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气缸体总成的维修 B,qZwc|
气缸体总成主要由气缸盖、气缸垫片、气缸缸体、油底壳及一些附件构成。 [?(W7
一、气缸盖与气门的拆装 e=$xn3)McY
气缸盖与气门的拆卸步骤按图2-99序号所示顺序进行,气缸盖与气门的安装按与拆卸相反的顺序进行。 rkXSygb
`2+52q<FO
图2-99 气缸盖与气门的分解图 N_}Im>;!
1-气缸盖螺栓(20N•m+90°+90°) 2-气缸盖总成 3-气缸垫 4-锁扣 5-气门弹簧挡圈 6-气门弹簧 7-进气门 8-锁扣 9-气门弹簧挡圈 10-气门弹簧 11-排气门 12-气门杆油封 13-气门弹簧座 14-气门杆油封 15-气门弹簧座 16-进气门导管 17-排气门导管 18-进气门座 19-排气门座 20-气缸盖 < duM8
气缸盖与气门的拆装要点如下: >eI(M $
拆卸气缸盖与气门零件时注意应按气缸号码及进/排气顺序,将拆卸的零件排放整齐。 }3e+D
1、拆卸气缸盖螺栓 .$;GVJ-:5
如图2-100所示,使用12mm套筒扳手松开气缸盖螺栓。松开气缸盖螺栓时,应逐步且平均地进行。 [sRQd;+
R8)"M(u=l
(a) 7085&\9
(b) H?m2|.
图2-100 拆卸气缸盖螺栓 h2nyP
2、拆卸锁扣 $A,=z
如图2-101所示,使用专用工具MD998772拆卸锁扣,拆卸后将拆下的气门、弹簧及其它部件,使用贴纸标签记下其气缸编号及位置后存放,以便于安装。 ?w+T_EH
Kt-@a%O0
图2-101 拆卸锁扣 8447hb?
W$
3、拆卸气门杆油封 h(9K7
如图2-102所示,使用锂鱼钳将气门杆油封拆卸下来,注意不可重复使用已拆下的气门杆油封。 m4EkL
k,?k37%T]
图2-102 拆卸气门杆油封 A >e%rx
4、气缸盖螺栓的安装 :S.0e
(1)安装气缸盖螺栓前,如图2-103所示,检查每一个气缸盖螺栓的长度是否符合规定。如果超出极限值时,则更换螺栓。气缸盖螺栓杆长度的极限值为99.4mm。 7y:J@fh<
/
Qbt
图2-103 检查气缸盖螺栓杆的长度 */6PkNq
(2)涂抹发动机机油到螺栓螺牙和垫圈上。 sI#K01;"
(3)使用12mm套筒扳手按如图2-104所示的锁紧顺序将螺栓锁紧到80N•m。 SFTThM]8M1
s<n5^Vxy
图2-104 螺栓锁紧顺序 *ZAue
.
(4)将螺栓完全松开。 dYW19$W
n
(5)将松开的螺栓再次按照图2-104所示的顺序锁紧到20N•m。 c1Xt$[_
(6)在螺栓头及气缸盖上做记号。 mKfT4t
(7)按图所示的顺序将螺栓旋转90º。 5e6 f)[}
(8)将螺栓再旋转90º,并确定每一螺栓头的漆号及气缸盖上的漆号均在同一直线上。注意如果螺栓旋转少于90º时,则无法达到预期的锁紧效果。因此当锁紧螺栓时,旋转角必须达足够的角度。如果螺栓锁紧过度时,将螺栓完全松开,然后再自步骤(1)开始,重复进行锁紧步骤。 ?l
&S:`
L
二、气缸垫的拆装 P|Dw+lQj
拆卸气缸垫前释放掉燃油管路压力,排放掉发动机冷却液,拆卸空气滤清器,拆卸分电盘,拆卸A/T油尺和油尺导管。拆卸气缸垫可按图2-105序号所示顺序进行。 YKlYo~fGN9
-W38#_y/\
(a) |qnAqzK|
I|8'#QX
(b) b&BkT%aA(G
图2-105 气缸垫的拆卸 <cS"oBh&u0
1-油门拉索 2-节气门拉索 3-火花塞高压线 4-EGR电磁阀 5-发动机冷却液温传感器接头 6-动力转向油压开关接头 7-氧传感器接头 8-电容器接头 9-杂讯过滤器 10-功率放大器接头 12-清除控制电磁阀接头 13-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接头 14-怠速控制伺服接头 15-喷油器接头 16-发动机冷却温度表单元接头 17-制动助力器真空管 18-真空管 19-散热器上水管 20-暖气管(配备A/C)/旁通管(未配备A/C) 21-水管 22-高压油管 23-回油管 24-动力转向油泵固定托架(配备动力转向) 25-点火线圈 26-正时齿带上盖总成 27-分电盘托架总成 28-凸轮轴正时齿带轮隔圈 29-凸轮轴正时齿带轮 30-摇臂盖 31-进气歧管支架 32-气缸盖总成 33-气缸垫 34-气缸盖螺栓(发动机冷态时:78N•m→0 N•m→20 N•m→+90°→+90°) @pq2Z^SQ H
(一)气缸垫的拆卸要点 E/+H~YzO
1、散热器上水管拆卸 @2(7
ZxI
拆卸时,在散热器水管和管夹做记号后,拆下散热器水管。 J n>3c
2、气缸盖总成拆卸 y-#{v.|L
使用专用工具MB991654按图2-106所示号码顺序松开各个螺栓2或3圈,拆下螺栓后取下气缸盖总成。 I}^Q u0ub
[k~}Fe)x
图2-106 气缸盖螺栓松开顺序 ioW&0?,Ym
(二)气缸垫的安装要点 %VH{bpS|i:
1、气缸垫的安装 H@
uDP
(1)从气缸垫表面清除所有的机油和黄油。 q?##S'
(2)安装时将气缸垫的各个孔位对准气缸体的孔位进行安装。 Wm^RfxgN/
2、气缸盖总成安装 HU1ZQkf
(1)安装气缸盖螺栓时,如图2-107所示,气缸盖螺栓长度必须在极限以内,如果在极限之外则需要更换。气缸盖螺栓长度的极限值(A)为99.4mm。 ;oM7H*WC
zDohp 5,
图2-107 安装气缸盖螺栓 _%gu<Ys
(2)涂抹少许发动机机油到气缸盖螺栓的螺纹和垫片上。 b^^ .
