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摄影=绘画
自摄影术发明以来,摄影是不是艺术,摄影与绘画之间的关系,孰高孰低等等一直是一些纠缠不清的问题。其实,这些争论是基于绘画与摄影的不同,我们不妨先考察两者的相同之处。
从某种意义上说,摄影是欧洲古典绘画的一个自然延续。在摄影术发明之前,欧洲画家就普遍使用类似于一种照相机的绘画辅助工具,我们称之为“绘画暗箱”这是由一个镜头,一块反光板和一块毛玻璃组成的工具,画家可以把反映在毛玻璃上的景象描摹下来。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荷兰画家维尔美。在他的绘画中,他甚至摹仿类似于摄影中在焦点之外景物闪耀的光斑效果,那种透过玻璃镜头所产生的特有的空气感。只不过他平心静气地用画笔和颜料把这些记录了下来。这等于相机已有了,但就没有胶片。所谓摄影术的发明,在我看来,就是我们发明了在某种媒介上记录并固定住影像的手段,我们是用机械的和化学的手段来达到这个目的的:用快门代替画笔,用胶片和相纸代替颜料和画布,摄影术就这样发明了。
从绘画到摄影并不是一个很大的跳跃和进步。在一开始,甚至是一种倒退:在摄影术发明的当初,图象模糊不清,人物表情呆板,因为它需要曝光半小时甚至几个小时才能完成,它还是黑白的。摄影的材料比较昂贵,照片做得小小的,根本无法与我们今天在卢浮宫看到的那些19世纪绘画巨匠们的作品相提并论,德拉克洛瓦和德莱尔都指责它缺乏想象力,无法用它来复述历史,启迪人们的智慧,更不用说来描绘我们的梦想,摄影是在19世纪发明的,但我们想起19世纪的时候,闪过眼前的不是那些发黄的照片,却依然是从库尔贝直到印象派画家们笔下的景物,这时期的摄影一直以模仿绘画为能事,如“画意摄影”摄影的美学取向、构图以至于人物姿态都直接源自绘画,摄影大家都是画不好画,才去拍照片的,说他的照片拍的像画一样好,那简直是极大的恭敬。
可是摄影术在进步,当我们身处21世纪再回顾20世纪的时候,闪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副摄影图片了,它们跟我们这个时代有最直接的关系,而绘画却退居到一个间接的关系上去,它跟我们的思辨、跟我们的想象,跟我们的梦幻却有了更直接的关系。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摄影似乎不仅仅承担起了记录这个时代的功能,它也想去复兴19世纪那些美术史上曾经出现的巨幅绘画,因为在长时间的抽象艺术、极简艺术、概念艺术之后,摄影的简便、快捷的摄取和制造图像的功能得到了人们的重新发现和进一步的认识。艺术家们在用摄影作画,我一直认为杰夫·沃尔是在用摄影作画而不是在拍照片,当我们想主观地把某一个人物或者某一个景物放在画面的某一个部分,让它产生某一种意义的时候,这难道不是我们在绘画当中曾经做的事情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摄影就是绘画的,就是表达的,甚至是虚幻的和梦幻的。
客观而忠实地记录这个世界,是我们反映和表达这个世界的方式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因此能揭示这个世界的全部真实,因为我们看到的往往是片断的和表象的,虽然我们每天在产生着千千万万张的图片,但是这些图片从来就没能够完整记录曾经发生过的每分每秒。我们也不可能在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从所有的角度去记录这个世界,这样的图片数量也是无法想象的,因而我们永远不可能客观地记录这个世界,于是我们有了另外一种方式满足记录和表达的需要。这就是像绘画当中曾经做过的那样,我们需要一个凝练的、典型的图像,它不仅仅在某种意义上是真实的,而且也是深刻的和意味深长的,表面上的真实不等于实际上的真实,而表面上的不真实有可能恰恰是最深刻的真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摄影就是绘画的。
与此同时,20世纪的画家们在以摄影为出发点思考绘画问题。他们要么回避摄影的记录功能,画纯粹的、抽象的、与现实世界无关的绘画,比如抽象绘画。要么就直接以摄影为蓝本作画,这就是照像写实主义绘画。与维尔美用一个简陋的镜头不同(这样的镜头产生不了锐利的影像,因而维尔美的绘画圆润)。照像写实主义绘画借助的是现代摄影镜头,它成像锐利,纤毫毕现,这是用现代的摄影镜头才能看到的世界。我们是用摄影镜头观察世界的方式在作画,从这个意义上说,绘画就是摄影的。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