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银行
  • 2473阅读
  • 17回复

[转帖]来自太平洋,看来态度转变了,估计拿钱了,石兄那天应该把这个不要脸的狂扁一顿。

楼层直达
级别: 白金长老
试车地点
沈阳
试车时间
2006-07
天气情况
多云/阴
路面工况
沥青路面
车辆提供
东南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试车人员
石城
试驾车型

东南三菱蓝瑟1.6L自动豪华

市场报价
12.28万
编辑短评
 √:外观、内饰设计运用了很多流行元素,整体风格更具活力。
 ×:动力、操控较过去的菱帅没有明显提升。

  [前言]“枪骑兵”是以前进口三菱Lancer的中文译名。相比之下,在国内,“蓝瑟”似乎更加耳熟能详。经典的车型,加上这样如雷贯耳的大名,是过去东南菱帅热销的源动力。三菱入股东南汽车,真正意义上的三菱“蓝瑟”轿车正式上市,标志着东南汽车的生产模式由过去的两岸合作,开始走向国际。然而,这首次国际合作背景下的产品又带给了我们多少新鲜的血液呢?

国台湾地区虽然没有独立的汽车品牌,但却有着对于汽车文化的独到见解和品位。国外的一款车型拿到台湾生产后,进行因地制宜的改款是必需的,这一点与内地颇为相似。我们在这里姑且不去讨论这些改款是否画蛇添足,我们所关心的是,在引进,或者说合作的过程中,我们是否有哪些不应该拿来的拿来了,哪些应该拿来的但却忘记了。

  此次东南三菱蓝瑟的试驾活动选在了位于沈阳的棋盘山。多弯的山道对于蓝瑟的操控性、动力性和舒适性都是一个良好的检测。考虑到蓝瑟上市后的市场定位(主要定位于普通家庭,30-40岁人群),我们选择了蓝瑟1.6L自动豪华型作为此番试驾的重点。

 

  走到一排蓝瑟的面前,中央硕大的三菱车标告诉你,以后不会再有因为换标而在车辆年检前犯难的事情发生。蓝瑟的前脸确实感觉比原来的菱帅更具气势。但如果你环顾一周也确实会发现,这肯定不是那款经过台湾改进的8代三菱Lancer。不用对比轴距,不用拆看悬挂系统,更不用检查发动机舱,侧面由菱帅继承下来的那熟悉的线条足以说明一切。也许小改款的事实让不少忠实的三菱车迷倍感失望,但盲目的全盘否定也未免太过感性。对于目前的国内市场,应该本着适合的原则,技术过剩所带来的苦果也已经被人尝过,但究竟什么样的车型才真正适合中国市场,是厂家所要进一步去揣摩的事情,我们无需在这里多费笔墨。

话题回到蓝瑟的外观上,虽然成员舱的线条改变不大,但外观依旧被引入了许多新的设计元素。尤其是前脸,因为它与原版的8代Lancer实在太过相似了。无论是鹰眼晶钻头灯,还是富有三菱家族特点的前散热格栅,都与国外的新款车型保持着“同步”。相比之下,尾灯则更多的显出了中国版“Lancer”的独特之处。尾灯的整体形状与过去区别不大,但内部各种车灯的组合形式发生了变化。其中以圆形后雾灯为中心,转向灯、倒车灯、LED刹车灯成发散状顺序排列,原来位于后车牌左右的银色反光板这次也被挪在了尾灯组当中。这样的改变使得其从尾部看来较过去更具活力,但它同样没能表现出原版车那种简约而又经典的感觉。与克隆的前脸相比,这多少让人有点遗憾。

 

 