$Gu
(3)按照图2-108所示号码顺序,使用专用工具MB991654按表2-7锁紧气缸盖螺栓。注意如果锁紧角度小于90º,则气缸盖螺栓会松动。如果锁紧角度超过90º,则须拆下气缸盖螺栓重复步骤(1)到(3)。 Ka/ *Z4"
[Ol~}@gV
图2-108 气缸盖螺栓锁紧顺序 vhd +A
gZ@z}CIw'
图2-109 漆记号 &w%--!T
表2-7 气缸盖总成安装顺序 0s!';g Q
步骤 动作 备注 b_Dd$NC
1 锁紧到78N•m 按图2-108所示顺序进行 (v}4,'dS
2 完全松开 按图2-108所示相反的顺序进行 W1_.wN$,5
3 锁紧到20 N•m 按图2-108所示顺序进行 IictX"3lh
4 锁紧后转动90º 如图2-109所示顺序在气缸盖螺栓和气缸盖上做上漆记号 ;;|.qgxc~
5 锁紧后转动90º 检查在气缸盖螺栓上的记号是否和气缸盖对齐 ^yX >^1
3、散热器上水管连接 J7Mbv2D
(1)将散热器水管插入至出水口接头凸缘处。 5
^K\<+{~B
(2)将散热器水管和管夹上的记号对正后,连接散热器水管。 |`xM4
5
4、气缸垫安装后的作业 ^GlzKl
气缸垫安装后,安装前排气管,安装A/T油尺和油尺导管,安装分电盘,安装空气滤清器,补充发动机冷却,调整油门拉索,调整节气门拉索。
Mi;Pv*
三、前盖、平衡轴的拆装 h-kmZ<p|^
前盖、平衡轴的拆卸可按图2-110序号所示顺序进行。 6']Hm
M
,ryL("G
图2-110 前盖、平衡轴的拆卸 U2l3E*O
1-机油滤清器 2-放油塞(40N•m) 3-放油塞垫圈 4-机油液面传感器 5-油底壳 6-机油滤网 7-机油滤网垫片 8-螺栓(17N•m) 9-螺栓(10N•m) 10-机油压力开关(10N•m) 11-机油压力表单元(55N•m) 12-释放塞(45N•m) 13-垫片 14-释放弹簧 15-释放柱塞 16-机油滤清器支架 17-机油滤清器支架垫片 18-旋塞(24N•m) 19-O型环 20-凸缘螺栓(37N•m) 21-前盖 22-前盖垫片 23-机油泵带轮 24-机油泵盖 25-机油泵轴 26-机油泵从动齿轮 27-机油泵驱动齿轮 28-曲轴前油封 29-机油泵油封 30-平衡轴油封 31-左平衡轴 32-右平衡轴 33-平衡轴前轴承 34-平衡轴左后轴承 35-平衡轴右后轴承
o8Gygi5
四、油底壳和机油滤网的拆装 ZZ7qSyBs?
拆卸油底壳和机油滤网前应先排放发动机机油,安装后应加补充发动机机油。油底壳和机油滤网的拆卸可按图2-111序号所示顺序进行。 >WIc"y.
#3QPcoxa
图2-111 油底壳和机油滤网的拆卸步骤 Aj)Q#Fd[
1-油塞 2-油塞垫片 3-钟型壳盖 4-油底壳 5-机油滤网 6-机油滤网垫片 Bchv1KF
第六节 冷却系统的维修 XP:A"WK"
一、冷却系统概述 Y%.o
TB&
4G63-MPI发动机冷却系统采用的是强制循环水冷却系统,它由散热器、水泵、节温器、散热器上、下水管、冷却风扇所组成,同时还配有副水箱及高品质乙烯乙二醇防冻冷却液。
mb1mlsE
冷却系统的部分性能特性参数如下: m2c'r3 UEu
散热器性能参数为134000kj/h(散热性能),节温器阀门开启温度为(82±1.5)℃,节温器阀全开温度为95℃。阀门在95℃时的开启量为8.5mm或以上。所采用的高品质乙烯乙二醇防冻冷却液在未配备A/C时为7.0L、配备A/C时8.0L。气缸体排水塞采用的密封胶为干式密封胶,指定的密封胶为3M MOT LOCKING PART NO.417或同级品,冷却液旁通阀接头采用的是密封胶是半干式密封胶,指定的密封胶为MOTSUBISHI GENUINE PART NO.MD970389或同级品。 -&Z!b!jN
二、发动机冷机水的更换 ipu!{kJ
(1)拆下排水塞,排放发动机冷却液并拆下散热器盖。 2~kx3` Q
(2)如图2-112所示,从气缸体上拆下气缸体排水塞,以排放发动机冷却液。 AY AU
kL'4m
图2-112 拆卸气缸体排水塞 U,WOP7z
(3)拆下副水箱以排放发动机冷却液。 J67
thTGFq
(4)发动机冷却液排放时,从散热器盖加注清水以清洗发动机冷却系统管路。 Zu
x L2W
(5)用规定的密封胶涂抹气缸体排水塞的螺纹部分,并锁紧到规定力矩(指定密封胶:3M NUT LOCKING PART NO.4171或同级品)。 JI@iT6.%IX
(6)锁紧散热器排水塞。 ;6V~yB
(7)安装副水箱。 =d;a1AO{&
(8)拆下空气排放塞并更换垫片。 Wps
^wY
(9)加注冷却液直到冷却液由放气螺栓部位溢出为止,然后锁紧放气螺栓。 P,8TO-e7
(10)缓缓注入发动机冷却液到散热器口直到液面上升至散热器颈部为止,同时也把副水箱加到FULL满线。建议采用高品质乙烯乙二醇防冻冷却液,其容量为7.0L/8.0L(配备A/C/未配备A/C)。 )7NK+k
(11)确认已经锁紧散热器盖。 X!V#:2JY
(12)起动发动机并暖车直到节温器开启(用手指触摸散热器水管确认热水在流动)。 k/F#-},Q.
(13)节温器开启后,将发动机加速几次,然后将发动机熄火。 JV,h1/a("
(14)等发动机冷却下来后,注入发动机冷却液到副水箱直到液面到达“FULL”刻度为止。 y ~-v0/
三、冷却风扇的拆装 I\Y N!
冷却风扇的拆卸步骤按图2-113序号所示顺序进行,冷却风扇的安装可按与拆卸相反的顺序进行。在冷却风扇安装后应进行驱动皮带张力的调整。 w3VgGc~
*N: $,xf
图2-113 冷却风扇的拆卸步骤 z&c}
1-护盖 2-A/C驱动皮带 3-动力方向盘驱动皮带 4-发电机驱动皮带 5-冷却风扇和风扇离合器 6-水泵皮带盘 7-风扇离合器 8-冷却风扇 V$FZVG/@#
四、节温器的拆装 __+8wC
在节温器拆卸前应排放发动机冷却液。节温器的拆卸步骤按图2-114序号所示顺序进行,节温器的安装按与拆卸相反的顺序进行。安装节温器后应补充发动机冷却液。 XM"Qs.E
3*\Q]|SI!
图2-114 节温器的拆卸步骤 Qv'x+GVW]
1-散热器下水管总成 2-O型环 3-进水管 4-节温器 79}jK"Gc
1、节温器的安装要点 ]91QZ~4a
(1)如图2-115所示,安装节温器时,漂动阀应朝上,注意不可翻转或刮伤橡皮环。不可在任何油污附着在橡皮环上,且嵌入时不可将橡皮环翻转或刮伤。 /J!:_Nq
j`$$BVZ
图2-115 安装节温器 < FO=PM
(2)如图2-116所示,将O型环装到散热器上水管总成的沟槽,然后涂抹冷却液到O型环上。注意不可涂抹机油或黄油到冷却液管O型环。冷却液管连接部位不可沾到任何砂、灰尘等。 dVHbIx
Xxd]j]
图2-116 安装O型环 a@qc?
2、节温器的检查 Dat',5
(1)如图2-117所示,将节温器浸泡在水中,将水加热检查节温器阀门开启及全开的温度。阀门开启温度的标准值为82±1.5℃。 /"j3B\`?
