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银行
  • 1952阅读
  • 22回复

大伙儿用功学蓝海战术,我读小说

楼层直达
级别: 荣誉会员

近日在上海出差,随身带了一本《达芬奇密码》。看得挺来劲的。


原本想带一本王安忆小说,后来想想,按照老习惯,带出来的书,如果路上看完了,就随手扔掉。那么,扔掉一本王安忆,未免有点儿可惜。所以就带《达芬奇密码》罢。这种书,看完就完了,没什么收藏的必要。


若干年前,王安忆还不像今天这么见报率高,尽管那时候她的《长恨歌》已经得了茅盾大奖。当时我买了一本《长恨歌》回来,结果欲罢不能,一口气读完。


然后就扔掉了。我不喜欢收藏小说。如今《长恨歌》已经拍成了电影,眼看着就要登堂入室,成为当代文学经典。于是有点儿后悔扔掉它。毕竟来深圳十年间,读过的小说大概不到二十本,其中好小说大概不到五本。


不过王安忆是个多产作家,还有好多中短篇我没读过。有些年轻时读过的,体会不深,比如《逐鹿中街》,讲八十年代上海一对中年夫妻貌合神离,在庸常的市民生活中暗暗较劲儿,互相斗智斗勇的故事。如今我也到中年,不妨再来读一遍。咀嚼别人的痛苦,可以获得快乐。这就是小说的麻醉效果。


还有《小鲍庄》,讲文革时插队知青的故事。当年我一个学文科的哥们儿,感叹说,王安忆不得了,《小鲍庄》简直不像女人写出来的文章。刀刀见血的深刻。然而我不是学文科的,所以一直懒得找来读。后来读了《长恨歌》,后来自己也到了“有点儿深刻”的“中老年”,所以觉得有必要读一次《小鲍庄》。


来上海之前的一个周末,我去书城买photoshop 攻略,顺便买了一堆王安忆小说回来。其中有《小鲍庄》,还有她近年的力作,《遍地枭雄》——讲一个劫匪与一个出租车司机的故事。


王安忆是讲故事的高手,这方面继承了另一位上海女作家,张爱玲的衣钵。但是与张爱玲不同的是,王安忆的小说并不容易拍成电影。因为她的文章中夹杂了大量的情境描写。比如《长恨歌》开篇,上海的鸽子们在灰蒙蒙的天空中飞翔,俯瞰底下的弄堂中天天发生的人间悲喜。


这种小说,大陆电影人没有魄力把它拍成电影。香港电影人有魄力,但是却有心无力。关锦鹏的电影版《长恨歌》完全糟蹋了这部小说。


如果有谁认为,看电影可以代替读小说,那么至少就中国电影而言,这条捷径走不通。


随着城市小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随着城市中产阶级的冒头,旧上海的风尚和情调成了大伙儿感兴趣的目标。上海式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大伙儿追逐品位的效法对象。深圳的孩子们争相学钢琴,深圳开始举办古典音乐演出季,深圳的上海菜餐馆价格贵得离谱——不就是墙上贴了一堆儿旧上海黑白照片吗?而香港人历来的上海情结,乘着大陆的这股风头,开始借题发挥起来。


李欧梵写了一本《上海摩登》,立刻在大陆小资圈子中成了红人。


关锦鹏拍完《红玫瑰白玫瑰》,又来了《阮玲玉》,接着就是《长恨歌》。不知不觉就完成了“上海三部曲”,尽管不怎么成功。


而另一位香港导演徐鞍华,则比关锦鹏行动更快,抢先《长恨歌》两个月,拍完了《美丽上海》。


2005年几乎要成了上海电影和上海小说年。


而在这场海派时髦的比赛中,上海人自己成了配角。《美丽上海》虽然没有高调宣传,不过却比《长恨歌》精彩,更象一个地道的上海故事。但是片中却没有上海人担纲主角。郑振瑶是上海出生的老演员,不过一辈子演艺生涯却在北京度过。最美艳的女主角用了台湾的王祖贤。男主角用了北京的冯远征。冯远征倒的确是才华横溢,身为地道北京汉子,却把上海小男人演得惟妙惟肖,连上海腔的普通话和切口都学到家了。


