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银行
  • 2945阅读
  • 3回复

中国行政区划改革势在必行,全国将分50-60个省!

楼层直达
级别: 总版主

行政区划改革规划今年激活 关乎未来数十年布局
2004年04月01日 12:26
  中新网4月1日电 中国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司长戴均良在接受香港文汇报专访时透露,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总体思路可能是“缩省并县,省县直辖,创新市制,乡镇自治”,而增设直辖市一事只是理论研究与探讨,近期可能性不太大,并未到操作层面。



  报道说,中国行政区划改革规划今年将正式激活,未来两年,民政部等有关部委将对此进行专题调研,改革方案料于2005年完成。此项改革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影响之深无异于对中国现行行政区划体制动一场大手术。新规划将决定中国未来数十年的行政区域布局,是关乎中国政治、经济全局的重大战略。


  戴均良指出,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总体要求,应该是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与整个国家发展战略相配套,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逐步进行。总体思路可能是:缩省并县,省县直辖,创新市制,乡镇自治。


  其中,创新市制是重点,主要内容应包括:通过增设直辖市逐步划小省份;通过市县脱钩、改革市管县体制,减少行政管理层次;通过增设县级市适应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承接大部分农村向城市转移人口,并调动地方发展和竞争的积极性,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撤并乡镇是行政区划改革重要举措之一。民政部自1999年起推动撤并乡镇工作,目前已有25个省完成,共撤并乡镇7196个。今年还有6个省、自治区实施这项改革,撤并比例在15%左右。另外,另有部分省市小规模撤并工作今年也将进行,全国撤并乡镇工作预计今年基本完成。接下来,中国还将对规模过小的市、市辖区、县进行适当调整。目前全国20万人口以下的县、市辖区有720个,其中10万人以下的有314个,除少数边疆地区的市、市辖区、县不做变动外,其它地区符合撤并要求的行政区域都应推进这项改革。


  中国现行行政区划建制一般有四个层级,即省→市地州→县→乡镇,而西部少数边远山区在县与乡镇之间还设有县的派出机构——区公所,东中部地区的一些乡镇则在乡镇与村之间设管理区或办事处,形成了五级管理层。管理层次之多,居世界之首。戴均良指出,有些省已经具备了直接领导县的条件,地级管理层可以逐步撤销。目前福建、江苏、浙江以及湖北等省已经激活了试点改革,探索性地赋予县以地级市的管理职能,收到良好效果。


  分省、缩省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问题。戴均良认为,省的规模过大,既不利管理,对国家长治久安也没好处。从中国国土面积和人口考虑,中国设50个左右省级政区比较合理。戴均良同时强调,缩省虽然有必要,但一定要等政治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条件成熟时才可以进行。从中国目前国情出发,重新进行大规模分省不现实,既会影响社会稳定的大局,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行政管理成本。


  另外,面对升格直辖市的诱惑,内地很多经济发达城市均跃跃欲试。深圳、大连、青岛等市将被升格为直辖市的说法在坊间流传已久,近来呼声渐高。戴均良指出,经济指针并非唯一条件,增设直辖市应考虑三方面因素。


  一是区域布局要合理,新直辖市应该是大的区域里的首位中心城市,有足够发展空间。应与原有直辖市有一定距离,否则浪费资源、增加内耗,抵消和减弱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


  二是人口不宜少于200万人,否则难以形成区域政治中心的地位,这是一个城市经济社会效益的基础。


  三是应有较强的经济实力,经济总量应高于全国大城市平均值,财政至少能够自给自足,这也是保障中央财政调控能力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这三个条件全部具备才能设立直辖市。此外,如因政治、经济或军事的某种特殊需要,具备其中一项条件的城市也有可能升为直辖市。


  戴均良指出,中国现行行政区划改革和完善的方向是调整幅度、减少层次、增强活力。而增设直辖市无疑是划小省份、减少层次的最佳模式。据有关统计,从总体上看直辖市的发展速度不仅快于省辖市,而且也大大快于省。如直辖市的GDP是省的平均数的3倍以上。


  然而,中国作为全球人口最多,面积第三的大国,一级政区的数量与其它国家相比明显偏少。如果中国一级政区目标定位在50个左右,那幺在现有基础上就可再设16个省级政区。从区域经济中心布局考虑,最少的方案也要增加4个直辖市,即在东北地区、华中地区、华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各设一个直辖市。


