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银行
  • 3371阅读
  • 31回复

2006夏杭州行之五-----西湖边(白堤、平湖秋月、孤山)

楼层直达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06-08-03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06-08-03

里面有熟人

级别: 论坛版主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06-08-03
追求新生活,追求新目标</p><p>义乌拉力赛车俱乐部QQ群:4642768
级别: 论坛版主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06-08-03
一大早大家都吃了没?

 "一楼风月当酣饮,十里湖山豁醉眸。"这副楹联说的就是杭州西湖著名菜馆――楼外楼。她坐落在景色清幽的孤山南麓,面对淡妆浓抹的佳山丽水。这座已有150多年悠久历史的名菜馆素以"佳肴与美景共餐"而驰名海内外。
    
楼外楼菜馆始建年代有清道光、同治、光绪三说,一般多认为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一说比较可靠。此楼业主是一位清朝的落第文人,名叫洪瑞堂。他与妻子陶氏秀英自双亲亡故后由绍兴东湖迁至钱塘,定居在孤山脚下的西泠桥畔,以划船捕鱼谋生。因夫妻双双是从鱼米之乡的绍兴而来,在烹制鲜鱼活虾方面有一技之长。先是捕鱼虾选佳者烹制出售,后来想到西泠桥一带无饮食店,便在略有积蓄之后开了一片规模较小的菜馆,当初仅是一处平房,地处六一泉旁,位于俞楼与西泠印社之间。
   
 菜馆的命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店主从南宋诗人林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中得到启发而取为"楼外楼"。另一种说法是因菜馆建在近代著名学者俞曲园先生俞楼前侧,洪瑞堂就到俞楼请先生命名,曲园先生说:"既然你的菜馆在我俞楼外侧,那就借用南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的名句,叫做\'楼外楼\'吧!"这两种说法都为菜馆增添了文化情趣。

猜猜这是干吗用的?
慢慢体味生活,好好珍惜幸福。:)
级别: 论坛版主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06-08-03
孤山南麓———西泠印社和俞楼中间一棵女贞树下一处普普通通的草坪里面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郭孝童原名郭金科,清朝,钱塘人,15岁那年,康熙五十三年,大火连绵十多里差点连县衙都被烧毁。吴越王宫和南宋皇宫都被大火烧毁过。明代万历甲寅年的那天晚上,家里失火,郭金科自己逃出来了,发现母亲仍在屋内,又纵身跳进火里去救,街坊邻里拉也拉不住,第二天早上,大家发现母子双双遇难,紧紧抱在一起,分也分不开。此事不仅感动了当时的杭州市民,官方也作出了反应,御史闻之,命葬之孤山,表曰郭孝童墓。此事在《明孝友传》有所记载。
慢慢体味生活,好好珍惜幸福。:)
级别: 论坛版主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06-08-04

在西湖白堤的尽头、西泠桥的南侧,孤山南麓六一泉旁,有一幢两层三开间的中式楼房掩映于绿阴丛中。便是一代国学大师俞樾的旧居,人称俞楼,门牌为孤山路32号。院内曾叠石成峰,花木扶疏,小池湛波,亭廊毗接,书香浓郁,清幽雅洁。有人曾为俞楼题联云:千古一诗人,文章有交神有道;五湖三亩宅,青山为屋水为邻。

关于俞楼,不得不说两个人。一是一代国学大师俞樾;二是俞樾曾孙、当代著名文学大家俞平伯先生。

    在白堤的尽头,俞楼深处,这两个人的气息、文采和思想境界,都已依稀,却又都无处不在。虽然人已去,楼已空。都说行到白沙堤尽处,居然人尽识俞楼。说起来,这应该是俞楼旧时的盛况,今日走进去,自然是少了几许热闹,多了几分清静。

    背依孤山崖壁,面临西湖碧波。虽然占尽了西湖风光,如果不是文人雅士,也仍然不会选择这样的地方居住吧。旧时的热闹是诸如徐半农、章太炎等名士书话其间、高谈阔论的情形。所以俞楼才成了江南文化的一个象征性载体。楼亦如此,是因为这西子湖畔的风物?是因为那些流涟西湖山光水色的学者的笔墨和足迹?俞楼是俞樾众学生为先生筹资而建的,山水与人文的联系,自古总是不断。


 俞楼,既然是文化的象征,自然是文人才可以亲近的,象我们这样的匆匆过客,凭楼吟不出诗句,依楼听不到书声。记得早年读俞平伯的《西湖的六月十八夜》时,就已经在想象俞楼景象,想着读书人都该去俞楼,体会一番俞楼多举贡,盛誉江南学界的风光。西湖与俞楼、俞楼与西湖,少了俞楼里众学子的笔墨精神,也许也会少了几分文化气息,引不来多少游客的追寻吧?

    以我的粗浅,断不敢称俞樾为先生,读《春在堂全集》我不够博学;即使俞平伯也不敢,我喜欢读他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喜欢读他从别样的视角解读红楼的论述,却如何也不能得其中的真谛。

慢慢体味生活,好好珍惜幸福。:)
级别: 论坛版主
只看该作者 22楼 发表于: 2006-08-05

OO要骑车,这次就没再上西泠印社,一路赏着湖边美景就到了西泠桥边的孤山公园西门,这儿现在将杜月笙的旧居改成了中国印学博物馆。


新建的中国印学博物馆位于西泠桥东面。全馆面积有一千三百平方米,馆名由赵朴初题写。主馆前竖有四点二米高的被誉为天下第一印的汉白龙印钮章馆标。
主馆设有历代玺印厅、篆刻艺术厅和书画厅,以实物展示了我国印章与印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展出珍品达六百件之多,其中有罕见的先秦陶拍、封泥、秦汉古玺绝品;还有存世最早的明代顾氏集古印谱和明清以来各印章艺术流派大师的原物、原作。此外,还结合西泠印社社史厅。回廊亭阁、馆社相连,使优雅的印学博物馆与西泠印社原有的人文景观融为一体。

慢慢体味生活,好好珍惜幸福。:)
级别: 论坛版主
只看该作者 23楼 发表于: 2006-08-05

西泠桥头南朝名妓苏小小墓被老爸带人在文革期间砸了以后,经两位浙江省人大代表致信杭州市领导,建议予以恢复。墓地按旧貌复原。复建的苏小小墓亭位于西泠桥西北侧的慕才亭内,亭柱上刻上众多著名书法家的12副楹联,是西湖风景区里柱联最多的亭子。

杭州自古多情,闻名于世的三个爱情故事,白娘子与许仙、梁山伯与祝英台、苏小小与阮郁无不使我们感动。然而《白蛇传》、《梁祝》毕竟都是传说,历史已经无法考证。能考证的只有苏小小,一个活生生、凄婉婉的钱塘姑娘……小小生活在距今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南齐时候,是一个能诗善画,才气超人的女子。自古道:“青楼女子重权贵”,但苏小小却不是。她洁身自好甚得时人尊敬,小小死后三天,经小小资助过得鲍仁科场高中,专程来感谢小小援助之情,获悉小小死讯,将其葬于西泠桥畔,并在墓上建亭,取名“慕才亭”。 我们目前看到的并不是苏小小的原墓,是2004年市政府为保护、恢复西湖的历史风貌重建的。它由六根四方柱支撑,亭高3.15米。墓直径2.6米,圈高0.9米,用泰顺青石并以传统雕琢加工而成。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珮。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慢慢体味生活,好好珍惜幸福。:)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认证码: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