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要求并不高。我只希望能在画布上留下一些东西,有作画的权力,并找到一个作画的理由。
----文森特·凡高
1910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馆长弗莱打算写一篇关于塞尚的评论。他发现,塞尚和他的印象派伙伴实在是大异其趣。于是,就造了“后印象派”(post-impressionism)这个词,以表示塞尚与印象派之间的关系----有所借鉴,最终背离。但是,塞尚其实与印象派是同时期的,他只是后来离开了印象派小团体,隐居于老家埃克斯。所以,更符合“后印象派”这个定义的,其实是凡高和高更。他俩也是对印象派“有所借鉴,最终背离”,而且从时间上看,也符合这个“后”字。就这样,这个为塞尚发明出来的词,最终反而剔除了塞尚,只留下凡高和高更。
“后印象派”这个定义其实很可笑。首先,从没有过“后印象派”的宣言和画展。其次,这三个人的创作理念也相去甚远,作品中的相似性也很少。再者,三个人之间的关系也很糟糕。凡高喜欢高更,但高更却只喜欢塞尚。而塞尚却谁都不喜欢。他把凡高看作是手拿调色板的疯子,而称高更是“骗子和小偷。”
三个人比较而言,塞尚更加特立独行。他主要研究两个问题:一是如何颠覆传统透视法而只用色彩对比来表现体积感;二是如何对各种形状进行几何图形般的简化----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大自然里的一切,自己形成为类似圆球、立锥和圆柱体。”这种思想直接被后来的毕加索所继承。正是基于此,塞尚才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相比于塞尚,凡高和高更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色彩上。但仔细观察后可以发现,两个人在很多根本问题上,几乎是完全对立的。
塞尚的《圣维多利亚山 1904-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