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银行
  • 2583阅读
  • 36回复

一言难尽

楼层直达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6-07-24

停战后,阿拉伯国家内出现了分裂局面。19504,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宣布把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占领的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领土(联合国划归巴勒斯坦人的领土),并入本国版图,并把国名改称约旦哈希姆王国。阿卜杜拉国王的行为在阿拉伯世界引起了愤怒:原来约旦出兵的真正理由是吞占巴勒斯坦领土。不久,对阿卜杜拉国王的愤怒变成了行动,19517,阿卜杜拉国王在耶路撒冷被巴勒斯坦激进分子暗杀。

  此外阿拉伯国家同意与以色列停战,还有深刻的国内原因,特别是阿拉伯联盟的盟主埃及,正孕育着革命的风暴。1882,英军占领埃及,此后埃及在名义上从属奥斯曼帝国,实际沦为英国的殖民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于191412月单方面宣布埃及为其保护国,取消奥斯曼帝国对埃及的宗主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埃及发起了反英、反封建王朝的斗争,要求英军撤出埃及,实现埃及的真正独立。

  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后第二天,埃及的诺库拉西首相被暗杀,反殖民主义、反法鲁克王朝的力量在埃及各地不断壮大,埃及进入革命前夜。为了安定国内政局,埃及政府匆匆与以色列签署了停战条约,但这更激起了民族主义分子对法鲁克王朝的反感。在日益壮大的全国性反政府运动巨浪中,法鲁克王朝就像一只即将倾覆的小舟。195110,法鲁克政府为了安抚国内的反殖民主义运动,单方面宣布废除《英埃同盟条约》,要求英军从苏伊士运河地区撤军,但英国拒绝了埃及政府的要求。

  提到《英埃同盟条约》,不能不提及苏伊士运河的历史。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东北部,始建于1859,1869年竣工通航。最初英国反对修建运河,法国为了打破英国对好望角航道的控制,1857年成立了“万国苏伊士海运运河公司”,法国占52%的股份,埃及占44%的股份,法国对运河公司掌握控制权。但英国也很快把手伸向苏伊士运河,1875,英国趁埃及财政拮据,买进埃及持有的全部运河公司股票,1882年英国占领埃及后,直接控制了运河。1922,英国承认埃及独立,但仍保留在运河区的驻兵权。1936,英国和埃及签订《英埃同盟条约》,规定英军继续驻扎运河区。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6-07-24

  英国拒绝撤军,埃及人的愤怒开始爆发,各激进团体组织招募义勇队,向驻运河地区英军发起恐怖主义袭击。他们破坏道路,炸毁桥梁,火烧英军仓库,暗杀英军士兵。英军为了对付埃及恐怖主义分子,在苏伊士运河地区增兵8万。然而英国的增兵,不但没有制止恐怖主义破坏活动,反而促使恐怖主义活动进一步升级,埃及的警察也暗中协助恐怖主义活动。1952123,英国在中东最重要的军需仓库被炸毁,英国宣布要进行报复。125,英军司令下令解除运河地区的所有埃及警察的武装,被埃及警察拒绝。英军包围了警察大队的营地,要求埃及警察缴枪投降。当埃及警察回答“不”时,战斗开始了。英军的炮弹雨点般落向埃及警察营地,200名埃及警察中46人死亡,72人负伤,但警察们始终没有向英军打出白旗。

  消息传到开罗,人们沸腾了。126,上百万人走上街头抗议英军的暴行,不久抗议游行变成了暴力破坏,愤怒的人们放火焚烧英国银行、商店、电影院、俱乐部。英国银行的职员多数在地下室中窒息而死,十几个英国职员试图跑出银行大楼,但又被愤怒的人群推回到大火中,直到看着他们烧成黑炭。开罗市中心一片火海,几百栋房屋焚毁,有多少人死亡已无法统计。后人把1952126,称为“黑色的星期六”。

