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银行
  • 5674阅读
  • 17回复

漫谈发动机点火能量---原创

楼层直达
级别: 黄金长老

y%T_pTcU  

D@.6>:;il  
m_]Y{3C  
77Y/!~kd  
g 7H(PF?  

@yYkti;4-  

gSj,E8-g  

Hl=xW/%6y  

一、发动机点火能量多少合适?

L~3Pm%{@A  

zQ PQ  

其实没有人能准确回答这一个问题,发动机在什么工作状况下用多少点火能量汽车工厂存储于ECU的只读存储器ROM中。

 \=o-  

ECU只读存储器ROM中存有500多万组数据,这些数据大多数是通过各种实际工作情况实驗测量优选得出的。发动机工况千变万化,ECU要根据各传感送来的信息计算寻找出只读存储器中与现时相同(或最接近)工况的数据,发出喷油脉宽、点火提前角、闭合角(点火线圈充电时间)指令。

eS! /(#T  

一辆车发动机的综合性能,很大程度取决于ECU的数据编写程式,工厂不会公告数据,属知识产权范畴。

CC`JZ.SO  

7 8,n%=nG  

l-3~K-k<@  

qgB_=Q#E  

但是有关点火能量的学术研究成果是公开们的,写在教科书上。所以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对发动机点火能量作出正确的认识解读。

}B^tL$k  

@+DX.9  

1mJ Hued=6  

!9x}  

A 、在燃烧条件良好的情况下,成功点燃混合气的跳火能量为0.3mj就可。(0.0041868mJ=0.001)

P;*(hY5&  

v,t:+ !8  

9FX-1,Jx  

,vDbp?)'U  

传统机械触点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50mj,电子无触点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100mj以上。

pXUSLs  

当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100mj以上时称为高能量点火,现代电喷车都用高能量点火。点火线圈初级能量达到200-300mj或更高称为超高能量点火,多用于稀薄混合气技术发动机(环保,日后发展趋势),压缩比在131,空燃比251

UI#h&j5p W  

:Sma`U&  

oQ#8nu{k  

 kFB  

B、点火能量大小由ECU根据发动机工作状况控制,与喷油脉宽类似控制点火线圈初级电流通断时间。

99S ^f:t  

控制点火能量大小的目的是既可保证成功点火又可保护各种元器件。例如火花塞、分电器、点火线圈初级、点火模块等等及感少电磁波幅射干扰。

s>en  

;,TFr}p`  

>Q/Dk7#  

=vPj%oLp'a  

C、其它条件不变时,加大点火能量只是提高较浓或较稀混合汽混成功点火概率,所以对于怠速、低速更有利。

q| 7(  

RNL9> 7xV  

0"R|..l/  

[;N'=]`  

D、点火能量达到一定值后,点火能量大小不会影响发动机功率(燃烧速度) 即所谓的增加马力。

m~|40)   

很多人对此有误解,认为.点火能量越大燃烧效率越高,其实是点火成功与不成功的问题。

RCrCs  

"Q<MS'a  

=]t| ];c%  

M}a6Vu9  

E、燃烧的速度(效率)主要取决于混合汽的浓度、温度、压力,及气缸内混合气扰流速度,这个理沿用了100多年,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能改变这个事实。例如同样的点火能量,北方冬天发动机温度不足,使燃烧效率低,油耗上升。

e(sk[guvX  

混合气温度越高,分子动能越大燃烧的速度快,一点即着,高到一程度甚至自燃即点火能量为0,所以,发动机转速越高温度也根随增高,用较小的点火能量即可。

@F eTz[  

^c<Ve'-  

NOva'qk  

& 8H'eAA  

F、假如混合气浓度不在着火区,点火能量再大也无法成功点火。

I,tud!p`  

;u JMG  

L0,'mS  

sRs>"zAg  

G、点火失败原因:1. 混合气在浓限或稀限区2.火花塞断火。

MtdG>TzUn  

u`W2 +S  

VA%J\T|G2\  

2y4bwi  

请参看图(1-6)

- ).C  

W/N7vAx X  

=pNY eR_[  

6Wn1{v0  

二、火花塞的能量转换特性

6)J#OKZ  

{ w_e9Wbi  

~&O%N  

'qi}|I  

只有把火花塞电能转换成热能的工作特性弄清楚了,才能正确解读点火能量。

}G=M2V<L  

PFR:>^wK2  

f::Dx1VcX  

u>$t'  

A、火花塞跳火由电容放电期(1-10微秒左右)温度达60000K(色溫单位K=+273.15)。,及电感放电期(最大量:传统约0.7ms无触点大于1.2ms) 温度达3000K

ddo#P%sH'  

jal-9NV)!  

