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Qcs3F@t
?gJOgsHJP
jAy^J(+
N;Dni#tQ`
GM<BO8Y.
QU%I43
AZzuI*
K TsgJ\W
一、发动机点火能量多少合适?
NE/m-ILw
!/^-;o7 其实没有人能准确回答这一个问题,发动机在什么工作状况下用多少点火能量汽车工厂存储于ECU的只读存储器ROM中。
G0`h % ECU只读存储器ROM中存有500多万组数据,这些数据大多数是通过各种实际工作情况实驗测量优选得出的。发动机工况千变万化,ECU要根据各传感送来的信息计算寻找出只读存储器中与现时相同(或最接近)工况的数据,发出喷油脉宽、点火提前角、闭合角(点火线圈充电时间)指令。
Y 2Q=rj 一辆车发动机的综合性能,很大程度取决于ECU的数据编写程式,工厂不会公告数据,属知识产权范畴。
Q~MC7-n>
s-Aw<Q)d
.fi/I
LuR,f"%2
但是有关点火能量的学术研究成果是公开们的,写在教科书上。所以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对发动机点火能量作出正确的认识解读。
3IR
^
z305{B:Y
Jz:r7w{4eB
H^~.mBP
n
A 、在燃烧条件良好的情况下,成功点燃混合气的跳火能量为0.3mj就可。(0.0041868mJ=0.001卡)
zTo8OPr
T7$S_
t~M
$%)h
5IqQ |/m<6
传统机械触点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50mj,电子无触点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100mj以上。
/&Jv,[2kV 当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100mj以上时称为高能量点火,现代电喷车都用高能量点火。点火线圈初级能量达到200-300mj或更高称为超高能量点火,多用于稀薄混合气技术发动机(环保,日后发展趋势),压缩比在13:1,空燃比25:1。
xi'<y
noA-)
eZF'Ck y
,9ml>ji`=
B、点火能量大小由ECU根据发动机工作状况控制,与喷油脉宽类似控制点火线圈初级电流通断时间。
PHR#>ZD 控制点火能量大小的目的是既可保证成功点火又可保护各种元器件。例如火花塞、分电器、点火线圈初级、点火模块等等及感少电磁波幅射干扰。
F+j O*F2h
B#| Z`mZ
E\
K
g,A.Y,})
C、其它条件不变时,加大点火能量只是提高较浓或较稀混合汽混成功点火概率,所以对于怠速、低速更有利。
|@T5$Xg]5
Oz4,Y+[#
]Ssw32yn
FR@PhMUS
D、点火能量达到一定值后,点火能量大小不会影响发动机功率(燃烧速度), 即所谓的增加马力。
l0:e=q2Ax 很多人对此有误解,认为.点火能量越大燃烧效率越高,其实是点火成功与不成功的问题。
,w9#%=xE
> hDsm;,/
z'\}/k+
'Tru?y\
E、燃烧的速度(效率)主要取决于混合汽的浓度、温度、压力,及气缸内混合气扰流速度,这个理沿用了100多年,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能改变这个事实。例如同样的点火能量,北方冬天发动机温度不足,使燃烧效率低,油耗上升。
UpszCY4 混合气温度越高,分子动能越大燃烧的速度快,一点即着,高到一程度甚至自燃即点火能量为0,所以,发动机转速越高温度也根随增高,用较小的点火能量即可。
"z#?OV5
^pQo `T6
io+7{B=u$
6JFDRsX>)?
