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性测试 /@|iI<|
eM{u>n+`F0
●排泥性 Arg/ge.y
p@kRo#~l
碾过泥路后是否能尽快把泥甩掉,是显示一套轮胎越野能力的重要表现。如果泥甩不掉,填满胎纹,轮胎难以保持应有的抓地力,就会失去继续前行的能力。在测试中我们发现,在较干的泥地里,三款轮胎的排泥性相差无几,MT胎因为沟槽较大反而不易甩掉半干泥;而在湿泥里,HT的排泥性就明显很差了,沟槽里均匀分布着泥巴,边缘的排泥更差。AT胎的排泥性明显好很多,MT胎更是几乎没有湿泥粘附。果然名副其实,泥地是MT胎的主战场。 U+qyS|i
Et!J*{s
在半干泥的排泥性测试中,MT(右)反而不如HT(左)、AT的性能好。 _i {Y0d+
##6\~!P
排泥性(两车牵引,在泥地上让轮胎空转后观察) H[u9C:}9b
]UkH}Pt'3
HT:轮胎边缘排泥性差,泥均匀分布在沟槽内。 D{N8q^Cs9
xn3 _ED
AT:轮胎边缘排泥明显,只是中间沟槽有泥。 A4tk</A
>}V?GK36
MT:整个胎面几乎没有粘附泥巴,体现良好均匀的排泥性。 TN0KS]^A3
R])Eg&
40度泥坡攀爬(以4L挡配1挡,从坡底静止起步,不带冲坡慢速上爬) Wzl/ @CPM
A"JdG%t>.h
HT:无法慢速加油通过,出现明显的车轮打滑,必须加速冲力才能通过。 t$!zgUJ
o'DtW#F
AT:可慢速爬坡,但会有车轮打滑现象。 /z-rBfdy^
.RxT z9(
MT:偶尔出现一些车轮打滑现象就能轻松上坡,明显地表现出优秀的抓地力。 #kW=|8X
`PUqz&
40度水泥坡攀爬(以4L挡配1挡,从坡底静止起步,不带冲坡慢速上爬) gNZwD6GMe?
d'_q9uf'
HT:初段打滑严重,后甩掉部分泥巴抓地力开始加强,但还是会有打滑现象,能爬上坡顶。 [Hx}#Kds
2c Xae
AT:保持稳定的抓地力直到坡顶,但一直都有打滑甚至部分空转现象。 ,ojJ;w5D
|)7K(R)(=
MT:不论是否已完全甩掉泥巴,它都能很好地抓住地面爬坡,效果不亚于HT胎,但因为胎齿较长导致驱动 车身的效果有点滞后。 $PMr)U
pqg2#@F.
通过性(慢速驾车通过一段长泥沼路) N)(m^M(~0
ok--Jyhv#
HT:行驶到一半便无法前行,轮胎完全打滑。 86%k2~L
i8<5|du&?
AT:能轻松地通过,但偶尔出现横向滑移。 g?1bEOA!
H|s Iw:
MT:能轻松地通过,而且整个过程没有什么滑移现象。 =]Y'xzJuu
<c`,fd8
●通过性 How:_ Hj
tG,xG&
驾驶分别装用三款轮胎的四驱车通过一段长泥沼路测试。发现HT的排泥性最差,严重制约了它的通过能力,车行一般就已被困住无法继续前行,而AT和MT都能在此测试中轻松地通过泥沼路。AT在通过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滑脚”、不稳的现象,而MT则没有,这说明MT还是具有更强的附着力,更强的通过性。 mnMY)-6C
$_Lcw
"xO
在驶过泥沼路后HT(左)完全被你糊住,看不到胎块,而AT(中)、MT渐次变好,这也充分说明三款轮胎的排泥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