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银行
  • 4130阅读
  • 20回复

[转帖]赛车入门版:Lancer Evolution IX(CT9A)

楼层直达
级别: 青铜长老
(1)前言

  不知是天意弄人,还是冥冥中安排,无敌网上介绍的第一台EVO 9代是一台赛车版的RS。曾经在网络上的许多媒体都报道过EVO 9代目,不过很明显地,那些文章都是来自同一处或者抄袭国外的试车。不是说同行们懒,而是EVO 9在国内的数量刚好十个手指头数完,其中的7台在国内新冒起的万宇车队,另外两台为另一车队所有,只有一台属于私人,也就是这次被我们逮到的这台,车主本身也是一位赛车手,那这台EVO IX以后的命运再明晰不过了!它是一台战车!

  最近无敌网搞了MITSUBISHI特辑,其实也可以叫EVO特辑,我们四下搜罗了不少EVO车型带给大家,毕竟早有风闻其九代车型将于10月份在全国上市,作为一个EVO迷,听到这个消息确实兴奋了良久。Evolution经过历代的进化,已经变得相当醇厚,如果只是单单地用一台跑车的角度去观赏,EVO并不会给你太多的惊喜,毕竟这是一台经历九代进化后的超级房车;但如果你有机会可以驾驶过过去的几代甚至全部,你会深深地爱上它,同样也是因为它名如其车,仍在不断地进化中。
(2)外观

  经常在文章中都会以外观为开头,不是因为我们注重外观,只是了解一台车的步骤多从其外在开始,没法了,先看看其外部修葺吧。第九代的EVO车架代号仍为CT9A,但按照传统,外观上多少会装修一下,以区别过去的型号。自七代、八代至九代,其实整体造型还是维持一个主线,相对于之前的CP9A,三代下来的CT9A都显得格外的含蓄,不知是否EVO的实力已经有目共睹,是时候发财立品了!

这次采访很遗憾地没来得及将第七代的EVO也叫上,不然这张图
片里便可成为CT9A的全家福了。八代和九代,你会更喜欢那台呢?

中网和前保险杠设计稍有不同。
 
 
 
两者前大灯总承的区别,左方为九代,右方则是八代。
没有了戴-克集团那座靠山,EVO 9代的成功几乎可以成为三菱汽车的救命稻草!
动人的肌肉线条,普通的LANCER几乎难以模仿。

有媒体说前保险杠下的两个开口是用于制动系统散热的,这次无敌网还是拍了个特写:这两
个孔的纯粹用来装饰的,孔的后面就是中冷器的导管,根本不可能再接上什么制动冷却管了!
侧部线条一如既往地如七代、八代般动人。
 
 
黑色的门抽手加上黑色的后视镜,都可以知道这是一台RS版车型。
 
 
碳纤维的定风翼板,材质、造型均与八代相同。
 
 
 
 
 
  看完一台外观如此低调的EVO 九代,你会动心吗?笔者已经动心良久,虽然这如同一台普通的四门房车,但其细节中流露的霸气,其他的,根本难以企及。
(3)动力系统

  九代EVO与之前的CT9A,在动力系统的进化上,不能不说大。最大的不同,就是三菱首次将其独门利器MIVEC系统放到了4G63引擎上,这点的进化成为这代EVO的最抢眼,而且又是广获好评的一环。

  MIVEC系统是什么?相信国内的许多车迷都比较陌生,毕竟国内之前销售的三菱汽车,根本没有出现过这套系统,但在右驾地区,例如日本、香港等就经常可见。MIVEC系统的全称为Mitsubishi Innovative Valve timing & lift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该技术最早出现于90年代出的那台4G92上,此系统可以令1.6L的自然吸气引擎发出175匹的马力,当时而言,也只有HONDA的B16A引擎可以与之一较高下。从4G92停产后,MIVEC系统就像一个尘封的记忆,慢慢在车迷的视线中消失了。时至EVO九代4G63和GRANDIS的4G69引擎开始,MIVEC又重新出现了,不过两台引擎的取向有所区别。4G63上的MIVEC只能控制气门开启的时间相位,而4G69上的MIVEC则更象i-VTEC系统,除了可以修改配气相位外,还以3500转为分野,进行气门升程的变化。
引擎舱的特写,由于MIVEC系统的加入,这台4G63的低转反应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

