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银行
  • 2791阅读
  • 5回复

转帖:从小学语文被删改看国民教育

楼层直达
级别: 总版主
暑假过去,学校开学,小学生们又开始了新的一年。女儿找出她的语文书本,五年级上册,让我给她讲讲第一课课文,作家林海音的《窃读记》,讲的是作者小时候没钱买书,在书店里看书的故事。文章确是林海音的风格,但读起来很不连贯,不少地方感觉不合理。 uIvy1h9m  
1{i)7 :Y  
  比如女儿问我:“课文里写‘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着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她为什么要踮着脚尖钻呢?那不是正好顶着大人胳膊了么?” \Y&*sfQ  
D 's'LspQ  
  我也想不清楚门道,只好猜测“也许是大人们离得太近了,她得踮着脚尖让自己薄得像片纸才能挤过去吧。”我还站起来向女儿演示,她表示半信半疑。 xdb9oH  
eYZ{mo7  
  女儿还问了个问题:“爸爸你看看这句,‘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她为什么惧怕呢?难道有人要赶她走吗?” $Y.Z>I;  
1T:M?N8J  
  这个我回答不上来,就在网上找教学课件,没找到答案,看到有个老师还对学生说,“快乐,也很惧怕”是这篇课文的要点,但他同样没解释为什么是“惧怕”。  ?w6zq|  
%"tLs%"7=P  
  另外,我对女儿讲题目中的“窃”字,也许是林海音从鲁迅的《孔乙己》里借来的,孔乙己由于“窃书”被打折了腿。但是,这课文通篇与“窃”无关,并没有人干涉作者读书,也看不出作者有偷偷读书的必要,为什么要“窃读”呢? jO xH' 1I  
. Rt_j  
  我们在网上搜索林海音的资料,意外地找到一篇文章,也叫《窃读记》,经过比较发现,是林海音的原文,那篇小学课文就是根据这个改写的,但内容已经大不一样了。 P<P4*cOV  
+g36,!q  
  关于女儿问的“踮脚尖”的问题,原文是这样写的:“我踮起脚尖,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真相大白了,作者是要挤过顾客和书柜之间的夹缝。我很疑惑,多么准确生动的描写,编写课文的人为什么乱删改呢?关键你还把对的给改错。难道怕小孩理解不了?女儿表示,“改得可真傻”。 K"'W4bO#7  
5`mRrEA  
  还有“惧怕”的问题,看了原文才知道,作者怕是有缘由的。她看书的时候,店老板过来问“你到底买不买?”并且冷笑着说“不是一回了!”作者“用几乎要哭出来的声音,悲愤地反抗了一句:“看看都不行吗?”有了这样的遭遇,才会有作者读书时快乐又惧怕的心情,也才有“窃读记”这个妥帖巧妙的题目,后面的很多心理描写也才能够成立。编写者把这个场景给完全删掉,到底是什么用意呢? U" eP>HHp  
KobNi#O+  
  结尾更是改得莫名其妙,课文最后作者想起国文老师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但看过原文才知道,又有重要的场景被删掉了,书店的一位店员,特意把畅销书的最后一本收起来,留给作者看。作者在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是:“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X$,#OR  
IQ$l!)  
  服了你了,编写小学语文教材的老先生们,一个“爱”字是洪水猛兽么? =!3G,qV  
+) 2c\1  
  读完之后,怒发冲冠,原文和改编后的课文,已经完全不是同一篇文章了,原文不仅写读书,还写了世间百态,以及孩童心事,但课文只剩下“读书乐”了。 X~abn7_  
M`HXUA4  
  拙劣的篡改已经让我生气,但让我感到震惊并“惧怕”的,是他们把原文第二段删了一句话。 ^.jIus5  
+g ovnx  
  课文的第二段这样写:“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不错……”但实际上原文是:“我趁着漫步给脑子一个思索的机会:‘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女孩不知以后嫁给谁?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角第三排,不错……’” -fVeE<[  
%stZ'IX  
  “那女孩不知以后嫁给谁……” ?rXh x{vD  
]"q[hF*PM  
  读了又读,百思不解,这句没任何语病的话到底犯了什么错,竟惨遭课文编写者的剪刀手?因为这句话描写了爱情?怕小孩子读了会学坏?担心读课文的女孩子心发慌?怕他们读了这句去早恋? ?/)Mt(p  
6#6Ve$Vl]  
  如果什么都不为,你们为什么连一个小女孩的好奇心都要管起来? j{>E.F2.  
YTQ|Hg6jO  
  前面的那些删改已然很严重,我反对但会试着去理解他们,也许需要把文章更短一点,更简单一点,只不过改得比原文差了。但把“那女孩不知以后嫁给谁……”删掉,绝对不是什么技术问题,而是有关思想,有人想净化孩子们的思想。 j#Ly!%d p  
?`AzgM[I  
  林海音刚刚去世,她多年担任《自由中国》杂志编辑,一向对作家文字敬惜若命,若她知道自己的文章被改成这个样子,不知心里会是怎样滋味? R +P,kD?  
\yNjsG@,  
  再联想到作家叶开质疑《鸟的天堂》等文章被恶劣删改,我不能不担心,在语文课本里,到底有多少好文章被删改得面目全非。 QB#f'X  
(-(,~E  
  《窃读记》成了“窃改记”,这就是学校给孩子们上的开学第一课?语文课文是孩子重要的精神食粮,但教材编写者却像是这些精神粮食的主人,既不尊重作者,更不尊重孩子,挑三拣四,任意妄为,再以次充好灌输给孩子,来决定孩子的价值观、审美、趣味。 P-K\)65{Y  
aN ). G1  
  一斑窥豹,我不能不心怀疑虑,我们把孩子托付给你,你就给我们这样的国民教育? g (ZeGNV8  
ORs<<H.d  
  潘采夫
纷纷万事 直道而行
君阁车友全国QQ群:426784983
级别: 白银长老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2-09-26
曾经当过17年中小学教师,现在辞职了。现在学校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大有文章的,因为一旦选用,那就是非常巨大的数量,这也就意味着丰厚的回报,每配发一本教材,编写、改编者都会拿到稿费(提成),地方负责选择教材的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也会拿到提成……只有“钱”最重要,教材质量?谁在乎?! qLA  
级别: 总版主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2-09-26
3mart还是教师出身啊~ 失敬!
纷纷万事 直道而行
君阁车友全国QQ群:426784983
级别: 热心会员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2-09-27
咱坛子真是藏龙卧虎哈。 .l#Pmd!  
:_^9.`  
看到论坛里时不时有这种非车的帖子,感觉很好,大家不仅交流车,也交流思想。
级别: 总版主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2-09-27
压力很大啊,我在博客上的一个转帖被新浪维稳了,只因其中提到了现任的一个大人物早就被花总鉴别过名表的故事,只是那个大人物TOO BIG TO FALL, 所以。。。 vA+RZ  
2]Y (<PC  
不敢触动维稳底线。 =Jem.Ph  
国家花在内政维稳的经费已经超过了国防开支。 5%G++oLXf  
咱必须对得起这个经费。
纷纷万事 直道而行
君阁车友全国QQ群:426784983
级别: 支柱会员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2-09-27
我们的国民教育=应试教育+愚民教育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认证码: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