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零站——深圳
5月16日中午
机场候机楼试镜:
第一站——福建泉州
台风珍珠逐渐逼近广东、福建,到达泉州后天气阴天,天色非常差,但还没有下雨。
因时间关系,仅仅去了开元寺和泉州博物馆。
开元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福建省内最大的寺庙,占地面积78000 平方米。位于鲤城区西街,规模宏大,构筑壮观,曾与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北京广济寺齐名。开元寺初名“莲花寺“,后改为“兴教寺”、“龙兴寺”。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9年)唐玄宗下令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现名。
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因传说建殿之时有紫云盖地,所以又叫紫云大殿。大殿上方匾题“桑莲法界”四字,以应桑开白莲之说。早在唐朝初期,泉州已盛产丝绸。这片地原是大财主黄守恭的桑树园,传说一天,黄守恭梦见有个僧人向他募地建寺,他随口说等桑树开白莲花后就献地结缘。没想几天后,满园桑树果然都开出白莲花,黄守恭深被无边佛法所感动,果然把这片桑树园捐献出来,因而开元寺也得了“桑莲法界”的美称。
大雄宝殿还有一个“百柱殿”的雅称。全殿原计划设立柱子一百根,后来因为需要放置佛像和腾出给佛教徒朝拜的地方,便加长了珩梁,减少了立柱,成为86根柱子的“百柱殿”。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右参政、按察使曾樱与总兵郑芝龙重修开元寺紫云大殿时,将其中木柱全部换成石柱。百柱殿的柱子形式丰富多彩,有宋、元、明各时期的海棠花式柱、圆柱、方柱。楞梭柱、蟠龙柱等。尤其是殿后廊檐间那对16角形辉绿岩石柱,雕刻着古代印度和锡兰流传的古印度教大神克里希那的故事和花卉图案24幅,引起中外学者的极大兴趣。它与殿前月台须弥座束腰处的72幅辉绿岩狮身人面像和狮子浮雕,同为修殿时从已毁的元代主印教寺移来的。它们是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繁荣发达,中外文化友好交流的历史见证。
百柱殿的后侧西边,有一株据说开过白莲花的千年老桑树,即“桑蓬古迹”。在 1925年的一次雷雨中,老桑树被雷电一劈为三,其中一技坠落在地上,于是僧人们将其用一块花岗岩托起,并镌一对联“此对生莲垂拱二年,支令勿坏以全其天“,老桑树果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而且枝繁叶茂,青春焕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05-24 12:59:40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