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了多少:涉嫌受贿人民币、港币1800多万元,另有人民币1600多万元巨额财产来源不明 $(mdz)Cfy
gm\o>YclS
预订目标:“留下2000万给儿子、2000万给女儿女婿、2000万给自己安度晚年” <|.! Px86
*RE-K36m|u
节日“红包”:“每天谁来过,我都记不得了,来人把‘红包’一放就走了。有的塞到枕头底下,也有的放到花盆里,正常情况下,一个年节要收一二百万元。” >{)#|pWU
Wk#-LkI
“五不”原则:“不主动索要钱财、不办事不收钱、不催讨该给还没给的钱、不讨价还价、不嫌弃送多少钱”,采用守株待兔方式静候行贿人上门。 [ +@<T)
T>o# *{qn
广东省韶关市公安局原局长叶树养从1988年在广东省新丰县任政法委书记兼公安局党委书记收受第一笔走私进口汽车的贿赂开始,至2008年因收受巨额贿赂东窗事发为止,涉嫌受贿人民币、港币1800多万元,另有人民币1600多万元巨额财产来源不明。 yC$7XSr=
5E(P,!-.
广东省韶关市公安局原局长叶树养贪腐案近日由广东省河源市检察院向当地法院提起公诉。广东省检察院反贪局在接受记者独家采访时,详细披露了叶树养案的查处情况。 EmoU7iy
Ik)Q0_<a
20年里,叶树养不仅没被发现问题,反而平步青云,升迁至韶关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最讽刺的是他还当上了惩防腐败体系建设考核工作组组长。 )j*qGsOg
(k45k/PAP
为了实现自己“留下2000万给儿子、2000万给女儿女婿、2000万给自己安度晚年”的“宏伟目标”,叶树养在尽可能多的领域贪污受贿。 s:H1v&t,<
,Fiiw
广东省检察院反贪局办案人员说,叶树养的犯罪事实涉及面广、行贿人及相关证人众多,以至于查案期间谈话500多人次,制作笔录数百份,调取书面材料数千份,形成卷宗材料近50卷。 4Rq"xYGXh
6W
Zp&pO
广东省检察院反贪局办案人员认为,叶树养贪腐受贿领域之多,可以用五个“利用”来形容: ?*=Jq
`'`XB0vb
一是利用职权为黄、赌、毒犯罪和违法活动充当保护伞。叶树养任公安局长期间,为韶关一些经营酒店和含有赌博业务的电子游戏机室老板陈某、卢某提供违法经营保护,收受贿赂人民币数百万元。 D@e:Fu1\R
TQE_zOa:
二是利用职权在工程建设上为包工头牟取利益。叶树养在新丰任县委书记期间,利用职权为一名建筑老板龙某取得丰城镇政府旧城改造及新址开发的工程承建权,受贿人民币80万元。在韶关市公安局新办公大楼建设中,叶树养在工程承建权、工程款等方面为多名承包商牟取商业利益,并因此收受贿赂人民币100多万元。 Gwe9<
y
xQ4Q '9
三是利用职权及职务影响为矿山老板牟取利益。叶树养利用担任公安局长、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的职权及职务影响力为韶关矿山老板刁某牟取商业利益,收受贿赂人民币100多万元。 q4{ 6@q
bLg1Dd7Q
四是利用职权干预司法机关案件的处理。叶树养干预检察机关查处的韶关钢铁厂系列职务犯罪案中,曾一次性收受韶关市宜达燃料公司老板朱某人民币200万元。 ]. eGsh2
O3S_P]{*ny
五是利用职权安排人事。叶树养不放过任何敛财机会,只是为韶关市公安局的一名干警作岗位平级调动,就收受贿赂港币20万元。 $%LjIeVA5
%A04'dj`zQ
逢年过节收“红包” H'GyWG|Wx
't]=ps
一两百万“湿湿碎” IWX%6*Zz
}sZme3*J[
叶树养平时替人“办事”并不马上受贿,而是逢年过节收“礼物”,“时空转换”之后,贪腐痕迹淡化。如此受贿量大也难以发觉,即便遭到查处,年节“红包”的罪名比较轻,充其量巨额财产来历不明。 "aHA6zTB
>d%;+2
广东省检察院反贪局分析说,叶树养的这种做法,利用权钱交易节奏的放缓、空间的转换和时间的延长,改变权钱交易的表象,混淆问题性质,把收受贿赂的痕迹掩盖起来,是他违法行为的重要特征之一。 }j;*7x8(
E]/` JI'%
叶树养替人“办事”时,往往不是当时接受贿赂,而是暗示或明示对方:年节期间以“红包”、“礼金”形式送到府上。叶树养在新丰县任职期间,找他办事的大部分人都用“红包”向他表示“感谢”。在韶关市任职时,有40多个单位或部门、70多名干部为岗位调整请他帮忙,分别给叶树养送过“红包”。 EFSln*|
g?-HAk6
逢年过节之际,叶树养家门前便是车水马龙,送礼送钱的人络绎不绝。叶树养向检察机关交代:“每天谁来过,我都记不得了,来人把‘红包’一放就走了。有的塞到枕头底下,也有的放到花盆里,正常情况下,一个年节要收一二百万元。” D_VAtz
(^,4{;YQ5
办不成事不收钱 TX/Ng+v S
WJD1U?`
行事颇像黑社会 dG{D2~#
5yC$G{y
V
和一般主动索要钱财的贪官不同,叶树养深谙“双赢”之道,贪腐手法颇有耐心,刻意减少同对方的“交易”摩擦,可为长期收受贿赂打下基础,暴露的可能性大为降低。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