  开罗暴动,也为埃及革命创造了时机。由纳赛尔等青年军官建立的“自由军官组织”,在反政府运动中逐渐成为主力。1952722日夜,自由军官组织执行委员会宣布发动革命,723清晨,起义部队控制了局势,726,革命军宣布废黜国王法鲁克,成立纳吉布任主席、纳赛尔任副主席的革命指导委员会。新政权宣布没收封建王室土地,取消社会等级和贵族称号,进行土地改革。次年宣布永远废除君主政体,成立埃及共和国,纳吉布为总统,纳赛尔任副总统兼内政部长。后来纳吉布被罢免,纳赛尔任代总统。19566,纳赛尔当选为埃及总统。

  埃及革命成功了,可是英军仍驻留在苏伊士运河。19544,新成立的革命政府与英国交涉撤军,但不久双方谈判破裂。此后向运河地区英军的恐怖袭击已经频繁到每天都发生的地步,让英国人措手无策。更让英国人难过的是美国的态度。1954年以来,美国多次公开表示支持埃及。510,美国国务卿发言说:“众所周知,美国与英国和法国的关系,是基于北大西洋公约的同盟国关系,但这也并不意味着美国在任何情况下都支持这两国的帝国主义企图。而且美国也反对加深中东地区的殖民地化。”

  英国战后要依靠美国的经济援助,在美国施压后,英国不得不在埃及撤军的问题上后退。1954710,英国和埃及的谈判再开,此次美国代表也列席了会议。727,英埃达成协议,英军于1956625以前全部撤出埃及。埃及第一次在对列强的谈判中取得了胜利。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6-07-24

  虽然英军撤出了埃及,但苏伊士运河仍属于“万国苏伊士运河公司”的财产,而“万国苏伊士运河公司”的两大股东是英国和法国。1956726,埃及革命胜利4周年的日子,开罗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仪式,纳赛尔总统发表讲话,纳赛尔最后说:“1955,苏伊士运河的收入达1亿美元,可是运河公司只给了我们3百万美元。现在埃及的一些人正在挨饿,而那条财源滚滚的宝河却在我们的身旁悄悄流过。帝国主义的跨国公司,正在榨取着我们。”面对情绪激动的人群,纳赛尔接着说:“我要告诉诸位一个消息,就在我和诸位讲话的时候,那个万国苏伊士运河公司已经不存在了,运河公司已经国有化了,运河已经是属于我们的了。”

  纳赛尔总统将苏伊士运河国有化的措施,震惊了世界。英法将苏伊士运河问题提交联合国,但未达成什么结果,英法开始秘密策划用武力夺还苏伊士运河。为了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两国邀请以色列参加作战。而以色列也早已对埃及的纳赛尔政权不满,三国利益一致,一拍即合。

  19561029,以色列军队首先向埃及发起进攻;英法空军则于1031对埃及发起空袭,然后空投伞兵,发起地面进攻。英法选择此时出兵埃及,也是有其打算。当时欧洲正好发生了匈牙利事件,苏军出兵匈牙利,美苏的冷战又达到一个高潮。英法估计美苏忙于冷战,无暇顾及埃及的事,所以事先没有征求美国的意见就发起了军事行动。

  但英法两国失算了,不但苏联反对英法两国出兵,美国也强烈要求英法两国立即撤军。美国还施加压力:如果英法不撤军的话,美国就要停止经济援助,甚至通过联合国进行经济制裁。在美苏两大国的压力下,英法已无别的选择,只好接受联合国的停火决议,116宣布停火;12,英法军队全部撤出埃及。英法军队撤退后,以军也不得不撤回到1948年停火线以前的位置。第二次中东战争以埃及的胜利宣告结束。

第二次中东战争后,英法的殖民主义势力在中东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美苏两国的势力,在中东展开新的角逐。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6-07-24

