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ANTI-SKID BRAKING SYSTEM)制动防抱死系统.
ABS的唯一作用是让车子急刹车时可操控方向。作用的本质是每秒几十次的连续点刹,防止轮胎抱死。实际的点刹次数可以根据路面的不同情况调整。
初中物理告诉我们,物体有两种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你推一个大箱子推不动,那是静摩擦力在起作用;推动了之后是滑动摩擦力在起作用。如果你推箱子的力量只需要增加一点点箱子就动了,但此时箱子还是静止,这时的摩擦力是最大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是一种临界情况下的摩擦力,近似可以看成最大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不随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在这种近似条件下(注意近似二字),可以看成轮胎抱死的摩擦力是最大的,也就是说刹车踩到底直到四个轮胎都不动了制动效果最好。
但实际上,最大静摩擦力略微大于滑动摩擦力。也就是说在踩刹车之后,轮胎似转似不转的状态摩擦力最大。所以如果ABS的点刹次数调的比较合适,正好让轮胎处于似转似不转的最大静摩擦力状态,那么此时的摩擦力就略微比抱死的摩擦力大。所以有的ABS刹车距离就比抱死的短,这是ABS每秒点刹次数调的合适的结果。
但并不是所有的ABS都能让轮胎处于最大静摩擦力状态,因为ABS的目的是不失去方向,ABS要适应不同的路面情况,点刹次数可多可少。所以一般情况下,有了ABS的车子刹车距离比没有ABS的车要长。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ABS之所以可以让刹车距离变短,是因为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的原因。但这不是ABS出现的原因,ABS只和不失去方向有关。最大静摩擦力只比滑动摩擦力大一点点,所以即使点刹次数调的合适,其刹车距离也不会比抱死的短太多。
关于最大静摩擦力的理解大家可以做一个小测试。我们推一个放在桌子上的物体(或者推一个大箱子),十分缓慢的加力,在物体动的一刹那我们会感到物体一下子加速了起来,我们必须减少一点力量使物体保持匀速运行。这就在感官上体会了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的道理。
ABS在以前分为机械式和电子式,现在又延伸了很多分支,总之是计算机技术与自动控制技术的完美结合。机械式很老了,不过现在也有应用,就是要预先根据路面情况调整好点刹次数,驾驶中不可以实时调整,被动性很强。电子式ABS可以根据路面情况自适应,也就是自动控制的核心思想——闭环反馈。实时检测每一个轮胎的转动情况并进行随时的调整,所以现在的ABS一般都加上了制动力分配EBD等辅助的控制技术,让驾驶更加安全。
现在的大部分车都是最起码的自适应ABS,比较新的还有EBD等技术,纯机械式的ABS已经不多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