^rP]B-)
图2-117 检查节温器开启温度 zB`woI28
(2)当节温器在阀门全开的温度时,如图2-118所示,检查阀门开启量是否达到标准值。阀门全开温度标准值为95℃;阀门开启量为8.5mm或以上。 ow3.jHsLA
g;8 wP5i
图2-118 检查节温器阀门开启量 RE%f'y
五、水泵的拆装 f=R+]XPzz
在水泵拆卸前应先排放发动机冷却液并拆卸水泵皮带。水泵拆卸步骤按图2-119序号所示顺序进行,水泵的安装按与拆卸相反的顺序进行。安装水泵后,应安装水泵皮带并补充发动机冷却液。 ] [MtG
k5.5$<< T
图2-119 水泵拆装步骤 p%"dYH%]&0
1-发电机托架 2-水泵总成 3-水泵垫片 4-O型环 Nujnm$!,Q
水泵的安装要点如下: ' [
4;QYw
1、O型环的安装 @!#e\tx
如图2-120所示,将O型环装到水管的沟槽上,然后涂抹冷却液到O型环上。注意不可涂抹机油或黄油到O型环。确保无砂子、脏物等在冷却液管连接部位。 !+T1kMP+l
Lx^ eaP5
图2-120 安装水泵O型环 (yOkf-e2y
2、水泵总成的安装 rH+OXGoB
水泵总成的安装位置,如图2-121所示,使用表2-8中规定规格的螺栓安装水泵。 mP(3[a_Q
${+u-Wfau
图2-121 安装水泵总成 c}x1-d8
表2-8 规定规格的螺栓安装水泵 T)C@6/
编号 硬度等级(头部记号) 螺栓/mm -wlj;U
1 4T 8×14 tiK?VwaKI
2 8×22 ]`o5eByo
3 8×28 pjl%Jm
4 7T 8×65 6fwNlC/9
六、冷却液管的拆装 uLms0r\@!
在冷却液管拆卸前应先排放发动机冷却液,拆卸节温器,拆卸排气岐管。 2j\_svw'
1、冷却液管的拆卸 Zl
V
冷却液管的拆卸步骤按图2-122序号所示顺序进行。 31n"
w;
hzD)yf
图2-122 冷却液管的拆卸步骤 g$(Y\`zw
1-冷却液旁通管 2-冷却液软管 3-暖气水管(配备A/C)/旁通管(未配备A/C) 4-冷却液管总成 5-节温器壳总成 6-节温器壳托架(未配备动力转向车型) 7-进水管 8-O型环 e\)%<G5
2、冷却液管的安装要点 #rHMf%0
如图2-123所示,安装O型环。将O型环装到水管的沟槽上,在后涂抹冷却液到O型环上。注意不可涂抹机油或黄油到O型环上。 /
fQcrd7h
8%4;'[UV
图2-123 安装O型环 %/eG{oh-
七、散热器的拆装 hl]d99Lc
在散热器拆卸前应先排放发动机冷却液并拆卸掉空气滤清器。 y9}qB:[bR
1、散热器的拆卸 ErN[maix#
散热器的拆卸步骤按图2-124序号顺序进行。 s=$xnc}mf
52^3N>X4X
图2-124 散热器的拆装步骤 W}F~vx.
1-排水塞 2-散热器盖 3-溢流管 4-副水箱 5-散热器上水管 6-散热器下水管 7-散热器托架总成 8-护罩 9-散热器总成 10-散热器护罩总成 11-下衬垫 12-回水管 13-供水管 Eoz/]b
在拆卸散热器上水管与散热器下水管时,应在散热器水管和管夹上做上对正记号后,再拆下散热器水管。 0"-H34M<D
2、散热器的安装要点 XW'7
(1)在安装散热器下水管及散热器上水管时,应先将水管装入各水管、散热器总成、水泵及出水管的固定凸缘处。 U ;4;>
(2)对正散热器水管和管夹的对正记号,然后安装散热器水管。 lr,i5n{6
(3)安装散热器后应安装空气滤清器并补充发动机冷却液。 d#- <=6
第七节 润滑系统的维修 %hzNkyD)Y
一、润滑系的结构 Y|i!\Ae
4G63-MPI发动机润滑系统由机油泵、机油滤清器、机油标尺、机油压力表单元、机油液面传感器、机油压力开关、机油泵带轮等组成。 IF*k
Ll?
发动机工作时,曲轴的正时齿带带动机油泵带轮使机油泵工作,机油从油底壳经机油滤清器被吸入机油泵,加压后的机油被输送到机体主油道及机油滤清器。从油底壳来的机油中粗杂质的成分被机油滤网过滤后,进入主油道,分配到各个润滑工作面,执行润滑任务,一部分机油进入滤清器的滤芯进行细滤,去除机油中较细的杂质及胶质。虽然滤清器滤芯细密,过滤效果好,但是机油通过的能力差,阻力大,所以设计时要保证机油首先进入主油道来润滑工作面,降低发动机内部消耗。虽然通过滤芯的机油量不多,但不断地循环流动,仍然可以达到较好的过滤效果。润滑系统的结构可参看图2-110。
`Uw^,r
二、各部件的维修 " mE<r2=@
1、机油泵的维修 T3{qn$t8
检修或更换机油泵时,应先拆卸发动机的前盖,然后拆下机油泵带轮,取出机油泵,并将机油滤清器一同拆出。 UeT"v?zP
机油泵解体时应依次从泵体上拆下油封、机油泵轴、驱动齿轮、从动齿轮,维修时应检查驱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之间的啮合间隙,其标准值为0.03~0.08mm。 1}!f.cWV(
2、油底壳的维修 Hj;j\R >2
油底壳为贮藏机油的地方,由于油底壳位于车辆的最底部,汽车在行驶中常会发生碰撞使之产生变形、破损,以致机油泄漏,影响机油泵的工作,导致发动机不能正常运转。 q^dI!93n|
拆卸油底壳时,应先将油底壳中的机油放出,再拆除固定螺栓,取下油底壳。清洗油底壳后,应检查是否有碰撞变形、裂痕及破损,同时还应清除缸体上的密封条残留物。安装油底壳时,用7N•m的力矩均匀地锁紧各个固定螺栓。应特别注意安装好油底壳与缸体之间的密封垫片,以免机油泄漏。 |g4!Yd
3、机油滤清器的更换 )kgy L,9
应定期检查更换机油滤清器。更换时,先放出机油,然后拆下滤心,清除旧滤心的密封残留物后,再用新机油在密封圈处涂抹,拧上机油滤清器,直到密封圈同气缸体紧密接触,然后再拧紧一圈。安装完毕,添加机油,起动发动机后,再检查密封处是否有漏油现象。 o&LNtl;
三、润滑系统的常见故障与排除 UwdcU^xt9
1、机油压力压力异常 XRj<2U5
(1)故障现象 P*R`3Y,
机油压力异常表现为发动机起动后,机油压力警告灯仍然闪亮;或当发动机转速达到2000r/min时,机油压力警告灯仍然继续闪亮。 ,T jd
(2)故障原因 SH5GW3\h
①油底壳中机油量不足或机油粘度过小。 p?=rQte([
②机油泵工作不良。 @B*?owba>
③曲轴、凸轮轴轴承配合间隙过大。 M8:gHjwsx
④机油集滤器堵塞。 ZVR0Kzu?Ra
⑤机油压力开关失效。 =sPY+~<o
(3)故障排除 OTl\^!
