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高不下的
汽车维修投诉让众多有车族望“修”兴叹。车坏了去哪儿修?成为大家共同的困惑。日前,记者深入呼和浩特汽修市场采访,请有关专家总结出了汽修
行业的三大骗术,并为对付骗术支招。
骗术一:超范围经营
呼市汽修市场上超范围经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只能卖配件的小店却兼营起汽修。据呼和浩特市运管处汽修行业管理所所长罗忠介绍,汽修企业在取得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后,还必须到运政部门领取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才具备汽修资格。在近日呼市运政部门对汽修一条街——赛罕路的检查中发现,有个别“汽修企业”只有营业执照,而且营业执照上的经营范围是汽车零配件销售,这样的企业就不具备汽修资格。
另一种超范围经营则是“小马拉大车”,主要指三类企业在不具备整车修理资质的情况下,却非要承揽整车维修。据记者了解,国家标准中对一二类和三类企业的装备、技术要求有很大差异,经营范围也有明显区别,像二级维护、大修这样的整车维修,只有一类和二类企业具备资格。
支招:呼市运管处汽修行业管理所所长罗忠提醒,
消费者进到一家修车店,首先要看墙上证件是否齐全,只有营业执照是不够的,还要看看其有没有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如果看到牌匾上写着“进口汽车二级维护”“大修各种高档车”广告的小维修店,一定要当心。
骗术二:
出售假冒伪劣配件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呼市地区汽车配件市场“乱花渐欲迷人眼”,价格比较混乱。比如夏利车的保险杠,价格最高的卖到240元,而最便宜的水货仅售30元。一个金杯面包车的离合器,贵的400多元,便宜的100多元。奥迪保险杠在特约维修点卖3000元,而市面上只售1000元。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配件来源的多渠道。一位修理厂的老师傅告诉记者,正厂件指由汽车整车生产商生产、销售或由整车生产商指定的零配件提供商生产的零配件。副厂件即其他厂商生产的零配件。此外,还有的配件来自无证无照的小作坊。这三类产品看起来差不多,但价格差距很大,质量参差不齐。
支招:罗忠介绍,不慎装了伪劣配件的
汽车,轻者有可能导致汽车跑偏、制动不灵,重者会使
刹车片脱落、开焊、断裂造成车毁人亡的悲剧。消费者购买时一定要货比三家,不可只贪图便宜,购买小作坊的配件,为
安全埋下隐患。
骗术三:技术使诈
记者了解到,汽车维修企业中不讲诚信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企业不按工艺规范作业,有的维修收费混乱,有的不签维修合同,还有的用国产配件冒充进口配件等。个别利欲熏心的企业竟然“黑”到配件只换不修,虚构故障多收
费用的地步。
支招:呼和浩特市消协负责人介绍,修车挨宰的现象近年来呈逐年增长势头,因为大多数消费者仅仅会开车,对于汽车修理知识知之甚少,所以就给不法修理者以可乘之机,他们昧心地在“诊断”故障上赚取黑心钱,而很少能“东窗事发”。这一点很难预防,消费者尽量到信誉良好的4S店或特约维修站去修理,遇到问题,要到运政部门或消协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