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银行
  • 5787阅读
  • 17回复

漫谈发动机点火能量---原创

楼层直达
级别: 黄金长老

#&8pp8wd,}  

J1ro\"  
<^c0bY1  
CbaAnm1  
` Z V'7|  

SL 5DWZ  

! r\ktX  

I}3K,w/7mi  

一、发动机点火能量多少合适?

t tt&sW`  

45JLx?rN_  

其实没有人能准确回答这一个问题,发动机在什么工作状况下用多少点火能量汽车工厂存储于ECU的只读存储器ROM中。

[$+61n}.12  

ECU只读存储器ROM中存有500多万组数据,这些数据大多数是通过各种实际工作情况实驗测量优选得出的。发动机工况千变万化,ECU要根据各传感送来的信息计算寻找出只读存储器中与现时相同(或最接近)工况的数据,发出喷油脉宽、点火提前角、闭合角(点火线圈充电时间)指令。

5n#&Hjb*F0  

一辆车发动机的综合性能,很大程度取决于ECU的数据编写程式,工厂不会公告数据,属知识产权范畴。

yU`IyaazZ  

1yf&ck1R  

9bvd1bKEW  

J0o[WD$A x  

但是有关点火能量的学术研究成果是公开们的,写在教科书上。所以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对发动机点火能量作出正确的认识解读。

mZ%\`H+  

v4Gkf  

eX/$[SL[  

MmB-SR[>P  

A 、在燃烧条件良好的情况下,成功点燃混合气的跳火能量为0.3mj就可。(0.0041868mJ=0.001)

}9JPSl28Jr  

_<$=n6#  

POf \l  

Kj7Osqu2bE  

传统机械触点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50mj,电子无触点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100mj以上。

C<pF13*4  

当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100mj以上时称为高能量点火,现代电喷车都用高能量点火。点火线圈初级能量达到200-300mj或更高称为超高能量点火,多用于稀薄混合气技术发动机(环保,日后发展趋势),压缩比在131,空燃比251

&&JMw6 &[`  

NO&OuiN  

a8N!jQc_m  

eRf 8'-"#-  

B、点火能量大小由ECU根据发动机工作状况控制,与喷油脉宽类似控制点火线圈初级电流通断时间。

5=dg4"b]  

控制点火能量大小的目的是既可保证成功点火又可保护各种元器件。例如火花塞、分电器、点火线圈初级、点火模块等等及感少电磁波幅射干扰。

Jlzhn#5c-  

{p-&8-  

[HLXWu3  

+a 0q?$\  

C、其它条件不变时,加大点火能量只是提高较浓或较稀混合汽混成功点火概率,所以对于怠速、低速更有利。

E>NRC\^@  

{$5?[KD  

X?kw=x{2P  

g4z*6L,u  

D、点火能量达到一定值后,点火能量大小不会影响发动机功率(燃烧速度) 即所谓的增加马力。

X3mHg5zt  

很多人对此有误解,认为.点火能量越大燃烧效率越高,其实是点火成功与不成功的问题。

-}:; EGUtd  

rvEX ;8TS  

1buVV]*~  

&) qs0  

E、燃烧的速度(效率)主要取决于混合汽的浓度、温度、压力,及气缸内混合气扰流速度,这个理沿用了100多年,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能改变这个事实。例如同样的点火能量,北方冬天发动机温度不足,使燃烧效率低,油耗上升。

3sD/4 ?  

混合气温度越高,分子动能越大燃烧的速度快,一点即着,高到一程度甚至自燃即点火能量为0,所以,发动机转速越高温度也根随增高,用较小的点火能量即可。

\DMZ  M  

wNm1H[{  

9 v 3%a3  

|R3A$r#-  

F、假如混合气浓度不在着火区,点火能量再大也无法成功点火。

aTFT'(O,  

~# PC(g  

?bw1zYP  

hM[QR'\QS  

G、点火失败原因:1. 混合气在浓限或稀限区2.火花塞断火。

tWa_-Un3  

W?2Z31;7  

#n6<jF1G  

xSL%1>MrN  

请参看图(1-6)

