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银行
  • 1066阅读
  • 4回复

手机取代唱机

楼层直达
级别: 荣誉会员

(下文是我昨晚贴在“色影无忌”音响论坛的。文字略作润色。)



报载,超女冠军李宇春已然签约唱片公司,即将发行单曲。不过,不是唱片,而是手机铃声。原因:盗版太狠,不敢出唱片。

想听李宇春?去付费下载吧。

长此以往,手机大概要取代唱机,成为主流音乐载体了。虽然手机音质比唱机差得远。

不过,音乐早就成为大众消费品。对大众来说,音乐“有个响儿”,图个热闹就够了,音质的追求?适可而止罢。有多少人买上万元的音响?即便买了上万元音响的,有多少人愿意张张都买进口正版唱片?盗版唱片是正版的十分之一价格,而音质差别并没有十倍之多。

激光唱片卖得热门,于是盗版也跟着凑热闹,再后来,md就出来了。可以自己在家复制唱片。不过与大众口味相比,MD依然是音质讲究得过头,成本比盗版唱片没多少优势,所以虽然新潮,却没有普及。

紧接着,mp3出来了。这是真正的免费午餐。音质比md还要差,但是胜在便宜方便。网上音乐资源浩如烟海,在搜寻冷僻版本方面,比买唱片轻松多了,而且多半免费,或者价格低廉。受此诱惑,我认识的一些发烧友也放下架子,乖乖买了iPod,从国外网站下载某年某月的歌剧演出的历史性现场录音,灌进他们的小匣子里去。

mp3音效不好吗?顾不上那么多了。对待便宜货,人们多半愿意降低对品质的追求。

从激光唱片面世到现在,不过十余年光景,但是音乐载体的变迁已经经历波峰到波谷的转折。八十年代末期开始,激光唱片的普及,不但让流行音乐更加蓬勃兴旺,而且也带来了古典音乐的短暂繁荣。很多在黑胶盘和卡式录音机上播放效果不佳的体裁和作品,比如低音大提琴作品,比如打击乐,都成了畅销天碟。

然而好景不长。过于贵族化的发烧热潮并没有持续多久。盗版唱片降低了发烧的门槛,也毁掉了古典音乐唱片工业的商业生机。最后连强悍的流行音乐也不能幸免于难。

看看中国流行乐坛这几年半死不活的样子,就知道了。mp3加入了盗版唱片的破坏大军阵营。廉价的,质量粗糙的音乐载体,象古代的蛮族,在文明社会中长驱直入,先是彻底埋葬黑胶碟(LP)和大影碟(LD),接着把激光唱片(CD)打得落花流水。

眼看着,我猜MP4也要把DVD打败了吧?

笑在最后,笑得最好。手机很快要取代MP3的风头了。李宇春的歌声将只能在电话机里听到。

并非每个人都愿意用牺牲品质来追求廉价。少数发烧友将固守激光唱机的阵营。就象少数顽固派继续坚守黑胶碟和胆机一样。然而,这是一种可悲。正统文化已经变成了精英文化,昔日的大众娱乐即将蜕化成小众的猎奇和怪癖。审美情趣在一步一步倒退和搁浅。无所顾忌成了无所追求的托词。


直说了吧,想买激光唱片的要趁早了。因为很快,激光唱片就会变得又少又贵了。事实上,这种蜕变,两年前就已经在古典音乐唱片中悄然完成。亏了上帝保佑,那时我在国外古典音乐网站上读到了好几篇关于这种趋势的分析文章,于是大量购进,“备战备荒”,“广积粮、不称霸”。事实证明,此举非常英明。现在,你走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甚至香港,还有多少店铺在一本正经地经营古典音乐唱片呢,还有多少店铺能够让你足不出户,在品种齐全的古典音乐唱片货架上挑来挑去呢?更不用说那些硕果仅存的唱片的价格了。

再说回手机铃声。

不知道李宇春对于她的歌声只能通过手机播放,是否感到遗憾。手机铃声依然停留在好玩而不是好听的阶段。尽管它已经非常丰富,你听过的几乎所有世界名曲,都可能在某个路人的手机里响起来。