二次中东战争的最大后遗症是巴勒斯坦难民问题。战争后,以色列为了排除阿拉伯人,把巴勒斯坦变为纯犹太人的土地,拒绝在战乱中逃到国外避难的巴勒斯坦人返回家园。犹太人在二战前受尽没有祖国被人欺凌的痛苦,可是以色列在中东战争中,又人为地制造了另一群没有祖国、无家可归的难民,制造了另一个民族迫害。这也是以色列被世界舆论批评的焦点。

  美国在支持埃及独立,支持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反对英法出兵埃及方面,受到普遍赞扬。但在巴勒斯坦难民问题上,却过分偏袒以色列,几乎没有过问以色列的难民政策。如果美国在巴勒斯坦难民问题上,向以色列施加停止经济援助等足够压力的话,以色列显然不得不认真考虑巴勒斯坦难民问题。因此人们对美国的看法是:美国在巴勒斯坦难民问题上,不是不能有所作为,而是不愿有所作为。

  由于无法返回巴勒斯坦的家园,这些巴勒斯坦难民不得不长年生活在巴勒斯坦边境附近的难民营里。他们没有祖国,没有土地,没有财产,更谈不上民主和自由的奢侈,他们有的只是仇恨和怒火,巴勒斯坦成为愤怒的大地。1960年代以后,巴勒斯坦难民组成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开始用恐怖主义的手段,向以色列和支持以色列的欧美各国复仇,巴勒斯坦人从此成为世界新闻媒体的主角。

  一战爆发后,统治阿拉伯半岛的奥斯曼帝国对英法宣战,被奥斯曼统治的阿拉伯人,1916年乘机发动了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阿拉伯起义军配合英法对奥斯曼政府军作战,191810,起义军攻占叙利亚的大马士革,叙利亚人宣布成立自己的独立国家。可是英法两国早有密约,战后把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阿拉伯领土划归英法两国委任统治,叙利亚被划归法国委任统治。

  19197,叙利亚国民大会在大马士革召开,大会要求西方列强承认叙利亚为独立的主权国家,拒绝巴黎和会拟议中的委任统治,但参加巴黎和会的各列强对叙利亚人的要求置若罔闻。19203,叙利亚国民大会自行宣布叙利亚独立,但英、法两国拒绝承认。

19207,法国向自行成立的叙利亚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叙利亚无条件接受法国的委任统治,被叙利亚拒绝,于是法军发起武装攻击,叙利亚军战败。在法国的军刀面前,叙利亚被迫接受法国的委任统治。

 叙利亚人起义,配合英法对德奥作战,按理本应是战胜国。但在巴黎和会上,列强却把其领土分给法国委任统治。中国人也会记得巴黎和会上把中国领土分给日本的耻辱经历。在那个年代,强权就是真理。英法等西欧国都是民主主义国家,但这些民主主义国家只是对自己的人民讲民主,对外国的人民讲的却是强权和利益。

  西方世界大恐慌的1929,两位叙利亚留学生阿弗拉克和比特鲁在巴黎偶然相遇。阿弗拉克是东正教徒,比特鲁是伊斯兰教徒,虽然信仰不同,并未影响两人的友谊,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理想。近代以来阿拉伯人一直受压迫,沦为西方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们在思考:阿拉伯人怎样才能改变任人宰割的处境?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一个超越国家和民族的大阿拉伯联盟,这样就有力量抵御西方列强的侵略宰割。

  阿弗拉克和比特鲁在阿拉伯留学生中创建了“阿拉伯学生会”,传播他们的“泛阿拉伯主义”思想。回国后,两人潜心著书立说,10年以后,两人在阿拉伯的青年学生中,已成为负有盛名的理论家和宣传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又给叙利亚人的独立带来好机会。1940年法国维希政府投降,叙利亚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为了与德国对抗,1941年英军和自由法国联军进入叙利亚,宣布让叙利亚独立。19437,在叙利亚举行自由选举,成立自己的政府。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6-07-24