从正时皮带罩上突起,可以知道,4G63上的MIVEC系统用于控制进气侧气门的配气相位控制。

 

从进气歧管的储气室上观察,除了一直延续下来的进气压力感应器外,
还增加了进气温度感应器,务求令MIVEC系统的动作更为精准。

风箱及之前的导风板设计。

 
中冷器的厚度比原来的要大,冷却效果更好。
  挡板下的便是涡轮系统,新一代的4G63引擎,已经全部换上了编号为TD05HP-16G涡轮,与前代TD05HR-16G最大的分别在于其扇叶已经换成了镁合金产品,重量比钛合金更轻,惰性小,启动更快等优点。
三元催化器被放置在油底壳边上。
 
全段排气管径均为60mm。
为了避开后多连杆悬挂系统及后差速器,EVO九代仍然使用侧入式的排气尾鼓。
注意右下角的EGR系统,与之前的摆放位置有轻微的区别。
原装已经具备的机油冷却器,与改装品一样,进出的管路都设于机油滤清器前的转接座上。
 
机油冷却器位于保险杠前气霸后方。
有留意JGTC赛事的读者,相信对CALSONIC这个品牌不会陌生。
级别: 青铜长老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6-09-07
回复:(永远是菜鸟)[转帖]赛车入门版:Lancer Evolu...
(4)传动系统
  作为第九代的左驾车型,一如过去,三菱车厂只是为这些车型装上了电子中央差速器系统(ACD),而出现在GSR车型上的Super AYC系统,则一概欠奉,换来的只是普通的1.5 Way LSD机构。虽然左驾车型没有了被EVO车迷们奉为神物的Super AYC,但根据笔者曾试驾左右驾车型的感觉,在弯内的性能,装备LSD的左驾车型会更为精准,而且没有了这套系统,后轴重量轻了,车尾在弯道时更加活泼,对于某些场合的使用,会更为有利。也正是这样的原因,在赛车上根本不会使用这套累赘的系统,所以也可以说明为什么无论左驾还是右驾,EVO的RS版本全部不带AYC了。
这副便是三菱在RS车型上装备的F5M51五前速变速箱。因为引擎
采用横置式结构,所以也成就了EVO知名的“7”字形传动布局。
这个便是ACD系统,所有的原装EVO(CT9A)都会装备这套系统。
这个是位于后面行李舱底的油泵,用于供应润滑油予前方的ACD。
前传动轴直径为26mm,与旧款的八代相同。
 
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容纳传动轴和排气管,所以便出现了两者分列车架凹槽两侧的局面。
中央传动轴甚为粗壮,直径达到了65mm。
机械式的后差速器,小图则是六代上的AYC系统。可以从差速器的外形上分别两者。
 
后传动轴的直径为25mm,稍微比前轴细了1mm。
(5)悬挂系统
  悬挂系统的设计上,因为基本上可以从车架代号上了解到,其实从七代、八代到今天的九代,设计形式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前悬挂使用麦花臣式设计,铝合金的下摇臂;后方则是多连杆式,不同于旧款,新车上的四连杆已全部使用合金材料,务求令悬挂下重量减至最低。

前悬挂采用麦花臣式布局,结构简单,维修成本低,所以基
本上那些为Rally赛而出品的车型都会使用这样的前悬挂形式。

前避震机,有KYB代工,与前代相比只是阻尼方面做了适当的调整,
毕竟引擎低转时的输出已经强大了不少,对于行驶状态肯定有变化。

前防倾杆的直径为24mm,与前代一样。
全铝合金构件的后悬挂系统。
铝合金拖臂。
铝合金的下摆臂。

横向稳定臂。

上摆臂。
后部的防倾杆直径为22mm。
  毕竟EVO都是来自普通的LANCER,而非一个完全独立的车系,要在LANCER原有的底盘上承受高达286匹的马力和超过40公斤关口的扭力输出,车架强化工序上三菱没有掉以轻心。除了一直被誉为EVO标志的三角形前塔顶撑杆外,承托引擎及变速箱的副车架同样需要强化,不同于过去的EVO 8代,EVO九代在此项目上稍作了修改。

Evolution特色的三角形前塔顶撑杆,充分运用了几何力学的原理:三角形稳定性!

