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银行
  • 2123阅读
  • 12回复

不必上纲上线,中国人过圣诞很正常

楼层直达
级别: 进取会员
 中国人到底该不该过圣诞?这个话题几乎已经成为每年年底的例行讨论了。反方说:过圣诞是愚昧、忘本、崇洋媚外;正方说:过圣诞就是图个乐子、找个借口高兴高兴、谁愿意过谁过别人管得着吗?論文畢業論文
 

   按理说,圣诞作为一个宗教节日,确实跟大多数不信奉基督教的中国人无关,但是那么多中国人喜欢过圣诞,真的就是愚昧和崇洋媚外吗?我觉得大可不必上纲上线到如此地步,其实喜欢圣诞只是出于一种非常简单的心理因素,那就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虽然圣诞节的起源是为了纪念耶稣的诞生,但是对于当今的全世界人民来说,提到圣诞节大家脑子里出现的第一反应并不是赤身裸体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而是挂满饰品的圣诞树、憨态可掬的雪人、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网乘着雪橇的圣诞老人、五光十色的礼品盒、还有那首脍炙人口的铃儿响叮当。。。。。。所有这些与圣诞有关的符号,无不在严寒的冬日里带给人们一种温馨喜庆的感觉,这才是大家如此喜爱这个节日的最本质原因。


   这种喜爱是完全出自本能的,就像幼儿园的小孩子们免费毕业论文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他们不懂得什么宗教也不懂得什么崇洋媚外,但是如果你问他们喜欢圣诞树和圣诞老人吗?相信百分之九十九的孩子都会告诉你喜欢。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这些东西确实很美好、很贴近人们与生俱来的审美观!而热爱美好并不是只有孩子才拥有的特权,成人同样可以!当人们对象征某个节日的美好事物形成了强烈向往的时候,节日本身的起源和意义就难免会被忽视,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就像端午节大家只会想着美美地吃顿粽子,却没有几个人会真的去祭拜一下屈原他老人家是一个道理。

   那么反圣诞的人士肯定会提出,中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春节,也同样有象征春节的春联、饺子、鞭炮、庙会等等,难道这些就不喜庆不温馨?就不是美好的事物?教育论文管理论文

   当然美好了,从来没有人因为圣诞而否定春节啊!何况在中国,圣诞就是再怎么样也不可能比春节更隆重。那为什么很多中国人在春节之外还非要凑个圣诞的热闹呢?一方面,热衷过圣诞的多是年轻人,而年轻人其实就是半大不大的孩子,也许圣诞树、圣诞老人这些东西更符合他们的情趣,这并非崇洋媚外,只是出于一种好玩的心理。就像中国人过生日的传统风俗其实是吃长寿面,吃蛋糕吹蜡烛这些都是从外国传进来的风俗,但现在几乎所有的年轻人过生日都会选择蛋糕和蜡烛,不是他们觉得外国月亮圆,而是蛋糕蜡烛对年轻人来说,确实比长寿面来得更好玩罢了。教育论文网经济论文

   另一方面,春节过的是中国的旧历年,但毕竟大家平时用的都是阳历,在阳历的一年结束时,人们同样会渴望用某种方式去辞旧迎新。可偏偏在中国,元旦除了放几天假之外没有任何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有代表性的庆祝方式,而圣诞节和元旦离得很近,又具有很多喜庆的元素,所以我想很多人的潜意识中,其实是把圣诞当作元旦来过的。同时正由于圣诞在中国是个名不正言不顺的节日,大家反倒不用守传统节日的规矩和礼数,可以在一年快要结束的时候随心所欲地开心一把,这也是人们很正当的心理需求啊!


   那些强烈抗议中国人过圣诞的人,其忧国忧民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你们未免把事情想得过于严重了,并不是过了圣诞的人就会弃中国的传统节日于不顾,也并不表明他们觉得外国什么都好,这完全是两码事!用单纯一点的心态去看待这个问题,不过就是个人喜好而已。其实节日不也都是人定的?为什么人就不能依照自己的喜好去过节呢?不管起源于何种民族、何种宗教,只要是形成文化的东西,它就可以属于全人类。作为个体,对于外来文化你可以不喜欢不接受,但如果也不允许其他人喜欢,动辄扣个大帽子上去,这是否过于狭隘了?何况这种抵制的呼声也不可能起到什么作用,因为人们追求欢乐的本能、追求美好事物的本能,是不会轻易被扼杀的呀!
建筑论文金融论文医学论文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6-12-28

