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門為 FREECR 製作二線含氧感知器..改四線式含氧感知器線路組徵需要省油的網友
U105u.#7 Y '*h_K 為何1.2線式 要改四線式呢!
rPvX8*)tV 現在新車出廠一定是三.四線式.或進化五線式
Tm.w+@ 早期一二線式.因無加熱管(電源啟動即刻預熱)含氧感知器無法立即啟動(熱感導體..350度以上才會傳導)
n7.lF 所以汽車早上起動..或上下車啟動..15分鐘內都是高耗油
sn`?Foh 時間..因含氧桿之氣尚未啟動.告訴電腦..缺氧須修正空燃
[N+ruc?) 比..所以這正是這車..耗油..油臭.真正原因..
1K',Vw_ 那原廠會不知嗎!當然知道..所以..後來生產車量皆用四縣式.....
o7B+f 原有停產FREECA 該如何與其他車輛一樣(啟動2分鐘內含氧感知器及啟動..調整噴油量呢!
#]^`BQ> 為端正消費者對省油迷思..我專制線路組..供網友改裝..
^T>.04";x 希望大家都能在高油價時代..與其他車種站在同一個平台
oWOZ0]
H1 aS2
Y6 euK!JZ 含氧感應器進化史:
e{/\znBS% NeP1 # 6dp~19T^ ub%q<sE* .O(UK4Mb
;L7<mU 單線型含氧感應器: &'R]oeag Y9u2:y!LdL 單線負責感應信號的輸出,而以本身螺紋鎖在排氣岐管上為接地端(搭鐵),因為感應器本身不含加熱器,所以必須藉由排氣溫度來達到作業溫度,因此位置多在排氣岐管附近,無法遠離,多為早期車型所使用 。
$]9d((u4 zr,jaR; 2線型含氧感應器: vi'K|[!? /];F4AO5 因發現許多單線型含氧感應器,以螺紋接觸歧管處為接地一段時間後,會因為髒污、生鏽等因素,而發生有接地不良的狀況,因此再將接地線獨立出來,而為2線型含氧感應器,跟單線型一樣,因為感應器本身不含加熱器,故其安裝位置無法離開排氣岐管處太遠。
JO
_a+Yl S"lcePN 三線型含氧感應器 : {|a'
=I#2 nuvz!<5\{ 感應器內加入了加熱絲,使感應器在引擎發動後30秒內(最新型縮短到10秒內)立刻可以達到攝氏350度以上,三線中兩線加熱絲為端,通12V電源,
加熱端電極無正負之分;另一線為感應信號線,感應接地則跟單線型一樣 。
}UX >O MYLq2g\ 4線型含氧感應器: 為目前最為普遍使用的含氧感應器類型,
4線中兩線為加熱絲所使用,以三用電表測量電阻值在3~14Ω之間(室溫20度下測量,電阻值跟溫度成正比,另新近車有2歐姆者,以達快速加熱),
另外兩線一為感應信號線,一為感應信號接地線。從3線型開始,因為本身具加熱功能,不再以引擎廢熱為反應作用的必要條件,因此其安裝位置就可以不用限制在排氣岐管附近,而隨著空污管制趨嚴,符合新型OBDII規定的車輛多安裝第二顆含氧感應器在觸媒轉化器之後,以用來回傳觸媒轉化器的轉化效率,提供行車電腦修正車輛供油狀況;雙排氣岐管車型(V型汽缸設計者)甚至多達4顆含氧感應器。
l'c|I
&Y] eml(F AuSL?kZ4|Y 2#ypM 9 含氧感應器元件-氧化鋯 J$@3,=L6V Tj@s \@hv 氧化鋯提煉自於天然界的鋯石中.西元1789年德國科學家Martin Heinrich Klaproth 嘗試提煉出純鋯,氧化後形成氧化鋯,並發現它溫度半導體(溫度到達攝氏350以上時變為導體,常溫時為非導體)及高溫電池的特性(高溫時不同表面施以不同氧濃度會有電壓差產生),但是因為需要高能量(高熱)來驅動,所產生的電壓又太小(低於1V),其發現並未被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