当然,音乐本身也是用来让人玩的。

前几年,最新型号的手机曾经以一项功能作为招徕:让你自己谱写手机铃声。当时我的一只西门子具有这种功能。某个无聊的下午,我心血来潮,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把萧斯塔克维奇第一交响乐第二乐章的快板主题输入了手机。

然后听了好多遍。然后上网发帖子告诉网友。没曾想,很多人都尝试过这个把戏了。巴赫,海顿,贝多芬都是热门目标。但是过不了多久,就没人对此感兴趣了。因为这不是音乐,只是音乐的影子。

哪怕现在手机铃声已经音色繁多,有了和弦,有了节拍,还能演奏复调。反正,这辈子我是铁定只把手机当作手机的。现在我有点儿理解了切利比达奇当年的固执和保守。

因为他曾经蔑视地说,唱片只是音乐做成的罐头。
他还说,听唱片的感觉,不啻于抱着玛丽莲·梦露的照片上床。


假如老切利活到今天,看到人们将耳朵贴在手机蜂鸣器上听歌,不知道会怎样说。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5-11-25

(下文贴在某读书论坛。八月底的事情。彼时超女决赛热闹非凡。读书人也都掺合进来大唱赞歌。闲极无聊,我发文唱反调,跟那斑竹掐一小架。此文既出,立刻成为热门,我身后头一次不再孤单,有了众多拥趸和后援,还好那斑竹心胸开阔,毫不生气,文中两句话并被列为版头箴言,保持至今哈哈。)


《我也是:不、喜、欢!》


那天晚上“钉在沙发”里两小时,没能做到“四小时”。因为我、不、喜、欢!这次碰巧跟杨早站在一条沟里了。

  如果因为不喜欢超女,就被归入精英,哪怕这是骂人,我也乐得其所。如果林黑不发文,我猜别人也不会发文。读书者说于是就可能保持纯粹和唯美。当年麦田里的守望者喜欢用这个评价来赞美“爱乐在线”。林黑既然发文,我也乐意小小奉陪一下,让这里的异见声音不至太微弱。

  李宇春不单是中性,干脆就是反串。周笔畅也不遑多让。二人活脱脱日本动漫里走出来的少年形象。可惜唱功不敢恭维。李宇春简直辱没“音乐学院学生”的称谓。无论从古今中外任何歌唱标准来说,这个评价都不算刻薄。台风和歌路完全照抄瑞奇·马丁,然而西班牙语太差。连英语也没到达开口唱歌的水准。她压根儿还没弄明白什么叫做切分音呢。哈哈。周笔畅的歌喉比李宇春好多了,懂得变化共鸣位置,尤其咽音学得很像样,这一招历来是星海音乐学院的王牌。她的问题在于音域实在太窄,为了掩饰高音不足,一方面猛攻周杰伦,另一方面用假声。可惜她的周杰伦,唱不出男性的刚硬和虚无(凑巧我不久前听过《黑色幽默》原作),而假声的音量又明显偏弱,与她嗓音原本的浑厚丰满不相称。

  三位佳丽中,真正的歌手,确实只有张靓颖。她的开场曲《采槟榔》原本是烂俗的口水歌,不过这女孩子聪明地在节奏上大作文章,把它当作布鲁斯来唱。不知道是老师教会的,还是她自己的即兴发挥。做到这一点需要有相当的西洋音乐功底。果不其然,后来的几首英文歌让我大惊失色。骚灵、节奏与布鲁斯、驾轻就熟,装饰音用得天衣无缝,比李汶更李汶,风头直逼当年的玛丽亚·凯莉甚至惠特妮·休斯敦。听听她唱的爵士歌曲中那些低沉如母狮的吼叫吧。迄今我从没有在华人歌手中发现第二个例子。韩红和那英可以退休了。田震压根儿靠不上边儿。哪怕苏芮和张惠妹过来较量,相信也占不到上风。

  与李宇春相比,张靓颖歌唱优势如此明显,选票却只及前者一半多点。显然,这场比赛的胜负标准并不是歌唱。我又找了前一星期半决赛的录像来看,发现半途被踢出局的纪敏佳更为冤枉。她竟然既能唱蒙古长调,还能唱席琳·迪翁。中国所谓一线歌手,哪怕毛阿敏和韦唯站出来,敢唱《爱的力量》吗?只唱了区区一首《爱的奉献》,竟然也红了那么多年,实在太便宜这些御用女戏子。