①用机油尺检查油底壳中机油量,并观察机油粘度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必要时添加或更换机油。 N9r02c
②检查机油泵的工作是否正常,,如有异常应维修或更换机油泵。 Ts:3_4-k
③拆下油底壳检查机油集滤器是否有堵塞现象。 vS6}R
5
④检查曲轴、凸轮轴与轴承的配合间隙是否过大,必要时维修。 cYFR.~p
⑤拆下机油压力开关,检查开关是否损坏,必要时更换。 ?
g&6l0n`
2、机油消耗异常 |{k;pfPV
(1)故障现象 I1=YSi;A
发动机的机油消耗量超过0.15L/100km;或发动机运转时,排气管有蓝烟排出。 N+rLbK*
(2)故障原因 PorBB7iL
①曲轴、凸轮轴的密封件、油封等漏油。 ,miU'<8tQ|
②气门导管的油封损坏,使机油进入气缸燃烧。 3M
8P%
③活塞环及气缸磨损过度,使机油窜入燃烧室。 E&}r"rbI
(3)故障排除 Q4{%)}2$
①检查发动机各部件的密封垫片及油封有无漏油现象,若有漏油应更换。 nS"K
dPM
②在发动机运转时,观察冒蓝烟的程度来判断排除。若有轻微冒蓝烟,首先从气门入手进行检查,故障即可排除;如果排出的蓝烟较多,且在加机油口处也有蓝烟冒出,表明活塞环或气缸磨损严重,并伴随有发动机功率下降,此时应对发动机解体修理。 V^QKn+/
③拆下机油压力开关,安装油压表,检查机油压力。如果机油压力过高,应对油道进行清洗。 7Gnslp?[U
第八节 发动机电器的维修 Wg[?i C*~
发电机电器主要由充电系统、起动系统、点火系统等组成。其结构见图2-125所示。 V9-pY/v9
aO.'(kk8
图2-125 发动机电器结构 LeO
))
1-驱动皮带 2-冷却风扇 3-风扇离合器 4-水泵皮带轮 5-动力转向油泵皮带轮 6-发电机托架 7-发电机 8-曲轴皮带轮 9-高压线 10-火花塞高压线 11-火花塞(25N•m) 12-分电盘 13-点火线圈 14-正时齿带前上盖 15-分电盘托架 16-油封 17-凸轮轴正时齿带轮隔圈 =vT3SY
一、充电系统 fpM4q
1、发电机技术特性参数 TUJ]u2J8?
充电系统主要由发电机构成,东南富利卡汽车发电机技术特性参数见表2-9所示。 B5#a
4G.
表2-9 发电机技术特性参数 yZxgUF&`
项目 技术特性参数 _M:)x0("
发电机型式 蓄电池电压检测式 $7TYix8=
发电机输出功率V/A 12/60 ]!YzbvoR
电压调整器 电子内置式 '9auQ(2
2、发电机的拆装 DbPw)aCj
(1)发电机在拆卸前应先拆卸底板与冷却风扇。 e{=7,DRH<
(2)发电机的拆卸步骤按图2-126序号所示顺序进行。 g'pE z
yc%AkhX*
图2-126 发电机的拆卸步骤 mXhr: e
1-A/C驱动皮带 2-动力方向盘驱动皮带 3-发电机驱动皮带 4-发电机 5-发电机托架总成 F<'g6f
(3)发电机的安装按与拆卸相反的顺序进行。安装发电机后应调整驱动皮带张力并安装冷却风扇和底板。 o"[qPZd>
二、起动系统 bzUc;&WDz
1、起动机结构及技术性能参数 4{fi=BA
4G63-MPI发动机的起动机的结构见图2-127所示,起动机的技术性能参数见表2-10所示。 N4H nW0
hTg%T#m
图2-127 起动机的结构 7&T1RB'>
表2-10 起动机技术性能参数 ZYL]|/"J9
项目 M/T A/T }dB01Jl
'
起动机型式 直接驱动 行星齿轮减速驱动式 uFECfh
起动机额定输出kW/V 0.9/12 1.2/12 /4=O^;
起动机小齿轮齿数 8 8 9Y-s],2V
2、起动机的无负载测试(A/T) %iF<
px?Vc
(1)将起动机放在有软垫的虎钳上,并按图2-128所示方式接上一个充满电的12V的蓄电池。 59ro-nA9v
b/ur!2yr
图2-128 测试起动机
U7
Z_
(2)连接测试电流表(100V)、可变电阻、蓄电池正极及起动机。 _X;5ORH"
(3)将电压表(15V)跨接到起动机正负极之间。 -zMXc"'C^k
(4)将可变电阻调整至最高电阻的位置。将蓄电池负极端应与起动机壳体连接。 >l'QX(
(6)调整可变电阻器,使电压表显示11V。 ToDN^qE+
(7)确认最大的电流消耗量在标准值内,且起动机可以圆滑地自由转动。电流最大消耗量为90A。 Vx-HW;,
三、点火系统 L{'qZ#N[
(一)概论 kn`KU.J.
4G63-MPI发动机点火系统由点火开关、点火线圈、功率晶体管、分电盘及火花塞等组成。电源由蓄电池供电。分电盘通过高压导线与火花塞相通,高压电经火花塞将燃烧室内的混合气点燃。 m7^a
4
发动机控制单元控制点火线圈初级电流的导通或切断。当点火线圈内的初级线圈电流突然切断时,则线圈内的次级线圈会产生高电压,而分电盘会将此高电压分配到各火花塞。高压电经火花塞将燃烧室内的混合气点燃。发动机的点火顺序为1-3-4-2。 sVaWg?=qs'
发动机控制单元可由位于分电盘内的曲轴角度传感器来检测曲轴位置,以提供发动机运转时所需的最佳点火时间。当发动机过冷时或在高海拔地区运转时,其点火正时会稍微提前,以获得最佳性能。 fZxZ):7i
图2-129所示发动机点火系统示意图,点火系统的技术特性参数见表2-11所示。 = J).(E89
9!gmS?f
图2-129 发动机点火系统示意图 ZCbxL.fFz
表2-11 点火系统技术性能参数 Qaq{UW
项目 规格 zP
rT0
分电盘形式 无触点式 `:i|y
点火提前机构 电子式 xf % ,UQ
点火顺序 1-3-4-2 \eI )(,A
点火线圈形式 单一模组线圈 >pG]#Z g
火花塞 NGK BK5E-11 _GI [SzD
NIPPON DENSO K16P-U11 VskyRxfdW3
CHAMPION C10YC4 pjIXZ=
点火线圈 一次线圈电阻/Ω 0.7~0.9 g9GE0DbT`
二次线圈电阻/Ω 10~14kΩ N''9Bt+:
分电盘盖润滑剂 多用途黄油SAE J310,NLGI NO.3 2g -.ha\ t0J
(二)点火系统的检修调整 X/2Xr(z"k
1、点火线圈检查 }yx'U 3
(1)检查初级线圈电阻。如图2-130所示,测量点火线圈(+)端子和(-)端子之间的电阻。初级线圈电阻标准值为0.7~0.9kΩ。 % ]r@vjeyd
eaYQyMv@
图2-130 测量点火线圈电阻 F4YCU$V
(2)检查次级线圈的电阻,测量在点火线圈高压端子和(+)端子之间的电阻。次级线圈电阻标准值为10~14kΩ。 ,*
@m<{DX)
2、功率晶体管的检查 ~Q0jz/#c
功率晶体管的安装位置见图2-131所示。检查功率晶体管时,如图2-132所示,应使用指针式欧姆表检查,检查结果见表2-12。如有故障则须更换功率晶体管。
Ae<v
OzA"i y
图2-131 功率晶体管的位置 >C*q
@j K7bab:
图2-132 功率晶体管的检查 i
jg'X#E
表2-12 功率晶体管端子检查 vh"zYl`
电压:1.5V 端子号码 Co4QWyt:
1 2 3 pUZbZ
U
电流流通时 ULIbVy7Y
v/
dSz/<]
○ I dgha9K
h|$.`$
○
7%)
F]
电流未通过 )R.y>Ucb0
注:——表示1.5V的电压;○——○表示导通 Hy`Ee7>
3、高压导线检查 ^iAOz-H
(1)如图2-133所示,测量所有火花塞高压导线的电阻,火花塞高压导线电阻的极限值最大为22kΩ。 CBz$N) f
w ryjs!
