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有现代化的物质条件,而缺乏真正的现代化精神和文化,就不能构成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国家。”凭借《三峡好人》在本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斩获金狮大奖的著名导演贾樟柯,昨日(16日)做客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就《电影和社会的现代化问题》进行演讲。
演讲中,贾樟柯尖锐指出了当今社会文化和电影文化中的诸多局限和弊病,话锋指向眼下铺天盖地而来的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他称该片垄断数字院线放映的行为方式,与公平、公正、民主、自由的现代精神相悖,值得警惕和反思。
《黄金甲》垄断院线不公平
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克服自身文化缺陷的过程,因此,认识到自身文化中的局限尤其重要。贾樟柯以电影界的现状为例,认为缺乏一种公平、自由、民主的现代精神。
“现在最热的话题就是大片,什么是大片?大片就是一种动用堪称奢华的资本,动用包括政府资源、媒体资源等大量公共资源,甚至通过垄断发行、挤压其他影片的方式获得票房成功的电影。”贾樟柯直批《满城尽带黄金甲》此次垄断数字院线一个多月档期,称这种垄断方式非常不公平。据贾导透露,就因为《满城尽带黄金甲》强行垄断数字院线月余,导致原先打算以数字拷贝投放的《三峡好人》不得不改以胶片拷贝投放,使影片放映成本直接增加了70万元,最终他们只能在全国投放50个胶片拷贝。
贾樟柯呼吁,电影界需要大家尽量以公平、开放、自由的现代精神去做事,“当我们面对利益的时候,应尽力想到平等、民主、公正的原则,长此以往,将会为我们迎来一个更公平的环境。”
追逐大片是种逐权现象
针对目前社会上“一边狂骂大片一边却纷纷跟风追看”的现象,贾樟柯认为这恰恰反映了国民精神里普遍存在的逐权现象,是一种对权力的追随、对资本的崇拜。
“‘这是部大片,投资有几个亿!’这样的表述背后,体现的其实是民众内心深处有一种对权力的向往和追随,他们似乎认为自己只花了50块钱就去分享了那几个亿,以及这几个亿背后所代表的各种东西。”在贾樟柯看来,大片通常都有一种权力感,因为投资大、明星多、占用的公共资源多,媒体版面多,观众去追随,就是因为他潜意识里不希望自己被权力和主流抛弃。
贾樟柯认为,人们客观效果上对大片的追逐,非常值得敲警钟。因为电影资源原本就很有限,而有限的资源被几部大片占去绝大部分,艺术电影和中小电影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严重遏制,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电影生态,也会损害观众的利益,因为银幕世界必然更加单调,人们的银幕生活也会单调。
中国大片缺乏人文精神
“这是个娱乐生活过剩的社会。”对于眼下娱乐思潮泛滥的现状,贾樟柯流露出对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即便是小县城的书摊上也到处都是尼采、叔本华”的时光的美好回忆。
“至少那是个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很丰富的年代,人们有写诗写小说的热情,保有一种思考的习惯。”贾樟柯认为现代生活虽然看似信息丰富,但社会文化的总体特征却是娱乐生活过剩,人们正渐渐失去“思考的习惯和能力”,艺术的精神价值被严重忽略。对一些部门只顾建立外在的文化成绩,忽视真正的文化积累的做法,贾樟柯也提出了批评。
在贾樟柯看来,严重缺乏现代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中国大片,也是眼下泛娱乐思潮泛滥的一大例证。“国外的大片,包括《指环王》、《超人》,甚至《泰坦尼克号》,都包含着一种对人的存在和基本困境的追问,有某种终极意义的人文精神,但是中国的大片却只有动作,只有声光电。”他直指这些导演正以“追求大视觉,观众只要视听享受”作托词,为自己创作力、想像力的匮乏找借口。
在贾樟柯看来,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核中需要有对自身局限性不断进行自省和检讨的能力,这就是现代性。
台下
听众:您对改善目前国内的放映环境有什么样的建议?
贾樟柯:在法国,我十年前拍摄的《小武》还能在院线里放,可是在国内却没法实现。我希望能有专门放映艺术电影的艺术院线,给大众提供更丰富的银幕世界,但这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比如外国片引进仍然集中在一家公司手里,使得艺术片的片源远远不足以支撑一个艺术院线全年的放映,你光依靠本土十几二十部的艺术片哪里够?
高昂的票价已经使得看电影这项从诞生之初就与低消费挂钩在一起的平民化行为,一下子上升到了跟听歌剧一样的行为,一家人去看个电影,就得花两三百元,使得看电影变成了一件不轻松的事儿,这也助长了观众对所谓大片的“资本崇拜”心理,似乎只有投资2个多亿的影片更值得花几十块钱去看,而《三峡好人》就花了600万,还讲的是拆迁工人的事情,似乎花这几十块钱很不值。
听众:你怎么看“大片”的“大”?
贾樟柯:欲望大,泡沫大。那么大的投资,如果按照国民经济收入水平转换到国际上去衡量,那也是过于昂贵的投资,太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