  为了参加1943年的议会选举,阿弗拉克和比特鲁等人组建了阿拉伯复兴党,但阿拉伯复兴党在大选中一个席位也未获得。原来当时叙利亚的社会形态是部族制度,一般百姓名义上有自由投票的选举权,但实际上他们投票时不得不遵从家长和族长的意志,所以投票只是反映了少数大部族首领的选择,所谓的自由选举不过仅仅是一个名称而已。后来阿弗拉克说:“他们(西欧)让我们搞自由选举,我们搞了,结果怎么样?我们一票也没有得到,尽管人民是支持我们的。”

  阿弗拉克是阿拉伯现代史中极其重要的人物之一,他创办的阿拉伯复兴党(后改称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成为阿拉伯世界跨国家的政党。后来阿拉伯复兴党通过革命和政变的手段,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取得了政权,现在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在叙利亚和伊拉克都是执政党,前任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也是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员。侯赛因总统发起入侵伊朗和科威特的行动,意在用武力统一阿拉伯世界,也是阿拉伯复兴社会党人的泛阿拉伯主义的另一种表现。

  在二次大战前,阿拉伯知识分子对西欧的民主体制多持赞赏态度,也希望在阿拉伯引进西欧式民主。可是1943年叙利亚举行的有名无实的自由选举,使阿拉伯的知识分子对西欧式民主体制是否适合于阿拉伯社会开始表示怀疑。之后阿拉伯思想界出现两条道路或两种倾向:正确独裁主义(即所谓“开明专制”)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

  在正确独裁主义道路上,埃及总统纳赛尔成为第一位阿拉伯人盼望的“正确独裁者”。1945,纳赛尔等人组成了秘密的反政府“自由军官团”,1952年发动政变,推翻了法鲁克王朝,废除了君主政体,成立了埃及共和国。但埃及共和国并没有成为西方概念中的民主国家,而是开明专制的独裁体制。纳赛尔任总统后,在埃及实行“阿拉伯社会主义”。纳赛尔在政治上实行一党独裁,取缔一切反对党派,阿拉伯社会主义联盟成为唯一合法的政党;在经济上实行工业国有化政策,征收了英法等外国资本在埃及的企业,较大的民族私人工商业也国营化;在土地政策上,将大地主的部分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在妇女解放方面也有了很大进展。

  纳赛尔是“泛阿拉伯主义”的信奉者,他认为阿拉伯世界最终应该走向统一的大阿拉伯联邦。纳赛尔设想的大阿拉伯联邦是超越宗教的政教分离国体,只要是讲阿拉伯语的,不管什么民族,什么宗教信仰,都是大阿拉伯联邦的成员。要达到这个最终目标,纳赛尔计划分三步走:第一步,把埃及建成一个富强的国家,成为阿拉伯联邦的基石;第二步,收回被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主要是指巴勒斯坦)

;第三步,建成统一的大阿拉伯联邦。

  为了尽快使埃及富强起来,纳赛尔采纳了苏联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方式,重工业、国防工业优先的建国思想。当然纳赛尔的社会主义和苏联的共产主义并不是一回事。纳赛尔是不结盟运动的创始人之一,奉行中立和不结盟政策,既不一边倒向美国阵营,也不一边倒向苏联阵营,为阿拉伯世界开创了一条新的外交道路。

  纳赛尔的另一个宏大计划就是歼灭以色列,解放巴勒斯坦。要达成这个目的,离开大国的支持是不行的。美国支持以色列,纳赛尔就向苏联寻求军事上的支持。苏联出于冷战的需要,也需要在中东寻找一个战略伙伴,双方有共同的战略目的,于是苏联逐步成为埃及的主要军火供应国。在苏联的援助下,埃及的军事力量稳步增加,特别是空军和装甲部队有明显增强,近代战争的作战能力有很大增长。

  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阿拉伯国家领袖,能像纳赛尔这样得到阿拉伯民众的衷心爱戴。纳赛尔推翻了腐败的封建王朝,建立了进步的共和国,奉行不结盟的独立外交,这些都得到阿拉伯人的赞赏。特别是纳赛尔敢于向西欧列强挑战,收回了苏伊士运河,又使纳赛尔名声大震。纳赛尔口才很好,他富于情感的政治演讲,感染了无数阿拉伯人民。下面摘录一段纳赛尔的有名演讲。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6-07-24

