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银行
  • 712阅读
  • 0回复

数学也能笑的

楼层直达
级别: 总版主
1、概率有问题


  “老师,我发现概率公式有问题!”
  “哦?说说你的理由。”
  “我们班共有50名同学,根据计算,我被提问的概率是2%,可今天这一节课您几乎让我回答了所有的问题。”


  2、概率


  我去参观气象站,看到许多预测天气的最新仪器。参观完毕,我问站长:“你说有百分之七十五的概率下雨时,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站长不必多想便答道:“那就是说,我们这里有四个人,其中三个认为会下雨。”


  3、死人数


  英国诗人捷尼逊写过一首诗,其中几行是这样写的:“每分钟都有一个人在死亡,每分钟都有一个人在诞生……”有个数学家读后去信质疑,信上说:“尊敬的阁下,读罢大作,令人一快,但有几行不合逻辑,实难苟同。根据您的算法,每分钟生死人数相抵,地球上的人数是永恒不变的。但您也知道,事实上地球上的人口是不断地在增长。确切地说,每分钟相对地有1.6749人在诞生,这与您在诗中提供的数字出入甚多。为了符合实际,如果您不反对,我建议您使用7/6这个分数,即将诗句改为:“每分钟都有一个人死亡,每分钟都有一又六分之一人在诞生......”


  4、经验方程


  物理教授走过校园,遇到数学教授。物理教授在进行一项实验,他总结出一个经验方程,似乎与实验数据吻合,他请数学教授看一看这个方程。一周后他们碰头,数学教授说这个方程不成立。可那时物理教授已经用他的方程预言出进一步的实验结果,而且效果颇佳,所以他请数学教授再审查一下这个方程。又是一周过去,他们再次碰头。数学教授告诉物理教授说这个方程的确成立,“但仅仅对于正实数的简单情形成立。”


  5、钉钉子


  工程师、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同时接到一个任务:将一颗钉子钉进一堵墙。工程师造了一件万能打钉器,即能把任何一种可能的钉子打进任何一种可能的墙里的机器。物理学家对于榔头、钉子和墙的强度做了一系列的测试,进而发展出一项革命性的科技——超低温下超音速打钉技术。数学家将问题推广到N维空间,考虑一个1维带扭结的钉子穿透一个N-1维超墙的问题。很多基本定理被证明……。当然啦,这个题目之深奥使得一个简单解的存在性都远非显然。


  6、最大面积


  一位农夫请了工程师、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来,想用最少的篱笆围出最大的面积。工程师用篱笆围出一个圆,宣称这是最优设计。物理学家将篱笆拉开成一条长长的直线,假设篱笆有无限长,认为围起半个地球总够大了。数学家好好嘲笑了他们一番。他用很少的篱笆把自己围起来,然后说:“我现在是在外面。”


  7、数学家的答案


  物理学家和工程师乘着热气球,在大峡谷中迷失了方向。他们高声呼救:“喂——!我们在哪儿?”过了大约15分钟,他们听到回应在山谷中回荡:“喂——!你们在热气球里!”物理学家道:“那家伙一定是个数学家。”工程师不解道:“为什么?”物理学家道:“因为他用了很长的时间,给出一个完全正确的答案,但答案一点用也没有。”


  8、解是存在的


  工程师、化学家和数学家住在一家老客栈的三个相邻房间里。当晚先是工程师的咖啡机着了火,他嗅到烟味醒来,拔出咖啡机的电插头,将之扔出窗外,然后接着睡觉。过一会儿化学家也嗅到烟味醒来,他发现原来是烟头燃着了垃圾桶。他自言自语道:“怎样灭火呢?应该把燃料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把燃烧物与氧气隔离.浇水可以同时做到这两点。”于是他把垃圾桶拖进浴室,打开水龙头浇灭了火,就回去接着睡觉。数学家在窗外看到了这一切,所以,当过了一会儿他发现他的烟灰燃着了床单时,他可一点儿也不担心。说:“嗨,解是存在的!”就接着睡觉了。


  9、负数


  数学家、生物学家和物理学家坐在街头咖啡屋里,看着人们从街对面的一间房子走进走出。他们先看到两个人进去,时光流逝,他们又看到三个人出来。物理学家:“测量不够准确。”生物学家:“他们进行了繁殖。”数学家:“如果现在再进去一个人,那房子就空了。”


  10、救火


  一天,数学家觉得自己已受够了数学,于是他跑到消防队去宣布他想当消防员。消防队长说:“您看上去不错,可是我得先给您一个测试。” 消防队长带数学家到消防队后院小巷,巷子里有一个货栈,一只消防栓和一卷软管。消防队长问:“假设货栈起火,您怎么办?”数学家回答:“我把消防栓接到软管上,打开水龙,把火浇灭。” 消防队长说:“完全正确!最后一个问题:假设您走进小巷,而货栈没有起火,您怎么办?”数学家疑惑地思索了半天,终于答道:“我就把货栈点着。” 消防队长大叫起来:“什么?太可怕了!您为什么要把货栈点着?” 数学家回答:“这样我就把问题化简为一个我已经解决过的问题了。”


  11、统计学家


  数学的组成是:50%公式,50%证明,50%想象力。拓扑学家不能区分咖啡杯与面包圈。统计学家的头在烤炉脚在寒冰时,会说:“平均感觉是良好的。”


  12、旗杆的高度


  一队工程师在丈量一根旗杆的高度,他们只有一根皮尺,不好固定在旗杆上,因为皮尺总是落下来。一位数学家路过,拔出旗杆,很容易就量出了数据。他离开后,一位工程师对另一位说:“数学家总是这样,我们要的是高度,他却给我们长度!”


