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银行
  • 1312阅读
  • 3回复

2007,品质化竞争下的“凯美瑞”疑问

楼层直达
级别: 新手上路
2007年,中国汽车中高级的豪门之战将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大众、通用、本田、丰田、日产等合资厂都没有公布新车计划,这也就意味着,在这个级别的竞争将由简单的销量的量化竞争转入更复杂也是更考验合资品牌综合能力的品质化竞争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将是中国汽车在入世五年后的竞争升级的必经之路,它将全面检验上述几大品牌厂家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三者良性循环的整体效果。而以大众、通用、本田为首的老牌合资车厂无疑有着在中国本土市场上的先天优势,他们是中国汽车市场全面开放的受益者,同时也是中国汽车市场和汽车理念以及汽车生活的拓荒者。他们在拥有巨大的市场保有量的同时,也创造了适合中国国情的营销模式、成熟的经营理念和完善的服务体系。因此,在品质化竞争时代来临的时候,他们有着领先一步的可能。

    也正因如此,中国汽车市场的后来者似乎心慌得“黔驴计穷”。

    也正因如此,我们完全可以理解广州丰田某高层在苦等7个月,获得6万台凯美瑞销量后对07年15万销量的展望: “明年中高级车市场没有新款上市,凯美瑞仍然是最新的一款,所以,我不冲刺谁冲刺。”像极了周润发的一句话:成功,我才刚刚起步呢。

   从06年5月到12月,重要的不是6万台凯美瑞的销量,重要的是安全起飞了,像凯美瑞这样的澳版“佳美”,安全起飞比什么都重要。一个连ESP和发动机盖、发动机底板都不配备的20几万的车型,用第一场胜利向世人证明:我行的;一个在上市四个月就遭遇召回危机却仍然加价高达几万的新车用15万的计划表达:我重新上路了。

    这足够了,对中国汽车,如果贪婪,那是你的错。

    但我们对凯美瑞的品质疑问是:你是想占一个山头,还是想建立一个王朝?你看过把水泊梁山称作“王朝”的吗?

    疑问一:品牌能代替品质?

    凯美瑞最值得反复炫耀的是什么?当然是“源于佳美,高于佳美”的口号。

    暂不论凯美瑞是源于澳版的佳美而非北美版佳美,单从06年的北京国际车展上,丰田中国事务的副社长稻叶良晛对媒体的采访中可以看出丰田在中国市场依然是一副显摆的高姿态。当其他跨国汽车豪门都表示了要开发和推出中国消费者真正喜欢和需要的车型时,稻叶良晛却一再的强调和念叨“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汽车市场”这句话,并在谈话中多次表现丰田在北美在日本的强势地位,却对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和服务上只字不提,对于为何要在推向中国市场的产品全线改名疑问中,稻叶良晛先生更是表示是为了突出丰田的全球品牌身份。可见丰田所谓的中国战略不过就是为了抢占中国市场的这块大蛋糕而已,至于产品是不是真正优质?是否真正为中国消费者服务这可能就另当别论了。

    其次,从2006年12月15日,J.D.Power 亚太2006 年中国新车质量调研(IQS)报告正式公布显示,在这项2006年7~9月间在中国22个城市的7148名新车车主调查中。号称“2006最值得期待车型”的凯美瑞于6月17日高调上市,当属本次调查车型之一。但稍加留意大家就会发现,一贯在宣扬“品质卓越”和“质量稳定”的凯美瑞,按理新车品质应在“前三”之内,但实际上在调研结果中却难觅踪迹,占据前两位的是雅阁和别克君威。其中雅阁变速系统一项就则获得了消费者的最高评分。

    世界的真相就是“比较”,借韩寒一句名言:CK内裤OK内裤就是不一样。

    疑问二:15万销量背后是什么?

    当广州丰田给凯美瑞在2007年制定了年销售15万辆的计划的时候,已经证明凯美瑞被利欲熏心了。

    有媒体报道,因为06年广州丰田的120家经销商是2006年最为暴利的一年,6万辆的销量中,每家经销商的平均销量达到500辆,以每辆新车1万元左右的销售利润和平均1.5万元左右的加价利润,开业半年多的广州丰田经销商平均利润达到惊人的1000万元以上,绝大多数的广州丰田经销商在半年多的时间内已经把1000多万元的 4S店建店成本回收。而据业内人士透露,广州丰田给旗下经销商的单车返点达到前无古人的15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广州丰田经销商单车利润是1万元的销售利润+3万元左右的返点+平均加价2万元的“加急费”,最终一台凯美瑞将为商家带来6万元左右的回报,以每家经销商的平均销量达到500辆计算,开业半年的利润将是在3000万元以上而不是保守的收回建店成本的1000万元。难怪当凯美瑞上市的时候,上海还有经销商的店面都没建好就已经开门接客,接受预定;难怪广州丰田对“饥饿营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全然不顾消费者的投诉和不满;难怪广州丰田可以那么肯定的认为,让现有的经销商吃饱穿暖之后,经销商肯定和广州丰田同仇敌忾,一心杀敌。

