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王朗推崇华歆的见识和气度,张华论王朗学的不过是华歆的形骸之外,相去更远。世间肯定华歆,而名士管宁与华歆同学,因为华歆看了一眼门口过的华丽官车,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
?? 人赞王羲之“飘如游云,矫若惊龙”。但是谢安的雅量、风度、镇定又使谢家远在王家之上。谢安一时为汉人之绝佳,安邦定国之才。出山之时遭隐士所讽,不惧巨浪狂雷的谢安此时也不免有惭愧之色。
?? 孔子要出书,满满几车的《春秋》之类的作品,却遭到老子的批判:“扰乱人心!”这个别人骂他“假圣人”,赞他“紫气东来”都不动心的老人被边防关令逼着写书,不写不准出关!老人被迫留下五千言,成了千古圣书。他老人家一开篇还非要说:“道可道,非常道”——我写出的这玩意就不是真玩意了。
?? 佛祖释迦牧尼说法几十年,大概是怕以后回大罗天见了其他圣人没面子,最后反复要说:“我几十年来可从来没有说法,谁要说我说了佛法,他就是诽谤!”——看样子是真急了。
?? 真人要无名,就喜欢回家养养猪,晒晒太阳睡大觉。幸亏还有一些俗人逼着他们出山、写书、讲法。他们千方百计要撇清自己——我什么也没干。我们才不搭理,一定要立碑修庙,把他们来个千古崇拜!
亡羊补牢,心修法门。
也许名利可以看淡,但中伤,漫骂不绝于耳时,被误解,被攻击时能心平气和,或耐心解释或安心接受,但心虚者耐不住这口气,也许真不为名但却图谋搞坏别人的誉,希望通过自己的有利辩解抓住别人的口角不放。更有甚者自己非认识到错将错就错,离谱狡辩,用意显然不服,也许曾在一个名利高度不在被人承认而担忧重重。
古之圣人尚且知道淡泊名利,而今之实际淡泊名利者又有多少。带口气上网争执不休,而不是合理的争论。争执与争论只一字之差其意义却相差万里也。
所谓争论者就事对事,争执者就事对人呀。因此修心者须时刻注意自己心性是否偏向争执,世间人无完人,若有者改之,无则免之。亡羊补牢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