag,S
kJ B u7
X1%_a.=VF
100mj与150mj能量通过火花塞时,火花塞电容放电能量相等,时间也相等,电感放电火花期时间长短不同,即在相等的时段内所发出的热功相约。
6?3\P>`3Y
RMBPm*H
-<aN$O
P:v|JER
UU]a).rz
##qs{s^]
O
O`-{HKt
8!u8ZvbFG
&Ew{ {t;"
o&b1-=MC2
?E:L6,a
三、点火线圈能量
R"`7aa6
) ]x/3J@
mOkf
Gcseq
点火线圈即高压变压器,简单工作原理: 变压器初级电流变化引起变压器内磁通量变化,次级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高压)。
F.0CJ7s
有两种点火方式:
{{WA=\N8C A.。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
dBKceL v 点火系统产生高压前以点火线圈建立磁场能量的方式储存点火能量。
%6vf~oG 特点:靠断开初级线圈电流产生点火电压,火花持续时间长。
B4yC"55
~qG`~/7
\
B0,?_i
rNgFsFQ>.
B.电容储能式点火系
Oie0cz:>: 点火系统产生高压前,先从电源获取能量以蓄能电容建立电场能量的方式储存点火能量。
'l%b5: 特点:靠电容通过初级线圈放电产生点火电压,放电能量大,时间短,可在一个燃烧期作1-3次跳火。
}9&Z#1/
sD|P*ir 根据实驗正实,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更适合家用轿车发动机,所以汽车基本都采用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而不是成本及技术原因。
tE i-0J
V/X4WZs|i
{fwA=J9%KS
K+9oV[DMs
电感蓄能式点火线圈其输出负荷为50PF时(火花塞电极默认电容)时,次级电压上升时间一般为10s~50μs,幅值在35kV左右。
``%uq)G=D 点火线圈初级电流按指数曲线规律上升,通电时间长电流大。点火线圈初级电流越大断开时输出能量越大,电流越小断开时输出能量越小。ECU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对点火线圈能量的控制。
',
?9\xEB
tB
DaFB
/:]`TlAb,
y`"~zq0D
点火线圈并不复杂,设定点火线圈最大能量后,可根据电工学公式计算出各项參数进行试制后定型生产。
g~ tG
\3P.G S{l
Dq/ _#&S
n\v\<mVTb7
四、 探讨结论
RX",Zt$q
V1R=`
RYMOLX84
[X:mmM0gd
清华大学研究说明,传统点火改为高能点后功率提高不足4%。
<by}/lF0
MjC;)z
F?'=iY<h
6\4ny 0
现代电喷车都用高能量点火系统,我们改装点火能量还有多大的提升余地?
1&c>v3 $2 为什么提高点火线圈能量后或多或少都有表现?
=If % m9 点火能量是否可增大到1000MJ,上限是多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多大?
0.O pgv2K
lO8.Q"mxo
VP\HPSp
I!jSAc{
最具讽刺的是厂家要控制点火能量的输出不要过大,而改装者却越大越好。
( y^oGY;
t2p/NIn
kR^7Z7+#*
6\ux;lksn*
有人说是汽车厂设计的疏忽,有人说是成本原因,也有人说厂家是对的。各人自己去解读吧。
{9;~xx
To
k%hD<_:p
H7Y}qP5X
ATnD~iACY
K"}Dbr
4aV3x&6X
F)gL=6h
五、本人浅见
R(zsn;
3YLnh@-
"|Pl(HX
I}q-J~s
}+lxja]C
J~}UG]j n
KF'M4P
从有关文献中可知:
Y]lqtre*Y
nT12[@:Tr
5\S7Va;W
a,~P_B|@
v|@n8ED|@K
&.hRVW(
yM:~{;HLF
A、火花塞间隙不变时,最小跳火能量决定于温度及压力。最小跳火点火能量大小是随发动机各种工况改变的。
|vN@2h(|"
CKt|c!3 7
&1E~ \8U
)n}]]^Sc
B、 温度及压力不变时混合气过浓或过稀需要更大的点火能量才能点燃,即增大跳火电压。
`+hy#1]
O:,2OMB}B`
pcuMGo-#
hnsa)@
C、 混合气燃烧的速度(效率)主要取决于混合气的浓度、温度、压力,及气缸内混合气扰流速度,与点火能量大小无关。
Ez
/\bE
Sv~YFS :oy
VY+(,\)U
^8?j~&u$F
D、最小点火能量虽然能点燃混合气,但为保险起见,应适当加大。
<a8#0ojm
>DDQ'W !