  “我们在与西欧列强和以色列双方作战。西欧列强制造了以色列,侮辱了我们阿拉伯民族,而且更有甚者,不管在1948年以前还是以后,西欧列强对我们阿拉伯人一直视而不见,对我们的感情、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权利,从未给过一顾。我们要教会西欧人,那些愚弄我们、侮辱我们、践踏我们权利的西欧人,懂得尊重我们阿拉伯民族,认认真真地把我们当作他们的对手。”

  当时沙特阿拉伯等亲美国家禁止出售纳赛尔的画像,人们就从黑市买来纳赛尔的画像挂在家中,向神一样地对纳赛尔祈祷,把阿拉伯复兴的希望寄托在纳赛尔身上。每当埃及的“阿拉伯之声”电台播放纳赛尔的讲话时,收音机旁总是挤满热情的听众。人们传诵着纳赛尔的故事:纳赛尔贵为总统,但仍然住在普通的平房里,他没有艳闻,没有存款,他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埃及,为了阿拉伯,,,。很多阿拉伯国家的人民都盼望自己的国家与埃及合并,接受伟大领袖纳赛尔的领导。19582,叙利亚与埃及合并为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纳赛尔的大阿拉伯联邦的梦想,好像已经看到了曙光。

  然而一个统一强大的阿拉伯联邦,必然威胁到以色列的生存,以色列不允许阿拉伯联邦的诞生,要把她扼杀在摇篮中。196765,以色列对埃及发起突然袭击,拉开“第三次中东战争”的序幕。以色列在几天之内摧毁了埃及十几年装备起来的空军,占领了埃及的整个西奈半岛。埃及军事上的惨败,大大打击了纳赛尔的威信,破碎了纳赛尔的梦,也破碎了阿拉伯人的梦。

  1970928,纳赛尔因心脏病突发去逝,几十万人为他送葬,人们唱着:“世间唯一的神安拉,纳赛尔是他的爱儿”。那时全世界的阿拉伯人把阿拉伯统一、阿拉伯复兴的期望寄托在纳赛尔身上。纳赛尔死了,埃及败了,阿拉伯的统一和复兴,转眼变成看不到期待的渺茫。

  1950年代到1960年代,也就是纳赛尔的时代,泛阿拉伯主义是阿拉伯世界的主流思想。纳赛尔死后,利比亚的卡扎菲、伊拉克的侯赛因都试图继承纳赛尔的衣钵,重新打起“泛阿拉伯主义”的大旗,统一阿拉伯世界。但他们的资历、人品和威望,都无法与纳赛尔相比,纳赛尔没有接班人。此后,泛阿拉伯主义虽然仍是阿拉伯世界的主流思想之一,但其主导地位已逐渐被“泛伊斯兰主义”,即我们所说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所代替。

  泛阿拉伯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非常不同。泛阿拉伯主义是非宗教性的,旨在建立一个政教分离的国家联邦,强调不论宗教信仰,不论民族,凡是讲阿拉伯语的都是一家人;泛伊斯兰主义则是宗教性的,旨在建立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体系,强调不论国家,不论种族,不论讲什么语言,凡是信伊斯兰教的都是一家人。泛阿拉伯主义的基石是阿拉伯语言、阿拉伯文化,而泛伊斯兰主义的基石则是伊斯兰宗教信仰。伊拉克的萨达姆侯赛因是泛阿拉伯主义者,而阿富汗的塔利班则是泛伊斯兰主义者。

  “泛伊斯兰主义”或“原教旨主义”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的伊斯兰政治家和宣传家哲马鲁丁·阿富汗尼。1920年代创建的“穆斯林同胞团”,是现在“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的先驱。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基本思想是:“为什么近代伊斯兰国家落后了?为什么伊斯兰教徒不断被异教徒欺压?那是因为我们偏离了伊斯兰的真正精神和基本原则。我们必须返回到伊斯兰精神的原点,才能改变伊斯兰世界的现状。”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6-07-24

