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X5<; ~x1$h#Cx' 广汽三菱的尴与尬 rX2.i7i, aFX=C>M -V77C^()8d )hsgC'H{~] reu*53r] 6@5+m
0`u3 [导读]不足5000辆的月销量,还是靠经销商出血大放送换来的,第二款新车劲畅从上市之初就奠定了边缘地位,广汽三菱似乎陷入了和东南三菱、北京戴克相似的境地
By!o3}~g 进入11月,广汽集团与三菱汽车成立全新合资公司已经成立整整一周年,此前广汽长丰在二次重组中变身为新的广汽三菱。而当时广汽长丰总经理、广汽集团三菱合资项目筹备组负责人付守杰曾对媒体说了这样一句话:“三菱过去做的应该说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所以才愿意跟广汽合作,希望在中国进一步把它的业绩做好。”
:P~6~
Kum X&`t{Id?6 这句话寓意颇深,暗示着三菱汽车对广汽投入的精力会攀上新高,只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广汽三菱似乎陷入了和东南三菱、北京戴克相似的尴尬境地。
\ Gvm9M Z@!+v
19^ 往事不堪回首 "+G8d'%YV /h3RmUy 如果回首上世纪最后的十几年,三菱汽车在中国曾经做到几乎家喻户晓,其知名度与品牌美誉度绝不输于丰田、本田,尤其是在中国轻型越野车市场,三菱拥有着独一无二的市场地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垄断了当时轻型公务越野车市场。
H G^'I+Yn t b}V5VH 不过自从三菱汽车公司多次隐瞒汽车零部件质量问题,致使许多在用三菱汽车发生过多起重大交通事故后,三菱在中国便毫无形象可言了。据日本运输省调查发现,三菱公司故意隐匿不报的缺陷车共计81万辆,多达21个车种,生产日期跨越1990年12月到2000年7月。三菱公司至少从1977年开始,在长达23年时间里,一直对运输省隐瞒三菱汽车的发动机、刹车和油箱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用户请求索赔的大部分情况。
i9x+A/o[ \'O"
~W 出口到中国的三菱的汽车也未能幸免,三菱帕杰罗越野车V31、V33型在设计上存在严重缺陷,车后部的感载阀在车内坐上人并在颠簸的路上行驶时会压低磨擦到后轴制动油管,经长期反复磨擦,造成后轴制动油管被严重磨损直至出现漏洞,使制动液流出,造成刹车失灵。这一涉及行车安全的严重质量问题,导致中国市场上出现多起三菱刹车引发的车祸并造成重大死伤,也是中国汽车史上第一起因汽车缺陷致死的案例。
'm$L Ij?@
|2A:eI8 ^ =7UsVn#o {_*yGK48n 而三菱汽车在产品严重质量缺陷的情况下,却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推脱拖延,三菱汽车无视消费者利益,隐瞒事实真相的做法被曝光以后,其经营受到严重影响。也直接催生了中国第一部有关汽车召回法规的诞生。正是因为如此多的问题,让三菱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一蹶不振,戴姆勒也离其而去,三菱也从北汽的项目中被踢出局。
DHRlWQox %z$#6?OK^ 在中国剩下为数不多的整车合作企业就是现在的广汽三菱与东南汽车,可三菱就此为自己奠定了在中国的边缘地位,多年难以翻身。
$:^td/p J |vC~HJpuv' 亲戚虽多,帮忙的少 QsW/X0YBv _VXN#@y 虽说只有两家整车合资企业,但三菱却又能称得上是中国市场上与本土企业合作项目最多的国际汽车制造商,单论有血缘关系的就有:曾经的北京吉普、广汽长丰,东南汽车、哈尔滨东安、沈阳航天三菱、大连华菱汽车都曾与三菱汽车有着密切的关系,更有众多国产车型装载着采用三菱技术的发动机。
