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版主转贴,甚好,大路子按她的走
结合自己当年临习的过程,提以下参考意见:
当年老师教导,临习《曹全碑》时,应选用长锋羊毫,用墨不宜太干,以免涩滞。但后来的临习过程中发现,长锋羊毫,因笔锋过软,不太容易把握,所以个人认为,使用长锋的七紫三羊,或者三紫七羊都是不错的选择,临习长久后,自然可以适用了各种毛笔,得心应手。行笔注意提按、笔画应圆熟潇洒,表现其挺拔、变化的特点,但个人认为行笔不宜过快,否则实在不能够在丰润中见风骨,结合大小篆的行笔来参考,则很容易体会到笔走中锋,如锥划沙,屋漏雨痕的感觉,势力缓行的感觉,再天长日久,其灵秀自然会跃于笔端。
结体线条不可骤粗骤细,竖画少作悬针(悬针之说,楷书后方才有之,为露锋出笔,故不宜)。藏锋虚入,藏锋虚出,非得临上一段时间,很难领会其中的骨力.
古人习书法,有以隶入手,有以楷入手,各得其所,今人临书,多以楷书入手,然后再延及其他书体,如果以前临过楷书,便可以一次临一行或多行,不再拘于一字,这样可以体会隶书的横势章法,尽现其中之古意。
经过一段时间的临习,在掌握了《曹全碑》的风格特征后,可适度夸张变化原作的某些局部结体。与《张迁碑》的雄浑古拙相补充,形成我们自己的具有个性特征的新书体。当然这样已经是后话啦。临书体会吧。
草草打了这些字,如果错误,请大家指正(注:包括错别字,我刚才就发现了好几个)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2 14:46:38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