  戴均良说,增设直辖市可采取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方案,即整体规划全国省级政区布局和直辖市布局,成熟一个设立一个,条件好的副省级市可先行一步。同时,从划小省区的战略需要出发,在地广人稀的西中地区也可培育大中城市,特别是省会以外的特大城市。


  今年44岁的戴均良,自90年代中期参与中国行政区划高层管理工作,长期致力于城市发展和地方行政体制研究,是这一领域知名的中青年专家。(钟雪冰)

美丽湛江我的家 呼号:BG7JMI 中国移动:137 909 63766 QQ:455506113

级别: 总版主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4-04-29

中国行政区划改革势在必行(综述)



由于,中国在2010年以后才能实现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现在是不完全的市场经济),
并将延续相当长时期(日韩现在仍是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
中国至少应在2030年以后才能真正实现市场主导的市场经济。
因此,中国城镇体系的构建主要靠政府的推动。

目前,世界经济总值的3-5%可产生一个世界城市,
根据中国的国情,
中国应打造以北京、上海、香港、武汉、重庆五大世界城市为中心的城镇体系。
其中北京。上海和香港将在2030年左右建成世界城市,武汉和重庆可在2050年左右建成世界城市。
由于人口在200万以上的城市才能有合理的财政支撑,
所以中国省级行政区的合理规模应为2-3千万人口(既能有合理的财政支撑又可以现实三级行政)。
为此,应将中国划分为六十个左右的省级行政区。
省级行政区的管理为:省级政府——各市县(县级)——各区镇(以后也要撤掉)。

省区划小后,撤销地级政府,乡级办事机构(撤销乡政府)由县级派驻,
全国实行中央—省级—县级三级行政(早期加乡政府为四级),从而真正实现小政府、大社会。

行政区改革的步骤是:先易后难,先规划布局后逐步调整,先省内后省间,由下而上,由实而虚。

小省不仅有利于防止地方势力过大,有利于维护中央权威和祖国统一;
而且有利于最终实现中央—省级—县级三级行政(早期加乡政府为四级),从而真正实现小政府、大社会。

全国实行中央—省级—县级三级行政(早期加乡政府为四级),从而真正实现小政府、大社会。
这是精简机构的必要措施,取消瓶径便于管理和发展,杜绝资源的浪费。

这有利于中国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和行政扁平化:
世界城市(五大中心城市)——国际化大城市(各省会城市)——全国性中小城市(各县市区)。

为协调发展三大城市群(最终建成五大城市群),国家应设立三个“都”!

“都”为副总理级(直辖市为省级),具有协调周边省市的权力,但没有直接管理权,这与以前的大区设置不同。同时对特别市的周边行政区也作些相应的调整。具体是:

一、设立北京都(首都)——将廊 坊 市、张家口市并入北京市。同时调整周边行政区:
1、设立大连直辖市——由大 连 市、鞍 山 市、丹 东 市、盘 锦 市和营 口 市合并组成。
2、设立青岛直辖市——由青 岛 市、潍 坊 市、烟 台 市、威 海 市和日 照 市合并组成。
3、设立燕山省——由秦皇岛市、唐 山 市、承 德 市、朝 阳 市、葫芦岛市、锦 州 市(不含黑山县。北宁市)和赤 峰 市合并组成;省会是秦皇岛市。

二、设立上海都——将嵊泗并入上海。同时调整周边行政区:
1、设立南京直辖市——由南 京 市、扬 州 市和镇 江 市合并组成。
2、设立苏锡直辖市——由苏 州 市、无 锡 市和常 州 市合并组成。
3、组建江北省————由泰 州 市、南 通 市、盐 城 市、徐 州 市、连云港市、淮 安 市和宿 迁 市合并组成;省会泰州市。
4、设立杭州直辖市——由杭 州 市、嘉 兴 市和湖 州 市合并组成。
5、设立宁波直辖市——由宁 波 市、绍 兴 市和舟 山 市(不含嵊泗)组成。
6、组建江东省————由温 州 市、台 州 市、丽 水 市、金 华 市和衢 州 市合并组成;省会温州市。

三、设立深圳都——将东莞并入深圳。同时调整周边行政区:
1、设立广州直辖市——由广州和佛山(不含高明)合并组成。
2、设立中山直辖市——由珠海、中山和江门合并组成。
3、设立岭南省————由惠州、韶关、河源、梅州、汕尾、汕头、潮州和揭阳合并组成;省会为惠州。
4、组建新广东省———由肇庆、清远、云浮、高明、阳江、茂名和湛江合并组成;省会为肇庆。