图2-133 测量火花塞高压导线的电阻 -Uo"!o>x|
(2)检查绝缘盖和导线外表是否龟裂。 \Um &
4、使用示波器检查点火系统 a'prlXr\4
(1)检查点火线圈初级线圈的电压波型。测量方法如图2-131所示,拆下功率晶体管接头,连接专用工具(测试线束MB991348)到所有端子上。 e
N Y?
(2)如图2-134所示,连接示波器探针到功率晶体管接头3号端子。 w.9'TR
kA/V=xO<
图2-134 电压波形检查 !ZC0 n`
(3)将探针搭铁端搭铁。 #Emz9qTsce
(4)用脉波感测器夹住高压导线,脉波感测器所夹气缸的波型会显示在荧幕的左边。 WI+ 5x
四、分电盘和点火线圈的拆装 <GthJr>1D
注意在分电盘和点火线圈拆卸前应先进行发动机调整。 ;& PK6
G
1、分电盘和点火线圈拆卸 @?w8XHEa|
分电器和点火线圈的拆见如图2-135所示,先拆下空气流量传感器接头,正时齿带上盖、高压导线、火花塞及点火线圈接头,再拆下分电盘总成和点火线圈。 ?]fd g;?@
ugM,wT&~Y
图2-135 分电盘和点火线圈的拆卸步骤 {=AK|
1-空气流量传感器接头 2-正时齿带上盖 3-高压导线和高压线 4-火花塞 7-点火线圈接头 8-分电盘总成 9-点火线圈 UGy~Ecv
2、分电盘和点火线圈的安装要点 *g^U=t
(1)安装分电盘总成时要在图2-136所示位置涂抹2g黄油。 ;as4EqiK
#\G{2\R
图2-136 涂抹黄油 &L,zh{Mp
(2)顺时针转动凸轮轴以对准正时记号。如图2-137所示,在凸轮轴正时齿带轮的正时记号对正气缸盖上的正时记号时,就是第一缸压缩上死点位置。 %+iJpRK)7
I\O<XJO)_
图2-137 正时记号 T~UKWAKX}
(3)如图2-138所示,对正分电盘外壳和连接部位的记号。 z#*w Na&@[
R=~+- ^O!
图2-138 对正分电盘外壳和连接部位的记号 5An|#^]
(4)对正分电盘固定螺栓和分电盘固定凸缘后,再安装分电盘到发动机上。 3Xaw
四、曲轴前油封的拆装 l?v-9l M
在曲轴前油封拆卸前,应拆卸正时齿带。安装曲轴前油封后应安装正时齿带。曲轴前油封的拆卸按图2-53序号所示步骤进行。 RG-pN()
?as)vYP
图2-53 曲轴前油封的拆卸 h|"98PI
1-曲轴正时齿带轮 2-凸缘 3-曲轴正时齿带轮B 4-曲轴前油封 \Rop~gD
(一)曲轴前油封的拆卸要点 "knSc0,u
拆卸曲轴前油封前应将曲轴正时齿带轮拆下,曲轴正时齿轮拆卸的要点如下: KB!.N[!v
(1)如图2-54所示,用专用工具将曲轴正时齿带轮固定螺栓固定。 aQ mgDF
z.n`0`^
图2-54 拆卸曲轴正时齿带轮
e|u|b
(2)将曲轴正时齿带轮固定螺栓松开,拆下曲轴正时齿带轮。 Va,M9)F
(二)曲轴前油封的安装要点 eSf
e
s
1、安装曲轴前油封 N+)4]ir>
(1)涂抹发动机机油到曲轴前油封唇部的整个外围及专用工具MD99828外围。 Q>[*Y/`I
(2)如图2-55所示,将曲轴前油封压入,直到与前盖齐平为止。 $,"{g
<*k;
6$[7t?u
图2-55 安装曲轴前油封 w#[Ul9=?6
2、安装曲轴正时齿带轮B/凸缘/曲轴正时齿带轮 >kOc a
(1)安装曲轴正时齿带轮B、凸缘、曲轴正时齿带轮到图2-56所示的位置。 w]
LN(o:
6'ye-}vD-
图2-56 安装曲轴正时齿带轮B/凸轮/曲轴正时齿带轮 `Yp\.K z
(2)用专用工具将曲轴正时齿带轮固定螺栓固定。 VHVU*6_w
(3)将曲轴正时齿带轮螺栓锁紧到规定的力矩。曲轴正时齿带轮螺栓的拧紧力矩为108~127N•m。 D.)$\Caq
五、曲轴后油封的拆装 ]+)z}lr8 C
拆卸曲轴后油封前应拆卸变速器总成,同样在安装曲轴后油封后应安装变速器总成。曲轴后油封的拆卸与安装步骤参见图2-57所示进行。对于手动变速器(M/T)车型,依次拆卸离合器盖和离合器片(图中未画出)、飞轮螺栓1、飞轮2、曲轴后油封7;对于自动变速器(A/T)车型,依次拆卸驱动板螺栓3、连接板4、驱动板5、曲轴连接器6和曲轴后油封7。 (xK=/()}q
jEklf0Z
图2-57 曲轴后油封的拆装 V'pNo&O=
1-飞轮螺栓 2-飞轮 3-驱动板螺栓 4-连接板 5-驱动板 6-曲轴连接器 7-曲轴后油封 >!E:$;i@
第四节 配气机构的维修 _]1dm)%
4G63-MPI发动机配气机构由气门组件和传动机构组成。气门组件包括气门、气门导管、气门弹簧及气门座等,凸轮轴、摇臂,正时齿带轮等装置构成传动机构,同时配以进、排气歧管为气体通道来完成配气机构的工作循环。 ) gvXeJ
4G63-MPI发动机设有进、排气门各8个,摇臂采用滚轮形式。 Gw!jYnU
一、正时齿带、正时齿带B的拆装 nfy"M),et
正时齿带、正时齿带B拆卸前与安装后,应先分别进行冷却风扇和分电盘的拆装。正时齿带、正时齿带B的拆卸步骤按图2-58所示序号进行,安装按照拆卸相反的顺序进行。 "6
dC
fcr\XCG7U
图2-58 正时齿带、正时齿带B的拆装 2<fG= I8
1-点火线圈 2-曲轴皮带轮 3-正时齿带上盖总成 4-分电盘托架总成 5-正时齿带下盖总成(拆下后应进行正时齿带张力调整) 6-正时齿带 7-自动张紧器(拆下后应进行正时齿带B张力调整) 8-正时齿带B张紧器 9-正时齿带B E$4\Yc)(AL
(一)正时齿带、正时齿带B的拆卸要点 8D)*~C'85E
1、正时齿带的拆卸 opjrU$<]N
(1)如图2-59所示,顺时针转动凸轮轴(右转)使正时记号位于第一缸上死点位置。注意不可逆时针方向转动曲轴。 }Wn6r_:
+[V?3Gdb
图2-59 正时记号 06]J]
1-曲轴正时皮带轮 2-自动张紧器 bv4lgRE6Y
(2)如图2-60所示,将专用工具插入正时齿带盖总成后方的橡皮塞孔内,并缓缓地转动专用工具,直到不能平顺地转动为止。此项作业可使专用工具未端接触到张紧器臂,使自动张紧器停止移动。 MJt?^G (w?
