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评网友 2012-5-31 20:41:00 27楼 引用 2=P.$Kx
E6那车肚子下大大的近似拖地的电池,的确是很大的隐患。这样的电池车,其实和街面上常见的电摩一样,没多少技术含量的。 >Lv
Q&fAo
传说中的维托 2012-5-31 18:56:00 ★★26楼 引用
_!vxX]
以下是引用重卡司机在 第25楼 2012-5-31 17:23:00发表 :Q~Rb<']{x
以下是引用重卡司机在 第24楼 2012-5-31 17:20:00发表 c34s(>AC
中国的汽车企业公关习惯了和消费者玩捉迷藏游戏。故意把一些容易认证的事情搞到云里雾里,总希望通时时间来淡忘这件事。这和国人的思维模式有很大关系。 GJpQcse%
就比如此前人们热议的青岛地下排水系统的问题。青岛是各大城市里唯一一个大雨天没有被水淹的城市。原因就是底下排水系统是德国人设计建造的。100多年过去了,德国工程师竟然还可以根据图纸找出当时地下系统配件的储存地。比如更换的螺丝等。这就是德国人做事的思维。什么事都搞得一板一眼。如果是中国人做这事,恐怕过了100年,连图纸都对比不上了,更惶论找什么配件。
|j?iD
成熟的汽车企业在发生危机公关后,习惯先从自身找原因,解决问题,这是老外的思路,国人的思维正好反过来,先维稳,在外部环境抹平了,再看是不是自己有问题。最后就搞成捉迷藏了。 .ty^ k@J|]
7v{X?86&
个人觉得,国人的这种思维模式很难改,这是一种文化传统的问题,沿袭了几千年,不是几十年时间可以扭转的。 e*nT+Rp
r.JY88"
必须改不可,不然不单融入不了世界,反而会被世界抛弃。 ZysZS%
三菱造车牛不牛比啊,GDI专利的持有者。想当年就因为向通产省隐瞒事故隐患,老总副总被逮了8个,直接导致其差点倒闭。 \[!k`6#t7
我们现在还在大量使用的4G系列发动机,就是趁三菱陷入困境的时候引进到国内的 9rd7l6$R"
重卡司机 2012-5-31 17:23:00 ★25楼 引用 2V-zmyJs5
以下是引用重卡司机在 第24楼 2012-5-31 17:20:00发表 *8a8Ng
中国的汽车企业公关习惯了和消费者玩捉迷藏游戏。故意把一些容易认证的事情搞到云里雾里,总希望通时时间来淡忘这件事。这和国人的思维模式有很大关系。 Z^fkv
就比如此前人们热议的青岛地下排水系统的问题。青岛是各大城市里唯一一个大雨天没有被水淹的城市。原因就是底下排水系统是德国人设计建造的。100多年过去了,德国工程师竟然还可以根据图纸找出当时地下系统配件的储存地。比如更换的螺丝等。这就是德国人做事的思维。什么事都搞得一板一眼。如果是中国人做这事,恐怕过了100年,连图纸都对比不上了,更惶论找什么配件。 >~D-\,d|f
成熟的汽车企业在发生危机公关后,习惯先从自身找原因,解决问题,这是老外的思路,国人的思维正好反过来,先维稳,在外部环境抹平了,再看是不是自己有问题。最后就搞成捉迷藏了。 }H>
}v/
]W7e2:Hra
个人觉得,国人的这种思维模式很难改,这是一种文化传统的问题,沿袭了几千年,不是几十年时间可以扭转的。
OH*
重卡司机 2012-5-31 17:20:00 ★★★★24楼 引用 6^'BhHP
中国的汽车企业公关习惯了和消费者玩捉迷藏游戏。故意把一些容易认证的事情搞到云里雾里,总希望通时时间来淡忘这件事。这和国人的思维模式有很大关系。 '&O
J hLE
就比如此前人们热议的青岛地下排水系统的问题。青岛是各大城市里唯一一个大雨天没有被水淹的城市。原因就是底下排水系统是德国人设计建造的。100多年过去了,德国工程师竟然还可以根据图纸找出当时地下系统配件的储存地。比如更换的螺丝等。这就是德国人做事的思维。什么事都搞得一板一眼。如果是中国人做这事,恐怕过了100年,连图纸都对比不上了,更惶论找什么配件。 o-f;$]yp>
成熟的汽车企业在发生危机公关后,习惯先从自身找原因,解决问题,这是老外的思路,国人的思维正好反过来,先维稳,在外部环境抹平了,再看是不是自己有问题。最后就搞成捉迷藏了。 b":3J)Y6.