F、假如混合气浓度不在着火区,点火能量再大也无法成功点火。
@+CSY-g$
zloaU
&!YH"{b
ah Xq{>
G、点火失败原因:1. 混合气在浓限或稀限区2.火花塞断火。
$}UJs <-F
-0r"#48(%
Isgk
U?^|>cMr
请参看图(1-6)
5)v^
cR?&
f EiEfu
RF2XJJ
9qy 9
二、火花塞的能量转换特性
Oj
EA;;qq
gj;G:;1m
\)uad5`N
M':.b+xN
只有把火花塞电能转换成热能的工作特性弄清楚了,才能正确解读点火能量。
{Dq51
g(H3arb&
!P3|T\|]+
y<(.,Nb8
A、火花塞跳火由电容放电期(1-10微秒左右)温度达60000K(色溫单位K=℃+273.15)。,及电感放电期(最大量:传统约0.7ms无触点大于1.2ms) 温度达3000K。
X5[sw;rk
ek!N eu>
`,[
c??h
^)~M,rW8c
B、正常情况下混合气由火花塞电容放电期点燃,当混合气成功点燃后电感放电期对输出动力没有存在的实质意义,只会加速火花塞电极的烧蚀。就如我们启动发动机扭钥匙,着机了还在扭住不放手一样多余。
rfoCYsX' 祥見:http://www.dncc.cn/bbs/dispbbs.asp?boardid=41&id=8969
r%i{a 当电容放电期不能成功点火时,电感放电期持续的火花延续点火,适当延长火花期还有利于残余气体燃烧,有利环保,这是它存在的目的。
7Wu2gky3
;21JM2JI8
XEI]T~
8TZe=sD~cr
C、火花塞电极形状对跳火电压及放电时间有影响,但変化量不大。反而发动机工况对跳火电压及影响甚大,不同的工况跳火电压可达6、7kv变化之多。
5tL6R3 跳火电压是个变量,其它条件相对稳定时,只要影响因素是压力及温度。
`t
-3(>P
RUEUn
}73H$ss:
wZ*m
D、火花塞间隙跳火前如同稳压二极管(拑位),虽然点火线圈可输出几万伏高压,但到达击穿电压时点火线圈电压就升不上去了,跳火后如同一个电阻,点火线圈的剩余能量通过这个电阻泄放,产生持续的火花。
vK|dP3
K^9!Qp
IX-ir
eja_+`cJ
E、火花塞间隙小,电极吸热作用使间隙中的混合气体温度难上升,不易着火,过小就进入淬火区。
p.&FK'&[0 火花塞间隙大,跳火能量上升(电压增大),但压力高温度低时容易发生击不穿混合气(断火)现象。
6wfCC, 2 火花塞间隙在0.7mm-1.2mm之间,点火线圈能量大间隙也适当增大,对提高点火成功率有利。
Kp8!^os
A)&OR]0[
P$4G2>D8dg
F2:?lmhL<
F、火花塞能量来自点火线圈,所谓有高能量火花塞实是无稽之淡。
t[XxLG* 不管用何材料制造火花塞电气性能是一样的,只有使用寿命不同。
jqhd<w 火花塞二个电极都是导体,其间隙中的混合气为负载,原理如同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铜导体线或铁导体线去连接一个相同电阻的负载时,所通过的电流是相等的,即转换的热能大小一样。
}E+#*R3auB G、贵金属(铱、铂…)有较低的电子发射势垒,所以跳火电压比普通火花塞低,互换时贵金属火花塞间隙应略大于普通火花塞间隙才匹配。
sk.<|-(o
q$ (@
K+5S7wFDZ
ua#sW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
{1,]8!HBJ A、 点火线圈输出能量不变时,火花塞击穿电压越高,火花塞电容放电能量越大,则电感放电火花期变短。
m_{OCHS+ B、 点火线圈输出能量变大,火花塞击穿电压不变时,则电感放电火花期变长。
d5mhk[p7\J
'#K:e
c#X9d8>
Ln/6]CMl
重要提示:点火能量大小不会影响发动机混合气燃烧速度的理解为
O9y4.`a"
j/"{tMqQp
{;.q?mj
n#@/A
100mj与150mj能量通过火花塞时,火花塞电容放电能量相等,时间也相等,电感放电火花期时间长短不同,即在相等的时段内所发出的热功相约。
56
6vjE
Xk#"rM< Y
>7@kwj-f)
zqEMR>px
{"<6'2T3
u15-|i{y7
ciKkazx.
