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银行
  • 6154阅读
  • 17回复

漫谈发动机点火能量---原创

楼层直达
级别: 黄金长老

"J]f0m=  

g2[K<  
L]c 8d   
> [Xm |A#  
'4J&Gpx  

*}+R {  

; ])I>BT[  

g<M0|eX@~  

一、发动机点火能量多少合适?

7TP$  

,&0Z]*  

其实没有人能准确回答这一个问题,发动机在什么工作状况下用多少点火能量汽车工厂存储于ECU的只读存储器ROM中。

~M*7N@D  

ECU只读存储器ROM中存有500多万组数据,这些数据大多数是通过各种实际工作情况实驗测量优选得出的。发动机工况千变万化,ECU要根据各传感送来的信息计算寻找出只读存储器中与现时相同(或最接近)工况的数据,发出喷油脉宽、点火提前角、闭合角(点火线圈充电时间)指令。

S3;lKr  

一辆车发动机的综合性能,很大程度取决于ECU的数据编写程式,工厂不会公告数据,属知识产权范畴。

$kv@tzO  

n7@j}Q(&?  

?x'w~;9R/  

!KAsvF,j  

但是有关点火能量的学术研究成果是公开们的,写在教科书上。所以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对发动机点火能量作出正确的认识解读。

wz h.$?~  

0lBat_<8  

i_NJ -K  

f0u56I9  

A 、在燃烧条件良好的情况下,成功点燃混合气的跳火能量为0.3mj就可。(0.0041868mJ=0.001)

LJj=]_  

6< >SHw  

!!*;4FK"q  

GQ[pG{ _+  

传统机械触点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50mj,电子无触点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100mj以上。

{xToz]YA  

当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100mj以上时称为高能量点火,现代电喷车都用高能量点火。点火线圈初级能量达到200-300mj或更高称为超高能量点火,多用于稀薄混合气技术发动机(环保,日后发展趋势),压缩比在131,空燃比251

N Bz%(? \  

8lb-}=  

>)3VbO  

/< QSe  

B、点火能量大小由ECU根据发动机工作状况控制,与喷油脉宽类似控制点火线圈初级电流通断时间。

Pb4q`!  

控制点火能量大小的目的是既可保证成功点火又可保护各种元器件。例如火花塞、分电器、点火线圈初级、点火模块等等及感少电磁波幅射干扰。

<r;o6>+  

8 }z3CuM  

Y-]YDXrPQ  

x;mJvfX  

C、其它条件不变时,加大点火能量只是提高较浓或较稀混合汽混成功点火概率,所以对于怠速、低速更有利。

6qDfcs  

niQcvnT4b  

NhCAv +  

% !yxC  

D、点火能量达到一定值后,点火能量大小不会影响发动机功率(燃烧速度) 即所谓的增加马力。

{>A 8g({i  

很多人对此有误解,认为.点火能量越大燃烧效率越高,其实是点火成功与不成功的问题。

5/k)\`  

zQn//7#-G  

<jg8y'm@0  

]yw_ n^@  

E、燃烧的速度(效率)主要取决于混合汽的浓度、温度、压力,及气缸内混合气扰流速度,这个理沿用了100多年,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能改变这个事实。例如同样的点火能量,北方冬天发动机温度不足,使燃烧效率低,油耗上升。

7G?Ia%u  

混合气温度越高,分子动能越大燃烧的速度快,一点即着,高到一程度甚至自燃即点火能量为0,所以,发动机转速越高温度也根随增高,用较小的点火能量即可。

9UB??049z  

b,=,px  

H9.oVF^~  

fRZUY <t  

F、假如混合气浓度不在着火区,点火能量再大也无法成功点火。

~{52JeUcP  

l5 ":[C$  

[Gh%nsH  

*SMoodFBS  

G、点火失败原因:1. 混合气在浓限或稀限区2.火花塞断火。

Y_|K,T6Zj@  

{Q#Fen ;y|  

CHdet(_=v  

tc49Ty9$[  

请参看图(1-6)