  13、微分


  常函数和指数函数ex走在街上,远远看到微分算子,常函数吓得慌忙躲藏,说:“被它微分一下,我就什么都没有啦!”指数函数不慌不忙道:“它可不能把我怎么样,我是ex!”指数函数与微分算子相遇。指数函数自我介绍道:“你好,我是ex.”微分算子道:“你好,我是d/dy!”


  14、质数的证明


  证明所有大于2的奇数都是质数,不同专业的人给出不同的证明:
  数学家:3是质数,5是质数,7是质数,由数学归纳可知,所有大于2的奇数都是质数。
  物理学家:3是质数,5是质数,7是质数,9是实验误差,11是质数,……
  工程师:3是质数,5是质数,7是质数,9是质数,11是质数,……
  计算机程序员:3是质数,5是质数,7是质数,7是质数,7是质数,……
  统计学家:让我们来试几个随机抽取的数,17是质数,23是质数,11是质数,……


  15、π是什么?


  数学家:π是圆周长与直径的比。工程师:π大约是22/7。计算机程序员:双精度下π是3.141592653589。营养学家:你们这些死心眼的数学脑瓜,“派”是一种既好吃又健康的甜点!


  16、黑色的羊


  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走在苏格兰高原上,碰巧看到一只黑色的羊.“啊!”天文学家说道,“原来苏格兰的羊是黑色的.”“得了吧,仅凭一次观察你可不能这么说.”物理学家道,“你只能说那只黑色的羊是在苏格兰发现的.”“也不对,”数学家道,“由这次观察你只能说:在这一时刻,这只羊,从我们观察的角度看过去,有一侧表面上是黑色的。”


  17、处处不可导


  有一位国外的学者(搞数学研究的)到我们学校访问,住在学校外宾招待所,他要走的时候,我问他对我们学校的印象如何,他说:“你们学校的招待所太差了,以后再也不敢住了!”我急忙问其原因。教授说道:“那吃饭的碗,碗口处处不可导,这哪是给人用的!”
  我听了,大笑,这教授比喻得还真形象!
  虽说是笑话,但是能加深对连续、可导概念的理解哟:)


  18、抄袭
 
  考试的时候有人抄答案,本来是|x|,结果第一个人抄成了1×1,第二个人又等了一步,最后得1!
  还有一个答案是b/q,第一个抄成6/q,下面是6/9,最后一位还给化简了,成了2/3 !
  本科时数学作业判断矩阵类型。一家伙写的太花,抄的人把“不定矩阵”写成了“不一定矩阵”。作业发回来,老师居然用红笔把“一”给圈掉了。
  大学考高数,一从青海来的哥们学习特差,就坐在我后面抄,考完他对我说我做错了许多题,该约分的没约分,他都自己改过来了,仔细一问,他把偏微分符号都约掉了.


19、一名统计学家遇到一位数学家,统计学家调侃数学家说道:你们不是说若X=Y且Y=Z,则X=Z吗!那么想必你若是喜欢一个女孩,那么那个女孩喜欢的男生你也会喜欢罗!?”
数学家想了一下反问道:“那么你把左手放到一锅一百度的开水中,右手放到一锅零度的冰水里想来也没事吧!因为它们平均不过是五十度而已!”


20、买车票


  有3个经济学家和3个数学家一同外出乘车旅游。去的时候,3个数学家买了3张票,而3个经济学家只买了一张票,数学家心想:“这下经济学家要被罚款了。”但是,当查票员过来时,3个经济学家一起躲进洗手间。看到有人进了洗手间,在票员就紧紧跟到洗手间门口敲敲门,躲在里面的3个经济学家递出一张票,查票员看看就算了。数学家们觉得这是一个节省开支的好办法,于是,在回来时,3个数学家只买了一张票,准备如法炮制。奇怪的是,3个经济学家连一张票都没有买。上车后,数学家一看到查票员就躲到洗手间,当数学家听到破门声就把买的一张票递出来,但是票并没有还给他们。为什么?因为经济学家敲门后把票拿走,并躲到另外一个洗手间去了。


21、学习的动力


  被称为“几何学之父”的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约公元前330—前275年)对他的学生们循循善诱,不厌其烦;然而,当孩子对学习产生动摇时,他也会用辛辣的讽刺来鞭挞他们。
  一天,欧几里德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几何第一定理,讲着讲着,他发现一个学生在底下坐不住,一会儿和旁边的学生说说话,一会儿又在桌下做小动作。欧几里德有意停顿了一下,用目光示意这位学生注意听讲,没想到这位学生却突然站了起来,问道:“请问先生,学习几何究竟有什么实际好处?”
  欧几里德听罢,沉默了一会,转身吩咐一旁的佣人:“拿一点儿钱来给这位先生,看来,没有钱他是不肯学习的。”


22、颠倒的乘法


  有一次,一位教育官员到某小学视察,当他走进一个教室时,便问一位
坐在前排的同学:"9乘6是多少?"
  "54。"学生马上回答。
  官员点头夸奖道:"不错,小小年纪,就会做乘法。"
  "那么,6乘9呢?"官员又问。
  "45。"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认证码: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