gv=mz,
z
yQwj[
lD09(|`
8XX,(k_b
三、点火线圈能量
`U p<;
K*
[cJ
cY+
BHZGQm
9Od
Kh\F (
点火线圈即高压变压器,简单工作原理: 变压器初级电流变化引起变压器内磁通量变化,次级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高压)。
aK1|b=gVj 有两种点火方式:
H%faRUonz A.。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
N@j|I* y| 点火系统产生高压前以点火线圈建立磁场能量的方式储存点火能量。
WgxlQXi-B 特点:靠断开初级线圈电流产生点火电压,火花持续时间长。
qvYw[D#.
`^w5/v#
"=/XIM.
K<|eZhp~
B.电容储能式点火系
r*,]=M W 点火系统产生高压前,先从电源获取能量以蓄能电容建立电场能量的方式储存点火能量。
+%>L;'L
^X 特点:靠电容通过初级线圈放电产生点火电压,放电能量大,时间短,可在一个燃烧期作1-3次跳火。
v8wN2[fC
_
k>j?j- 根据实驗正实,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更适合家用轿车发动机,所以汽车基本都采用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而不是成本及技术原因。
W;0_@!?mr}
9$Hgh7'hvs
\WZ00Y,*
$r_z""eOc
电感蓄能式点火线圈其输出负荷为50PF时(火花塞电极默认电容)时,次级电压上升时间一般为10s~50μs,幅值在35kV左右。
z+wBZn{0I 点火线圈初级电流按指数曲线规律上升,通电时间长电流大。点火线圈初级电流越大断开时输出能量越大,电流越小断开时输出能量越小。ECU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对点火线圈能量的控制。
rsiG]o=8
Hh;7
hY\
NlWIb2,
.PxtcC.K
点火线圈并不复杂,设定点火线圈最大能量后,可根据电工学公式计算出各项參数进行试制后定型生产。
"TG}aS
9<,\+}^{
L?<V KT
Tig`4d-%
四、 探讨结论
~B|K]&/]
~S#Le
EL5gMs
~UEft
清华大学研究说明,传统点火改为高能点后功率提高不足4%。
oj;Rh!O
}L'BzSU@G
T/X[q7O~~4
]N!8U_U3
现代电喷车都用高能量点火系统,我们改装点火能量还有多大的提升余地?
vR[XbsNM 为什么提高点火线圈能量后或多或少都有表现?
+*Y/+.4WE$ 点火能量是否可增大到1000MJ,上限是多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多大?
(v+nn1,
X`
r~cc
;7=pNK
~gZ"8frl
最具讽刺的是厂家要控制点火能量的输出不要过大,而改装者却越大越好。
eI99itDQ
%#
M=qP
kz=Ql|@
-/)>DOgUq
有人说是汽车厂设计的疏忽,有人说是成本原因,也有人说厂家是对的。各人自己去解读吧。
c2E*A+V#u
a%g |E'\Jw
`W=3_
d}:eL
C
R\T1R"1
w\}@+w3b~
6k9cvMs%H
五、本人浅见
omoD+
rNN
,!
