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银行
  • 5401阅读
  • 17回复

漫谈发动机点火能量---原创

楼层直达
级别: 黄金长老

S'Q$N-Dy  

|82V` CV  
pPh_p @3I  
\~y>aYy  
*GRhZ~U  

hH[JY(V  

0^[ " &K/  

O=m GL  

一、发动机点火能量多少合适?

Z6h.gaQ7 H  

Q?1 KxD!  

其实没有人能准确回答这一个问题,发动机在什么工作状况下用多少点火能量汽车工厂存储于ECU的只读存储器ROM中。

Vq<|DM3z<  

ECU只读存储器ROM中存有500多万组数据,这些数据大多数是通过各种实际工作情况实驗测量优选得出的。发动机工况千变万化,ECU要根据各传感送来的信息计算寻找出只读存储器中与现时相同(或最接近)工况的数据,发出喷油脉宽、点火提前角、闭合角(点火线圈充电时间)指令。

np>*O}r*  

一辆车发动机的综合性能,很大程度取决于ECU的数据编写程式,工厂不会公告数据,属知识产权范畴。

67sb D<r  

gT+/CVj R  

+,KuYa{lu  

ofi']J{R  

但是有关点火能量的学术研究成果是公开们的,写在教科书上。所以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对发动机点火能量作出正确的认识解读。

XR&*g1  

&O[o;(}mFI  

$M8'm1R9  

#8RQ7|7b|  

A 、在燃烧条件良好的情况下,成功点燃混合气的跳火能量为0.3mj就可。(0.0041868mJ=0.001)

s2$R2,  

'5Y8 rv<  

'[HFIJ0K!  

T#( s2  

传统机械触点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50mj,电子无触点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100mj以上。

IOJfv8  

当点火线圈初级能量可达100mj以上时称为高能量点火,现代电喷车都用高能量点火。点火线圈初级能量达到200-300mj或更高称为超高能量点火,多用于稀薄混合气技术发动机(环保,日后发展趋势),压缩比在131,空燃比251

KomF)KQ2r  

R=IeAuZR4k  

}&!rIU  

 \n`]QN  

B、点火能量大小由ECU根据发动机工作状况控制,与喷油脉宽类似控制点火线圈初级电流通断时间。

NfN#q:w1  

控制点火能量大小的目的是既可保证成功点火又可保护各种元器件。例如火花塞、分电器、点火线圈初级、点火模块等等及感少电磁波幅射干扰。

\Q3m?)X=Gd  

Pajr`gU  

7g=Ze~aq  

7u!p.kN  

C、其它条件不变时,加大点火能量只是提高较浓或较稀混合汽混成功点火概率,所以对于怠速、低速更有利。

air{1="<-  

%u!#f<"[  

MenI>gd?  

xo?f90+(  

D、点火能量达到一定值后,点火能量大小不会影响发动机功率(燃烧速度) 即所谓的增加马力。

!5[?n3  

很多人对此有误解,认为.点火能量越大燃烧效率越高,其实是点火成功与不成功的问题。

rs!J<CRq  

A87Tyk2Pi  

d~YDg{H  

fFiFc^  

E、燃烧的速度(效率)主要取决于混合汽的浓度、温度、压力,及气缸内混合气扰流速度,这个理沿用了100多年,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能改变这个事实。例如同样的点火能量,北方冬天发动机温度不足,使燃烧效率低,油耗上升。

Pbz-I3+66  

混合气温度越高,分子动能越大燃烧的速度快,一点即着,高到一程度甚至自燃即点火能量为0,所以,发动机转速越高温度也根随增高,用较小的点火能量即可。

1jQz%^~  

`N2zeFG  

zn @tLLX  

~(G]-__B<  

F、假如混合气浓度不在着火区,点火能量再大也无法成功点火。

p4|:u[:&  

=DvnfT<  

c :hOQZ  

dt^yEapjM  

G、点火失败原因:1. 混合气在浓限或稀限区2.火花塞断火。

xlv:+  

sw8Ic\vT  

;m{[9i` 2  

;m@>v?zE  

请参看图(1-6)

!V7VM_} @Y  

1h"0B  

{;=+#QK/  

+SZ#s :#SE  

二、火花塞的能量转换特性

r]kLe2r:B  

5 S7\m5  

&yp_wW-  

+Y'(,J  

只有把火花塞电能转换成热能的工作特性弄清楚了,才能正确解读点火能量。

0 \&4?  