 人们为什么会信奉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其实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也有自己的理论:“现在人类社会的战争、暴行、屠杀、迫害,都是来自所谓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民主主义、法西斯主义等人类头脑中的不洁思想。要消灭战争、消灭迫害、消灭犯罪,达成一个平等幸福的人类社会,就要清除人类头脑中不干净、不纯洁的思想。而达到这个目的的唯一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伊斯兰精神。”

  在1960年代以前,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是少数派,并没有很多的支持者。但进入1980年代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迅速抬头,出现了伊朗,阿富汗塔利班这样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国家。被视为恐怖主义分子的本拉登,更是推崇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埃及等比较西方化的阿拉伯国家,也受到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很大影响。比如埃及最高法院放弃了1979年制定的男女平等同权的法律,就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回归的一个示例。

  从另一方面来看,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抬头,也与阿拉伯国家的近代化发展,经济开发失败有密切关系。阿拉伯国家的普通人民看到的是什么?是上涨的物价,扩大的贫富差距,无德的商人,阴谋的政治家,败坏的社会风气,掠夺阿拉伯财富的异教徒,,,。在这样乌烟瘴气的社会中,一般大众难免产生对社会的怨愤心理,需要寻求一种精神寄托,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正给了他们精神的解脱。

  在1970年代前,阿拉伯人把解放巴勒斯坦看作是民族解放战争,是为民族而战;而现在阿拉伯人把解放巴勒斯坦看作是“圣战”,是为神而战。成立于1960年代的巴勒斯坦抵抗组织叫做“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不叫“巴勒斯坦圣战组织”,而成立于1980年代的阿富汗抵抗组织叫做“阿富汗圣战者伊斯兰联盟”,不叫“阿富汗解放联盟”,也反映了阿拉伯世界思想思潮的变迁。

  泛阿拉伯主义的酿成和泛伊斯兰主义的酿成,既有阿拉伯人的内部原因,也有国际社会的外部原因。从泛阿拉伯主义到泛伊斯兰主义,表现出当代阿拉伯人对国家和政府的失望,不得不到神的旗帜下寻求解脱的归属意识。

  1950年代到1960年代,是革命的年代,不仅中国在进行翻天覆地的社会主义革命、文化大革命,世界各地也到处是革命的暴风骤雨。1956年的第二次中东战争后,革命的风潮也吹遍阿拉伯世界,封建王制体系的阿拉伯国家政府纷纷垮台,激进的革命党人政府成立。1957,约旦政府废除《英约同盟条约》,英军全部撤出约旦。1958,伊拉克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政变,推翻费萨尔王朝,成立伊拉克共和国。1961年英国保护国科威特独立。1962,也门自由军官集团发动革命,推翻王制政府,建立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同时在1962,阿尔及利亚摆脱法国殖民统治正式独立。

  新诞生的阿拉伯革命党政权,多半持激进的民族主义态度,支持埃及总统纳赛尔提倡的“阿拉伯大义”,即驱逐以色列、恢复巴勒斯坦是阿拉伯国家共同的义务。纳赛尔本人也曾多次宣言:“要把以色列从地图上抹掉。”与以色列相比,阿拉伯在人力物力方面都占据绝对优势,只要阿拉伯世界团结一致,消灭以色列并不是不可能的梦想。那时阿拉伯人在盟主埃及的倡导下,立下消灭以色列的雄心壮志。

  1958年埃及和叙利亚合并,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但由于埃及总统纳赛尔的家长制作风,叙利亚方面感到不快,叙利亚于1961年脱离“阿拉伯联合共和国”,成立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1963,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在叙利亚发动政变,掌握政权。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在叙利亚掌权后,采取了比埃及更为激进的反以色列政策,特别是在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扶持方面,几乎是尽全力而为。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06-07-24