-F92-jBM4  

tu?MYp;  

B、正常情况下混合气由火花塞电容放电期点燃,当混合气成功点燃后电感放电期对输出动力没有存在的实质意义,只会加速火花塞电极的烧蚀。就如我们启动发动机扭钥匙,着机了还在扭住不放手一样多余。

}&e5$lB  

祥見:http://www.dncc.cn/bbs/dispbbs.asp?boardid=41&id=8969

ty`DJO=Omj  

当电容放电期不能成功点火时,电感放电期持续的火花延续点火,适当延长火花期还有利于残余气体燃烧,有利环保,这是它存在的目的。

LK"69Qx?5q  

s0_nLbWwO  

`KQvJjA6  

J'2X&2  

C、火花塞电极形状对跳火电压及放电时间有影响,但変化量不大。反而发动机工况对跳火电压及影响甚大,不同的工况跳火电压可达67kv变化之多。

*|E[L^  

跳火电压是个变量,其它条件相对稳定时,只要影响因素是压力及温度。

.K<Q&  

t>B;w14  

)Iq<+IJ  

5RpjN: 3  

D、火花塞间隙跳火前如同稳压二极管(拑位),虽然点火线圈可输出几万伏高压,但到达击穿电压时点火线圈电压就升不上去了,跳火后如同一个电阻,点火线圈的剩余能量通过这个电阻泄放,产生持续的火花。

^Uh BH@ti  

&7wd?)s  

} c }_<#I  

B[-v[K2  

E、火花塞间隙小,电极吸热作用使间隙中的混合气体温度难上升,不易着火,过小就进入淬火区。

xJ)n4)  

火花塞间隙大,跳火能量上升(电压增大),但压力高温度低时容易发生击不穿混合气(断火)现象。

f-n1I^|  

火花塞间隙在0.7mm-1.2mm之间,点火线圈能量大间隙也适当增大,对提高点火成功率有利。

{|:;]T"y  

a (b#  

=mpV YA  

t@N= kV  

F、火花塞能量来自点火线圈,所谓有高能量火花塞实是无稽之淡。

u TK,&  

不管用何材料制造火花塞电气性能是一样的,只有使用寿命不同。

}w<7.I  

火花塞二个电极都是导体,其间隙中的混合气为负载,原理如同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铜导体线或铁导体线去连接一个相同电阻的负载时,所通过的电流是相等的,即转换的热能大小一样。

OJ$]V,Z00x  

G、贵金属(铱、铂…)有较低的电子发射势垒,所以跳火电压比普通火花塞低,互换时贵金属火花塞间隙应略大于普通火花塞间隙才匹配。

Rh{zH~oZ  

CS-uNG6  

Vq;A>  

Z->p1xkX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

q**G(}K  

A、 点火线圈输出能量不变时,火花塞击穿电压越高,火花塞电容放电能量越大,则电感放电火花期变短。

`zXO_@C  

B、 点火线圈输出能量变大,火花塞击穿电压不变时,则电感放电火花期变长。

xD[Gq%  

{aJJ `t  

QZhj b  

,b;{emX h  

重要提示:点火能量大小不会影响发动机混合气燃烧速度的理解为 j$Je6zq0x  
BEgV^\u  

0% #<c p  

~|AwN [  

100mj150mj能量通过火花塞时,火花塞电容放电能量相等,时间也相等,电感放电火花期时间长短不同,即在相等的时段内所发出的热功相约。 VCcr3Dx()F  
J!*/a'Cv  

45H!;Q sk  

iY bX  

^-M^gYBR  
^SfS~G Q  

J:F^ #gW  

mi2o1"Jd$`  

$'[q4wo<  

ad`_>lA4Lp  

f8:$G.}i  

三、点火线圈能量

g*]E>SQ=  

Xi~9&ed#$i  

^&:'NR  

9 p> /?H|  

点火线圈即高压变压器,简单工作原理: 变压器初级电流变化引起变压器内磁通量变化,次级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高压)

`Ei"_W  

有两种点火方式:

&N{zkMf  

A.。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

z^~U]S 3  

点火系统产生高压前以点火线圈建立磁场能量的方式储存点火能量。

f%1wMOzx  

特点:靠断开初级线圈电流产生点火电压,火花持续时间长。

*dVD  

h *waRD  

;.r2$/E  

o5V`'[c  

B.电容储能式点火系

1 S^'C2/b  

点火系统产生高压前,先从电源获取能量以蓄能电容建立电场能量的方式储存点火能量。

e8 v; D  

特点:靠电容通过初级线圈放电产生点火电压,放电能量大,时间短,可在一个燃烧期作1-3次跳火。

ltP   

5 7'q;I  

根据实驗正实,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更适合家用轿车发动机,所以汽车基本都采用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而不是成本及技术原因。

o&WRta>VP  

OE5X8DqQe  

e OO!jrT:  

r[Zg 2  

电感蓄能式点火线圈其输出负荷为50PF(火花塞电极默认电容)时,次级电压上升时间一般为10s~50μs,幅值在35kV左右。

ABd153oW"  

点火线圈初级电流按指数曲线规律上升,通电时间长电流大。点火线圈初级电流越大断开时输出能量越大,电流越小断开时输出能量越小。ECU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对点火线圈能量的控制。

!NlB%cF  

~hxeD" w  

ee__3>H"/  

bCe[nmE2  

点火线圈并不复杂,设定点火线圈最大能量后,可根据电工学公式计算出各项參数进行试制后定型生产。

.pNq-T  

-v/?>  

k -t,y|N  

eQ4B5B%j/x  

四、 探讨结论

b~N|DKj  

T<_1|eH  

N'W >pU  

yW7S }I  

清华大学研究说明,传统点火改为高能点后功率提高不足4%。

mZ.6Njb  

m f_ 9O  

~$`YzK^*X  

[[Eu?vQ9R  

现代电喷车都用高能量点火系统,我们改装点火能量还有多大的提升余地?

]m,p3  

为什么提高点火线圈能量后或多或少都有表现?

ml \yc'  

点火能量是否可增大到1000MJ,上限是多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多大? OnPLz"-  
e?fjX-  

g5'bUYsa  

Bd[}A9O[  

最具讽刺的是厂家要控制点火能量的输出不要过大,而改装者却越大越好。 %'< qhGJ  
a OHAG  

]d(}b>gR~(  

ShxX[k  

有人说是汽车厂设计的疏忽,有人说是成本原因,也有人说厂家是对的。各人自己去解读吧。

v}i}pQ\DK  

 QkAwG[4  

$%'z/'o!  

1g+<`1=KT  

cCIEG e6  

-u{:39y{n  

V'B 6C#jT  

五、本人浅见 vjb{h'v  
'@FKgy;B)-  

=B\ ?(  

*m2:iChY  

+#O?sI#  

3KGDS9I  

2`; 0y M  

从有关文献中可知: rHMsA|xz6  
46*?hA7@r(  

e%8K A#DX  

mWtwp-  

)5B90[M|t  

D>05F,a  

ceAK; v o  

A、火花塞间隙不变时,最小跳火能量决定于温度及压力。最小跳火点火能量大小是随发动机各种工况改变的。 FD[* mCGZ  
.hnGHX  

B$aboL2  

\%f4)Qb  

B、 温度及压力不变时混合气过浓或过稀需要更大的点火能量才能点燃,即增大跳火电压。 -7>vh|3  
?E=&LAI#  

S2w |\"  

v_En9~e^n  

C、 混合气燃烧的速度(效率)主要取决于混合的浓度、温度、压力,及气缸内混合气扰流速度,与点火能量大小无关。 N yFa2Ihd  
H*?U@>UU  

g>CF|Wj  

bW7tJ  

D、最小点火能量虽然能点燃混合气,但为保险起见,应适当加大。 TxoMCN?7c  
V7G?i\>  

gYn1-/Z>I  

;nyV)+t+a  

E、 混合气浓度在着火区时,火花塞跳火即可成功点火。混合气浓度不在着火区,点火能量再大也无法成功点火。 GNS5v-"H  
,>A9OTSN\  

gQ3Co./  

"%dWBvuO  

6e&Y%O'8  

ks< gSCB  

^Crl~~Gk`  

所以1点火能量越强,点着混合气概率越高,即范围变宽(见图曲线)。因发动机低转速时进气量大压力上升,温度又较低,所以提高点火能量对改善低速及怠速点火性能较为明显。但是随着发动机转速的提高,由于混合气着火容易,造成点火失败原因减少,发动机输出就不会有什么差异了。

