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银行
  • 5729阅读
  • 17回复

漫谈发动机点火能量---原创

楼层直达
级别: 黄金长老

eJxw) zd7  

mZSD(  
';3{T:I  
c~z82iXNO  
NQBpX  

$"+djI?E9  

|2O]R s  

dBYmiF!+  

一、发动机点火能量多少合适?

0(eB ZdRO  

>")Tf6zw&  

其实没有人能准确回答这一个问题,发动机在什么工作状况下用多少点火能量汽车工厂存储于ECU的只读存储器ROM中。

<f ZyAa3}  

ECU只读存储器ROM中存有500多万组数据,这些数据大多数是通过各种实际工作情况实驗测量优选得出的。发动机工况千变万化,ECU要根据各传感送来的信息计算寻找出只读存储器中与现时相同(或最接近)工况的数据,发出喷油脉宽、点火提前角、闭合角(点火线圈充电时间)指令。

G? ])o5  

一辆车发动机的综合性能,很大程度取决于ECU的数据编写程式,工厂不会公告数据,属知识产权范畴。

!=pn77`g >  

r)lEofX,g+  

UvJ}b  

U\ ig:  

但是有关点火能量的学术研究成果是公开们的,写在教科书上。所以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对发动机点火能量作出正确的认识解读。

]q;Emy  

_64A( U  

9`T)@Uj2n  

c%^7!FSg  

A 、在燃烧条件良好的情况下,成功点燃混合气的跳火能量为0.3mj就可。(0.0041868mJ=0.001)

P!~MZ+7#&  

9V'%<pk''(  

I W)()*8;/  

Hh%I0#  

传统机械触点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50mj,电子无触点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100mj以上。

,V'o4]H  

当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100mj以上时称为高能量点火,现代电喷车都用高能量点火。点火线圈初级能量达到200-300mj或更高称为超高能量点火,多用于稀薄混合气技术发动机(环保,日后发展趋势),压缩比在131,空燃比251

"lQ*1.i  

o-;E>N7t  

Ytgcs( /$  

R5"K]~  

B、点火能量大小由ECU根据发动机工作状况控制,与喷油脉宽类似控制点火线圈初级电流通断时间。

8'n/?.7cX  

控制点火能量大小的目的是既可保证成功点火又可保护各种元器件。例如火花塞、分电器、点火线圈初级、点火模块等等及感少电磁波幅射干扰。

pqUCqo!m\  

&-s'BT[PGq  

YRv&1!VLE  

D*Ik7Pe  

C、其它条件不变时,加大点火能量只是提高较浓或较稀混合汽混成功点火概率,所以对于怠速、低速更有利。

u583_k%  

.P.z B}0=  

;2@BO-3K  

$B kubWM  

D、点火能量达到一定值后,点火能量大小不会影响发动机功率(燃烧速度) 即所谓的增加马力。

i:rFQ8 I  

很多人对此有误解,认为.点火能量越大燃烧效率越高,其实是点火成功与不成功的问题。

|u0( t,T  

T<JwD[ (  

mNb ?*3\  

ZAJp%   

E、燃烧的速度(效率)主要取决于混合汽的浓度、温度、压力,及气缸内混合气扰流速度,这个理沿用了100多年,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能改变这个事实。例如同样的点火能量,北方冬天发动机温度不足,使燃烧效率低,油耗上升。

[/ !;_b\X  

混合气温度越高,分子动能越大燃烧的速度快,一点即着,高到一程度甚至自燃即点火能量为0,所以,发动机转速越高温度也根随增高,用较小的点火能量即可。

L lw&& K  

uGwJ K`!~  

"+z?x~rk  

%*o8L6 Hn  

F、假如混合气浓度不在着火区,点火能量再大也无法成功点火。

kWlAY%   

uK ("<u|  

&3v&i*DG,I  

#5&jt@NS  

G、点火失败原因:1. 混合气在浓限或稀限区2.火花塞断火。

_Mc>W0'5@  

w %c  

PfG`C5 d  

]Z4zF"@  

请参看图(1-6)

9.M{M06;  

Ulqh@CE)  