?n9?`8a#  

1jkMje  

sEm064  

iES?}K/q  

二、火花塞的能量转换特性

a^QyYX}\qR  

< rqFBq 8  

wR*>9LjeG  

+?[,{WtV  

只有把火花塞电能转换成热能的工作特性弄清楚了,才能正确解读点火能量。

LCf)b>C*  

@Wb_Sz4`  

N +M^e`H  

p3R: 3E6p  

A、火花塞跳火由电容放电期(1-10微秒左右)温度达60000K(色溫单位K=+273.15)。,及电感放电期(最大量:传统约0.7ms无触点大于1.2ms) 温度达3000K

?cRGdLP'D  

S pqbr@j  

N ">4I)  

v%2@M  

B、正常情况下混合气由火花塞电容放电期点燃,当混合气成功点燃后电感放电期对输出动力没有存在的实质意义,只会加速火花塞电极的烧蚀。就如我们启动发动机扭钥匙,着机了还在扭住不放手一样多余。

7XU$O$C  

祥見:http://www.dncc.cn/bbs/dispbbs.asp?boardid=41&id=8969

P]mJ01@'  

当电容放电期不能成功点火时,电感放电期持续的火花延续点火,适当延长火花期还有利于残余气体燃烧,有利环保,这是它存在的目的。

t3(~aH  

~cL)0/j}  

?l>Ra0  

)zv"<>Q 6  

C、火花塞电极形状对跳火电压及放电时间有影响,但変化量不大。反而发动机工况对跳火电压及影响甚大,不同的工况跳火电压可达67kv变化之多。

pJo#7rxd6  

跳火电压是个变量,其它条件相对稳定时,只要影响因素是压力及温度。

OD6dMql  

Pah*,  

jP31K{G?  

Exz(t'  

D、火花塞间隙跳火前如同稳压二极管(拑位),虽然点火线圈可输出几万伏高压,但到达击穿电压时点火线圈电压就升不上去了,跳火后如同一个电阻,点火线圈的剩余能量通过这个电阻泄放,产生持续的火花。

50^CILKo7  

F-<c. 0;6  

N6h.zl&04  

J\Z\q  

E、火花塞间隙小,电极吸热作用使间隙中的混合气体温度难上升,不易着火,过小就进入淬火区。

,,~|o3cfq  

火花塞间隙大,跳火能量上升(电压增大),但压力高温度低时容易发生击不穿混合气(断火)现象。

$jN,] N~  

火花塞间隙在0.7mm-1.2mm之间,点火线圈能量大间隙也适当增大,对提高点火成功率有利。

(\ Gs7  

<m+$@:cO  

pYaq1_<+  

CDgu`jj%]  

F、火花塞能量来自点火线圈,所谓有高能量火花塞实是无稽之淡。

PV/S zfvIq  

不管用何材料制造火花塞电气性能是一样的,只有使用寿命不同。

rg{|/ ;imT  

火花塞二个电极都是导体,其间隙中的混合气为负载,原理如同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铜导体线或铁导体线去连接一个相同电阻的负载时,所通过的电流是相等的,即转换的热能大小一样。

'{xPdN  

G、贵金属(铱、铂…)有较低的电子发射势垒,所以跳火电压比普通火花塞低,互换时贵金属火花塞间隙应略大于普通火花塞间隙才匹配。

enJgk(  

yxz"9PE/P  

bI"_hvcFp  

^yo~C3 r~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

U2D2?#  

A、 点火线圈输出能量不变时,火花塞击穿电压越高,火花塞电容放电能量越大,则电感放电火花期变短。

gL:Vj%c  

B、 点火线圈输出能量变大,火花塞击穿电压不变时,则电感放电火花期变长。

\6)]!$F6:  

F?B`rw@xr  

?l9j]  

T@%\?=P  

重要提示:点火能量大小不会影响发动机混合气燃烧速度的理解为 { MV,>T_  
%b[>eIJU#  

uCr :+"C  

D3B]  

100mj150mj能量通过火花塞时,火花塞电容放电能量相等,时间也相等,电感放电火花期时间长短不同,即在相等的时段内所发出的热功相约。 H76iBJ66  
L>h|1ZK  

57~y 7/0  

9Ta0Li  

$~S~pvT  
P}]o$nWT  

S3:AitGJ  

f4fBUZ^ A  

 kDE-GX"Y  

!uQT4< g  

{YgU23 ;q  

三、点火线圈能量

l[Z o,4*  

@"@|O>KJ  

b^VRpv  

6sBt6?_T  

点火线圈即高压变压器,简单工作原理: 变压器初级电流变化引起变压器内磁通量变化,次级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高压)

2iG+Ek-?"  

