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评网友 2012-5-31 20:41:00 27楼 引用 %CV.xDE8
E6那车肚子下大大的近似拖地的电池,的确是很大的隐患。这样的电池车,其实和街面上常见的电摩一样,没多少技术含量的。 1[ 40\ sM
传说中的维托 2012-5-31 18:56:00 ★★26楼 引用 .?)gn]#
以下是引用重卡司机在 第25楼 2012-5-31 17:23:00发表 r0,XR
以下是引用重卡司机在 第24楼 2012-5-31 17:20:00发表 E@_]L<Z
中国的汽车企业公关习惯了和消费者玩捉迷藏游戏。故意把一些容易认证的事情搞到云里雾里,总希望通时时间来淡忘这件事。这和国人的思维模式有很大关系。 >$G'=N:=X&
就比如此前人们热议的青岛地下排水系统的问题。青岛是各大城市里唯一一个大雨天没有被水淹的城市。原因就是底下排水系统是德国人设计建造的。100多年过去了,德国工程师竟然还可以根据图纸找出当时地下系统配件的储存地。比如更换的螺丝等。这就是德国人做事的思维。什么事都搞得一板一眼。如果是中国人做这事,恐怕过了100年,连图纸都对比不上了,更惶论找什么配件。 Z~v-@
成熟的汽车企业在发生危机公关后,习惯先从自身找原因,解决问题,这是老外的思路,国人的思维正好反过来,先维稳,在外部环境抹平了,再看是不是自己有问题。最后就搞成捉迷藏了。 ^0HgE;4
v@QfxV2
个人觉得,国人的这种思维模式很难改,这是一种文化传统的问题,沿袭了几千年,不是几十年时间可以扭转的。 /wU4^8Hz
97vQM
必须改不可,不然不单融入不了世界,反而会被世界抛弃。 rw.DKM'
三菱造车牛不牛比啊,GDI专利的持有者。想当年就因为向通产省隐瞒事故隐患,老总副总被逮了8个,直接导致其差点倒闭。 }p `A>
我们现在还在大量使用的4G系列发动机,就是趁三菱陷入困境的时候引进到国内的 *_@$"9
重卡司机 2012-5-31 17:23:00 ★25楼 引用 O% 8>siU
以下是引用重卡司机在 第24楼 2012-5-31 17:20:00发表 F#a'N c
9
中国的汽车企业公关习惯了和消费者玩捉迷藏游戏。故意把一些容易认证的事情搞到云里雾里,总希望通时时间来淡忘这件事。这和国人的思维模式有很大关系。 HjY! ]!4p
就比如此前人们热议的青岛地下排水系统的问题。青岛是各大城市里唯一一个大雨天没有被水淹的城市。原因就是底下排水系统是德国人设计建造的。100多年过去了,德国工程师竟然还可以根据图纸找出当时地下系统配件的储存地。比如更换的螺丝等。这就是德国人做事的思维。什么事都搞得一板一眼。如果是中国人做这事,恐怕过了100年,连图纸都对比不上了,更惶论找什么配件。 )!Zm*(
成熟的汽车企业在发生危机公关后,习惯先从自身找原因,解决问题,这是老外的思路,国人的思维正好反过来,先维稳,在外部环境抹平了,再看是不是自己有问题。最后就搞成捉迷藏了。 s#FX2r3=Fg
x5b .^75p$
个人觉得,国人的这种思维模式很难改,这是一种文化传统的问题,沿袭了几千年,不是几十年时间可以扭转的。 KgXu x-q
重卡司机 2012-5-31 17:20:00 ★★★★24楼 引用 .:
=5|0m
中国的汽车企业公关习惯了和消费者玩捉迷藏游戏。故意把一些容易认证的事情搞到云里雾里,总希望通时时间来淡忘这件事。这和国人的思维模式有很大关系。 |k]fY*z(
就比如此前人们热议的青岛地下排水系统的问题。青岛是各大城市里唯一一个大雨天没有被水淹的城市。原因就是底下排水系统是德国人设计建造的。100多年过去了,德国工程师竟然还可以根据图纸找出当时地下系统配件的储存地。比如更换的螺丝等。这就是德国人做事的思维。什么事都搞得一板一眼。如果是中国人做这事,恐怕过了100年,连图纸都对比不上了,更惶论找什么配件。 sU/vXweky"
成熟的汽车企业在发生危机公关后,习惯先从自身找原因,解决问题,这是老外的思路,国人的思维正好反过来,先维稳,在外部环境抹平了,再看是不是自己有问题。最后就搞成捉迷藏了。 b{;LbHq+G
yucai 2012-5-31 16:14:00 ★★★★23楼 引用 1^2]~R9,9
以下是引用XTL2009在 第18楼 2012-5-31 13:56:00发表 ,m M7g