yLipu MNV  

O qHD=D[  

tb"UGa  

A、火花塞跳火由电容放电期(1-10微秒左右)温度达60000K(色溫单位K=+273.15)。,及电感放电期(最大量:传统约0.7ms无触点大于1.2ms) 温度达3000K

,4)zn6tC  

L:}hZf{p*  

z^ rf;  

kL*  DU`  

B、正常情况下混合气由火花塞电容放电期点燃,当混合气成功点燃后电感放电期对输出动力没有存在的实质意义,只会加速火花塞电极的烧蚀。就如我们启动发动机扭钥匙,着机了还在扭住不放手一样多余。

~+/IzckrG  

祥見:http://www.dncc.cn/bbs/dispbbs.asp?boardid=41&id=8969

X3-pj<JLY  

当电容放电期不能成功点火时,电感放电期持续的火花延续点火,适当延长火花期还有利于残余气体燃烧,有利环保,这是它存在的目的。

MzM"r"u  

O2g9<H   

t(AW2{%}  

Ne#FBRu5  

C、火花塞电极形状对跳火电压及放电时间有影响,但変化量不大。反而发动机工况对跳火电压及影响甚大,不同的工况跳火电压可达67kv变化之多。

fIe';a  

跳火电压是个变量,其它条件相对稳定时,只要影响因素是压力及温度。

2tD{c^ 9<  

Hi%)TDfv  

k _;g-r,  

^AhV1rBB  

D、火花塞间隙跳火前如同稳压二极管(拑位),虽然点火线圈可输出几万伏高压,但到达击穿电压时点火线圈电压就升不上去了,跳火后如同一个电阻,点火线圈的剩余能量通过这个电阻泄放,产生持续的火花。

Ec/&?|$  

srlxp _^  

+Y?) ?  

tm1#Lh0  

E、火花塞间隙小,电极吸热作用使间隙中的混合气体温度难上升,不易着火,过小就进入淬火区。

{S@gjMuN  

火花塞间隙大,跳火能量上升(电压增大),但压力高温度低时容易发生击不穿混合气(断火)现象。

:9DyABK=Cv  

火花塞间隙在0.7mm-1.2mm之间,点火线圈能量大间隙也适当增大,对提高点火成功率有利。

v^J'] p  

G)?j(El  

Q8A+\LR~)  

mN l[D  

F、火花塞能量来自点火线圈,所谓有高能量火花塞实是无稽之淡。

{3SK|J`  

不管用何材料制造火花塞电气性能是一样的,只有使用寿命不同。

H]*B5Jv~  

火花塞二个电极都是导体,其间隙中的混合气为负载,原理如同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铜导体线或铁导体线去连接一个相同电阻的负载时,所通过的电流是相等的,即转换的热能大小一样。

z:N?T0b(  

G、贵金属(铱、铂…)有较低的电子发射势垒,所以跳火电压比普通火花塞低,互换时贵金属火花塞间隙应略大于普通火花塞间隙才匹配。

1NG[   

TwF.UL@G%  

uKTYb# E7  

"HwlN_PA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

?%lfbZ  

A、 点火线圈输出能量不变时,火花塞击穿电压越高,火花塞电容放电能量越大,则电感放电火花期变短。

}[PC Yn S  

B、 点火线圈输出能量变大,火花塞击穿电压不变时,则电感放电火花期变长。

.81 ~ K[  

PsS.lhj0"  

- (q7"h  

ttt4h  

重要提示:点火能量大小不会影响发动机混合气燃烧速度的理解为 9[ o$/x}  
;RQ}OCz9}8  

myd:"u,}9  

'!`]Zc  

100mj150mj能量通过火花塞时,火花塞电容放电能量相等,时间也相等,电感放电火花期时间长短不同,即在相等的时段内所发出的热功相约。 ZG~d<kM&8s  
dOKe}?}==  

:YLurng/]  

["<'fq;PJ  

,K|UUosS-#  
dyohs_  

GR_caP  

MT$)A:"  

z<.? 8bd  

(%"9LYv  

bR8`Y(=F9b  

三、点火线圈能量

qv'w 7T  

]'-y-kqY  

8_"NF%%(n  

AWKJ@&pA9m  

点火线圈即高压变压器,简单工作原理: 变压器初级电流变化引起变压器内磁通量变化,次级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高压)