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
——我们对“耶诞节”问题的看法

西洋文化在中国已由“微风细雨”演变成“狂风骤雨”,最为直接和集中的体现,莫过于“耶诞节”在中国的悄然兴起与日趋流行。在此,我们,十位来自中国不同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博士研究生,郑重呼吁国人慎对“耶诞节”,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

每值“耶诞节”来临,商场、饭店、宾馆摆放起“耶诞树”,悬挂起“庆祝耶诞”横幅,员工们戴起“小红帽”;幼儿园孩子们围绕在“耶诞树”前载歌载舞,期盼着老师分发“耶诞礼物”;学校里大红大绿的“耶诞舞会”、“耶诞联欢”的海报占据了抢眼的位置;网络、报刊、电视、电台充斥着各种“耶诞信息”;数以万计的“耶诞贺卡”和数以亿计的“耶诞短信”满天飞舞;人们相逢互祝以“耶诞快乐”;“平安夜”里,人们聚众狂欢,流连忘返。与此相表里,“耶教”在中国悄然壮大乃至渐趋泛滥。黄河上下,大江南北,从乡村到城镇,“耶教教堂”高高耸立;从普通民众到社会精英,对“耶教”趋之若鹜。凡此种种,皆表明中国正在逐渐演变成一个“准耶教国家”。

我们主张宗教宽容、尊重信仰自由,我们无意排斥“耶教”。我们对中国的“耶教”问题抱以了解的同情:盖庞大的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需要精神支撑以重建生活希望,而部分社会精英则欲借“耶教”以“挟洋自重”;盖中国的信仰危机、伦理失范、道德滑坡、诚信缺失、文化匮乏迫使国人寻找身心安顿之所;盖“祛魅”的“现代性”带来的精神支离与价值虚无导致人们重新发现宗教生活的意义;盖“耶诞节”作为巨大的商机和利润而为厂家、商家所鼓噪与利用。种种原因使得“耶教”成为部分国人的可能与选择,使得“耶诞节”成为国人无法躲避的文化景观。职是之故,我们无意攻讦“耶教”和指责中国耶教徒过“耶诞节”。相反,值此“耶诞节”来临之际,我们愿意祝福那些真诚的和爱国的中国耶教徒愉快地度过属于自己的节日。

但是,我们注意到,大部分国人在不信仰“耶教”乃至对其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不假思索地使用“基督教”、“圣经”、“圣诞节”等只对耶教徒本身而言才具有神圣意味的称谓,甚至浑然不觉地加入到“耶诞狂欢”行列。尤可痛者,在幼儿园、中小学校,教师为孩子们集体过“耶诞节”、树“耶诞树”、发“耶诞礼物”、做“耶诞贺卡”,更是无形中把一种外来文化与异质宗教人为种植在毫无文化鉴别与宗教选择能力的孩子们的心灵之中。我们认为,这是国人的一种文化集体无意识,即在对“耶教”没有任何价值认同与宗教归属的情况下,就随“耶教”之波,逐“耶诞”之流,无意中为“耶教”在中国的传播与泛滥推波助澜,为中国的“耶教化”营造了文化氛围,做了“传教士”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

国人在文化上陷入集体无意识,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文化的主位性缺失和主体性沉沦,亦即经过百余年来国人对自家历史文化传统系统而又激烈地批判和颠覆之后,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已经呈建制性退场和整体性崩溃,导致中国缺少主干性的价值信仰和文化形态,进而导致中国现代文化的荒漠化和混乱化,从而为“西风劲吹”和“诸神乱舞”打开了方便之门。换而言之,“耶教”在中国泛滥并不是因为其自身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也不是因为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不能为国人的生命、生存、生活提供有效的精神支撑,而是因为中国文化的主位性缺失和主体性沉沦,亦即中国缺乏或没有既自信又自主、既具有一贯性又具有民族性的文化与信仰。我们不拟苛责国人在文化上的集体无意识,但我们呼吁国人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重建中国人的生命世界和意义世界。

历史和现实还告诉我们,“耶教”在中国的传播与泛滥,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文化问题和宗教问题,同时也是西洋国家“软力量”在中国的渗透与扩张。这一点,即使西洋国家内部的欧洲国家也提出了抵制“美式耶诞节”的问题,呼吁过具有欧洲特色的“耶诞节”。我们认为,有必要从国家安全和文化安全的角度深刻反思中国的“耶教”问题,从建设中国“软主权”、“软力量”、“软边界”的角度重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积极引导国人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警惕和防范中国的进一步“耶教化”。