>e :&kp  

P0uUVU=B|  

4]0|fi3}>  

M%pxv6?""{  

所以2,混合汽燃烧时间在750μS-2500μS之间,高能点火火花持续时间在1200-1800μS

&+;z`A'|8  

当用1800μS火花能量去点燃混合汽燃烧时间只有1000μS的混合气时,会出现什么状况呢?

Bpt%\LK\~O  

答案是:混合气已燃烧完结而火花塞还在跳火,电离通道生产的高热加上火花塞自身温度加速了火

$K>'aI;|   

花塞电极的烧蚀,也增加了点火系统负担。这样讲你应明白为何ECU要有调节点火能量功能了吧。 b$\3Y'":  
{#"[h1  

YLs%u=e($  

nGb%mlb  

JG6"5::  

e'%"G{(D  

Wp5w}8g  

所以3ECU根据不同的工况输出恰到好处的点火能量,达到既不失火又可保护点火系统元件的目的。事实是这种保护会使发动机点火成功率范围变窄(见图曲线),在低转时确实会帶来某些时刻点火失败,造成发动机抖动,也因点火失败造成功率损失。所以当用较强能量的点火线圈时,对低转点火成功率会提高,就是所讲低速好了。

!a %6nBo  

gie.K1@|  

%M? A>7b  

`EFPY$9`D  

所以4,我个人认为厂家的点火能量选择是为了达到“保护”与“能量”的平衡,牺牲了非工作转速区的性能。这个道理与怠速的稳定性及耗油的矛盾是一样的。某发动机把目标怠速定在500转时省油但抖动很大,怠速定在1000转时很稳定却费油,最后为取平衡怠速定在800转。但并不影响发动机正常转速工作的动力性。

.tFMa:   

| .8lS3C  

L%3m_'6QP  

zAr@vBfC%  

一台发动机推出市场之前,厂家一定经过各种测试。点火系统是关系到整机功率输出的重要一环,不管发动机设计、制造工艺多优秀,当点火时间失准、点火能量不够造成失火时,发动机性能将大打折扣。

ig] hY/uT  

厂家有各种设备仪器,实驗资源来对发动机性能测试,所以厂家必定会通过各种实驗选择一个合适能量点火线圈的。

3`W=rIMli  

当我们用感觉去测试点火线圈时,厂家却是用电脑图象观察分折,不在一档次。

.&dW?HS  

厂家做了99%的爬山工作,不可能最后由我们用1%代价去达到顶峰。

 (c;F%m|  

xtW Q.  

g&eIfm  

^R- -&{I  

2noKy}q  

结论:增大点火能量,成功点燃混合气概率越高,大到多少合适我不知道。 D5lzrpg_e  

Ze+p;v  

7A:k  
5cahbx1"  

`)5,!QPQ7u  

r 0m A  

[=3f:>ssm  

{T;A50  
i sK_t*  
[ GcH4E9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06-30 21:35:43编辑过]
级别: 黄金长老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5-06-30
4fgYO]  
JzZ@Z8%a;  
w[hT,$n  
@78%6KZ`i  
YAJr@v+Ls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级别: 黄金长老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5-06-30
2 ]^I[SG,  

主要论点参考文献为上海交通大学四年级在用参考教材〖汽车发动机原理教程〗。图123456

A9o"L.o )  

GU7f27p  
!'*1;OQ  
'wVi>{?  
q z8Jvgu?  
tgC)vZ&a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级别: 黄金长老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5-06-30
3 vbd)L$$20+  
p$qk\efv*4  
0y+^{@lU  
C\~}ySQc.e  
_ +NjfF|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06-30 21:31:37编辑过]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级别: 金虎长老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5-06-30
4
简易人生~ 不卑不亢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5-06-30

真是受益匪浅。不错。小红杏,多发点类似的文章。

看来我的想法真没错,改装来改装去,最终还是要回到原厂设置。

就当走了一次学习的过程吧。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5-06-30

版主们,看到小红杏了。

你们还不设---------精。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5-06-30
我只会开老爷车!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认证码: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