8 #oR/Nt  

aW{L7N%  

二、火花塞的能量转换特性

<9@7,2  

aIvBY78o  

#q4*]qGHm  

V;*pL1  

只有把火花塞电能转换成热能的工作特性弄清楚了,才能正确解读点火能量。

h=f6~5l5  

@f=RL)$|  

q}Rlo/R  

(1y='L2rj  

A、火花塞跳火由电容放电期(1-10微秒左右)温度达60000K(色溫单位K=+273.15)。,及电感放电期(最大量:传统约0.7ms无触点大于1.2ms) 温度达3000K

P7Z<0Dt\}  

hqWPf  

~ \-r  

CElPU`J,\[  

B、正常情况下混合气由火花塞电容放电期点燃,当混合气成功点燃后电感放电期对输出动力没有存在的实质意义,只会加速火花塞电极的烧蚀。就如我们启动发动机扭钥匙,着机了还在扭住不放手一样多余。

3[iSF5%V*p  

祥見:http://www.dncc.cn/bbs/dispbbs.asp?boardid=41&id=8969

$]Rl__;  

当电容放电期不能成功点火时,电感放电期持续的火花延续点火,适当延长火花期还有利于残余气体燃烧,有利环保,这是它存在的目的。

DXt]b,  

,^n-L&  

wxH (&CB-{  

03P N{<  

C、火花塞电极形状对跳火电压及放电时间有影响,但変化量不大。反而发动机工况对跳火电压及影响甚大,不同的工况跳火电压可达67kv变化之多。

2U=/<3;u  

跳火电压是个变量,其它条件相对稳定时,只要影响因素是压力及温度。

j;ff } b  

kX ~-g  

I_"H gx<  

zIA u3  

D、火花塞间隙跳火前如同稳压二极管(拑位),虽然点火线圈可输出几万伏高压,但到达击穿电压时点火线圈电压就升不上去了,跳火后如同一个电阻,点火线圈的剩余能量通过这个电阻泄放,产生持续的火花。

% K9; qJ5  

w (vE2Y ?  

n,Yr!W:h  

|%2/I>o  

E、火花塞间隙小,电极吸热作用使间隙中的混合气体温度难上升,不易着火,过小就进入淬火区。

(A]m=  

火花塞间隙大,跳火能量上升(电压增大),但压力高温度低时容易发生击不穿混合气(断火)现象。

Zy!)8<Cgm'  

火花塞间隙在0.7mm-1.2mm之间,点火线圈能量大间隙也适当增大,对提高点火成功率有利。

Kl46CZs#8  

K9I,Q$&xX  

?D~SHcBaN  

O[hbu![  

F、火花塞能量来自点火线圈,所谓有高能量火花塞实是无稽之淡。

R vz.ym:F  

不管用何材料制造火花塞电气性能是一样的,只有使用寿命不同。

CF}Nom)  

火花塞二个电极都是导体,其间隙中的混合气为负载,原理如同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铜导体线或铁导体线去连接一个相同电阻的负载时,所通过的电流是相等的,即转换的热能大小一样。

+|"n4iZ!)  

G、贵金属(铱、铂…)有较低的电子发射势垒,所以跳火电压比普通火花塞低,互换时贵金属火花塞间隙应略大于普通火花塞间隙才匹配。

FTYLMQ i  

13&>w{S}  

XsN#<"f;i  

4p.{G%h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

?{z$ { bD  

A、 点火线圈输出能量不变时,火花塞击穿电压越高,火花塞电容放电能量越大,则电感放电火花期变短。

RHAr[$  

B、 点火线圈输出能量变大,火花塞击穿电压不变时,则电感放电火花期变长。

3 <lhoD  

%1 ^jd\  

wP':B AQ4U  

?N*@o.  

重要提示:点火能量大小不会影响发动机混合气燃烧速度的理解为 B[|/wHMsT}  
E+Mdl*  

:uDB3jN[  

oXkhj,{y5  

100mj150mj能量通过火花塞时,火花塞电容放电能量相等,时间也相等,电感放电火花期时间长短不同,即在相等的时段内所发出的热功相约。 d`7] reh  
FCJ(D!  