有两种点火方式:

pi?/]}:  

A.。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

Sb[>R(0:  

点火系统产生高压前以点火线圈建立磁场能量的方式储存点火能量。

@P7'MiP]K  

特点:靠断开初级线圈电流产生点火电压,火花持续时间长。

!, BJO3&  

5nx*D"  

hoFgs9  

i3)3. WK^  

B.电容储能式点火系

&MX&5@ Vu  

点火系统产生高压前,先从电源获取能量以蓄能电容建立电场能量的方式储存点火能量。

e)H FI|>  

特点:靠电容通过初级线圈放电产生点火电压,放电能量大,时间短,可在一个燃烧期作1-3次跳火。

'{,JuX"n  

w8+ phN(-M  

根据实驗正实,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更适合家用轿车发动机,所以汽车基本都采用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而不是成本及技术原因。

JXuks`:Q  

<YCjo[(~  

`_DA!  

r{~b4~kAf5  

电感蓄能式点火线圈其输出负荷为50PF(火花塞电极默认电容)时,次级电压上升时间一般为10s~50μs,幅值在35kV左右。

shLMj)7!  

点火线圈初级电流按指数曲线规律上升,通电时间长电流大。点火线圈初级电流越大断开时输出能量越大,电流越小断开时输出能量越小。ECU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对点火线圈能量的控制。

2*W|s7cc  

aEEb1Y  

N+]HJ`K  

WK#c* rsij  

点火线圈并不复杂,设定点火线圈最大能量后,可根据电工学公式计算出各项參数进行试制后定型生产。

Y6jgAq  

3z k},8fu  

$m-@ICG#  

V>4v6)N  

四、 探讨结论

w,1*dn  

~kI$8oAry  

CSzu $Hnq  

h\|T(597.  

清华大学研究说明,传统点火改为高能点后功率提高不足4%。

i&L!?6 5-f  

Bf$` Hf6  

3#{Al[jq  

mv#*%St5  

现代电喷车都用高能量点火系统,我们改装点火能量还有多大的提升余地?

Ed1y%mR>  

为什么提高点火线圈能量后或多或少都有表现?

wT+\:y  

点火能量是否可增大到1000MJ,上限是多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多大? [$ z-  
*$@u`nM  

!i\ gCLg2_  

KC nm_4  

最具讽刺的是厂家要控制点火能量的输出不要过大,而改装者却越大越好。 y2=yh30L0E  
B:Hr{%O  

`\f 3Ij,  

BvUiH<-D  

有人说是汽车厂设计的疏忽,有人说是成本原因,也有人说厂家是对的。各人自己去解读吧。

6@eF|GoP  

@w`wJ*I4,  

2_y]MXG+%  

Rc &m4|cw7  

@& Bh!_TWc  

8QZI(Xe9r  

sRA2O/yKCE  

五、本人浅见 !ltq@8#_|  
q\]X1N  

^n (FO,8c  

^2nrA pF  

abQ. N  

<1l%|   

2c 0;P #ol  

从有关文献中可知: W_ `]7RO8  
E=ijt3  

Q^Cm3|ZO  

&< BBP n@\  

1l$Ei,9  

oZvG Kf  

D!rPF)K )  

A、火花塞间隙不变时,最小跳火能量决定于温度及压力。最小跳火点火能量大小是随发动机各种工况改变的。 )!"fUz$  
8 q[; 0  

.{V"Gn9!  

Qm%PpQ^Lz3  

B、 温度及压力不变时混合气过浓或过稀需要更大的点火能量才能点燃,即增大跳火电压。 r]3-}:vU  
--5F*a{R|  

$^]K611w9  

`'YX>u/  

C、 混合气燃烧的速度(效率)主要取决于混合的浓度、温度、压力,及气缸内混合气扰流速度,与点火能量大小无关。 oZ'a}kF  
 .U1wVIM  

EZUaYp ~M  

S$mv(C  

D、最小点火能量虽然能点燃混合气,但为保险起见,应适当加大。  E]V, @  
wi2`5G6|z  

%|-N{>wKy  

.3 EZk86  

E、 混合气浓度在着火区时,火花塞跳火即可成功点火。混合气浓度不在着火区,点火能量再大也无法成功点火。 (:o F\  
8}QM~&&.  