-Bo
86t)F
E^b
pckP
E、 混合气浓度在着火区时,火花塞跳火即可成功点火。混合气浓度不在着火区,点火能量再大也无法成功点火。
"Jb3&qdU
%/P=
m-K
ft{W/ * +_
KL
"Y!PN:
kg:l:C)Tq
q?yMa9ZZky
t~ -J %$
所以1,点火能量越强,点着混合气概率越高,即范围变宽(见图曲线)。因发动机低转速时进气量大压力上升,温度又较低,所以提高点火能量对改善低速及怠速点火性能较为明显。但是随着发动机转速的提高,由于混合气着火容易,造成点火失败原因减少,发动机输出就不会有什么差异了。
dQai4e>[
QNb>rLj52
p
isB,wP$2
"<x&pQZ%
所以2,混合汽燃烧时间在750μS-2500μS之间,高能点火火花持续时间在1200-1800μS。
q &
b5g ! 当用1800μS火花能量去点燃混合汽燃烧时间只有1000μS的混合气时,会出现什么状况呢?
O3Uh+gKQ 答案是:混合气已燃烧完结而火花塞还在跳火,电离通道生产的高热加上火花塞自身温度加速了火
s}ADk-7 花塞电极的烧蚀,也增加了点火系统负担。这样讲你应明白为何ECU要有调节点火能量功能了吧。
nJT4w|Yx
@o#+5P
\A<v=VM|
r5 yO5W
&U"X$aFc
w`gyE
6A
3KcaT5(&
所以3,ECU根据不同的工况输出恰到好处的点火能量,达到既不失火又可保护点火系统元件的目的。事实是这种保护会使发动机点火成功率范围变窄(见图曲线),在低转时确实会帶来某些时刻点火失败,造成发动机抖动,也因点火失败造成功率损失。所以当用较强能量的点火线圈时,对低转点火成功率会提高,就是所讲低速好了。
CWlW/>yF
B
\##5O7/1
nPA@h
97LpY_sU
所以4,我个人认为厂家的点火能量选择是为了达到“保护”与“能量”的平衡,牺牲了非工作转速区的性能。这个道理与怠速的稳定性及耗油的矛盾是一样的。某发动机把目标怠速定在500转时省油但抖动很大,怠速定在1000转时很稳定却费油,最后为取平衡怠速定在800转。但并不影响发动机正常转速工作的动力性。
m,tXE%l
-[]';f4]M
8cdsToF(e.
5D' bJ6PO
一台发动机推出市场之前,厂家一定经过各种测试。点火系统是关系到整机功率输出的重要一环,不管发动机设计、制造工艺多优秀,当点火时间失准、点火能量不够造成失火时,发动机性能将大打折扣。
|NMO__l@ 厂家有各种设备仪器,实驗资源来对发动机性能测试,所以厂家必定会通过各种实驗选择一个合适能量点火线圈的。
>^SEWZ_[ 当我们用感觉去测试点火线圈时,厂家却是用电脑图象观察分折,不在一档次。
$a#H,Xv#
厂家做了99%的爬山工作,不可能最后由我们用1%代价去达到顶峰。
8Y{s;U0n
Vxdp|
IVjU`ij
m $dV<
!@L=;1,
结论:增大点火能量,成功点燃混合气概率越高,大到多少合适我不知道。
!iu5OX7K|
\;9W.d1iU
D d $qQ
zr_yO`{
EtJ8^[u2J
>)nS2bOE
C*kK)6v`
m@G i6
hwnJE958L
Gs0H@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06-30 21:35:43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