W%cPX0  

a<.@+sj{  

7^=jv~>wP  
j(JI$  

Z9I./s9  

K%Bi8d  

CuNHDYQ&3  

l ,.;dw  

~-/AKaK}  

三、点火线圈能量

iDsjIW\j  

) UJMmw\  

X)~-MY*p  

D<`X B*  

点火线圈即高压变压器,简单工作原理: 变压器初级电流变化引起变压器内磁通量变化,次级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高压)

 ulQE{c[  

有两种点火方式:

{f)p|)  

A.。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

)J PcSy*  

点火系统产生高压前以点火线圈建立磁场能量的方式储存点火能量。

' BC-'Ot  

特点:靠断开初级线圈电流产生点火电压,火花持续时间长。

#&2mu  

Bpgl U=Qr  

''Hq-Ng  

]`MRH[{  

B.电容储能式点火系

AVi|JY)>  

点火系统产生高压前,先从电源获取能量以蓄能电容建立电场能量的方式储存点火能量。

H}:apRb  

特点:靠电容通过初级线圈放电产生点火电压,放电能量大,时间短,可在一个燃烧期作1-3次跳火。

c=ZX7U  

LaLA }1!  

根据实驗正实,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更适合家用轿车发动机,所以汽车基本都采用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而不是成本及技术原因。

^oA^z1>3  

rNZN}g  

m%m8002  

=`g+3 O;<  

电感蓄能式点火线圈其输出负荷为50PF(火花塞电极默认电容)时,次级电压上升时间一般为10s~50μs,幅值在35kV左右。

RBiDU}j  

点火线圈初级电流按指数曲线规律上升,通电时间长电流大。点火线圈初级电流越大断开时输出能量越大,电流越小断开时输出能量越小。ECU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对点火线圈能量的控制。

jFnq{L t  

umK~K!i  

79=w]y  

;)~loa1\  

点火线圈并不复杂,设定点火线圈最大能量后,可根据电工学公式计算出各项參数进行试制后定型生产。

D~G24k6b3  

*O+G}_}  

F$N"&<[c  

RHZ5f0b4L  

四、 探讨结论

Es/\/vF7]D  

V\^3I7F  

</ 3 Shq  

uDJi2,|n  

清华大学研究说明,传统点火改为高能点后功率提高不足4%。

UE^_SZ  

l=G=J(G  

`KBgVhS>  

`oQ)qa_  

现代电喷车都用高能量点火系统,我们改装点火能量还有多大的提升余地?

&(a#I]`9M  

为什么提高点火线圈能量后或多或少都有表现?

v ).V&":  

点火能量是否可增大到1000MJ,上限是多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多大? %H OMX{~}#  
nk.m G ny  

.Y B}w  

P(OgT/7A  

最具讽刺的是厂家要控制点火能量的输出不要过大,而改装者却越大越好。 ~3k& =3d]  
QoZ7l]^  

=gI;%M\'  

^/;W;C{4  

有人说是汽车厂设计的疏忽,有人说是成本原因,也有人说厂家是对的。各人自己去解读吧。

Jvi"K  

u Qy5t:!  

%(4G[R[  

AF{k^^|H  

yQwj [  

&fBLPF%6  

l*[.  

五、本人浅见 W5-p0,?[6  
u(JC 4w'  

Df;FOTTi%  

)8oI  s  

T3['6%  

uc%75TJ@  

g=pz&cz;>\  

从有关文献中可知: }K;@$B6,@  
gq[}/E0e  

"rc}mq  

]ZO^@sH  

M0c"wi@S_  

D6bCC; h=  

yKZ~ ^  

A、火花塞间隙不变时,最小跳火能量决定于温度及压力。最小跳火点火能量大小是随发动机各种工况改变的。 %PlPXoG=  
=\X<UA}  

gvA&F |4  

'^Sa|WXq  

B、 温度及压力不变时混合气过浓或过稀需要更大的点火能量才能点燃,即增大跳火电压。 hC6$>tl  
D eXnE$XH  

-QZped;?*  

+;cw<9%0  

C、 混合气燃烧的速度(效率)主要取决于混合的浓度、温度、压力,及气缸内混合气扰流速度,与点火能量大小无关。 $orhY D3gv  
-} Z  

urog.Q  

y4shW|>5_  

D、最小点火能量虽然能点燃混合气,但为保险起见,应适当加大。 S)Ld^0w  
B>~E6j7[Mp  

8vaqj/  

fh,Y#.V`  

E、 混合气浓度在着火区时,火花塞跳火即可成功点火。混合气浓度不在着火区,点火能量再大也无法成功点火。 &G'R{s&"  
lz# inC|  

^(6.P)$  

<Ojf&C^Z  

5@Rf]'1B0  

w+ _'BU1#  

m~X :KwK4  

所以1点火能量越强,点着混合气概率越高,即范围变宽(见图曲线)。因发动机低转速时进气量大压力上升,温度又较低,所以提高点火能量对改善低速及怠速点火性能较为明显。但是随着发动机转速的提高,由于混合气着火容易,造成点火失败原因减少,发动机输出就不会有什么差异了。

