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巨头制造油荒,将逼迫政府打破垄断
2005-08-11 08:59:41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 袁幼鸣(《东方早报》首席评论员)
??“‘油荒’又来了”!这是近日新华社两篇电讯披露广东、广西两地成品油供应严重短缺现状得出的结论。
在我看来,华南“油荒”与其说是市场因素,倒不如说是人为制造的。国内石油产品开采、进口、炼制、销售全部环节由国有石油巨头垄断分肥,除非出现不可抗拒因素,只要出现大面积供应短缺,石油巨头们难辞其咎。此为基本前提。
之所以说本次“油荒”属于人为制造,更是因为最近接受媒体采访的中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发言人“不打自招”,其声称“大规模的油品供应紧张,主要原因是今年以来原油和成品油价格倒挂,目前折算下来每吨差价约700元。短期内国内油价不太可能和国际市场接轨,这给炼油企业造成了很大压力,导致原油进口出现缺口”。一方面是“原油进口出现缺口”,而另一方面,据《每日财经新闻》的同一报道透露,因为有利可图,7月份中石化下属国际贸易公司反倒在国际市场上抛售了数百万吨原油。
中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发言人此话透露出什么信息呢?日前广州、南宁两个城市加油站排长龙,显然已经可以把他们一直坚持的“原油和成品油价格倒挂,炼油厂巨亏导致油荒”讯号放足,从这个架势来看——摆明了讲:要么政府立即出台今年第六次成品油涨价,且涨幅达到与国际市场接轨水平,要么华南地区不过是先兆,“油荒”将无可避免地蔓延全国。
具体而言,石油巨头们以国家经济及全国用户为要挟,直接博弈对象为油价制定者——国家发改委。近在十多天前——7月23日,经国务院同意,发改委出台今年第五次上调油价通知。发改委上调价格建立在充分考虑两大巨头一定“财务期”总体利润基础上,即使与国际市场价格有差距,也不过是在保证它们利润不发生大的波动前提下,让其适当“回吐”而已。通知同时要求“中石油、中石化集团公司要积极组织生产,督促所属企业严格执行国家价格政策,确保成品油市场供应”。华南随即出现的“油荒”,最起码证明两大巨头未能履行职责。
相反,华南“油荒”表明:一、石油巨头们对第五次成品油提价的幅度严重不爽;二、两大集团压根没有把发改委行使中央政府职能的权威当一回事。对此,发改委似无言以答,所作的不过是向媒体透露,13日到14日,发改委价格司将在京召开特别会议,讨论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气的价格定价机制改革方案。
在政府定价暂时保护国内油价,未与国际市场即期价格对接背景下,石油巨头们的“公共关系事务”打理得相当不错。一些媒体记者也跟着起哄,攻击成品油政府定价机制,认为它扭曲了市场关系,挫伤炼油企业积极性,导致供应紧张。事实上,自2001年现行成品油价格机制出台以来,正是行政垄断加政府定价这两大保护伞,国内石油巨头们的利润扶摇直上。2004年,中石油集团上市子公司中国石油利润超过1000亿,中石化集团上市子公司中石化利润也达400多亿。
石油巨头们在享受其垄断地位带来的利益的同时,应该为平抑油价做出一点贡献,而不是如假包换的翻脸无情。绝大多数时间里,成品油政府定价机制保障了石油行业利润水平远远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这才是发改委遭质疑的合理原因所在。
今年以来,或许为了避免油价上涨过快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冲击,发改委未明显偏向石油寡头们一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石油行业也就炼油环节总计亏损不到42亿元。给予石油巨头们垄断市场的“合法性”依据,是让它们担负一定调控职能,倘若既得利益格局略有改变,即利益当头,放弃履行调控职能,证明它们根本无法依靠。
对于承担有“政策性功能”的中央企业,过去有关部门习惯于给予行业垄断特权,误以为它们获得垄断利润对执行政策任务有益处。而事实证明,这类企业也是“理性人”,利用垄断地位所谋取的不过是利益集团的最大利益。这也反复为石油巨头所证明。“油荒”动辄现世,垄断石油巨头将逼迫政府打破垄断,展开石油行业全面改革。
或许国内石油行业市场化改革有复杂一面,但首先破除巨头垄断局面是第一步选择。形成市场定价机制和消除准入壁垒均是石油领域市场化改革的任务,顺序上,在消除准入壁垒前,放开石油管制将不可避免石油巨头操纵市场局面——政府定价只能在此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