 第一次中东战争期间,有近百万巴勒斯坦难民为了躲避战火,暂时逃出巴勒斯坦。因为以色列拒绝他们返回家园,这些巴勒斯坦难民不得不长期住在巴勒斯坦周边的埃及、叙利亚、约旦、黎巴嫩等国边境附近的难民营中。1950年代,革命的风潮也吹到巴勒斯坦,巴勒斯坦难民中开始自发成立各种各样的武装组织。但当时阿拉伯诸国对巴勒斯坦难民的武装组织并不很重视,没有给予有力的支持,所以巴勒斯坦武装组织也没有什么令人瞩目的作为。

  1963年以后叙利亚开始全力扶持巴勒斯坦武装组织,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641月召开的第一届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上,与会各国通过了支持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决议。19646,以巴勒斯坦难民武装组织中力量最大的“法塔赫”为主,正式成立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19649月第二届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上,承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为巴勒斯坦人民的正式代表。消灭以色列、武力夺还巴勒斯坦,成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奋斗目标。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章程中明文规定:“武装斗争是巴勒斯坦解放的唯一手段。”

 

  巴解组织没有力量正面和以色列决战,就采用游击战、恐怖主义活动等手法对以色列进行破坏和骚扰。1965,叙利亚帮助巴解组织建立以叙利亚为据点的巴勒斯坦解放军,巴勒斯坦解放军在阿以停战线附近向以色列不断发起小规模游击战,并在以色列境内制造恐怖主义活动,阿以之间的紧张关系进一步加深。19649月在埃及举行第二届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会上决定各国共同出资在约旦河上游建立大坝,控制以色列的水源。大坝工程开工后,以色列出动空军对大坝工地进行轰炸,使大坝工程无法进行,最后阿方不得不取消此次计划。

19675,纳赛尔总统向联合国提出:撤走联合国在第二次中东战争后留驻埃及西奈半岛的维持和平部队。当时联合国秘书长请纳赛尔再次慎重考虑,当纳赛尔做出肯定的答复后,519联合国撤走了西奈半岛的维持和平部队。联合国维和部队的撤退,使埃及失去了保护自己的缓冲力量,埃及和以色列形成直接对峙局面。在革命热情的冲击下,纳赛尔总统发起了更为激烈的反以色列政策。1967522,纳赛尔宣布禁止以色列船只和向以色列运送军火的船只通过蒂朗海峡,试图控制以色列的海上交通。

尽管阿拉伯方面表现出十分强硬的姿态,但其主要目的是鼓舞阿拉伯世界的反以色列斗争热情,在外交上压以色列让步妥协,尚未认真制定进攻以色列的计划。当时阿方也明白自己在军事方面尚没有打败以色列的充足力量,尽管引进了不少苏联武器,但飞机主要是米格17,米格19等相对旧式的战机,坦克主要是T34等苏联淘汰下来的旧货,在装备质量方面与以色列有较大差距。在训练方面与以色列的差距就更大了。196611月埃及与叙利亚结成军事同盟,后来约旦也加入了军事同盟。但埃及、叙利亚、约旦三国在统一军事领导方面,存在不少争执,无法达成统一对以色列作战的计划。

  与阿方相比,以色列的备军作战准备要周到得多。以色列在第二次中东战争后,就制定了对阿拉伯国家定期进行军事打击,防止阿拉伯国家军事力量强大的战略计划。以色列一方面从美国购买最先进的武器,对军队进行严格训练,另一方面制定周密的作战计划,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赢得战争的胜利,避免陷入持久战的泥潭。以色列吸取了第二次中东战争中,不经过美国同意就擅自与英法共同作战,最后在美国的压力下不得不自行撤军的教训,事先向美国提出以色列准备发起先发制人进攻的作战计划。当时美国正忙于越南战争,与苏联的对抗也处于高潮,以色列打击埃及等越来越接近苏联的国家,也符合美国的世界战略,所以美国最终没有反对以色列的先发制人进攻计划。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认证码: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