九代上,车底强化撑杆增加至两条,除了强化副
车架外,更令前下摆臂的相对位置获得很好的保持。

这副图片可以说明了国产的菱帅改EVO并非妙想天开,因为原装的EVO也是通
过修改LANCER的底盘成就四轮驱动系统,油箱前的焊接位置便可说明这一点。

(6)制动及行走系统
  EVO的制动使用Brembo代工的制动卡钳已经并不是什么写作点了,前330mm和后300mm的制动碟,配合那套特铸的前四后二制动卡钳,令制动效果获得广泛认同。
前四活塞制动卡钳,由Brembo代工,尺寸界乎于Brembo原厂的F40、
F50之间,配合330mm的制动碟,制动效果令驾驶着颇有信心。
说明是专用的制动分泵,卡钳本体可以直接安装在羊角上,而无须转接座。
后对向双活塞卡钳,这个产品在许多日系的高性能车
型上都能见到,例如SUBARU的STi、NISSAN的GT-R等。
 
胎铃组合,以笔者看来,EVO 九代更像一台已经改装过的
原装车,普通版车型的轮圈由ENKEI代工,MR则是BBS的产品。
轮胎采用石桥的RE050A,一条不算高性能的街道用
胎,相信90%的车主即使不换轮圈,也会将其升级。
235/45R17的轮胎尺寸,足以应付286匹的动力输出需求。
(7)内装
  或者最近采访的EVO太多了,所以坐进这台九代的驾驶舱可以说毫无新意。但是无新意并不代表不喜欢,笔者觉得EVO的驾驶舱氛围营造得很好,所以不改也好、没新意也好,换了笔者是车主都会欣然接受。不过说真的,个人而言还是更喜欢RS,毕竟许多东西都被省略了,如果要作为日常的街道用车,讲究一下舒适性的话,添置一台什么音响之类的,都完全可以自行配备;又或者想令战斗氛围浓烈点,加装一些仪表,点火开关之类也不需要考虑原装车的布线,RS版的真谛或者就在这里,改装潜力为先!
一如既往的驾驶舱布局,由MOMO代工的方向盘,兼备安全气囊。
毫无新意的仪表台,只要是CT9A车型的都可以通用。
既然是跑车,为什么LANCER字样的圆内不放置一个例如机油压力表或者增压
值表之类的辅助仪表呢?难道还怕车主不知这台是LANCER?你已经很知名了!
一些必须的辅助电子系统的按钮都具备,例如电动后视镜、ACD
系统的模式选择、大灯照明高度控制和雾灯开关等,都集中在左方。
电子中央差速器,是这类AWD车型的核心部件,没有了它,就没有了
四驱的能力,SUBARU有DCCD、AUDI有Quattro,三菱当然就是ACD了。
   沥青路面模式          越野模式           雪地模式
 
电子钟和故障灯号开关。
笔者最喜欢的两个空位,可改装的自由度颇高,无论装音响还是加装仪表,都可以。
自动恒温的空调系统,算是这台RS版的“豪华”装备了。
所有的RS,都只装备五前速的变速箱,但波棍头的造型和用料也确实有点随便了。
位于波棍头之后的EVO标记之一的设备,中冷器洒水系统。
 
 
简装车型上,没有了高配的RECARO桶形座椅,不过坐上去
的包裹力还是非常强的,但作为改装,此凳“不宜久留”!
级别: 论坛版主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6-09-07
这个帖太牛了
级别: 白银长老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6-09-07

不错的

级别: 白银长老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6-09-07
这个才叫好啊
级别: 青铜长老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6-09-07

看得我口水啊

级别: 热心会员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6-09-07

强帖,过瘾

级别: 热心会员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6-09-07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认证码: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