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性测试 hC6$>tl
t~
U:{g~
●排泥性 Z71"d"
2^qY,dL
碾过泥路后是否能尽快把泥甩掉,是显示一套轮胎越野能力的重要表现。如果泥甩不掉,填满胎纹,轮胎难以保持应有的抓地力,就会失去继续前行的能力。在测试中我们发现,在较干的泥地里,三款轮胎的排泥性相差无几,MT胎因为沟槽较大反而不易甩掉半干泥;而在湿泥里,HT的排泥性就明显很差了,沟槽里均匀分布着泥巴,边缘的排泥更差。AT胎的排泥性明显好很多,MT胎更是几乎没有湿泥粘附。果然名副其实,泥地是MT胎的主战场。
>mt<`s
,GR(y^S
在半干泥的排泥性测试中,MT(右)反而不如HT(左)、AT的性能好。 c]xpp;% ]
,L_p"A
排泥性(两车牵引,在泥地上让轮胎空转后观察) k,q` ^E8k
LY^BkH'
HT:轮胎边缘排泥性差,泥均匀分布在沟槽内。 1uD}V7_y"
i&?~QQP`
AT:轮胎边缘排泥明显,只是中间沟槽有泥。 oTfEX4 t {
'rd{fe_g!
MT:整个胎面几乎没有粘附泥巴,体现良好均匀的排泥性。 s<^UAdLnl
'JRkS'ay
40度泥坡攀爬(以4L挡配1挡,从坡底静止起步,不带冲坡慢速上爬) ;.m"y-
$L;7SY?
HT:无法慢速加油通过,出现明显的车轮打滑,必须加速冲力才能通过。 =X>?Y,
{fk'g(E8([
AT:可慢速爬坡,但会有车轮打滑现象。 +FyG{1?<
aq[kKS`
MT:偶尔出现一些车轮打滑现象就能轻松上坡,明显地表现出优秀的抓地力。 ~eE2!/%9
6YYZ S2
40度水泥坡攀爬(以4L挡配1挡,从坡底静止起步,不带冲坡慢速上爬) {N/(lB8
W=%}~7*
HT:初段打滑严重,后甩掉部分泥巴抓地力开始加强,但还是会有打滑现象,能爬上坡顶。 bK<'J=#1
>5'C<jc C
AT:保持稳定的抓地力直到坡顶,但一直都有打滑甚至部分空转现象。 ~K&ko8
4l <%Q2
MT:不论是否已完全甩掉泥巴,它都能很好地抓住地面爬坡,效果不亚于HT胎,但因为胎齿较长导致驱动 车身的效果有点滞后。 9nu!|reS
R7+3$F5B
通过性(慢速驾车通过一段长泥沼路) *~YU0o
2uujA*
^
HT:行驶到一半便无法前行,轮胎完全打滑。 tAPn? d5
"|k 4<"]
AT:能轻松地通过,但偶尔出现横向滑移。 M0) q
azBYh*s=5{
MT:能轻松地通过,而且整个过程没有什么滑移现象。 WgTD
O3
.D8|_B
●通过性 x$L(!ZDh
eJ
;a}{ 4%
驾驶分别装用三款轮胎的四驱车通过一段长泥沼路测试。发现HT的排泥性最差,严重制约了它的通过能力,车行一般就已被困住无法继续前行,而AT和MT都能在此测试中轻松地通过泥沼路。AT在通过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滑脚”、不稳的现象,而MT则没有,这说明MT还是具有更强的附着力,更强的通过性。 Cm"7f!(#
rNN
,!
在驶过泥沼路后HT(左)完全被你糊住,看不到胎块,而AT(中)、MT渐次变好,这也充分说明三款轮胎的排泥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