I,q3J1 K  

79S=n,O  

|-Y,:sY:  

3<?(1kSo>>  

所以2,混合汽燃烧时间在750μS-2500μS之间,高能点火火花持续时间在1200-1800μS

P>jlFm  

当用1800μS火花能量去点燃混合汽燃烧时间只有1000μS的混合气时,会出现什么状况呢?

MJDFm,  

答案是:混合气已燃烧完结而火花塞还在跳火,电离通道生产的高热加上火花塞自身温度加速了火

>L5[dkg%  

花塞电极的烧蚀,也增加了点火系统负担。这样讲你应明白为何ECU要有调节点火能量功能了吧。 B-'Xk{  
H8rDG/>^  

c9r, <TR9  

]Dd=q6  

&0+;E-_  

C`% cPl  

Xg_M{t  

所以3ECU根据不同的工况输出恰到好处的点火能量,达到既不失火又可保护点火系统元件的目的。事实是这种保护会使发动机点火成功率范围变窄(见图曲线),在低转时确实会帶来某些时刻点火失败,造成发动机抖动,也因点火失败造成功率损失。所以当用较强能量的点火线圈时,对低转点火成功率会提高,就是所讲低速好了。

{D={>0  

%scSp&X  

p%/Z  

Ka%u#};  

所以4,我个人认为厂家的点火能量选择是为了达到“保护”与“能量”的平衡,牺牲了非工作转速区的性能。这个道理与怠速的稳定性及耗油的矛盾是一样的。某发动机把目标怠速定在500转时省油但抖动很大,怠速定在1000转时很稳定却费油,最后为取平衡怠速定在800转。但并不影响发动机正常转速工作的动力性。

mwU|Hh)N]  

-9W)|toWb"  

pbc<326X"  

TC[(mf:8  

一台发动机推出市场之前,厂家一定经过各种测试。点火系统是关系到整机功率输出的重要一环,不管发动机设计、制造工艺多优秀,当点火时间失准、点火能量不够造成失火时,发动机性能将大打折扣。

5jMI33D  

厂家有各种设备仪器,实驗资源来对发动机性能测试,所以厂家必定会通过各种实驗选择一个合适能量点火线圈的。

LKC^Y) 6o  

当我们用感觉去测试点火线圈时,厂家却是用电脑图象观察分折,不在一档次。

WK$d<:"  

厂家做了99%的爬山工作,不可能最后由我们用1%代价去达到顶峰。

, yd]R4M  

\mo NpKf  

v^0*{7N'  

_A/q bm  

>))f;$D=  

结论:增大点火能量,成功点燃混合气概率越高,大到多少合适我不知道。 -s6k't  

&# < M o  

[:BD9V  
q]2t3aY%  

UbDpSfub  

or qL0i  

%'w?fqk  

^xX1G _{  
"lRxatM  
Oy_%U*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06-30 21:35:43编辑过]
级别: 黄金长老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5-06-30
& P %#  
E2z=U  
8G2QI4  
-e?n4YO*\  
UUM:*X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级别: 黄金长老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5-06-30
2 ?-JW2 E"uT  

主要论点参考文献为上海交通大学四年级在用参考教材〖汽车发动机原理教程〗。图123456

JqV}$E"M2  

^O<@I  
Tnas$=J  
A4 /gVi|  
JOyM#g9-?  
^!$=(jh.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级别: 黄金长老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5-06-30
3 )%f]P<kq6  
jpTk@  
yF|+oTp  
|oe  
+>$Kmy[3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06-30 21:31:37编辑过]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级别: 金虎长老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5-06-30
4
简易人生~ 不卑不亢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5-06-30

真是受益匪浅。不错。小红杏,多发点类似的文章。

看来我的想法真没错,改装来改装去,最终还是要回到原厂设置。

就当走了一次学习的过程吧。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5-06-30

版主们,看到小红杏了。

你们还不设---------精。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5-06-30
我只会开老爷车!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认证码: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