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
`ncI$z 民间有言:一个挡位,十个尊严。我们也如愿以遂地看见马路边使用8AT、9AT的车型比比皆是,更能在一些大字报的广告上,见到车企把变速箱的挡位数作为新车卖点,以至于一些键盘车神认为:没个7挡、8挡,这车都不好意思开上街。
[rU8
#4.
V}+;bbUc- 【释义】
3
?~+5DU AT:Automatic Transmission,自动变速箱
,5*xE\9G MT:Manual Transmission,手动变速箱
*Bsmn!_cB{ 标定:对参数进行选择、优化的策略
<OSvRWP) 设计界广为流传一句“大道至简,少即是多”,这跟中国人非线性的消费思维——多即是好摆在一起,其实是牛马不相及的两码事。数码相机像素越多越好,手机屏幕分辨率越多越好、CPU核心数越多越好……大家当然喜欢锦上添花的东西,没搞清楚自己需求的情况下,这个配置要,那个配置当然也要,即使是多到饱和的程度,也不去考虑有没有价值。
s/H"Ab
/\WQxe ▲十六核、防雷劈、4100万像素,你真需要?
LK@lpkX 说回挡位的问题,我们确实经历过一个“用挡位数衡量变速箱好坏”的时代。在20多年以前,市面大多数车处在4MT和3AT的水平(亲,开过三挡的铃木羚羊吗?动力猛猛哒!),当时更多的挡位就直接意味拥有更好的加速性能和动力输出平顺性,以及更低的油耗和更高的速度。更重要的是,这还关系到面子——要是你的车比别人的车多两个挡位,基本就是奔驰和铃木的区别。
91xB9k1zO 但是,吴佩频道的观点很明确:汽车“温饱”的今天,挡位的多少不再是评定一辆车好坏的标准了。接下来,就变速箱挡位的几点司空见惯的误区做解释。
Cj?L@%" 误区一:挡位越多,换挡越平顺
D11F.McM 换挡的平顺受很多因素影响,但挡位的多少起不了决定性作用。挡位多只能说明齿比落差比较小,发动机转速差比较小(如下图所示),但不直接说明换挡平顺。
EKzAd
;-Jb1"5 ▲挡位多只能说明齿比落差小,不代表换挡平顺
#-GJ&m8 自动变速箱也一样,液力变矩器取代离合器的存在决定了“旋律”的跌宕起伏,而车企对液力变矩器的标定,比如液体粘度、升降挡时机、转速补偿等都直接影响到变速箱的顺滑程度。
A Z{^o4<q 普拉多2.7L的4AT就要比陆丰X7的8AT平顺得多,大洋彼岸那群玩老车的美国人都喜欢用少挡位的AT——通过液力变矩器里油液搅动而增强的扭矩,能给人一种撕扯的快感,哪里都能开出路的牧马人也用少挡位的AT,看重的是这种AT的宽容度。除了液力变矩器外,影响AT顺滑程度的因素还包括换挡逻辑、锁止离合数量,离合器锁止率等。
/o2P+Xr8" 误区二:挡位越多,提速越快?
u@
3y&b 一些搭载同一发动机的车型在升级更多挡位的变速箱后,加速都有提升,比如凯迪拉克ATS-L从6AT升级到8AT后,百公里加速时间从7.1秒缩短到6.2秒。但是,“挡位越多,提速越快”是构不成因果逻辑的。
1>Q'R 汽车的加速性能由变速箱能承受的起步转速、变速箱的换挡速度、以及前几个挡位的齿比共同决定的,这些都跟车企的标定密切相关,跟挡位的数量没有太多关系。
Eaqca{%/^
Krs2Gre} ▲极光以9AT先声夺人,但提速确实变慢了
J/A[45OD 拿路虎揽胜极光举例,原来6AT的极光0-100km/h加速实测在7.5秒左右,而升级9AT后成绩却增加到8.1秒,这是因为9AT的扭矩承受能力没有之前6AT强,主机厂对其限制了起步的转速。
:h,`8 Di 多换一次挡,就要耗费多一点加速时间,如果能通过两次换挡完成0-100km/h加速,那绝对不用三次换挡,这种现象在分秒必争的比赛更加明显,无论是WRC还是WTCC,最多也就6、7个前进挡,更多挡位无法带来加速的优势——尤其是你在“60km/h就已经贴上前车屁股”的堵城。
jtm?z c 误区三:挡位越多,油耗越低?
=22ALlxk 设计多挡位变速箱的初衷确实是为了达到更好的燃油经济性,大多数6挡自动变速箱肯定比3挡的油耗要低。多挡位能带来更宽的齿比范围,最高挡位齿比也能更小,从而使发动机高速巡航的转速更低,油耗也就越低,但实际情况并不绝对。
=GR'V
1QJBb \ ▲ZF 9AT出来后,大多数人第一反应是:省油!
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