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近200万关注者的投资人王冉熟悉西方民主,他不仅号召“传递正能量,不捐”,还提出自己的治理思路:“事故/灾难——封杀报道和评论——领导重视——工作到位——制度优越——大爱无疆——号召捐款,这路数过于老套了,像个过气的半老徐娘。作为市民,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有效的预警+高效的救援+宽松的报道和评论空间+对普通人生命的高度尊重+严格的问责制度+持续提升的防减灾能力。” !O.B,
vdo[qk\C
新媒体观察者魏武挥已经在“坐等诸如‘你才正能量你全家都正能量’的话语出现”,身处美国的专栏作顾猷则在微博中写道:“纽约市前年暴风雪,整个城市瘫痪。纽约市府立马遭到暴风雪一样的批评,批评来自社会各界,救灾不妨碍批评,边救灾,边批评。雪灾过后,一个接一个的调查组,一个接一个听证会,都旨在弄清政府有没有失职,哪里失职。没有宣扬所谓‘正能量’。在眼里不揉沙子的纽约人看来,盯住政府,就是最大的正能量。” "y`?KY$[N
I?:V EN:
这种“正能量”理论今晨更获得《南方都市报》的白纸黑字作证。显然,这家广东报纸也认为,死难那么多人的北京配不上“顶住最强暴雨”的标题,本省面对台风3死6失踪的数据需要配上“树啊!车啊!”的惊呼,只有全港无一死亡的邻居才有资格说一句“扛住最强台风”。在描述了面对“韦森特”台风的预警及时、防护措施到位后,记者更要强调:“尽管如此,民间仍有不少批评声音,不少市民抱怨台风过后,政府部门交通安排不力,‘等车等了两个小时’……港府一系列的应对举措被内地舆论所赞赏,但香港市民及媒体似乎并不买账。”所以,这篇港澳观察正式宣布“批评才是正能量”:“在港人眼里,港府做得好是应该的,批评和挑刺会帮助港府改进工作,。眼里容不得沙子的香港人认为,批评并非负能量,相反,盯着政府才是最大的正能量。” _,'UP>Si
]f\rB8k|&
同样请香港“优等生”站出来给内地官员作榜样的还有《人民日报》。继昨日传授“台风来袭,香港这样应对”的条款后,今天是《13年来最强台风渐离香港,城市应急管理思考仍在继续。面对灾害,人人都是决策中心》,包括“政府担责任:教育局发停课通知、民政署开放临时庇护所”、“企业真配合:允许员工提前下班,协助政府做好服务”、“市民警惕高:学校有危机教育,人人都知道8号风球、黑雨警告涵义”。 c[YC}@l%a
\gzNMI*
qv<VKJTi6]
《新京报》也跟了上来,继昨天提供记者对汽车落水后如何自救的试验结果后,今日社论正是以《人民日报》昨天那段“香港人更重视对意外灾害的防患于未然”为据,劝告“遇到极端天气尽量少出门,这听起来很简单的习惯,其实也是‘自救意识’的一部分。这种意识和如何破窗逃生一样,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乃至政府全方位的培训。有了应急避险能力教育,再加之慎之又慎的防范灾害意识,在突发事件中,最宝贵的‘第一时间’才会有更多的生机与转机。” jjwY{jV
%++q+pa
“这场暴雨后,我们期待城市的排水等基础设施能有所改进——与此同时,我们需要一场提升公民自救意识和能力的全社会都参与的行动。某种意义上说,提升公民自救能力,也是雨灾留下的宝贵遗产”——只不过,强调“市民警惕高”也有风险,因为这会被怀疑是政府在推卸责任。搜狐今日正有专题强调“面对灾难预警只是第一步,如何应对更重要”:“天气预报的准确度被人们广泛怀疑;四种颜色预警,老百姓也不懂是怎么回事……”这家网站引用“十问政府”的微博发帖,批评“灾难预警不应是政府的花架子,还应该有更积极的应对”,不仅是“糟糕天气时,球赛、演唱会本该叫停,学校应该关闭”,还包括“北京气象台虽然一天连发5条预警,但是并没有形成全方位的预警宣传,很多人甚至连预警都不知道。面对台风‘韦森特’,香港天文台相继挂出8号、9号、10号风球(热带气旋警告会每15分钟广播一次),所有警告信号都会在电视、广播、学校以及公共区域的醒目位置挂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