C.9eXa1wkT  

!Z0rTC3d  

a@a1 TpLQ  

lh(+X-}D  

二、火花塞的能量转换特性

z1@sEfk>  

ht74h  

nKa ;FaJ  

^~1@HcJo  

只有把火花塞电能转换成热能的工作特性弄清楚了,才能正确解读点火能量。

uRcuy/CY  

jQlK-U=oi  

]6 7wk  

^/Y Aokj  

A、火花塞跳火由电容放电期(1-10微秒左右)温度达60000K(色溫单位K=+273.15)。,及电感放电期(最大量:传统约0.7ms无触点大于1.2ms) 温度达3000K

TBp5xz`  

O|m-k0n  

>k-poBw  

AVZ@?aJgF  

B、正常情况下混合气由火花塞电容放电期点燃,当混合气成功点燃后电感放电期对输出动力没有存在的实质意义,只会加速火花塞电极的烧蚀。就如我们启动发动机扭钥匙,着机了还在扭住不放手一样多余。

ylJlICK  

祥見:http://www.dncc.cn/bbs/dispbbs.asp?boardid=41&id=8969

?H?r!MZ%  

当电容放电期不能成功点火时,电感放电期持续的火花延续点火,适当延长火花期还有利于残余气体燃烧,有利环保,这是它存在的目的。

q[ZYlF,Ho  

&I=q%  

N 1rrKyL!$  

78wcMQNX9  

C、火花塞电极形状对跳火电压及放电时间有影响,但変化量不大。反而发动机工况对跳火电压及影响甚大,不同的工况跳火电压可达67kv变化之多。

j#,O,\  

跳火电压是个变量,其它条件相对稳定时,只要影响因素是压力及温度。

)? xg=o/?  

iZ UBw  

U!h!z`RU54  

(mzyA%;W  

D、火花塞间隙跳火前如同稳压二极管(拑位),虽然点火线圈可输出几万伏高压,但到达击穿电压时点火线圈电压就升不上去了,跳火后如同一个电阻,点火线圈的剩余能量通过这个电阻泄放,产生持续的火花。

hk~ s1"  

@+xQj.jNC  

//`X+[bMG  

S-im o  

E、火花塞间隙小,电极吸热作用使间隙中的混合气体温度难上升,不易着火,过小就进入淬火区。

# TvY*D,  

火花塞间隙大,跳火能量上升(电压增大),但压力高温度低时容易发生击不穿混合气(断火)现象。

Obbjl@]  

火花塞间隙在0.7mm-1.2mm之间,点火线圈能量大间隙也适当增大,对提高点火成功率有利。

?xIwQd0  

yj- BLR5  

z`XX[9$qm  

'Y `or14E  

F、火花塞能量来自点火线圈,所谓有高能量火花塞实是无稽之淡。

"&W80,O3  

不管用何材料制造火花塞电气性能是一样的,只有使用寿命不同。

j`7q7}  

火花塞二个电极都是导体,其间隙中的混合气为负载,原理如同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铜导体线或铁导体线去连接一个相同电阻的负载时,所通过的电流是相等的,即转换的热能大小一样。

^ZP $(a4  

G、贵金属(铱、铂…)有较低的电子发射势垒,所以跳火电压比普通火花塞低,互换时贵金属火花塞间隙应略大于普通火花塞间隙才匹配。

, Ox$W  

Q ?xA))0  

x/NjdK  

/L{V3}[j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

$:|?z_@  

A、 点火线圈输出能量不变时,火花塞击穿电压越高,火花塞电容放电能量越大,则电感放电火花期变短。

uA 4x xY  

B、 点火线圈输出能量变大,火花塞击穿电压不变时,则电感放电火花期变长。

"^Vnnb:Z*o  

}Q a  

NvvD~B b  

?$MO!  

重要提示:点火能量大小不会影响发动机混合气燃烧速度的理解为 Bk] `n'W  
@"B{k%+  

*^KEb")$  

,Iru_=Wk~  

100mj150mj能量通过火花塞时,火花塞电容放电能量相等,时间也相等,电感放电火花期时间长短不同,即在相等的时段内所发出的热功相约。 wb%4f6i  
iVo-z#  

O_ vH w^  

GnC s_[*&r  

/>uE)R$  
P)~olrf  

Y1F%-o  

Bsk` e  

1uEM;O  

AmUH]+5KT  

!G<gp4Js+N  

三、点火线圈能量

)Q<u0AxAn  

7p {2&YhB  

5X9*K  

JycC\s+%E  

点火线圈即高压变压器,简单工作原理: 变压器初级电流变化引起变压器内磁通量变化,次级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高压)

