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银行
  • 3384阅读
  • 30回复

我的西藏之旅连载之三

楼层直达
级别: 进取会员

        今天上午我应昆明老年车友协会的邀请,去座谈了我们这次的西藏之行。我的话才讲了5分钟。马上有人起来发言反对我们的冒险之举。说老年人的旅游应是享受型的,为了家人反对冒险。当然也有不少人对我们此行很感趣,问这问那,跃跃欲试。其实是人各有志,相互不必勉强,燕雀有燕雀的乐趣,鸿鹄有鸿鹄的志向。讲起探险之旅,我们实在是不算什么,在拉萨,我们还遇到一伙从上海骑自行车到拉萨的老年人,最大年龄者有75岁,那要有多么大的勇气。

       关于我的西藏之旅已经引起网友们的兴趣,有网友表示希望看到尽可能详尽的报导。我想这样办吧,我的文章尽可能详细,但如有不尽意的地方,可以充分发挥网络的互动优势,提出问题我来回答。

连载之三:滇藏线、川藏南线之路况

       此处所说滇藏线和川藏南线是指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德钦—芒康—左贡—八宿—然乌—波密—林芝—八一 — 工布江达—墨竹工卡—拉萨这一线。但由于从大理到德钦段路况非常好,从林芝到拉萨的路况也很好,不用赘述。因此我叙述的重点将是从德钦到林芝的这约1000公里路程的路况。 这段路程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五点:一是地势险要,高低落差非常大,车辆在高山深谷间行进,不断地翻越高山和下山坡。为什么会如此,因为这段路的地理位置跨越横断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横断山从云贵高原跨入青藏高原,而念青唐古拉山则在青藏高原之上,这两座山脉在西藏境内由于上了青藏高原,其海拔都非常高。在云南和西藏境内有三条大江卧趟横断山脉其间,这三条江是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山和江的关系是两山夹一江或两江夹一山,所谓深谷就是这些大江之所在。山岭与河谷高差在1000—2500米。我们从直滇藏路和川藏南线到拉萨就要跨越这三条江。我们在刚进入德钦的时候就越过金沙江。公路自德钦之后就在澜沧江边行走,也就是在峡谷中行走。到了盐井,开始爬山一直爬到海拔3780米的西藏昌都地区的芒康县。从芒康就开始下坡,一直到澜沧江边,此时海拔只有几百米,过澜沧江大桥后又开始爬山,这回要连续翻越海拔4358米的脚巴山、海拔5008米的东达山和海拔4839米的业拉山。业拉山就是怒江边上的大山,过了业拉山口一直下坡,此坡被称为99道弯(其实只有78道),下到了海拔只有几百米的怒江大桥。此大桥地势险要,有武警把守,不许照像。有人计算过,从业拉山口到怒江大桥垂直落差有2500米。到了怒江横断山结束,过了江就进入念青唐古拉山脉了。又开始爬山,一直爬到海拔3900多米的左贡县和然乌镇。此时从德钦到然乌已经走了近700公里了。我们同行记忆,从八宿到然乌的路就是柏油路面。我清楚记得,从然乌到波密的150公里是二级路面,非常好走,此路沿帕隆藏布江走,江水是从然乌湖发源,清沏无比,道路两旁风景特别好,可以说是西藏景内风景最好的地区之一,有“西藏的瑞士”之称。但是烂路的恶梦还没有结束,过了波密又要过被称为天堑的麦通路段了。二是地质情况较差,此段虽是214国道和318国道,但和内地公路相比更像是顺山而修的简易公路,路面宽狭不等,宽的地方很宽,狭的地方难以错车。地质疏松,特别容易塌方。一塌方就要阻断几天的交通。但是明显看得出来,此路也是下了不少功夫的,在不少容易塌方的地方修了长距离的明洞。而有些路面特别危险,例如从波密到林芝中间有一段路(具体是从通麦到排龙的17公里路段),地质状况非常疏松,被称为“死亡路段”,随时都有塌方的可能,必须快速通过。。(我们是5月21日下午5点钟通过此路段,从24日起此段路封闭到6月4日,如果再晚两天,我们就要被堵在这里,此次西藏之行可能要泡汤)。因为路段地势险要,地质情况差,所以这1000公里的路段的大部分的养路都是武警负责。一旦发生塌方部队调动快,清通起来效率较高,养路武警驻地称为兵站。三是穷山恶水,除了少数地方(例如然乌至波密段公路)风景特别好以外,大多数路程段的山体高大而又寸草不生,村落肮脏贫穷,感觉特别不好。三是道路凹凸不平,车子跑起来特别颠簸,对汽车的避震是个巨大的考验。我这张车的避震还可以,但后备箱的车锁被震坏,遗失随车财物,右后门玻璃的电动升降机被震坏,车窗关不起来。四是时有落石散落于路面上,这样的落石非常影响行车速度,跑快了就会划底,我的车子的油箱就是被这样的石块划通的。有时为了保护车子,不得不放慢车速,有时还得放一个人在前面捡石头。五是灰尘特别大,原来在没有走川藏公路之前以为我的轿车的防尘还可以,没有发现什么不足之外。这回在滇、川藏路上一跑,才知道其防尘根本不过关,尽管车窗紧闭,车内仍然充满灰尘,跑一天车下来,个个变成灰老鼠,车内到处是灰。整个路段跑下来,感觉艰险困难,不愿再走第二遍,这是我们回程决定走青藏路的主要原因。

