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银行
  • 1993阅读
  • 35回复

凡高和高更(转载)

楼层直达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05-08-17
可以想见的是,如果是先勾轮廓然后再平涂颜色,那一幅画就只是由几个不同颜色的平面组成而已。那么,怎么才能表现出纵向的立体感呢?以前的画家们表现立体感,是一定要借助“远小近大”的透视法和明暗对比的。可这一切又与 “像小孩子一样画画”的简化形状的宗旨相违。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高更在此又“借鉴”了塞尚。塞尚的探索就是要抛弃明暗对比,力求只通过色块的对比来赋予平面以“深度”,从而表达立体感。在这幅《雅格与天使搏斗》中,高更也是这样做的。白色的帽子、红色的土地和天使黄色的翅膀,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棵倾斜的树干将画面一分为二,也有助于产生前和后的错觉。前面是真实的世界,后面是农妇们听完布道后所产生的幻象。这幻象比例不准,而且没有阴影。高更就是想借此表达出宗教的神秘和象征意义。好笑的是,高更本来是把这幅画作为礼物送给当地教堂的。但牧师看了之后却拒绝了,认为这是一个恶意的玩笑。
    
  高更 雅格与天使搏斗 1888

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05-08-17
于是,眼睛看到的真实颜色就完全无关紧要了。在高更看来,选用颜色的时候只有两点值得考虑。一是这种颜色的象征意义;二是它与邻近颜色所产生的对比效果是否能产生“平面深度”的感觉。后一种尝试正是源于塞尚的思想,这也正是塞尚把高更称为“骗子和小偷”的原因。
    
  由上我们可以看出,除了性格和宗教背景的差异之外,凡高和高更在对绘画的理解上也有着本质的不同。凡高对客观的真实十分注重,只是在这个基础上做必要的夸张,以达到“表现自我”的目的;而高更对客观真实却毫不在意。他极力简化形状,以赋予作品暗示性和象征性。他追求的是让观者产生联想。在笔触上,凡高用各种各样的小笔触----点、小直线、特有的旋涡笔触;而高更却是大面积的平涂。在用色上,凡高十分注重补色原理,经常把互补的笔触并列在一起,使其“彼此渗透以产生神秘的色调颤动”。而高更用色的时候则只考虑其象征意义,以及颜色对比所可能产生出的空间感。这两幅自画像,便很好地体现出两人技术上的差异.
  
  高更自画像

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05-08-17

凡高自画像
  凡高是画自画像第二多的画家,共画了42幅,而伦勃朗居然画了58幅。不过伦勃朗只画人像不画别的



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05-08-17
就是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高更于1888年10月23日来到凡高的身边。两个人几乎从一开始就陷入了激烈的争吵。在性格方面,凡高有着癫痫病人所特有的偏执,而高更则有着超乎常人的冷酷。这使得争吵变得无法调和。高更离开布列塔尼本来就有几分不情愿,见这般光景,遂萌生去意。这让凡高的精神更加紧张。因为他知道,如果高更走了,他建立“南方画室”的梦想就将破灭。于是,围绕着高更的走与留又产生了更加激烈的争吵。终于,凡高脆弱的神经崩溃了。12月23日,在一次激烈的争吵之后,凡高用剃刀割掉了左耳,用手帕包好,把它送给一个相熟的妓女蕾切尔。
    
  事发之后,高更立即给提奥拍了电报,自己则连夜返回巴黎,把凡高一个人孤零零地留在医院里。相比于他的冷酷,凡高却仍然对高更充满了友爱。他刚能握笔写字,就给高更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信:“我尊敬的朋友,借第一次出院之机,为了表示我最诚挚和深厚的友好感情,我给你写几个字。我在住院时经常想到你,甚至当我身体虚弱、发烧的时候,我也想着你……”他对高更没有丝毫的仇恨。在给朋友的信中他对高更的评价令所有人感到意外:“我认为高更作为一个人比作为一个艺术家,更加伟大。”
  