.]; `  

有两种点火方式:

tU-jtJ  

A.。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

6h&i<->  

点火系统产生高压前以点火线圈建立磁场能量的方式储存点火能量。

?1H>k<Jp  

特点:靠断开初级线圈电流产生点火电压,火花持续时间长。

9YwS"~Q =w  

V V Aw y6  

o%v,6yv  

15!b]':  

B.电容储能式点火系

\J^xpR_0u  

点火系统产生高压前,先从电源获取能量以蓄能电容建立电场能量的方式储存点火能量。

5>M@ F0  

特点:靠电容通过初级线圈放电产生点火电压,放电能量大,时间短,可在一个燃烧期作1-3次跳火。

~8G cWy6  

 tD}HL_  

根据实驗正实,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更适合家用轿车发动机,所以汽车基本都采用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而不是成本及技术原因。

@GE:<'_:{  

auQfWO[ u  

)Z2t=&Nw  

xF3H\`{4x  

电感蓄能式点火线圈其输出负荷为50PF(火花塞电极默认电容)时,次级电压上升时间一般为10s~50μs,幅值在35kV左右。

q<cpU'-#  

点火线圈初级电流按指数曲线规律上升,通电时间长电流大。点火线圈初级电流越大断开时输出能量越大,电流越小断开时输出能量越小。ECU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对点火线圈能量的控制。

4&/-xg87(  

ud-.R~f{e  

*R>I%?]V3  

9bXU!l[  

点火线圈并不复杂,设定点火线圈最大能量后,可根据电工学公式计算出各项參数进行试制后定型生产。

*(d^ k;  

,lA J{5\#  

~w[zX4@  

YBS]JCO  

四、 探讨结论

nVyb B~.=  

Vj?.'(  

9I.v?Tap  

ap6Vmp  

清华大学研究说明,传统点火改为高能点后功率提高不足4%。

5W{>5.Arx)  

N0qC/da1  

@Op8^8$`  

ZK ?x_`w  

现代电喷车都用高能量点火系统,我们改装点火能量还有多大的提升余地?

XOeh![eMX  

为什么提高点火线圈能量后或多或少都有表现?

dikWk  

点火能量是否可增大到1000MJ,上限是多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多大? `HM3YC  
*3/7wSV:  

}m9LyT=~$  

X}*o[;2G  

最具讽刺的是厂家要控制点火能量的输出不要过大,而改装者却越大越好。 gx*rSS?=N  
w`}9/s;$  

@E}X-r.^f  

}{8Fo4/  

有人说是汽车厂设计的疏忽,有人说是成本原因,也有人说厂家是对的。各人自己去解读吧。

(.1 rtj  

b(RB G  

o-~~, n\  

sS2_-X[_  

L)F1NuR  

9?;@*x  

53 @oP  

五、本人浅见 4'SaEsA~  
4\M8BRuE  

x;u~NKy  

W;q+,Io  

f&yt K  

$n-Af0tK  

+8AvTSgX%  

从有关文献中可知: Hx %$ X  
+xp]:h|  

7I}P*%(f  

mR+Jws'  

Tum_aI  

0g=`DSC<(  

q]% T:A=  

A、火花塞间隙不变时,最小跳火能量决定于温度及压力。最小跳火点火能量大小是随发动机各种工况改变的。 ;xYNX  
NjuiD] .  

]T:;Vo  

Guw}=l--YR  

B、 温度及压力不变时混合气过浓或过稀需要更大的点火能量才能点燃,即增大跳火电压。 o{qr!*_3  
{7hLsK[])  

HSUI${<  

v4,h&JLt  

C、 混合气燃烧的速度(效率)主要取决于混合的浓度、温度、压力,及气缸内混合气扰流速度,与点火能量大小无关。 j`'`)3f  
5,qj7HZF  

f0<hE2  

hT$~ygQ  

D、最小点火能量虽然能点燃混合气,但为保险起见,应适当加大。 [Vd[-  
8^Hn"v  

4}_O`Uxh  

0ye!R   

E、 混合气浓度在着火区时,火花塞跳火即可成功点火。混合气浓度不在着火区,点火能量再大也无法成功点火。  Z% I  
B||;'  

`R"I;qV  

97K[(KE  

fX jG5Tv  

d|T!v  

F4Y @ B  

所以1点火能量越强,点着混合气概率越高,即范围变宽(见图曲线)。因发动机低转速时进气量大压力上升,温度又较低,所以提高点火能量对改善低速及怠速点火性能较为明显。但是随着发动机转速的提高,由于混合气着火容易,造成点火失败原因减少,发动机输出就不会有什么差异了。

au,t%8AC  

8( b tZt  

Jjl`_X$CB  

1 ,5E `J  

所以2,混合汽燃烧时间在750μS-2500μS之间,高能点火火花持续时间在1200-1800μS

"*O4GPj  

当用1800μS火花能量去点燃混合汽燃烧时间只有1000μS的混合气时,会出现什么状况呢?