如何慎对“耶诞节”?如何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如何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我们不揣愚陋,胪列如下几条呼吁和建议以供国人参考:

第一,不信奉“耶教”者,效法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和现今港台地区的做法,把只对耶教徒而言才具有神圣意味的“基督”、“基督教”、“圣经”、“圣诞节”、“圣诞树”等改称为不带感情色彩和崇拜意味的“耶酥”、“耶教”、“耶经”、“耶诞节”、“耶诞树”等;不以任何形式有意无意地过“耶诞节”,不发送与“耶诞节”有关的短信、邮件、贺卡、礼物;不举行与“耶诞节”有关的联欢、舞会等活动;不去“耶教教堂”祈祷礼拜,等等。

第二,有关部门应该在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和法律框架允许的范围内,重新审视和合理规范目前在商场、饭店、宾馆、网络、报刊、电视、电台、学校等部门和行业日渐流行的“耶诞狂潮”。尤其是,我们认为,大中小学及幼儿园内的学生无意识、赶时髦地集体过“耶诞节”,甚至是老师组织孩子们过“耶诞节”,已经违背了宗教不得“防碍国家教育制度”的宪法原则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教育法原则,因而亟需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和严加规范。

第三,对“耶诞节”流行起重要推波助澜作用的厂家和商家,应充分挖掘中国诸多传统节日所蕴含的巨大商机,积极营造传统节日文化氛围,合理创新传统节日活动形式。同时,不必因西洋有个“耶诞节”,中国就必须以孔子诞辰为中国“圣诞节”与之抗衡,但可以考虑将孔诞作为中国教师节,并尽可能使其变得既有神圣肃穆的节日氛围又有为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这将有可能成为校园内和年轻人有效化解“耶诞节”影响的一个重要举措。

第四,反思对宗教问题的传统认识误区,从正面意义上理解宗教的价值与功能,承认人的终极性关怀、超越性追求和团体生活、过宗教生活、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的内在愿望与合理诉求。因此既需要尊重中国的耶教徒等洋教教徒的宗教信仰,更需要合理挖掘佛教、道教等中国本土宗教的作用,尤其是需要充分发挥在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占据主干地位的儒学的宗教性社会功能,高度重视目前民间社会重建儒教的呼声与努力,积极推动儒教的重建与复兴。

第五,打破“古非今是”和“中劣西优”的文化偏见,改变“以今非古”和“崇洋媚外”的文化心态,对中国文化持以“了解之同情”与“温情和敬意”的立场,回归传统,承续斯文,创新与发展、恢弘与光大中国文化,树立中国人的自尊心和中国文化的自信心,重建中国人的信仰体系和意义世界。这将是一个综合性、长期性、艰巨性的文化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与全方位的积极参与。每个有着担当意识的中国人,都应自觉肩负起这一神圣的文化使命。

无论如何,问题关键在于国人是否能幡然醒悟,是否意识到了自己的文化集体无意识,是否有了走出此种文化集体无意识的自觉和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的决心和勇气、责任和使命。我们以为,中国人,应该而且必须朝此一方向努力!奋进!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书只代表署名者个人而不代表署名者所在学校的观点。

签名(依姓氏笔画排序)
刘冰雪    中国政法大学
张连文    清华大学
杨  名    中国人民大学
陈乔见    武汉大学
周锋利    北京大学
孟  欣    中国科学院
孟志国    南开大学
范碧鸿    中山大学
赵瑞奇    北京师范大学

注释一:本书由中国儒教网(www.zgrj.cn)、孔子二〇〇〇网(www.confucius2000.com)、原道网(www.yuandao.com)联合发布。

注释二:本倡议由上述三家网站发起,并统一负责对外进行答辩。联系方式:chinarujiao@163.com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6-12-28

附注:上述十位傻博士观点不代表老师傅立场。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6-12-28
以下是引用大阿福在2006-12-28 14:27:24的发言:

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
——我们对“耶诞节”问题的看法

..............................

说的很有道理,思考ing...

无论怎么都好...记着回家的路
级别: 总版主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6-12-28
以下是引用大阿福在2006-12-28 14:27:24的发言:

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
——我们对“耶诞节”问题的看法

比较接近滔叔的观点了。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6-12-28
你们都是博士!这十个傻子已经是网上的笑料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好吧,从今后别穿西装,别吃西餐,别看好莱坞电影。当然,博士们又会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哼哼。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6-12-28

其实我是院士...

无论怎么都好...记着回家的路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6-12-28
老师傅从来不过圣诞节,但是愿意“捍卫别人过圣诞节的权利”。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认证码: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