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人都有避震器改裝的經驗,隨著賽場上不斷累積的經驗,改裝避震器的種類與功能也愈來愈多,從傳統的原廠交換型固定式,到複雜的高低、筒身、軟硬可調,甚至更高檔的氮氣瓶都有,這些套件雖然大多式賽場上多年經驗累積研發而成,但卻不一定適合每一位駕駛者。 rN~`4mZ
'x0t,
;g
原廠交換型避震器的彈簧圈數比較少口徑也比較大,它可以達到降低車身的效果,卻還可保留原車的舒適性。 Nw2 bn
原廠交換型避震器的優點是,可保留原車約80%的舒適性,卻也小幅提升車輛的操控性能,而且最重要的是,通常這類的改裝品價格都不貴,是最值得投資的懸吊改裝;如果您只是想降低點車身,又可兼顧舒適性,原廠交換型是最好的選擇。 q':wSu u
高低可調避震器則是比較Pro的改裝,至於這類的改裝品最大的功能並非增加車輛的操控性,而是可以利用車輛的配重儀器,達到更好的車身配重,通常這種競技取向的設定,一般馬路上根本用不到,Hi-low Kit不但貴,它的功能在一般道路上駕駛根本發揮不出來。 d"UW38K{
不過如果高底可調是利用筒身調整,那就有不一樣的效果,傳統的高低可調避震器有可能會壓縮到彈簧,造成車身非常不舒適的彈跳現象,但如果利用筒身來調整,彈簧本身被壓縮的機率就不高,這種進階版的Hi-low Kit,價格雖然更貴,但卻可彌補傳統Hi-low Kit的優點。 eeZysCy+DY
,`zRlkX
除了避震器 車體結構也須強化
3{:<z4>{
xPup?oP >
只要不是太冷門的車款,大多可找到適用的底盤結構桿,它可以讓您在強化懸吊組時,提升車體剛性來搭配。 BQ&q<6Tk
大部分的避震器上座都連接車體(部分雙A臂則是連接上下A臂),所以避震器承受不了的震動,就會傳遞到車身,長期下來尤其是台灣的道路品質較差,車體的剛性將遭受嚴苛的考驗,建議改裝避震器的消費者,利用一些結構桿來強化車身剛性,如此一來路感也會跟著大幅提升。 F}(QK
O*
除了結構桿之外,攸關車輛轉向穩定性的防傾桿,也是不容忽略的套件,防傾桿與結構桿的功能,很多人都將其搞混,結構桿無法提升車輛的過彎性能,但防傾桿可以。 Rgfhs[Z
prEu9$:t
防傾桿的材質、口徑都會影響到車輛彎道的性能,但也會稍微降低車輛的舒適性。 Cz@FZb8
防傾桿的材質與口徑,可有效地抑制車輛過彎時,底盤左右拉扯的力量,如果在賽場上,當輪胎壓過路沿石時,它可以有更穩定的彎道穩定性,不過這必須與優異的底盤設定搭配,才有刀切豆腐般的過彎性能。 gO:Z6}3vM
W`u$7k]$
底盤強化沒有捷徑 ~+<xFi
6mBDd>`0
利用筒身來調整車身高度,可以達到很好的車身配重設定,也可以在不壓縮彈簧的情況下,保留一點點舒適性。 eA1k)gjE
很多讀者或網友常常問我,底盤改裝的步驟到底為何?其實每位駕駛者對於底盤性能的需求一定不同,正常來說應該先從輪胎升級、減震筒搭配原廠彈簧、整套避震器、防傾桿、結構桿以及最後的底盤硬橡皮,甚至賽場上常見到的車身點焊。 Ehb?CnV#J
除了上述的步驟,千萬別聽信剪彈簧來降低車身高度,裝硬橡皮於避震器內來改變避震器的上下行程,這些都是不正確的觀念。 HZDk
<aU/!
d&
aBs++T
最好的改裝建議 原廠型改裝加上防傾桿升級 4ef*9|^x#
cs K>iN
這類的避震器硬橡皮,是筆者最不推荐的改裝。 cy1\u2x_`
從道路駕駛到賽場,筆者不知換過了N組避震器,經驗告訴我,最好的底盤升級就是原廠交換型的避震器,達到降低車身的目地;輪胎升級至適當的尺寸,讓操控與視覺上都有明顯的提升效果,最後即是防傾桿的升級。 xik`W!1S
這樣的搭配最主要的是可以保留原廠60%左右的舒適性,卻可大幅提升車輛的彎道操控性能,重點是坑洞處理也不會這麼死硬,是筆者認為最好的升級搭配。 $!a?i@
至於品牌的迷失,其實現在國產避震器的生產水準已經不輸給舶來品,國產避震器在材質、功能上的表現已經非常出色,尤其在坑洞路面的處理上,進口品牌有時還不如國產品牌來的優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