以下是引用陈昕鹏在 第9楼 2012-5-31 9:43:00发表 g\ H~Y@'{
个人觉得:电动车最终只是我们解决能源危机的一种尝试,而不会是最终答案。而国家投入这么大,很难说不是一种冒进跟浪费。但就电动车环境保护的主旨来看:考虑到电池生产回收降解产生的污染,加之国内电力主要依赖火力发电,电动车除了给使用者一点精神优越感以外,对环境保护并无明显益处。总之,我是不看好电动汽车发展的,尤其是在国内。 r(<91~Ww
?8)k6:
对环境保护来说难道用电还不如用汽油好?那家家户户干嘛不上一台汽油机,而要用电呢。 <&HHo>rl
用电至少可以做到集中管理吧,就像奶牛场出的奶总比从零星奶农那里收购的牛奶要可靠,有记录可供追溯。又好比柴油机比汽油机环保,可事实上路上有几台柴油机比汽油机环保。再好比共产主义比资本主义要。。。。。 3!8 u
事实是事实,理论是理论,落实的时候还是集中的电厂比散布的发动机容易管控。所以,电动车的环保是可以有效控制的,一时的技术问题是难免的,事物总是这么进化而来。即使最终失败了,今天迈出的这步也是必须的。 Su<>UsdUC
9[[$5t`8
环不环保,这个还正是不好说! BC#O.93`
首先,电池生产环节的环境问题就已经够大的了,而被淘汰之后的处理,其成本和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更是一个很恐怖的量。目前,很多所谓环保产品其自身就是非常不环保的,很多所谓低碳产品其生产过程就是非常不低碳的,但是我国政府为了追求GDP、拼命上项目,这些问题也就只能留给以后的人来解决了! V?~!D p
其次,国外的电动车是结合风电这种“垃圾电”来使用的,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其垃圾电的地位,也符合环保、低碳的主题。而我国将来基本上还是需要依赖火电的,因此只不过是把用汽车的污染,放到了发电的环节,并没有在真正的意义上实现节能减排!至于目前不顾后果地上大规模风电,这有需要回到前面令人纠结的GDP上了! #VsS C1
徒历案Andy 2012-5-31 16:02:00 ★★22楼 引用 g*!1S
电池应该是做过检测符合国家标准的,但是如此强烈的碰撞是否超过了电池所能承受的范围,超出国家标准规定的形变之类的,这就要看检测结果了。虽然很渺茫,但还是希望能有个比较可信的事故调查结果出来。 ;O~%y'
Frankling 2012-5-31 15:48:00 21楼 引用 ZuKOscVS#T
以下是引用新车评网友在 第1楼 2012-5-31 1:49:00发表 <4CqG4}Y
我想对这个车祸说几点意见 R_"6E8N
1.GTR的车速问题.GTR 和E6撞击并不是一条直线(正方向追尾),这从E6被撞后甩尾砸树上的运动方式可以看出.不考虑GTR二次撞击的伤害,从GTR受损情况来看(车头塌陷,驾驶舱完整),考虑的E6并非是墙,撞击发生速度最多80公里/小时(撞墙测试国外64公里/小时,国内56公里/小时). t0Inf
[um
2. GTR怎么违规和我们的主题无关,所以讨论撞击时速度,是因为这是E6侧后门撞树速度的参照.就算速度完全传递,因为车横向移动,而轮胎完全滑动摩擦,所以最终撞树速度应该低于40公里/小时.也就是说,粗略的估计,E6 大致在遭受了左后,右后各一次相当于标准侧撞相当强度的撞击后,后车门变形打不开(不确定来源真实性,欢迎更正补充) 整车起火.也就是说,如果比亚迪E6能老老实实参加国内的碰撞测试,说不定已经能发现问题而不是用三条人命来买这个教训.所以我不同意编辑大人所谓的极端事故定性. M XuHA?
3. 很多人把汽油车也会被撞后起火来为E6起火推托.但汽油引起的燃烧和锂电池中的金属锂喷洒到空气中产生的爆燃完全是两回事.一辆合格的汽油车被撞后是不允许爆炸的,而汽油泄漏而引起燃烧有一定的安全时间,只要车门不卡住能打开,人就能安全脱离(这就是为啥碰撞测试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车门被撞变形后要能够被打开).而从寥寥几张比亚迪E6起火的照片来看,火势明显是金属锂泄漏后强烈氧化反应造成的爆燃,乘客基本上没有足够的逃生时间.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