此刻从静安寺的楼房窗口看出去,外面的夜空飘着冬天来临之前的细雨。离开十五年间,上海已经成了一座基本陌生的城市。本地的百姓们依然在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中忍耐和等待,而外乡人的海上旧梦却刚做到最浓的兴头。



级别: 总版主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5-11-11

支持原创!尤其是大阿福的帖子更加要顶。


其实,我在读蓝海的同时也在读《三国》,一本读累了换另外一本。更准确地说,还要加上一项——在DNCC灌水!呵呵。这样轮换着,竟然就不觉得累了(以前也是用这样的方法来调剂脑筋的)。


说到蓝海,这是一部有关管理方面的书,我刚看完第一章,作者把管理学上的一些困惑摆了出来,比如说,为什么经典管理书上所提到的一些成功企业现在衰落了呢?差异化和低成本真的很难并存吗?创新真的有用吗?这其实也是我一直以来的困惑,只不过没有下大力气去研究它,去寻求它的答案。而蓝海,给出了一个新的角度,将以上困惑一一解答。具体如何解答,有兴趣的自己去看,这里就不说那么多了。


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发展的,管理学也一样。看蓝海,你可以把它当作学习管理的一门入门教材,可以从中吸取一些有用的理论和方法。但是,如果想读透它,你就必须有一定的战略管理基础,必须是看过过去的一些经典论著。我要说的是,它是一本充满专业术语的“枯燥”的书,虽然它引起很大的轰动,但它不是适合每一个人。所以大家不妨先下载来粗读一下,如果觉得有意思再去买来看。


我又想起当年读的第一本“枯燥”的书,如果没有当中精彩的案例,老早就扔掉了。蓝海也一样,里面的案例是绝对精彩的。这就好像《三十六计》和《三国演义》的关系一样,前者看着是枯燥的,但后者则可以作为前者精彩的案例。在管理学里,理论和案例相辅相成,否则没法看。


过去读小说我只看短篇,因为性子急,要我陪着时间慢慢等结果受不了,所以年轻时候长篇的东西基本上没看过(当然,三国除外)。最近才从书柜里拾起一些长篇来,掸干净上面的灰尘,算是读了一些,如《基督山伯爵》(谢老也在看,呵呵!),《教父》和《三国演义》。


小说的过程是丰富的,而意义是隐晦的,要思索以后才会有结论。理论书则是没有过程的(充其量只有少量的案例),而意义和结论是明确的。所以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然而,熊掌与鱼皆我所爱也!呵呵!

级别: 论坛版主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5-11-11

俺读小说有一大特点叫"囫囵吞枣"


什么中外名著,经典垃圾,红色黄色.凭兴趣而不加选择.看起来舒服的隔段时间再翻出来重读


特别在20岁前,几乎看过市场上所有80%的小说.而且养成了一个惊人的阅读速度,两天时间可以看完一部<水浒>而且还得花时间上课作业吃饭睡觉.


而且曾有过写小说的事情,记得最长的一部写了大约有二十万字,老爹的财务统计本满满写了六本,当时正是准备高考时间,被老爸发现后,全部付诸炉火,并将省下的篾片给我身上留下纪念.


现在的小说是在睡觉前的一个小时起催眠作用的.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5-11-11
好多年没看小说了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5-11-11
以下是引用谢老在2005-11-11 13:08:51的发言:


现在的小说是在睡觉前的一个小时起催眠作用的.




级别: 禁止发言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5-11-11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5-11-12
最进在看《我的奋斗》.................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5-11-12
以下是引用宇声在2005-11-11 16:08:09的发言:
最进在看《我的奋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11 16:43:44编辑过]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认证码: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