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银行
  • 1537阅读
  • 4回复

[转帖]你知道多少“汽车术语”?

楼层直达
级别: 总版主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丁之方
2007年8月14日 星期二

10年前相比,如今在中国想当一个令身旁各色人群都能够认可的“正宗车迷”实在难度很大。除了孜孜不倦地钻研各种层出不穷而且变化多端的新车资料以外,一个最基本的难题就是熟练掌握各种行业专用术语,而且绝对不能够只说出一个简单的名词,必须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以本人的经历来看,大约在上世纪90年代网络还不怎么发达的情况下,那些最新的资料往往是来自由奔驰、通用总公司寄来的新闻夹,于是一本工程学专业词典是必备的。另外,还不时有机会收到类似于“Car & Driver”这样的专业杂志,那就必须努力弄明白“over Steering”、“kick down”之类与驾驶有关的术语的正确含义了。好在那个时代许多翻译名称都没有正规化,写出或者说出一些模棱两可的词汇来似乎并不会引起同行太大的反响,即便有人注意到也不会有比较恶意的嘲讽,大家一般习惯做一些善意的提醒,至多不过是默默无语在心里窃笑。久而久之,也生出一些应对新名词的方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沿用英语名称。如从80年代中期开始奔驰一直在大力推广ABS系统,虽然一开始还有编辑要求将它写为“防抱死刹车系统”,但今天大家肯定已经习惯了直接称它“ABS”。

虽然汽车技术的发展,使得每隔一段时间大家都必须学会或者熟记一些新名词,如眼下德国大众在极力宣传的DSG(Direct Shift Gearbox)——双离合自动变速系统等等,但这毕竟不是十分复杂的事。而且只要上网稍微搜索一番,就不难查到有关名词的详细解释,甚至还附有十分直观的图示。问题是如何理解或者解释这些名词,尤其是结合着具体车型来谈论技术方面的问题。

就拿一个本人十分熟悉的事情为例:早在一汽奥迪A6上市之初,我受邀先期为该车写试车报告,当时就注意到所谓的“激光焊接”问题,厂方的工程师给出了一系列的前后对比资料证实了车辆强度确实比原先老式的点焊有所提高,但在我印象里这只是不为普通消费者了解的“看不见的”提高内部质量细节问题,没有特别在文章里加以强调。前不久,看到有人在网上说,点焊因为密度等方面不同最终强度可以超过激光焊接,看起来还是出于对汽车制造非常精通的人所言。顿时吃了一惊,然后仔细回想我近六七年来很少与人谈起类似于激光焊接这样的专业问题,更少在自己文章里提及,许久之后方才释怀。作为一个没有直接受过汽车技术专业训练的车迷,对于专业问题我是一向小心翼翼不去随便触及的,只愿意转述专家权威论断。只是到了今天我突然发现自己已经越来越没有办法判断,那些在网上言之凿凿的人是不是真正的专家,所以也只能将一些疑问记在心里,更加不轻易发表意见。

问题是如今的中国,人们对于汽车越来越了解,因此对于那些深奥的专业问题也越来越难以完全回避。如汽车的碰撞保护与安全问题,网上可以看到众多专家在推崇“软”与“硬”两个完全相反的理论,而且各个都显得非常懂行,论点、论据非常雄辩,让关心人身安全的人倍感困惑。道理始终弄不明白,只能够搜集一些实际发生的案例,结合网上看来的理论自己独自分析,然后小心地说一些自己的看法。

其实,我个人希望那些在网上争论不休的权威专家们,遇到难以说服对方的问题时多讲些实际的原理,再举些生活中发生的案例与之相对照,这样也许能够让更多的车迷能够看懂甚至接受自己的理论。本人觉得最难接受的是先给对方一个“汉奸”或者“X托”的帽子,然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似乎不是在讨论问题,而是在游戏斗嘴,实在不像是个专家,或者至少是有失专家的风范,最终听众与读者会离之而去的。

纷纷万事 直道而行
君阁车友全国QQ群:426784983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7-08-14
刹车、油门、转向灯。。。。。。呵呵。。我知道的还真不少哩!
琴棋书画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七事都变更,柴米油盐酱醋茶..
级别: 支柱会员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7-08-15

 

级别: 青铜长老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7-08-16
haha我还知道离合哩~~~~~~~~~~还有倒档!!!
级别: 宝石长老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7-08-18
一切为了小LP。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认证码: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