JPI%{@Qc^  

z "@^'{.l  

>X~B1D,SV7  

4$-R|@,|_  

1W|jC   

所以1点火能量越强,点着混合气概率越高,即范围变宽(见图曲线)。因发动机低转速时进气量大压力上升,温度又较低,所以提高点火能量对改善低速及怠速点火性能较为明显。但是随着发动机转速的提高,由于混合气着火容易,造成点火失败原因减少,发动机输出就不会有什么差异了。

 y|LHnNQ  

X,Ql6uO  

*7Vb([x4;  

5]O{tS j  

所以2,混合汽燃烧时间在750μS-2500μS之间,高能点火火花持续时间在1200-1800μS

'lIs`Zc5N  

当用1800μS火花能量去点燃混合汽燃烧时间只有1000μS的混合气时,会出现什么状况呢?

VR (R.  

答案是:混合气已燃烧完结而火花塞还在跳火,电离通道生产的高热加上火花塞自身温度加速了火

TOwq r T/  

花塞电极的烧蚀,也增加了点火系统负担。这样讲你应明白为何ECU要有调节点火能量功能了吧。 &y!?R$?b  
P&0eu  

8}|et~7!  

+d3|Up8=  

4)gG_k  

 \0)jWCK  

]$/oSa/  

所以3ECU根据不同的工况输出恰到好处的点火能量,达到既不失火又可保护点火系统元件的目的。事实是这种保护会使发动机点火成功率范围变窄(见图曲线),在低转时确实会帶来某些时刻点火失败,造成发动机抖动,也因点火失败造成功率损失。所以当用较强能量的点火线圈时,对低转点火成功率会提高,就是所讲低速好了。

Fx^wV^q3  

Ja6KO2}p  

Kn^+kHh:  

}PI:O%N;  

所以4,我个人认为厂家的点火能量选择是为了达到“保护”与“能量”的平衡,牺牲了非工作转速区的性能。这个道理与怠速的稳定性及耗油的矛盾是一样的。某发动机把目标怠速定在500转时省油但抖动很大,怠速定在1000转时很稳定却费油,最后为取平衡怠速定在800转。但并不影响发动机正常转速工作的动力性。

*H/>96  

X,49(-~\  

H q6%$!q  

<{W{ Y\_A>  

一台发动机推出市场之前,厂家一定经过各种测试。点火系统是关系到整机功率输出的重要一环,不管发动机设计、制造工艺多优秀,当点火时间失准、点火能量不够造成失火时,发动机性能将大打折扣。

o<5`uV!f  

厂家有各种设备仪器,实驗资源来对发动机性能测试,所以厂家必定会通过各种实驗选择一个合适能量点火线圈的。

k<1i.rh  

当我们用感觉去测试点火线圈时,厂家却是用电脑图象观察分折,不在一档次。

H|aFs.SEQ  

厂家做了99%的爬山工作,不可能最后由我们用1%代价去达到顶峰。

a8TtItN  

4P#jMox  

8Ze> hEG  

KGOhoiR9:C  

Z4G%Ve[  

结论:增大点火能量,成功点燃混合气概率越高,大到多少合适我不知道。 D?y-Y  

(su7*$wV  

E[t[R<v,P!  
O: I]v@  

>lmqPuf  

Gfx !.[Y  

#Qg)4[pMJ  

UazK0{t<f  
x| D|d}  
@) MG&X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06-30 21:35:43编辑过]
级别: 黄金长老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5-06-30
grDz7\i:  
, i5_4  
F9u?+y-xb  
*b. >  
V^5d5Ao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级别: 黄金长老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5-06-30
2 FuhmLm'p  

主要论点参考文献为上海交通大学四年级在用参考教材〖汽车发动机原理教程〗。图123456

h4Crq Yxa_  

(b&g4$!x&5  
Vk2$b{VdF  
oC0ndp~+&  
t7= D$ua  
fz'qB-F Y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级别: 黄金长老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5-06-30
3 P4@`C{F5m  
WO.u{vW]'  
Jw _>I  
%)7t2D  
y.A3hV%6b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06-30 21:31:37编辑过]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级别: 金虎长老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5-06-30
4
简易人生~ 不卑不亢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5-06-30

真是受益匪浅。不错。小红杏,多发点类似的文章。

看来我的想法真没错,改装来改装去,最终还是要回到原厂设置。

就当走了一次学习的过程吧。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5-06-30

版主们,看到小红杏了。

你们还不设---------精。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5-06-30
我只会开老爷车!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认证码: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