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要塞“大水峪关”长城,隶属蓟镇。明朝是大规模修建长城的最后一个朝代,也是长城修筑工程技术较为发展的时期。明朝隆庆年间,蓟镇总兵是抗倭英雄戚继光。当时北方的彦达残部经常南犯京师,明王朝为了巩固北方边陲,就将戚继光从南方调到了北方,同蓟、辽、保定等边备兵部左侍郎谭纶一起整修西起居庸关,东至山海关的长城,整修后的长城,雉堞连峰,斥堠相望兵备大饬。大水峪关,关内有城,设东、南、西三门,派游击一人,守备一人驻守。大水峪关为明、清两代京师同往大阁及热河地区的交通要塞。此段长城东连密云县司马台,西接幕田峪长城。这一带山势险要,地形复杂,长城因山势而建。有的地方城、楼并建,有的踞险而简,只建楼未筑墙。城墙为岩石砌筑或为石基砖砌。城墙虽多为断壁残垣,但仍体现其古朴雄浑,巍然屹立的风姿。保存较完好的豆顶楼、西山顶楼、南崖顶楼和东山上的后凤楼、挥官楼及碾子楼等城楼,随历经几百年风雨沧桑,仍以其原始的古老风貌,成为人们寻觅中华古老文化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