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3UGD@W
私家车太多,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意见屡见报端,舆论越来越不利于私家车。我的观点是:私车不私,姓“公”;公车不公,姓“私”;应该限制的是后者,而不是前者。 hzk cP
H\TI[JPAl
+HBd
%1
以北京为例,先看一静一动两个基本数字:北京市交通管理局2003年8月4日宣布,
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经突破200万辆;其中私人机动车128万辆。这个“公家”不便公布公车数量是多少,但稍作加减,即可推算:公车为72万辆。从静态上看,128比72,私家车多过了公家车,确实招人烦。但是再看一个动态数字,这个比例就反了过来:据《新闻周刊》2003年10月20日第152期披露,北京市行驶车辆中,公车与私车的比例是4比1。也就是说:公车以36%的静态比例,动态占有道路资源的80%,谁应该承担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责任? oH_;4QU4y
ZzSz%z_sE
O6LS(5j2
那些被拥堵的道路是谁出钱,出了多少钱修的呢?继续以数字说话,还是以北京一地私家车费用为例: ^zQ/mo,Z
wY[+ZT
Q o{/@
一、购置费,每车1万元,每年新增20万辆,总计20亿元以上。 &=] ~0$
vWzm@
{FeDvhv
二、养路费,每车每年至少1100元,总计14亿元以上。 #+Ir>GU
fInb[
cLpYW7vZ[
三、车船使用税,每车200元,每年2.56亿元。
_C%3h5
[A+
>^ {
"%`1]Fr
四、路桥费,每年每车500元,6.4亿元。 R/~p>apg8
q }i]'7
]FJjg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