(VI4kRj
图2-60 拆卸正时齿带 ~ Z=Q+'Hu0
(3)拆下正时齿带。注意如果正时齿带还要再使用,则须按图2-61中箭头所示方向顺时针转动凸轮轴。 p[!&D}&6h
&u&/t?
图2-61 按箭头方向顺时针转动凸轮轴 yTm/P!1S
(4)按正时齿带转动的方向作好记号以便安装。注意皮带、正时齿带沾水或沾油均会缩短寿命,所以拆下的皮带、正时齿带轮轮及张紧器必须远离水份及油份。这些零件不可清洗。如污损严重时,则必须更换。如果每一零件上均沾有水或油时,则必须检查前盖油封、凸轮轴油封及水泵是否泄漏。 fa//~$#"{L
(5)拆下专用工具。
A(V,qw8
2、机油泵皮带轮的拆卸(装有平衡轴的发动机) wj!YYBH
如图2-62所示,拆卸装有平衡轴发动机的机油泵皮带轮。 Y&!-VW
U2<8U
图2-62 拆卸机油泵皮带轮 o1lhVM`15
3、曲轴螺栓的松开 /M!b3bmA
如图2-63所示,采用专用工具MD998781将曲轴螺栓松开。 X'FDQoH
=T!eyGE
图2-63 松开曲轴螺栓 fofYe0z
4、曲轴正时齿带轮的拆卸 BTc
}Kfae
如图2-64所示,使用专用工具MD998778拆卸曲轴正时齿带轮。 Ty<."dyPW
3D;?X@
图2-64 拆卸曲轴正时齿带轮 `=V p 0tPI
5、正时齿带“B”的拆卸-装有平衡轴的发动机 x8w l
如图2-65所示,如果正时齿带还要使用,则需接箭头所示方向顺时针转动凸轮轴,卸下正时齿带B。在正时齿带背面作记号,标示旋转方向,以便组装时,按相同的方向装回正时齿带。 %oB0@&!mS
#_eXybUV
图2-65 拆卸正时齿带B 6f2?)jOW^N
6、平衡轴带轮的拆卸(装有平衡轴的发动机) mPU}]1*p
如图2-66所示,使用专用工具MD998785拆卸平衡轴带轮。 i=L 86Ks
fF(AvMsO
图2-66 拆卸平衡轴带轮 Z^]jy>dj
7、曲轴正时齿带轮“B”的拆卸(装有平衡轴的发动机) "n]x%. *
如图2-67所示,使用专用工具MD998778拆卸曲轴正时齿带轮“B”。 JN:L%If
xe^M2$clb\
图2-67 拆卸曲轴正时齿带轮“B” .71ZeLv*
8、凸轮轴正时齿带轮螺栓的松开 n
Bd]rak'
如图2-68所示,使用专用工具松开凸轮轴正时齿带轮螺栓。 2q]ZI
FX9W Xb4w
图2-68 松开凸轮轴正时齿带轮螺栓 *z6A ~U
(二)正时齿带、正时齿带B的安装要点 ^7ID |uMr
1、凸轮轴正时齿带轮的锁紧 k"%JyO8Y
如图2-69所示,使用专用工具将凸轮轴正时齿带轮锁紧。 ?D7zty+}^
_1O .{O
图2-69 锁紧凸轮轴正时齿带轮 D3,)H%5.y
2、发动机支撑托架的安装 7JuHa /Mv
在发动机支撑托架螺栓锁紧之前,按图2-70所示涂抹密封胶到螺栓处,指定密封胶为3M ATD PRAT NO.8660或同级品。 a(|0'^
Z
eY*5m
图2-70 安装发动机支撑托架 fuCt9Kjo<
3、隔圈的安装(装有平衡轴的发动机) kef%5
B
如图2-71所示,安装隔圈时,须将倒角朝向油封。 Ma(Q~G
.
c=?6`m,"M
图2-71 安装隔圈 V!yBH<X
4、平衡轴带轮的安装(装有平衡轴的发动机) qkp0' f*}
使用专用工具MD998785安装平衡轴带轮。 <}c7E3Uc
5、正时齿带“B”的安装(装有平衡轴的发动机) 3fZoF`<a
(1)如图2-72所示,将曲轴正时齿带轮“B”和平衡轴带轮上的正时记号,分别与前盖上的记号对正。 N:#$S$
u}_x
图2-72 安装正时齿带“B” 'dzbeTJD5
(2)安装正时齿带“B”至曲轴正时齿带轮“B”和平衡轴带轮,张紧侧应没有任何松驰的现象。 s,/C^E
6、正时齿带B的张紧器调整 FLkZZ\
(1)如图2-73所示,暂时固定正时齿带B的张紧器,使张紧器皮带轮的中心点移动固定螺栓的中心点上方左侧,以使凸缘朝向发动机前方方向。 *g:Dg I 2
Yb
Z?["S&
图2-73 固定固定正时齿带B的张紧器 [L| vBr
(2)如图2-74所示,用手指将张紧器往上顶起,按箭头所示方向移动,施加压力使正时齿带的张紧侧产生足够的张力。在此情况下,将张紧器的螺栓锁紧。张紧器螺栓的锁紧力矩为199N•m。螺栓锁紧时,应注意防止轴跟着转动。如果轴跟着转动,则会使皮带过紧。 wLE|J9t%Ea
K>\v<!%a
图2-74 安装张紧器 F<*zL:-Z
(3)确定各正时齿带轮上的正时记号和前盖上的记号对正。 ,d^H Ag^j
(4)如图2-75所示,用食指压下正时齿带的张紧侧。检查皮带的张力,这时皮带的挠度应为5~7mm。如果皮带张紧力不正确,应予以调整。 s4=EyBI
j:^gmZ
;J
图2-75 检查正时齿带“B”张紧力 DW)81*~g
7、曲轴螺栓的锁紧 }+)q/]%
使用专用工具MD998781将曲轴螺栓锁紧。 &IG*;$c!