    在商言商,厂商追求利益最大化本不可厚非,但全然不顾市场规律和消费者感受的利益只能是短期利益而非长久之计。在市场培育、品质化管理、售后体系的完善和规范上,广州丰田的厂商却鲜有这方面的措施和宣传。凯美瑞15万的销量是个看上去很美的计划,但是,如果这个计划仍然是建立在追求高额利润的基础上,任何的粉饰和美化都是多余和空洞的。

    姚雪垠的《李自成》给过我们一些指引,在中国,任何一支最终未能成事的部队的关系进程都是这样:从揭竿而起到初获胜利,从高洛山一十八骑到白马河溃不成军,从柳暗花明到吸引各方豪杰共同发展,最后到“老八营”这样的嫡系部队与牛金星献策、李信红娘子间的对峙、仇杀。

    疑问三:凯美瑞什么时候敢于面对?

    作为一个新成立的汽车厂家,有着什么样的社会责任感和赋于消费者什么样的安全感直接决定着这个厂家的前途和命运。如果连自身的缺陷和失误都不敢面对,以上两点就只能被大家诟病而成为笑料的谈资。

    凯美瑞似乎正往这个方向发展。

    据《新京报》06年8月18日报道,从7月27日开始,凯美瑞的车主陆续接到经销店的通知返店检修。有广丰经销商表示,此次检修是将固定轮速传感器(此轮速传感器与车辆ABS系统集成)的两个螺丝做了更换,并增加弹簧垫片。广州丰田售后部门否认此为召回行为,并将之定义为“售后服务项目”,因为目前并无事故报告,这两个螺丝即使不更换也不会导致安全问题,若螺丝出现松动,ABS警示灯会亮起提示车主,新出厂车辆已经对此做了更改。

    消费者对此的质疑是:不是说没有安全问题吗?为什么不能以书面的形式告知广大车主为何要更换螺丝以及具体检修内容呢?没有什么质量安全问题为什么却要偷偷更换?为什么不能光明正大的以正常维护为理由而进行?国家质检总局说了不论是返回也好,正常维护也好都需要向车主发送具体的检修通知?何况谁都知道更换ABS的螺丝和增加弹簧垫片绝不属于普通的维护保养范畴,本着为客户负责的要求,更加需要向客户发送检修通知。

    至今,广州丰田没有任何形式的答复和解释。

    2006年9月2日,一个消费者驾驶刚刚购买的丰田凯美瑞的司机,在一条乡间公路上,与一辆迎面驶过的农用运输车相撞,凯美瑞的前部严重毁损,由于安全气囊爆裂,导致驾驶员当场死亡,副驾驶员重伤,事发后车主与丰田凯美瑞洛阳4S店进行了通报,该店表示与丰田凯美瑞总部进行联系,但时至今日凯美瑞厂家没有任何答复。由此,有网友评论,质疑美瑞赖以吹嘘的保障乘员安全的大卖点:GOA安全车身,认为GAO车身的制造,需要采用大量的高强度,高弹性钢板,这样的钢板只有宝钢能够少量生产,大部分还需要依赖进口,而有着70%国产率的凯美瑞显然有偷工减料之嫌。

    在凯美瑞遭遇的“螺丝门”和“撞车门”事件中,我们关注的不是是事件本身,而是广州丰田隐晦的态度和遮掩的姿态。在追求高利润的同时,广州丰田是不是也该追求一下社会责任感和对消费者的安全感,毕竟,召回和车祸事故是每个车厂都要必须面对的“功课”,如果连这基本的修养都没有,还有什么资本在2007的中高级车市里叫板?

    以上三个疑问,与其说是我们对凯美瑞的疑问,不如说是我们对2007年中国汽车品牌在品质化竞争道路上的质疑。希望这样的质疑同样为在这条道路上奔跑的大众、通用、本田等以警示,如果能够在2007的年末收获在这条路上的信心,也许后年就将收获市场的信任。对凯美瑞,也同理可证。

 

级别: 论坛版主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7-01-24
枪的厉害,SB也厉害,忽略
级别: 总版主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7-01-24
说这家说那家,其实大家都差不多。归根结底还是国内法规不完善、监管无力度。
纷纷万事 直道而行
君阁车友全国QQ群:426784983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7-01-25
以下是引用石河子在2007-1-24 13:06:16的发言:
说这家说那家,其实大家都差不多。归根结底还是国内法规不完善、监管无力度。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认证码: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