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银行
  • 2974阅读
  • 16回复

瑞典铜管乐团

楼层直达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5-05-13

他们是瑞典最正统的音乐团体之一,已经有一百一十年历史,演奏技巧其实没得挑的,看他们吹喇叭一点不费力,简直就象是闹着玩儿。可惜当晚演奏的古典音乐,只有一首开场的罗西尼作品和一首二十世纪先锋派音乐,其它都是百老汇爵士乐和流行歌曲,或者爱尔兰踢踏舞曲。乐队对切分节奏的把握和各声部复调控制都很老练精确,否则不敢奏美国音乐。尽管对爵士乐的处理带有明显的欧洲风格,未免太斯文了一些。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5-05-13

随团还有一位老歌手,唱了两首烂俗的英文流行歌曲,《我的路》和《歌剧院魅影》选段。



在演奏格里格森的先锋派音乐时,为了调解气氛,专门让两个女孩子上台伴舞。这次我不拍舞姿了,专拍演员的脸。反正现代舞我也不大会拍,这次就只拍上半身吧,也许好评更多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05-13 09:10:31编辑过]
mg
级别: 论坛版主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5-05-13
以下是引用西溪在2005-05-13 00:38:54的发言:
原来海盗的衣服是这样的!



司马缸的马甲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5-05-14
有意思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5-05-14

看到昨天深圳报纸对于是次演出的报道,又令人哭笑不得。上次报纸介绍新版《白毛女》时,硬说是1965年版本,其实,除了音乐用了1965年的录音之外,舞蹈方面已经作了较大更新,加入了更多的西洋元素。此次报道瑞典马尔莫铜管乐团,胡扯得更加离谱,声称该乐团“用上了长笛、萨克斯等各种铜管乐器”。我特地仔细观察过,该乐团在演出形式上虽然搞了些新花样,却并没有采用长笛和萨克斯,而且,这两种乐器压根儿就不是铜管乐器!!!长笛虽然也是铜做的,却历来归入木管乐器,所以不被用在铜管乐团之中。萨克斯管,除了用于爵士乐队和偶尔在现代音乐作品当中客串一下之外,根本不用在铜管乐团和交响乐团之中。这就是深圳的媒体水平。文章最后又说,深圳市目前也开始兴起“铜管乐热”,有十几个单位组建了业余铜管乐团。哈哈。人家组建的其实是业余军乐团啊。这跟铜管乐团也不是一码事儿。军乐团里倒是允许用长笛的,不过军乐团只演奏进行曲,而且站着演奏,并且有列队要求。铜管乐团通常是坐着,对着乐谱,演奏曲目包罗万象,目前中国其实还没有一个真正的铜管乐团。尽管好多人能吹喇叭。

级别: 总版主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5-05-14

……尽管好多人能吹喇叭。

——这最后一句最入骨!

级别: 论坛版主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5-05-14
以下是引用大阿福在2005-05-14 10:14:47的发言:

看到昨天深圳报纸对于是次演出的报道,又令人哭笑不得。这就是深圳的媒体水平。


其实,大阿福有没有想过为普及深圳的音乐欣赏水平也尽点自己的力呢?DNCC的范围毕竟是有限的,其他媒体的力量还是远大于此的,将你点点滴滴的评述综合,已可让人受益匪浅,当然,真的要上得台来,怕也是要耗费一点精力的,这也许就缺了在DNCC的自由与随性了,总之,难两全是真!

慢慢体味生活,好好珍惜幸福。:)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05-05-14

几年前我曾经为广州一家经济类报纸主持副刊的古典音乐专栏,名叫《纸上谈乐》,每周一篇文章,虽然分量不重,但是到了时间必须交作业,让我倍感压力。那时候最害怕接到编辑电话。因为我还有本职工作要做,还经常加班。这种文章不能随便灌水,每一个典故都要精确考证,还要听大量唱片和音乐会,花出去的钱远远超出稿费。···三个月后我就撂挑子了。结论是,鄙人这辈子不能靠文章混饭吃。再后来又有几家报纸来找过,我口头答应,却一个字也不写。然后就安静了,从此彻底淡出文坛哈哈。(抓住机会,又亮骚一次)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认证码: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