       关于照片,我用八百万像素照的,图片容量每张都在2.5M左右,太大。我试着发一张,不知成功与否?如何缩小图片容量,以利于在网上发表,请网友们教我一招。

图片一:芒康县觉巴山上 的川藏路 (6月10日左右,昆明有一行六辆车由滇藏路进藏,在此图片所示路段遇塌方,只好打道回府。)    

图片二:碎石路面之一

 

图片三:碎石路面之二

 

图片之四:碎石路面之三—我车通过通麦天堑的老虎咀

 

 

图片五:碎石路面之四—进入通麦天堑的必经之路通麦大桥

图片六:再发一张觉巴山的照片,这是一段著名路段,不少杂志都拍过这一图片,它的位置就在图片一所示地点的对面。

 

图片七:然乌段公路的美景之一,像不像瑞士

 

图片八:然乌路美景之二—帕隆藏布江

 

@GjWeOj]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24 9:14:49编辑过]
级别: 白虎长老
只看该作者 30楼 发表于: 2006-06-28
顶!!!!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级别: 进取会员
只看该作者 29楼 发表于: 2006-06-25
因超过此帖时限,不能重发图片,只好将此连载重发,请注意收看。
级别: 进取会员
只看该作者 28楼 发表于: 2006-06-25
佩服!顶一个.
级别: 进取会员
只看该作者 27楼 发表于: 2006-06-24

螺丝钉先生所言有理。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26楼 发表于: 2006-06-24

长期生活在高原的人,因为代偿作用,血液中有更多的红细胞.

红细胞的功能就是携带氧气的,所以他们的身体已经适应了缺氧的环境

从他们的面夹上看到的高原红就是这个体现

.......而游客不可能在很短时间内骨髓造出过多的红细胞

所以,,我们低海拔的人,在氧气稀薄的地方,肯定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吸氧了

一定不能冒生命危险去硬撑,万一出现了肺水肿是非常之可怕的

琴棋书画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七事都变更,柴米油盐酱醋茶..
级别: 总版主
只看该作者 25楼 发表于: 2006-06-24
以下是引用ywjhuan在2006-6-23 20:17:14的发言:
    如果你要在西藏生活,依赖吸氧解决高原反应确实不可到。但像我们这样的旅游者,在西藏的逗留是短暂的,最多一二十天就过去了,一回到内地低海拔地区就等于回到了大氧仑之中,天天都吸氧了。如果有强烈的高原反应,硬撑着不吸氧,会不会造成更严重的问题呢?我想还是吸氧为好。

也有道理~
纷纷万事 直道而行
君阁车友全国QQ群:426784983
级别: 进取会员
只看该作者 24楼 发表于: 2006-06-24
    如果你要在西藏生活,依赖吸氧解决高原反应确实不可行。但像我们这样的旅游者,在西藏的逗留是短暂的,最多一二十天就过去了,一回到内地低海拔地区就等于回到了大氧仑之中,天天都吸氧了。如果有强烈的高原反应,硬撑着不吸氧,会不会造成更严重的问题呢?我想还是吸氧为好。 MEQ :[;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23 23:14:16编辑过]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认证码: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