qokCVI-\
NIh?2w"\
*!r"+?0gN
3lsfT-|Wt&
"lRxatM
从有关文献中可知:
s4`,Z*H
7/
zaf
w0X})&,{`m
9aBz%* xo
biG :Xn
\]0#jI/:
" {X0&
A、火花塞间隙不变时,最小跳火能量决定于温度及压力。最小跳火点火能量大小是随发动机各种工况改变的。
;9<?~S
J!}\v=Rn
Z_a@,k:+[
QQ=Kj%R
B、 温度及压力不变时混合气过浓或过稀需要更大的点火能量才能点燃,即增大跳火电压。
fCZ"0P3(
F'"-aB ~
{?q`9[Z
\y6Y}C
v
C、 混合气燃烧的速度(效率)主要取决于混合气的浓度、温度、压力,及气缸内混合气扰流速度,与点火能量大小无关。
NJmx(!Xsh
`gF`Sgz
EQk omjv
sva-Sd8
D、最小点火能量虽然能点燃混合气,但为保险起见,应适当加大。
F >^KXq:Z
eu8a<
<AiE~l| D
~|"uuA1/#O
E、 混合气浓度在着火区时,火花塞跳火即可成功点火。混合气浓度不在着火区,点火能量再大也无法成功点火。
k2 _y84;D
~BgYD)ov
D8xE"6T>
D5xTuv9T
B
Lt_(S?Z`
C\;%IGn
:9q|<[Y^
所以1,点火能量越强,点着混合气概率越高,即范围变宽(见图曲线)。因发动机低转速时进气量大压力上升,温度又较低,所以提高点火能量对改善低速及怠速点火性能较为明显。但是随着发动机转速的提高,由于混合气着火容易,造成点火失败原因减少,发动机输出就不会有什么差异了。
hu}uc&N)iE
NID2$ p
O\@0o|NM
[W
dxMU
所以2,混合汽燃烧时间在750μS-2500μS之间,高能点火火花持续时间在1200-1800μS。
)Q|sW+
AF 当用1800μS火花能量去点燃混合汽燃烧时间只有1000μS的混合气时,会出现什么状况呢?
CzmB76zy. 答案是:混合气已燃烧完结而火花塞还在跳火,电离通道生产的高热加上火花塞自身温度加速了火
DM(c :+K- 花塞电极的烧蚀,也增加了点火系统负担。这样讲你应明白为何ECU要有调节点火能量功能了吧。
Y1{*AV6ev6
"z{rC}
14h0$7
V_=7q=9mV
" VSma
1&utf0TX6q
|OO2>(Fj
所以3,ECU根据不同的工况输出恰到好处的点火能量,达到既不失火又可保护点火系统元件的目的。事实是这种保护会使发动机点火成功率范围变窄(见图曲线),在低转时确实会帶来某些时刻点火失败,造成发动机抖动,也因点火失败造成功率损失。所以当用较强能量的点火线圈时,对低转点火成功率会提高,就是所讲低速好了。
T1YbF/M'
=.t3|5U8
}/.GB5Ej
:o}LJc)|
所以4,我个人认为厂家的点火能量选择是为了达到“保护”与“能量”的平衡,牺牲了非工作转速区的性能。这个道理与怠速的稳定性及耗油的矛盾是一样的。某发动机把目标怠速定在500转时省油但抖动很大,怠速定在1000转时很稳定却费油,最后为取平衡怠速定在800转。但并不影响发动机正常转速工作的动力性。
Ks\\2$Cm7
-S7i':
A$70!5*
pU1miA '
一台发动机推出市场之前,厂家一定经过各种测试。点火系统是关系到整机功率输出的重要一环,不管发动机设计、制造工艺多优秀,当点火时间失准、点火能量不够造成失火时,发动机性能将大打折扣。
{LBL8sG 厂家有各种设备仪器,实驗资源来对发动机性能测试,所以厂家必定会通过各种实驗选择一个合适能量点火线圈的。
x27$h)R0v 当我们用感觉去测试点火线圈时,厂家却是用电脑图象观察分折,不在一档次。
-ufaV# 厂家做了99%的爬山工作,不可能最后由我们用1%代价去达到顶峰。
Z-3("%_$/
[9yd29pQ]
2V*;=cv~z
>7z(?nQYT^
%Vfr#j$=
结论:增大点火能量,成功点燃混合气概率越高,大到多少合适我不知道。
_-2;!L
#/
HkY#i;%N
(B%[NC6
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