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赔偿责任若干规定》今天进入立法审议程序——三问交通事故“撞了不白撞” 。
SQ+r'g 生命权大于通行权。行人与机动车发生了碰撞怎么办?去年5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撞了不能白撞。但如何赔偿事故损失才能真正体现人性化的立法宗旨?上海地方性立法将制定合情合理的细化规范。
r.Z g<T 今天,在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上,《上海市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赔偿责任若干规定》进入立法审议程序。这一地方性立法主要细化上位法的第76条,针对国家大法某一条款进行地方性立法,在本市尚属首次。
7l*vmF6Z 1问:“以人为本”包括司机吗?
;0 +Dx~ 一个行人走上了封闭的高架道路,结果被机动车撞了。如果对国家大法做出“矫枉过正”的解读,将“以人为本”的“人”只理解为“行人”,那么,原本没有责任的司机要负全责,得赔偿十多万元。司机叫苦,全家一年不吃不喝也赔不起呀。
;iJx
JX\+ 立法以人为本,这个“人”包括行人,也包括司机,以及与行人和司机利益休戚相关的所有的人。这样“解读”,就面临一个新问题:如果事故责任不该是司机“一肩挑”,那么,谁帮他分担?
$txF|Fj]^A 2问:谁来帮助司机赔偿?
BjTgZ98J 有一个资源不该被遗忘——保险公司,可以将保险公司的第三者责任强制险引入事故赔偿。
;9 ChBA 据市公安局副局长程九龙介绍,无论是机动车之间,还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的交通事故,处理都涉及到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责任限额问题。在国家对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责任限额作出具体规定之前,本市依据国家大法将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责任限额暂定为4万元。
uT<<G
)v) 据此,立法草案作出相应规定:机动车如果已投保第三者责任险,发生了交通事故,保险公司在4万元之内承担赔付责任,但赔付方式在不同类型的交通事故中有所不同:
nf&5oE^ ■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由于它们在道路上的“地位”是平等的,不存在谁强谁弱,所以,这类事故应该首先区分责任,然后由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内赔付。
#O8=M(- V ■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发生交通事故时,后两者往往处于易受伤害的弱势,所以,立法草案要求保险公司首先赔付人身伤害损失。
+$2`"%nBG 3问:损失逾4万元怎么办?
e:.?T\ 如果事故损失赔偿超出了4万元,那么,什么情形下,司机是可以减轻责任的,减轻的比例又该如何确定?这是地方性立法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 立法草案提出了这样的设想:
ssoE ,6kS ■机动车一方在事故中负全部责任的,承担100%的赔偿责任;
}_^ vvu ■机动车一方在事故中负主要责任的,承担80%的赔偿责任;
s@y;b0$gk ■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负同等责任的,承担60%的赔偿责任;
y'>JT/Q5 ■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负次要责任的,承担40%的赔偿责任。
U?5lqq 但这个设想还不能覆盖机动车“零责任”的情形,于是,立法草案又进一步设想:
op9vz[o#4 事故损失超过了4万元,如果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且司机已经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那么,减轻司机的赔偿责任——
7DoU7I\u ■在高速公路、高架道路、外环线等封闭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的,减轻95%的赔偿责任,由机动车一方按5%的赔偿责任给予赔偿,但赔偿金额最高不超过1万元;
N}ND()bf ■在其他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的,减轻90%的赔偿责任,由机动车一方按10%的赔偿责任给予赔偿,但赔偿金额最高不超过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