为推动区域和城乡统筹,
加速行政区划改革的进程,
国家应首先重点扶持十大省会候选城市。

这十大省会候选城市是:

徐州(可能为黄淮省省会)、驻马店(可能为淮西省省会)
宜宾(可能为剑南省省会)、宜昌(可能为新湖北省或三峡省省会)
怀化(可能为湘西省省会)、赣州(可能为南山或五岭省省会)
桂林(可能为广北省省会)、湛江(可能为广南省省会)
厦门(可能为闽南省省会)、齐齐哈尔(可能为兴安省省会)

候选条件主要是:
1、所在省人口较多(4000万人口以上)。
2、距现有省会较远(200公里以上)。
3、能使省会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较为均衡。

主要依据是:
1、要实现区域和城乡统筹,就必须有现代化的中心城市,而一个城市的有效辐射范围不会超过200公里。
2、现有的中心城市大多为省会城市,设为省会也是加速城市发展的有效途径。
3、分省是加速中心城市形成的有效途径,但要遵循先培育中心城市,实现中心城市的事实辐射后再分省的原则(以避免弱弱合并更弱的不良后果)。

为加速省会候选城市的发展,国家将重点建设相关的七大铁路干线:
1、沿海铁路(含东北东线);2、沿江铁路;3、洛湛铁路;
4、福贵铁路(福州—赣州—郴州—桂林—贵阳铁路);
5、渝厦铁路(重庆—怀化—衡阳—赣州—厦门铁路);
6、广宜铁路(广州—贺州—桂林—贵阳—宜宾铁路);
7、南蚌铁路(南阳—驻马店—阜阳—蚌埠铁路)。

另外,在党政人才、基础设施、科教设施和发展规划等方面也给予相应支持。

行政区划改革应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即:城市化;
而,城市化的关键是农民进城问题(农民变为市民)。

现在,农民进城却需要跨越三道坎:

一、就业。解决农民进城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1、增加就业总量。发展第三产业是增加就业总量的必由之路,而第三产业的四驾马车——社区服务业、产业服务业、公益服务业和城市服务业的发展均依赖于城市的结构和规模。只有市区人口规模达到30万人以上,且每个社区(住宅区)人口在一千户(或三千人)以上,才能有较发达的社区服务业;只有市区人口规模达到100万人以上,且产业相对聚集的城市,才能有较发达的产业服务业;只有市区人口规模达到200万人以上的城市,才能有较发达的公益服务业,否则,将产生腐败或服务不足(这就是中国不少地方产生腐败的深层原因);只有人口规模达到300万人以上的城市,才能有较发达的城市服务业(如地铁和航空等)。给某些群体优惠政策的做法,只是给这些人争夺其它同行或替代品行业岗位的优势而已,不会增加就业总量。
2、降低就业成本。主要是降低择业成本和交通成本。要降低择业成本,主要是要增加择业渠道、规范中介服务行业等;而要降低交通成本,主要是要合理规划国家的城镇体系(因为一个城市的有效城乡辐射半径不会超过200公里),当前最重要的是发展交通,尤其是沿江铁路和渝厦铁路,降低农民进城的交通成本。
3、提高农民素质。主要是加强农民的职业培训以及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防止下一代返农)。

二、住房。解决农民进城住房的主要途径是:
1、大力发展中低价位房和廉租房。中低价位房是面积较小或地处近郊(交通应方便)的住房,而非中低质量房。
2、房地产的建设和交易均应实行一税一费制。有利于公众监督和降低收取税费的成本。
3、完善金融服务功能和体制。建立方便快捷的多品种购房贷款服务。

三、市民身份。解决农民进城后的市民身份,主要途径是:
1、身份确认实行落地原则。
2、所有市民的待遇均一律平等的原则。

城市化的主要内容是:人口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和国家城镇布局的合理化

美丽湛江我的家 呼号:BG7JMI 中国移动:137 909 63766 QQ:455506113

级别: 总版主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4-04-29
这个人吃饱了撑得,又要出多少贪官!
纷纷万事 直道而行
君阁车友全国QQ群:426784983
级别: 总版主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4-04-30
以下是引用石河子在2004-4-29 15:09:18的发言:
这个人吃饱了撑得,又要出多少贪官!

恐怕是以考虑权利管理难度的问题,否则也没必要区域划分。现在的省都太大了。

美丽湛江我的家 呼号:BG7JMI 中国移动:137 909 63766 QQ:455506113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认证码: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