{D g_?._d  

答案是:混合气已燃烧完结而火花塞还在跳火,电离通道生产的高热加上火花塞自身温度加速了火

[yj).*0  

花塞电极的烧蚀,也增加了点火系统负担。这样讲你应明白为何ECU要有调节点火能量功能了吧。 .d/: 30Y  
'B0{U4?   

w;v7_  

`MP|Ovns:H  

k#bu#YZk  

z=&z_}M8  

0i[zup  

所以3ECU根据不同的工况输出恰到好处的点火能量,达到既不失火又可保护点火系统元件的目的。事实是这种保护会使发动机点火成功率范围变窄(见图曲线),在低转时确实会帶来某些时刻点火失败,造成发动机抖动,也因点火失败造成功率损失。所以当用较强能量的点火线圈时,对低转点火成功率会提高,就是所讲低速好了。

Q Z8QQ`*S  

F="z]C;u  

%>Xr5<$:&  

{F*N=pSq  

所以4,我个人认为厂家的点火能量选择是为了达到“保护”与“能量”的平衡,牺牲了非工作转速区的性能。这个道理与怠速的稳定性及耗油的矛盾是一样的。某发动机把目标怠速定在500转时省油但抖动很大,怠速定在1000转时很稳定却费油,最后为取平衡怠速定在800转。但并不影响发动机正常转速工作的动力性。

nN`"z3o  

/L) 9tt.  

&jts:^N>  

cV$lobqO  

一台发动机推出市场之前,厂家一定经过各种测试。点火系统是关系到整机功率输出的重要一环,不管发动机设计、制造工艺多优秀,当点火时间失准、点火能量不够造成失火时,发动机性能将大打折扣。

`ENP=kL(+  

厂家有各种设备仪器,实驗资源来对发动机性能测试,所以厂家必定会通过各种实驗选择一个合适能量点火线圈的。

\ZnN D1A  

当我们用感觉去测试点火线圈时,厂家却是用电脑图象观察分折,不在一档次。

%8Yyj{^!(  

厂家做了99%的爬山工作,不可能最后由我们用1%代价去达到顶峰。

jaqV[*440U  

c!~T2t  

wi BuEaUkW  

'8={ sMy  

/'"R Mq  

结论:增大点火能量,成功点燃混合气概率越高,大到多少合适我不知道。 sOC| B  

(Y >U6  

:g/{(#E@Z  
m2wp m_vV#  

hLCsQYNDU  

RT1{+:l  

J{a Q1)  

Zb 12:?  
<>ZBW9  
v4nv Z6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06-30 21:35:43编辑过]
级别: 黄金长老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5-06-30
Va[dZeoy  
WMRgf~TY=2  
gl{P LLe[}  
P*=3$-`  
k#G7`dJl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级别: 黄金长老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5-06-30
2 W= !f  

主要论点参考文献为上海交通大学四年级在用参考教材〖汽车发动机原理教程〗。图123456

\ (,2^T'$J  

Ot?rsr  
b{&@ Lm0Tn  
C.@TX  
W/ERqVZR]  
^dro*a,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级别: 黄金长老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5-06-30
3 Rjq Xz6  
5X20/+aT  
QkBw59L7  
1Ng+mT  
=vbG'_[7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06-30 21:31:37编辑过]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级别: 金虎长老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5-06-30
4
简易人生~ 不卑不亢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5-06-30

真是受益匪浅。不错。小红杏,多发点类似的文章。

看来我的想法真没错,改装来改装去,最终还是要回到原厂设置。

就当走了一次学习的过程吧。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5-06-30

版主们,看到小红杏了。

你们还不设---------精。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5-06-30
我只会开老爷车!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认证码: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