yucai 2012-5-31 16:14:00 ★★★★23楼 引用 y-/,,,r
以下是引用XTL2009在 第18楼 2012-5-31 13:56:00发表 A'=,q
以下是引用陈昕鹏在 第9楼 2012-5-31 9:43:00发表 &-hz&/A,
个人觉得:电动车最终只是我们解决能源危机的一种尝试,而不会是最终答案。而国家投入这么大,很难说不是一种冒进跟浪费。但就电动车环境保护的主旨来看:考虑到电池生产回收降解产生的污染,加之国内电力主要依赖火力发电,电动车除了给使用者一点精神优越感以外,对环境保护并无明显益处。总之,我是不看好电动汽车发展的,尤其是在国内。 $OAa
k
nB+UxU@
对环境保护来说难道用电还不如用汽油好?那家家户户干嘛不上一台汽油机,而要用电呢。 D#pZN,'
用电至少可以做到集中管理吧,就像奶牛场出的奶总比从零星奶农那里收购的牛奶要可靠,有记录可供追溯。又好比柴油机比汽油机环保,可事实上路上有几台柴油机比汽油机环保。再好比共产主义比资本主义要。。。。。 Tam\,j
事实是事实,理论是理论,落实的时候还是集中的电厂比散布的发动机容易管控。所以,电动车的环保是可以有效控制的,一时的技术问题是难免的,事物总是这么进化而来。即使最终失败了,今天迈出的这步也是必须的。 >e4w8Svcy
?#cX_
环不环保,这个还正是不好说! R'.YE;leBG
首先,电池生产环节的环境问题就已经够大的了,而被淘汰之后的处理,其成本和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更是一个很恐怖的量。目前,很多所谓环保产品其自身就是非常不环保的,很多所谓低碳产品其生产过程就是非常不低碳的,但是我国政府为了追求GDP、拼命上项目,这些问题也就只能留给以后的人来解决了! @uWPo2
其次,国外的电动车是结合风电这种“垃圾电”来使用的,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其垃圾电的地位,也符合环保、低碳的主题。而我国将来基本上还是需要依赖火电的,因此只不过是把用汽车的污染,放到了发电的环节,并没有在真正的意义上实现节能减排!至于目前不顾后果地上大规模风电,这有需要回到前面令人纠结的GDP上了! 6kc/
徒历案Andy 2012-5-31 16:02:00 ★★22楼 引用 Ny
J=^=F#
电池应该是做过检测符合国家标准的,但是如此强烈的碰撞是否超过了电池所能承受的范围,超出国家标准规定的形变之类的,这就要看检测结果了。虽然很渺茫,但还是希望能有个比较可信的事故调查结果出来。 u}[Z
=V
Frankling 2012-5-31 15:48:00 21楼 引用 gda3{g7<)
以下是引用新车评网友在 第1楼 2012-5-31 1:49:00发表 y?|JBf
我想对这个车祸说几点意见 uQ;b'6Jcp
1.GTR的车速问题.GTR 和E6撞击并不是一条直线(正方向追尾),这从E6被撞后甩尾砸树上的运动方式可以看出.不考虑GTR二次撞击的伤害,从GTR受损情况来看(车头塌陷,驾驶舱完整),考虑的E6并非是墙,撞击发生速度最多80公里/小时(撞墙测试国外64公里/小时,国内56公里/小时). v:YW[THre
2. GTR怎么违规和我们的主题无关,所以讨论撞击时速度,是因为这是E6侧后门撞树速度的参照.就算速度完全传递,因为车横向移动,而轮胎完全滑动摩擦,所以最终撞树速度应该低于40公里/小时.也就是说,粗略的估计,E6 大致在遭受了左后,右后各一次相当于标准侧撞相当强度的撞击后,后车门变形打不开(不确定来源真实性,欢迎更正补充) 整车起火.也就是说,如果比亚迪E6能老老实实参加国内的碰撞测试,说不定已经能发现问题而不是用三条人命来买这个教训.所以我不同意编辑大人所谓的极端事故定性. <B;l).[6
3. 很多人把汽油车也会被撞后起火来为E6起火推托.但汽油引起的燃烧和锂电池中的金属锂喷洒到空气中产生的爆燃完全是两回事.一辆合格的汽油车被撞后是不允许爆炸的,而汽油泄漏而引起燃烧有一定的安全时间,只要车门不卡住能打开,人就能安全脱离(这就是为啥碰撞测试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车门被撞变形后要能够被打开).而从寥寥几张比亚迪E6起火的照片来看,火势明显是金属锂泄漏后强烈氧化反应造成的爆燃,乘客基本上没有足够的逃生时间. :bL