  凡高 割耳自画像 1889
  一说是割了整个耳朵,一说只是割了耳垂。

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05-08-17
从此以后,凡高平均每三个月便会有一次癫痫发作,之后便是一段长时间的抑郁,死亡的念头开始不断在他的脑海中萦绕。他给提奥写信说:“我每天都采用了不起的狄更斯为防止自杀而提供的处方,它包括一杯酒,一片夹着干酪的面包皮和一斗烟……你难以相信这是忧郁症带给我的极限。”为了不给其他人添麻烦,他自愿住进圣-雷米的精神病院。在那里,虽然他被院方准许外出绘画,但他的创作力开始受到损害,作品中也开始出现死亡的意向。
    
  这幅画,还是用凡高自己的话来解读吧:“我在与画布搏斗。在我这次生病之前几天,我开始画这幅《收割者》;这幅画整个是黄色调,颜料抹得是那么厚,但主题还是简练、单纯,令人愉快。那是一个轮廓模糊的人物,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像魔鬼一样地战斗在麦田的热浪中。我在这收割者身上看到了死神的形象,人是他所要收割的麦子……只是,在这死神身上没有悲哀的味道,他在大白天干自己的工作……”
  
  被提奥供养已经长达十年,但仍看不到成功的希望。这使得凡高的性格中多了一种偏执和文饰的倾向。他对参加画展并不热心。这除了可以解释成用“不为”来掩饰“不能”之外,也反映了凡高精神上的一种退缩状态----提奥成了他精神上唯一的支柱。他愿意让自己相信,他只是为提奥一个人作画。可是,提奥在他得病后不久就结了婚,翌年又有了一个儿子。虽然凡高很爱这个孩子,与提奥的妻子也相处得很好,但提奥的结婚生子还是让凡高心烦意乱,对未来丧失了安定感。
    
  凡高 收割者 1889

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05-08-17
在精神病院住了一年多之后,凡高确信自己今后不会再犯病了。在毕沙罗的介绍下,他去了奥弗,接受一个叫加歇的医生的监护。这位医生非常喜欢印象派绘画,和很多画家都有着密切的往来。前面的那幅《弹钢琴的玛格丽特·加歇》,就是这位医生的女儿。而凡高给加歇医生本人画的一幅肖像,在1990年的一次拍卖中,仅用了3分钟就飙升至8250万美元。这个价格,更让人对凡高生前的贫穷寄予了无限的同情。
    
  凡高 加歇医生像 1890

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22楼 发表于: 2005-08-17
七月,提奥的生意出了问题,只寄给凡高50法郎作为这个月的生活费,附信说剩下的100法郎会另想办法。这是以前从未发生过的事情。此时的凡高,正在画这幅他一生中最后的作品----《麦田群鸦》。这幅画是用刮刀直接上色的,笔触更加粗犷。天空中乌云翻滚,预示着暴风雨的到来。一群乌鸦低掠过画面,为画面平添了紧张的气氛。三条小路没有任何一条达到地平线,而是隐没在画中或通向画外,表达了凡高对生活的绝望。他在给提奥的信中这样写道:“我的生活,从根基上被破坏,我的脚只能颠跛着走……我担心,我是否变成你们沉重的负担……画上的线条很生硬,失去了秩序,不但天地鸣动,所有凄切、悲哀、绝望,都似乎从地平线的那一端扑过来……。”
    
  凡高 麦田群鸦 1890.7

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23楼 发表于: 2005-08-17
1890年7月27日,绝望的凡高走进这片麦田,朝胸部开了一枪。两天后,死在提奥的怀里。死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我多么想回家啊!” 当时宥于条件,只能就地下葬,墓址选在他生前画过的这块麦田旁的小山丘上。半年后,悲伤过度的提奥精神崩溃,死于荷兰的乌德勒支。提奥的遗孀把他的灵柩运回法国葬在哥哥身边,墓碑上刻着一句取自《圣经》的话:“他们死时也不分离。"

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认证码: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