蓝瑟外部采用了大量的镀铬部件修饰,而位于前门防擦条上方的“Sports mode”字样似乎表明,蓝瑟在升级后主打中级家用车市场的同时,并没有放弃自己原有的运动特质。车门把手依旧采用原来的扣拉式,没有引入结构简单且更加可靠安全的外拉式把手。而全系采用隔热染色玻璃,却也对得起蓝瑟10-12万余元的价格。最后,我在这里还要提及一下蓝瑟的外部做工。整体来说蓝瑟的质感强于菱帅,而在一些细节的把控上,东南汽车日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至少发动机舱盖缝隙不均匀,前后车门接缝过大这些问题不应该出现在这样一款中级轿车上。

 

 

如果你开过菱帅,那么当你坐进蓝瑟,就不会感到太陌生。熟悉的色调、熟悉的方向盘、熟悉的仪表板、熟悉的变速器档把都与过去的菱帅无异,只是其中很多部件如今已被钛银饰条或镀铬外衣包裹,不再光秃秃的见人。内饰主要的变化来自于中控台,椭圆形的出风口略显俏皮,就连原本方方正正的音响,如今也开始略带弧线,融洽地被整合在了中控台上面。当然,原先设计很不合理的前杯架,现在依旧放在那里,如果放上两瓶水,那它们将会给你操控音响主机造成很大的不便。在人机工程学方面也许厂家该多下点功夫,那怕听一下车主的反馈也好。让笔者更不解的还要说蓝瑟的空调系统。现在蓝瑟所装备的,是通过三个旋钮控制温度、风力,以及出风位置的半自动空调。虽说在整个试驾过程中感觉空调的工作效率还算不错,但要知道过去装在菱帅豪华版上的可是带有液晶屏的全自动空调。这是否是为了节约成本的考虑呢?是否是三菱标示所要付出的代价呢?


内饰显得十分简洁


严重妨碍音响操作的杯架

  原本全白色的仪表板这次改用灰色作为底色,弱化了运动感,但变得更加清晰易读,也与整车内部色调相统一。驾驶员头顶的遮阳板仍然简单,或者说简易,化装镜只配给副驾驶的成员。蓝瑟的音响系统中,主机改用单CD加收音机的组合方式,放弃了如今很少使用的卡带。扬声器依旧采用原菱帅顶级版本中的6喇叭设计,高音被分离出来,至于前门三角窗位置。后面的扬声器则仍位于后风挡下方,这对于车内整体声场的营造,以及后排成员的听觉感受势必产生影响。从音质上说,蓝瑟内部的扬声器在表现力上较以前没有什么飞跃。而从成本上分析,原纸盆式扬声器结构应该被保留了下来,这种扬声器通常表现得比较中性,在高中音上表现尚可,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需要。但或许由于功率相对较小,频响范围所限,这套原车音响在表现力上缺乏激情。


蓝瑟仪表盘

 
蓝瑟的空调与音响系统

 
既不中看又不中用的硬币槽

蓝瑟的内部空间表现出上代日系车的结构特点——头部空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尤其是后排,笔者1.78米的身高坐在后座上,头部几乎碰到车顶。不过可以看出,在车身结构无法改变的情况下,这款蓝瑟车的设计师还是把舒适性放到了很重要的一个位置。我所试驾的这款蓝瑟,全车座椅均由透气皮质包裹,表面略有些滑,但比较柔软。正副驾驶座位不能对腰部进行调解,但座椅本身能够为驾乘者提供一个比较好的支撑。驾驶员座位采用6方向手动调节,高度调节时略显吃力,驾驶者如果是女孩子可能颇要费一番功夫。靠拉杆操纵的座椅靠背在调解过程中可以明显的感觉到每一个角度的卡槽,与德系车比较惯用的旋钮式靠背操作方式比起来,拉杆式操作更加方便,但在角度的选择上要有所牺牲,寻找一个合适的姿势需要一定的时间。此外,前排座椅的头枕除了高度可变以外还能前后移动,紧急状态下可有效保护驾乘人员的颈椎不受损伤。