8、机油泵皮带轮的安装(装有平衡轴的发动机) fM(~>(q&
(1)如图2-76所示,使用8mm的螺丝起子插入气缸体左侧的塞孔内,以固定左侧轴。 wf^p?=Ke
X#fjIrn
/1xBZfrN
图2-76 固定左侧轴 zNg[%{mz
(2)安装机油泵皮带轮。 {f;DhB-jj
(3)涂抹适量的发动机机油到螺母的受力面。 AN)r(86L
(4)锁紧螺母到规定力矩。 @h/-P'Lc=7
9、自动张紧器的安装 Ydyz-
(1)如图2-77所示,用手握住自动张紧器,以98~196N•m的力量对着金属物表面(如气缸体)压下推杆未端,测量推杆被压下多少。推杆压入量标准值应在1mm以内。 /L./-92NH4
&}\{qFD;
图2-77 测量推杆压入量 8/;@4^Ux
A:未施力时的长度;B:施力时的长度;A-B:压入量 j]aIJbi
(2)如推杆压力量未在标准值之内,则须更换自动张紧器。 c{ qTVi5e
(3)如图2-78所示,用软质垫片将自动张紧器夹于虎钳上。 ,uO_C(
G/i
Pon0(:#1
图2-78 将自动张紧器夹于虎钳上 7e D`
is
(4)如图2-79所示,缓慢压下自动张紧器推杆直到销孔A对着在气缸体上的销孔B。注意在推杆压下时不可太快否则推杆会损坏。 ZVit]3hd
"chf\-!$
图2-79 安装自动张紧器 !"aGo1$$
(5)将定位销插入定位孔。 Z+4Mo*#
(6)安装自动张紧器到发动机上。注意不可从自动张紧器上拆下定位销。 ;#*.@Or@Ah
10、正时齿带的安装 e"Z,!Q^-L
(1)如图2-80所示,对正凸轮轴正时齿带轮、曲轴正时齿带轮和机油泵皮带轮的正时齿带记号。 ")fgQ3XZ
lHu/pSu@k
图2-80 对正正时记号 gUp9yV
1-凸轮轴正时齿带轮 2-机油泵皮带轮 3-曲轴正时齿带轮 4-张紧器皮带轮 eE{
2{C
(2)机油泵皮带轮上的记号对正后,如图2-81所示,拆下气缸体塞子插入一个直径8mm的螺丝起子并检查如果螺丝起子插入深度为60mm以上时正时记号是否均对正无误。如果插入深度为20~25mm能否再转动机油泵皮带轮一圈,否则重新对准正时记号,并检查螺丝起子是否可插入60mm以上,直到装好正时齿带前,起子应保持插入状态。 lB|.TCbW
zXd#kw;
图2-81 检查正时记号 >SD?MW1E
(3)将正时齿带装在张紧器皮带轮和曲轴正时齿带轮上并用左手握住以免滑动。用右手将正时齿带装在机油泵皮带轮上,再将正时齿带装在惰轮和凸轮轴皮带轮上。按图2-82箭头所示方向将张紧器皮带轮推向正时齿带并锁紧张紧器皮带轮固定螺栓。 /NVyzM51V
jgw+c3^R_
图2-82 安装正时齿带 )KY U[
1-凸轮轴正时齿带轮 2-惰轮 3-机油泵皮带轮 4-曲轴正时齿带轮 5-张紧器皮带轮 l{_1`rC'
11、正时齿带张力的调整 (m
=F
(1)如图2-83所示,从正时齿带盖总成后方拆下橡皮塞,用手旋转专用工具MD998738直到张紧器臂接触到自动张紧器推杆。注意仅能用手旋转专用工具,不可使用钳子或类似的工具旋转专用工具,否则自动张紧器定位销会受损。 b"~Ct}6f
yrR,7vJ
图2-83 安装专用工具 rh(77x1|(G
(2)反时针转动曲轴1/4转,然后再顺时针转到正时记号位置。 $:0?"?o);
(3)如图2-84所示,松开张紧皮带轮固定螺栓,使用专用工具MD998761及扭力扳手施压到正时齿带,锁紧固定螺栓到规定力矩。正时齿带张力扭力为3.5N•m;固定螺栓锁紧力矩为48N•m。注意在锁紧固定螺栓时,须确认张力皮带轮未随着螺栓一起转动。 tje
LXcH<)
图2-84 锁紧固定螺栓 F /% 5 r{
(4)拆下自动张紧器内的定位销后,取下专用工具MD998738。 3 ~^ }R
(5)顺时针转动曲轴两圈,并等待约15min。 ! <xe Ao%8
(6)插入专用工具MD998738并用手转动专用工具直到未端接触到张紧器臂。 OTe0[p6v
(7)当未端接触到张紧器臂时,如图2-85所示,继续转动专用工具直到自动张紧器推杆缩回,而且张紧器臂接触到自动张紧器气缸为止。缓慢地转动专用工具1/4圈。 Ou<Vg\Mu
n/fMq,<8
图2-85 调整张力 3,cZ*4('d
(8)检查专用工具旋入量是否在标准值之内。 BtN@P23>k.
(9)如果超过标准值之外,重复上述步骤(1)~(8)的作业。 W:^\Oe5&a
(10)拆下专用工具并安装橡皮塞。 6jiz$x
二、进排气系统的拆装及检修 BiQ7r=Dd.
东南富利卡系列汽车的进、排气系统的主要由空气滤清器、进气歧管、排气歧管、排气管和主消音器等组成。 x>^r%<WbX
在拆装进排气系统时,应当注意进、排气歧管的平面度应在0.15mm或以下,其极限值最大不得超过0.20mm。 E.$1CGd+
(一)空气滤清器的拆装 7dXR/i \
空气滤清器的拆卸按图2-86所示序号进行,空气滤清器的安装按与拆卸相反的步骤进行。 0s"g%gq|
okx~F9
图2-86 空气滤清器的拆卸 K4]c
1-空气软管 2-空气进气管 3-共振器和空气进管总成 4-共振器 5-空气进气管 6-空气流量传感器 7-管夹 8-垫片 9-空气导管A 10-空气导管B 11-空气滤清器盖 12-空气滤清器滤芯 13-空气滤清器外壳 14-空气滤清器托架 15-空气进气盒 .,t"iC:E
(二)进气歧管的拆装 @RW=(&<1
1、拆卸进气歧管 n gA&PU
拆卸进气歧管前,释放燃油压力,排放发动机冷却,拆卸空气滤清器,拆卸节气门座,拆卸A/T油尺和油尺导管。 5}FPqyK"
2、进气歧管的拆装 x}I'W?g
进气歧管的拆装步骤按图2-87序号所示顺序进行。 R(Y4n w+Y-
ajFSbi)l
图2-87 进气歧管的拆装 |pB[g>~V
1-PCV管 2-制动助力器真空管 3-发动机水温传感器 4-水箱上水管 5-水管 6-暖气水管(配备A/C)/旁通管(未配备A/C) 7-出水管 8-真空管 9-喷油器 10-高压燃油管 11-回油管 12-燃油分配管、喷油器和压力调节器 13-绝缘衬垫 14-清除控制净化电磁阀接头 15-EGR电磁阀接头 16-进气歧管 17-进气歧管垫片 18-进气歧管托架 19-EGR阀 20-清除控制电磁阀、真空管和软管总成 21-EGR电磁阀、真空管和软管总成 f(Jz*el
S
3、进气歧管的拆卸要点 tm27J8wPzV
拆卸燃油分配管、喷油器和压力调节器时,应按顺序拆下燃油分配管、喷油器和压力调节器。注意在拆卸燃油分配管时须小心不可使喷油器掉落。 JGjqBuz#A*
4、进气歧管的安装要点 8t3,}}TJ
(1)高压燃油管的安装 A8bDg:G1i
①如图2-88所示,连接高压燃油软管到燃油分配管时,先涂抹发动机机油到O型环上,然后插入高压燃油软管。注意不可损坏O型环,不要让任何机油流入燃油分配管。 Q9v
OY8
rv/O^aL`Y
图2-88 安装高压燃油管 q.]>uBAQ?