@j/&m]6%-D zW nR6*\ 然而多数企业与三菱汽车仅限于技术合作、也止于技术,而且像哈飞汽车的赛马这样,拥有几乎纯正的三菱血统的还有过去东南汽车菱帅、富利卡、得利卡,要说三菱的车型不好,这些倒也都曾畅销一时。但是归根结底,这些有血缘的企业和产品对三菱最多也只是贡献些利润,对品牌的积累并没有太多的效果,对三菱汽车无法在中国的发展中打下好基础。
xN(|A}w 2Rz 三菱的这种发展思路,在其他跨国车企尚未发力时能取得一定效果,当其他跨国企业纷纷开始发力中国的时候,三菱汽车这些“亲戚”实力弱、市场号召力不强这些弱点就全都暴露出来,三菱也就真的只能退居幕后了。实际上除了90年代和本世纪初的短暂热销,三菱产品在中国的销量始终差强人意,尽管拿来了三菱戈蓝与翼神这样的三菱当家车型,也难以在市场上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戈蓝月销量不过几十辆,还不及主流品牌B级车的零头多,进口动力总成的A级车翼神原本应是主力车型的车,结果被东南卖成了边缘化的非主流车型。
Er[A X.3 BluVmM3Vj 广汽三菱恐陷瓶颈 %0
7SFu# &VcV$8k 现在广汽三菱合资双方50:50的股比,按说能大展宏图了,广汽三菱4千余台的月销量(9、10月)似乎也比当初好了不少,至少不亏钱了,可实际问题却依然严峻,甚至有可能重蹈东南覆辙。
3yXY.>' Qw)c$93 首先目前劲炫出现的销量上涨,很大程度上源于广汽三楼经销商给出的大幅优惠,哈尔滨劲炫最多优惠2.1万元,石家庄更为夸张,劲炫低配优惠1.2万元,顶配甚至优惠4万元之多,相当于新车打八折销售,很多企业的内部折扣价都没广汽三菱的店面优惠给力。
*WT`o> ?I@W:#>o 这种方式上销量增长经常会出现在新领导上任之后,降价可以明显促进销量,看着好像是新管理层领导有方,实则属于典型的饮鸩止渴,折损的是品牌价值,伤害的是那些以原价购买三菱车型的车主感情,最简单一点,会让广汽三菱车型的二手残值大为下降。实际上10月劲炫销量已经比9月下降14.87%为4106辆,而且很大一部分销量均来自于1.6的低配车型。
/C G"]!2 " OA"q[s 其次是劲畅与劲炫的产品结构并不合理,劲炫目前靠低价格走量,而后续的第二款车型是三菱劲畅,一款非承载车身的全尺寸四驱SUV,主力车型为3.0L发动机,剩余低配是2.4L手动。
k5.Lna
zL `iK"N`
越野性能着实不错,可过于小众的市场很难撑起销量与利润 9c,'k#k
SdxDa
也许这么说很多人没有概念,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国产SUV发动机排量在3.0~4.0L的(不含4.0L),仅有丰田汉兰达(3.5L)、荣威W5(3.2L)、日产楼兰和三菱劲畅四款车型,各品牌几乎所有热销国产SUV均为3.0L以下。
=O_4|7Zl u9GQU 即便是算上轿车,发动机排量为3.0L的车型,也只有广本的雅阁、丰田皇冠、锐志、大众CC、雪铁龙C5,统统都是各家B级车的旗舰车型,无论是SUV还是轿车,3.0L的销量都可以说是非主流。
OXSmt
DvJ ~tUl} 举例来说,汉兰达3.5L车型月销量只有695辆,荣威W5总的月销量也不过844辆,3.2L车型销量更少,楼兰的3.0L车型自打上市以来月销量就没突破过2位数。日产品牌尚且如此,难道主打商务越野的劲畅能够彻底改变国内乘用车市场的趋势?三菱劲畅所代表的大排量、高油耗、非承载和四驱性能,几乎就是中国SUV市场边缘化的代名词,几乎从上市之初就已经注定难以大卖,实际上劲畅上市一个月,仅仅卖出了348辆,这还要算上不少忠实发烧友和店铺试驾车以及渠道铺货。
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