 
头部空间一般 座垫向前延伸提供更好的腿部支撑

 
前后迎宾踏板

  蓝瑟的内部装备,除了刚才提到的单碟CD以外,还有电动天窗、四门电窗、电动外后视镜,和中央门锁。其中4门电窗只提供一键到底功能,不具备一键到顶;电动外后视镜可以加热去除雾气和露水;而车门不带自动落锁功能,是否可以后期在4S店调试出来不得而知。

打开蓝瑟的发动机舱盖,整个盖子十分厚重,甚至让你在单手托起时感到费力。而那个发动机舱盖支架则显得过于单薄。由于外形变化的需要,发动机舱两侧向内收紧,左侧的玻璃水箱和右侧的电瓶相应内移。整个舱内最惹眼的还属印有三菱LOGO的发动机罩,由此带来的整体感和视觉冲击不言而喻。

 

 

  此次试驾的棋盘山地区,均为新修的柏油路面,不过20多公里的路程中,囊括了蜿蜒曲折的山道、坡道,以及可以尽情加速的笔直道路。坐在车内,打着发动机,久违的三菱4G18发动机在怠速状态下有略微抖动,但很静。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款发动机经过了重新调教。不过无论是从厂家公布的发动机工况图中,还是在实际的驾驶过程中,都很难感觉到它与从前的4G18有什么区别。要知道其100匹马力、130余牛·米的动力输出,在同级别发动机中并不占明显优势。特别是面对拥有可变正时气门技术的发动机时,无论在技术水平还是动力表现上都有些捉襟见肘。唯一的优势还是经济性,不管怎么说,在没有诸多先进技术武装的情况下,手动档的蓝瑟等速油耗达到4余升,确实很不简单。相信这也是这款发动机到今天还拥有顽强生命力的原因。这与蓝瑟实用的定位保持着一致,我们固然希望4G93这样相对先进的发动机更多的装备我们的轿车,但购车成本和使用成本的增加不能不加算进去,毕竟这些是步入高油价时代的我们所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做如此草率处理的还有花冠

级别: 白金长老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6-07-13

按下换档按钮,将变速杆拉向D档,一字形排列的档位十分顺畅。车辆起步也比较平稳,既没有猛窜,没有迟疑,此时转速保持在2500转左右,感觉整车动力比较充沛。然而当转速继续向上提升,车子的加速度开始放缓,而此时发动机的动力储备也开始出现不足。待到一条直道,继续深踩油门,当转速达到4500转的时候(按照厂商提供的数据,这一转速阶段是发动机扭矩输出的峰值),发动机已经开始发出声嘶力竭的响声。虽然这时的加速性确实较之前强出不少,但可以想见在高速上超车时并不轻松。相比之下,还是中低转速爬坡时,蓝瑟表现得更加出色。而这样的动力特征在日常的城市道路中使用再合适不过了。

  蓝瑟的前后悬挂依旧采用前麦弗逊加后多连杆复合式独立悬挂,这样的结构对于抑制转弯时车辆的侧倾很有帮助。也许是为了保证蓝瑟这样一款家用轿车的乘坐舒适性,其悬挂调教的相对较软,在通过一些沟坎时,整个避震系统较好的吸收了来自地面的颠簸,与此同时蓝瑟还保留了一些路感,以不失运动性。说到运动性,我们在山路上已较快的速度行驶,转弯过程中感觉方向盘十分沉稳,让人很有信心,只是前面提到的悬挂稍有拖累,造成车头的指向性不是很强。在做一些激烈运动时,蓝瑟的车身侧倾比较严重,但笔者也清晰地感觉到,经过进一步强化的CAE车体在整个过程中保持着它的整体性,让你感觉到车辆完全在自己的把控之中。

 