LN
4. 比亚迪的态度问题. 很多人喜欢把爱国的帽子来偷梁换柱到爱国内企业的头上。关键的问题是,古人早说过,己欲不为,勿施于人。通俗地将,你企业怎么对待你的用户,你的用户就怎样对待你企业。E6着火的这件事发生,你企业一劲要车主相信企业,要站在爱国的立场上爱企业,可是你企业有没有爱护你的用户,有没有站在E6车主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你企业有没有说我马上在问题调查清楚之前暂停E6的实验,出租车司机可以暂时租用公司其他的车谋生?你企业有没有想过,即使E6出租车司机因为拿公司的工资,所以就必须要为公司尽忠,但E6会有生意么? 既然编辑大人也提到了沃蓝达起火事件,让我们看看通用当初是怎么做的: 通用马上通知所有沃蓝达车主,如果不放心,可把沃蓝达开回4S,通用在问题修复以前免费租车给沃蓝达车主。 r^?Q o
ZB'/DO=i
说的太好了 *5k" v"NM(
新车评网友 2012-5-31 14:36:00 20楼 引用 I| qoH N,g
以下是引用XTL2009在 第18楼 2012-5-31 13:56:00发表 ZPWY0&9
以下是引用陈昕鹏在 第9楼 2012-5-31 9:43:00发表 k:nR'TI
个人觉得:电动车最终只是我们解决能源危机的一种尝试,而不会是最终答案。而国家投入这么大,很难说不是一种冒进跟浪费。但就电动车环境保护的主旨来看:考虑到电池生产回收降解产生的污染,加之国内电力主要依赖火力发电,电动车除了给使用者一点精神优越感以外,对环境保护并无明显益处。总之,我是不看好电动汽车发展的,尤其是在国内。 wt4uzg8
wkK61ah6
对环境保护来说难道用电还不如用汽油好?那家家户户干嘛不上一台汽油机,而要用电呢。 ;/#E!Ja/u
用电至少可以做到集中管理吧,就像奶牛场出的奶总比从零星奶农那里收购的牛奶要可靠,有记录可供追溯。又好比柴油机比汽油机环保,可事实上路上有几台柴油机比汽油机环保。再好比共产主义比资本主义要。。。。。
Q.Hy"~
事实是事实,理论是理论,落实的时候还是集中的电厂比散布的发动机容易管控。所以,电动车的环保是可以有效控制的,一时的技术问题是难免的,事物总是这么进化而来。即使最终失败了,今天迈出的这步也是必须的。 L@Fw;G|%'
RWtD81(oC'
汽油和柴油是内燃机的两种形式,固然柴油更“低碳”一些,但是汽油内燃机有其相应的优点,因此强行对比汽油和柴油机的环保性,本来就是一个伪命题。 `#B|l+baq
而电动车,从理论上说并不减排啊。看计算公式看电动车很省钱,但是这是因为汽油零售价远高于电价造成的。如果按照工业用电价格,加上遍布城市的充电设备网络的投资,以及超过100%的各种附加税费(参考汽油),以纯电家用车百公里16-20度电的消耗,百公里的费用也会上升到4-5块钱。这么比,纯电比汽油又有多少优势?比柴油呢?从热机原理上说,燃料电池最环保,纯电动车,终究只是一个过客。而且很有可能,在纯电车突破瓶颈前,燃料电池先突破瓶颈。因此现在砸在纯电车上的钱,风险非常大。 8#NtZ
游子意 2012-5-31 14:03:00 ★★★19楼 引用
%[
0V>
出现这种问题,厂家想逃避是不可能的. 按照正常人思维,电动车没有汽油,和汽油车比起来应该更难起火燃烧. 可结果却是火势蔓延得如此之快,连施救都不可能. 就是这种期望和现实巨大的落差,才让大家这次对厂家和电动车关注度这么高,而且一辆车燃烧速度这么快,明显不正常. 可厂家的第一想法却是有人故意误导公众, 把这件事往byd身上引. IMLk{y%6
XTL2009 2012-5-31 13:56:00 ★★★18楼 引用 aP^,@RrL
以下是引用陈昕鹏在 第9楼 2012-5-31 9:43:00发表 .g7
1?^?(
个人觉得:电动车最终只是我们解决能源危机的一种尝试,而不会是最终答案。而国家投入这么大,很难说不是一种冒进跟浪费。但就电动车环境保护的主旨来看:考虑到电池生产回收降解产生的污染,加之国内电力主要依赖火力发电,电动车除了给使用者一点精神优越感以外,对环境保护并无明显益处。总之,我是不看好电动汽车发展的,尤其是在国内。 3Ob"R%Yo
\M0-$&[+Z