②左右转动高压燃油管装入到燃油分配管上。 sB|>\O#-
③确认喷油器可以圆滑地转动,如果无法圆滑地转动,则可能O型环受到挤压,则须拆下高压燃油管再一次插入燃油分配管并再检查一次。 #3!l6]
(2)如图2-89(a)、(b)所示,将密封胶涂抹到冷却水出水口接头上(指定密封胶:MITSUBISHI GENUINE PART NO.MD970389或同级品)。 B J,U,!
(3)所图2-89(c)所示,将密封胶涂抹到发动机冷却水温度表(指定密封胶:3M ATD PART NO.8660或同级品)。 $]eU'!2)
KMFvi_8
(a) I$Z8]&m
(b) N_#QS}H
(c) wWaO"N]
图2-89 涂抹密封胶 51:NL[[6
(a、b)冷却水出水口接头 (c)发动机冷却水温度表
Iu<RwB[#Q
5、进气歧管的检查 n2<#]2h
(1)检查各零件是否有损坏或龟裂。如有损坏或龟裂则更换该零件。 [N$#&4{Je
(2)检查负压出口孔(真空)是否阻塞及冷却水通道或空气通是否阻塞。 .fZ*N/
(3)使用直尺和厚薄规检查气缸装配面的平面度。气缸装配面平面度的标准值为0.15mm或以下;极限值为0.20mm。 ;@I4[4ph}
6、进气歧管安装后作业 GIo7-
6kvm
安装进气歧管后安装A/T油尺和油尺导管,安装节气门座,安装空气滤清器,加注发动机冷却液。 ;QRnZqSv
(三)排气歧管的拆装 )#NT* @j`
拆卸排气歧管前应先拆卸空气滤清器和前排气管,同样,安装排气歧管后应安装空气滤清器和前排气管。排气歧管的拆卸步骤按图2-90序号所示顺序进行,排气歧管的安装按与拆卸相反的顺序进行。 $]{20"
X {["
4
图2-90 排气歧管的分解图 }I1A4=d
1-机油油尺总成 2-排气歧管隔热罩 3-发动机吊耳 4-排气歧管总成 5-排气歧管垫片 R)
%1GG4
(四)排气管和主消音器的拆装 V4('}Q!
排气管和主消音器的分解如图2-91所示。拆卸主消音器总成时,按图2-91所示主消音器总成1、垫片2、吊耳3、垫片4、隔热板5、后隔垫板6的顺序进行。拆卸前排气管时,按垫片7、变速器吊耳托架8、前排气管9、后隔热板10、隔垫板11的顺序进行。 ";)SA,Z
G(4*e! aZ0
图2-91 排气管和主消音器的分解图 uq}>5
1-主消音器总成 2-垫片 3-吊耳 4-垫片 5-隔热板 6-后隔垫板 7-垫片 8-变速器吊耳托架 9-前排气管 10-后隔热板 11-隔垫板 b,?@_*qv+
三、凸轮轴油封的拆装 ;2m<#~@0
拆卸凸轮轴油封前应先拆卸冷却风扇和分电盘,安装凸轮轴油封后应安装冷却风扇和分电盘。凸轮轴油封的拆卸可按图2-92序号所示顺序进行。 uZyR{~-C
xD f<@
图2-92 凸轮轴油封的分解图 2:(h17So
1-点火线圈 2-正时齿带上盖总成 3-分电盘托架总成 4-凸轮轴正时齿带轮隔圈 5-凸轮轴正时齿带轮 6-凸轮轴油封(安装时用机油润滑) 8:j8>K*6
(一)凸轮轴油封的拆卸要点 EwSE;R -
拆卸凸轮轴油封前应拆下凸轮轴正时齿带轮,凸轮轴正时齿带轮的拆卸要点如下: %J06]FG7
(1)如图2-93所示,顺时针转动凸轮轴(右转)使正时记号位于第一缸上死点位置。注意不可反时针方向转动曲轴。 {`0GAW)q
fu/v1Nhm
图2-93 正时记号 #NM.g
(2)如图2-94所示,用束带夹紧凸轮轴正时齿带轮及正时齿带,使凸轮轴正时齿带轮及正时齿带位置不会改变。 dKcHj<'E/
24 S,w>j
图2-94 夹紧凸轮轴正时齿带轮及齿带 jyPY]r
(3)如图2-95所示,将专用工具插入正时齿带盖总成后方的橡皮塞孔内,并缓缓地转动专用工具,直到不能平顺地转动为止。注意此项作业可使专用工具的未端接触到张紧器臂,使自动张紧器停止移动,因此正时齿带张力不会改变。 O&93QN0
'j];tO6GfC
图2-95 将专用工具插入正时齿带盖总成后方的橡皮塞孔内 fL4F
~@`9l
(4)如图2-96所示,使用专用工具拆下凸轮轴正时齿带轮(含正时齿带)。注意在拆下凸轮轴正时齿带轮后,须确认不可转动曲轴。 :NHh`@0F
pdsjX)O+f
图2-96 拆卸凸轮轴正时齿带轮 ]c8lZO>
(二)凸轮轴油封的安装要点 5#+!|S[PK
1、凸轮轴油封的安装 dk
J+*L5
(1)涂抹发动机机油到凸轮轴油封唇部。 U$6N-q
(2)如图2-97所示,使用专用工具压入凸轮轴油封。 ?n>h/[/
>V@-tT"^:
图2-97 安装凸轮轴油封 |2AK~t|t
2、凸轮轴正时齿带轮的安装 =K~<& l8
(1)使用专用工具阻止凸轮轴正时齿带轮转动,然后锁紧凸轮轴正时齿带轮固定螺栓(锁紧力矩为88N•m)。 ]6Kx0mW
(2)从橡皮塞孔拆下专用工具。 v4=9T<[
(3)拆下束紧在凸轮轴正时齿带轮和正时齿带上的束带。 %WiDz
0o
3、凸轮轴正时齿带轮隔环的安装 1[OCoj o<
如图2-98所示,将凸轮轴正时齿带轮上的记号和凸轮轴正时齿带轮隔圈(套管)对正后安装。 RTHD
2
E58fY|9
图2-98 对正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