  SPORTS-MODE手自一体功能的INVECS-II智能型变速箱不是什么新鲜东西。90年代中期,三菱将其植入到Lancer体内。菱帅引入国内后,这项技术也被一并带来。虽然海外已经发展到了INVECS-III无级变速系统,但INVECS-II也依旧在包括日本本土在内的一些车型上使用。INVECS-II变速箱的最大特点莫过于其对于驾驶者驾驶习惯的自适应能力。在笔者高速跑完后半段路程,转而开始继续下一圈试驾的时候,明显的感觉到变速箱换档时机被刻意后延。此时动力才被彻底的压榨了出来,提速的连贯性和顺畅感明显好过之前。变速箱的学习的过程不光来自于驾驶者对于油门的控制程度,还有踩煞车的力度和频率也会一起被记录下来,必要时还可以靠发动机来辅助制动。

 

  蓝瑟的手动变速模式整体感觉很不错,这也包含进了它的智能化。如果不是车速降到很低或转速高到有可能损害发动机,它是不会对你的换档行为作出轻易干涉的,这与许多车辆里面形同虚设的所谓“手动模式”比起来要更加善解人意。

最后解释一下这款车的安全装备。蓝瑟全系装备了四轮碟刹,14寸的轮毂以及成本限制阻碍了它使用更大的刹车盘,不过目前这套刹车系统足以应付4G18发动机所带来的牵引力。蓝瑟的ABS采用了BOSCH的产品,不过没有EBD这样的辅助系统,在一些特殊路面状况下可能表现要差一些。而智能型双SRS气囊这次也装在全部四款车上。

  综上所述,东南三菱的蓝瑟应该算是一款称职的家用中级轿车。车辆的动力、操控、配置虽然都不是很突出,但却协调统一,充分忠实于“实用”这一造车理念。眼下,“传说”中的日系五小生——马自达3、思域、蓝鸟、花冠加上蓝瑟,都已经齐聚中国,一场厮杀在所难免,况且现在国内市场远远没有五小生这么简单。东南三菱手中的这款蓝瑟能否禁得起车市的洗礼,还要等待市场的考验。

  外观多图:

  

  

  

  

  

  

 内饰多图:

  

  

  

  

  

  

  

[ 综合点评 ] 实五星为1分,空五星为0.5分,每项最高5分

类型
评分
一句话短评
外观
★★★★
外形的改变还算成功,运用了国外新车型的设计元素。
内饰
★★★☆
内饰的用料及做工较以前有所提升,但仍须改进,拉手和手套箱不带阻尼。
动力
★★★☆
低速爬坡表现不错,高速有点力不从心。
操控
★★★
车头指向性一般,悬挂偏软,转向不足明显。同样来自于台湾的Maxxis轮胎抓地力一般。
制动
★★★★
四轮碟刹表现很出色,没有装备EBD是一个遗憾。
工艺
★★★☆

整车工艺还有提升空间,例如接缝的尺寸控制。

平稳
★★★★
车身空气动力学部件会对高速时的车身平稳起到一定的作用。
售后
★★★★
现如今菱帅的保有量已不小,大部分零部件与之通用的蓝瑟维修因此方便许多。

级别: 禁止发言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6-07-13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级别: 总版主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6-07-13
应该PK一下~~ 这篇报道相对比较专业~
纷纷万事 直道而行
君阁车友全国QQ群:426784983
GL
级别: 热心会员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6-07-13

无论怎么转变都没有两位斑竹形容的这么好啊

看两位斑竹里面的帖子,把ls的动力形容的天上有,地下无

还是比较喜欢这种比较中肯、中立的评价

级别: 热心会员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6-07-13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6-07-13
缺乏激情的评价:)

东南汽车俱乐部QQ群号码:3048536
级别: 论坛版主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6-07-13
以下是引用GL在2006-7-12 22:34:00的发言:

无论怎么转变都没有两位斑竹形容的这么好啊

看两位斑竹里面的帖子,把ls的动力形容的天上有,地下无

还是比较喜欢这种比较中肯、中立的评价

请你认真看过我和石头的评价再说话

不要在这胡说八道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认证码: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