对环境保护来说难道用电还不如用汽油好?那家家户户干嘛不上一台汽油机,而要用电呢。 )
=-$>75Z
用电至少可以做到集中管理吧,就像奶牛场出的奶总比从零星奶农那里收购的牛奶要可靠,有记录可供追溯。又好比柴油机比汽油机环保,可事实上路上有几台柴油机比汽油机环保。再好比共产主义比资本主义要。。。。。 F]]1>w*/0
事实是事实,理论是理论,落实的时候还是集中的电厂比散布的发动机容易管控。所以,电动车的环保是可以有效控制的,一时的技术问题是难免的,事物总是这么进化而来。即使最终失败了,今天迈出的这步也是必须的。 Er/h:=
XTL2009 2012-5-31 13:41:00 ★17楼 引用 `{w.OK
以下是引用传说中的维托在 第16楼 2012-5-31 13:15:00发表 Ze+p;v
以下是引用躺在云端在 第13楼 2012-5-31 12:13:00发表 ;75m 9yGo
根据已知事实是否可以得出以下判断:1、gtr上后排的乘客系安全带的可能性不大,且只受轻伤,车门可以打开,基本判断碰撞车速并不高;2、e6被碰撞后车上的人没能及时下车,要么是车门打不开,要么是瞬间爆炸。事实,似乎对e6很不利! Xwz9E!m
9$ GAs
1,看照片,至少E6的A,B柱都完好无损。车门没道理打不开。 J)R2O{ z
但如果真被相差100追尾,恐怕车上人的脖子断没断都成大问题,在被撞得生活无法自理的情况下,不可能开门逃生。 j%w}hGW%,
2,虽然BYD向外宣传,其电池不爆炸。但根据化学原理,大家都知道金属锂,是极其活跃的化学元素。其直接暴露于空气的话,不可能不爆炸。这么解释,就跟向大家解释汽油不着火一样无力。如果真的不爆炸,应该拿出具体公开的实验,来说服大家 SynL%Y9)|,
W#|30RU.G
脖子断没断公安局是否有验尸报告,这对byd很重要。byd不是铁离子电池吗?搞半天也是锂电池。 Pn?,56SD=
传说中的维托 2012-5-31 13:15:00 ★★★16楼 引用 YGdzA]3>
以下是引用躺在云端在 第13楼 2012-5-31 12:13:00发表 7%MD0qm-
根据已知事实是否可以得出以下判断:1、gtr上后排的乘客系安全带的可能性不大,且只受轻伤,车门可以打开,基本判断碰撞车速并不高;2、e6被碰撞后车上的人没能及时下车,要么是车门打不开,要么是瞬间爆炸。事实,似乎对e6很不利! z~m{'O
`
)'1rZb5
1,看照片,至少E6的A,B柱都完好无损。车门没道理打不开。
t@#l0lu$
但如果真被相差100追尾,恐怕车上人的脖子断没断都成大问题,在被撞得生活无法自理的情况下,不可能开门逃生。 c/'Cju W
2,虽然BYD向外宣传,其电池不爆炸。但根据化学原理,大家都知道金属锂,是极其活跃的化学元素。其直接暴露于空气的话,不可能不爆炸。这么解释,就跟向大家解释汽油不着火一样无力。如果真的不爆炸,应该拿出具体公开的实验,来说服大家 B)`@E4i
shexian 2012-5-31 13:15:00 ★15楼 引用
8WP|cF]
以下是引用躺在云端在 第13楼 2012-5-31 12:13:00发表 ,3,(/%=k
根据已知事实是否可以得出以下判断:1、gtr上后排的乘客系安全带的可能性不大,且只受轻伤,车门可以打开,基本判断碰撞车速并不高;2、e6被碰撞后车上的人没能及时下车,要么是车门打不开,要么是瞬间爆炸。事实,似乎对e6很不利! sKniqWi
cKe{ ]a
新闻不是说司机死在副驾驶座位上吗?估计是他发现主驾驶座位车门打不开,于是爬到副驾驶那边... Z` zyEP A
z.warrior 2012-5-31 12:27:00 ★14楼 引用 e"^n^_9
比亚迪辟谣声明说GTR撞E6“不低于180km/h”呢,看来GTR和E6的车身刚性可以媲美米国校车了 ykBq?Vr
躺在云端 2012-5-31 12:13:00 ★★13楼 引用 Cp!Qd e
根据已知事实是否可以得出以下判断:1、gtr上后排的乘客系安全带的可能性不大,且只受轻伤,车门可以打开,基本判断碰撞车速并不高;2、e6被碰撞后车上的人没能及时下车,要么是车门打不开,要么是瞬间爆炸。事实,似乎对e6很不利! -,pw[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