  所以超女比赛,并不是歌唱比赛。只是借着卡拉ok的名义,给女中学生选美罢了。所以张靓颖没拿到冠军,也不算什么吃亏。因为站在台上,跟李宇春的玉树临风相比,她未免邋遢憔悴。跟周笔畅的时髦俏皮相比,张靓颖过于保守而平凡。至于纪敏佳,按照偶像标准衡量,这小丫头的确太胖了些,缺点儿骨感美。

  然而两位一身日本少男打扮、绝不肯穿裙子、并且一心模仿赵传和周杰伦歌曲的小女生,得了选美冠亚军,如果不引起舆论大哗,如果不引得“知识精英”纷纷出来口诛笔伐,倒可能是一件更加离谱的事情。

  我看到网上的乐观评价说,这证明了新一代年轻人在审美意识上的革命性叛逆。哈哈。好一场伟大的解放运动。

  一觉梦醒,我们忽然就由小女生们领导意识形态潮流了吗?

  殊不知,半个多世纪前,上海的闲极无聊的婆婆妈妈们,早已经在剧院里为了范派至上还是尹派至上而大打出手了。范瑞娟、尹桂芳是谁?去查一下google好了。中国女人,历来对女扮男装有特殊癖好的。这不是女人的错,而是男人的错。妇女被压迫太深了罢?她们对于男性美的理想要求是,英俊斯文而且丝毫不能有霸气。而中国礼教,历来并不注重培养绅士和骑士。我们是注重培养书生的,但是书生们读完孔孟八股之后,往往又将性感让位于迂腐。

  中国小女生,如今虽然会上网发帖子,也能听得懂R&B以及hip-hop,但是骨子里仍旧和妈妈外婆那一代一样,喜欢将书卷气放在她们的春梦标准的首位。李宇春的男子气概,决不是蒂纳·特娜那样的野性,也不是仙妮·奥康纳那样的激愤,同样也不是芭芭拉·史翠珊在《燕特儿》里的伶俐和执著。李宇春的气质,依然是传统的中国女人关于性感标准的梦想体现:清癯、体贴、中庸、毫无侵略性,跟《白蛇传》里的许仙并没什么不同。

  世道就是这样,只要有了气质,才华是次要的。中性是中庸的外在体现。而在普遍缺乏安全感的世道里,中庸有多可贵,中性打扮就有多迷人。林黑,她们这种老调翻新,有什么可值得我们跟着兴奋的?“精英”难道跟“小资”一样,如今也变成一句骂人话了?我始终觉得,跟着流行文化摇旗呐喊,不该是知识分子扮演的角色。你应该站到前面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25 14:03:11编辑过]
级别: 禁止发言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5-11-25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5-11-26

这个MP3和传统音乐载体之争有点象胶片相机和数码之争。


日本的数码相机,让中国一下子多出了不计其数的摄影爱好者。摄影是个不错的爱好,对人的审美情趣,价值观、热爱生活,乃至旅游等,好外太大,这点日本功不可没!


这两种俺觉得结果可能都是新科技产品更占优势,因为毕竟新科技产品更有商业价值,但老的还会存在相当相当长时间。


说起商业价值,我倒不觉得mp3会打击音乐创作,反觉得那些所谓音乐人有点死脑筋,其实这里关键的问题是要改变商业盈利模式,不要老是只会想卖唱片赚钱,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出唱片不用想赚钱,盗盗版也无所谓,名气大了,可以开演唱会赚钱,或是出广告,或是其它其它大把的以前想都没想过的赚钱方式


那个超女,我原来一直没注意,只是有一次看了个张靓颖专辑,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大阿福的赞美丝毫不过份!后来和其它几个比一下,发现长得也最PL,口水ing……


说来惭愧,其它几个超女,不知怎么阴差阳错,我至今还没有听过她们唱歌

级别: 白金长老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5-11-28
大阿福对超女的分析很透彻,确实,冠亚军唱的歌,不听也罢。这是我只看了最后一场决赛的感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认证码: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