9%1J..c  

有两种点火方式:

>[;=c0(  

A.。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

Bv' %$}}-  

点火系统产生高压前以点火线圈建立磁场能量的方式储存点火能量。

'tvuw\hhL  

特点:靠断开初级线圈电流产生点火电压,火花持续时间长。

XmwAYf  

2J8:_Ql3I  

*8/Xh)B;  

 mPk'a  

B.电容储能式点火系

Fu tS  

点火系统产生高压前,先从电源获取能量以蓄能电容建立电场能量的方式储存点火能量。

f$ xp74hw3  

特点:靠电容通过初级线圈放电产生点火电压,放电能量大,时间短,可在一个燃烧期作1-3次跳火。

&|~7`  

/[.V(K D  

根据实驗正实,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更适合家用轿车发动机,所以汽车基本都采用电感蓄能式点火系统,而不是成本及技术原因。

EIg~^xK  

IMH4GV r"  

A'DFY {  

73;Y(uh9  

电感蓄能式点火线圈其输出负荷为50PF(火花塞电极默认电容)时,次级电压上升时间一般为10s~50μs,幅值在35kV左右。

| ys5.|  

点火线圈初级电流按指数曲线规律上升,通电时间长电流大。点火线圈初级电流越大断开时输出能量越大,电流越小断开时输出能量越小。ECU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对点火线圈能量的控制。

0 K%okq|n  

e*7O!Z= O  

n/_q  

4$xVm,n|  

点火线圈并不复杂,设定点火线圈最大能量后,可根据电工学公式计算出各项參数进行试制后定型生产。

s2O()u-  

1 /M^7Vb.  

|+ F ~zIu'  

<m-(B"F X  

四、 探讨结论

&|Gg46P7  

|S8$NI2  

p/Ul[7A4e  

}b1G21Dc!  

清华大学研究说明,传统点火改为高能点后功率提高不足4%。

}c8nn  

z6`0Uv~  

f#ZM 2!^!  

}ktIG|GC  

现代电喷车都用高能量点火系统,我们改装点火能量还有多大的提升余地?

vb[ 0H{TT2  

为什么提高点火线圈能量后或多或少都有表现?

t{c:<nN  

点火能量是否可增大到1000MJ,上限是多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多大? Z7bJ<TpZ  
=Xvm#/  

aB6/-T+ u  

|yz[mP*;o  

最具讽刺的是厂家要控制点火能量的输出不要过大,而改装者却越大越好。 W!$U{=  
;:Z5Ft m  

U\Y0v.11  

#w%-IhP  

有人说是汽车厂设计的疏忽,有人说是成本原因,也有人说厂家是对的。各人自己去解读吧。

'k ]~Q{K$  

'm`}XGUBS  

uWKmINjv'  

riOaqV  

?2#'>B  

8cOft ;|qB  

Gu~*ZKyJ  

五、本人浅见 <7Pp98si,u  
A811VL^  

?yS1|CF%&y  

WChP,hw  

2; ^ME\  

tz@MZs09  

SQ>i:D;  

从有关文献中可知: EraGG"+  
jfuHZ^YA  

(wDE!H7  

bU! v  

c2npma]DZ  

wX,V:QE  

I~GF%$-G  

A、火花塞间隙不变时,最小跳火能量决定于温度及压力。最小跳火点火能量大小是随发动机各种工况改变的。 ^Bx[%  
O `}EiyV  

AYts &+  

h!EA;2yGKa  

B、 温度及压力不变时混合气过浓或过稀需要更大的点火能量才能点燃,即增大跳火电压。 FfoOJzf~o  
3*b5V<}'|  

_VtQMg|u  

@mp`C}x"0&  

C、 混合气燃烧的速度(效率)主要取决于混合的浓度、温度、压力,及气缸内混合气扰流速度,与点火能量大小无关。 cr7MvXF-  
L * n K> +  

xQy,1f3s+  

g7oY1;  

D、最小点火能量虽然能点燃混合气,但为保险起见,应适当加大。 i`,FXF)  
Fu7:4+  

"gJ?LojB<  

0.GFg${v`  

E、 混合气浓度在着火区时,火花塞跳火即可成功点火。混合气浓度不在着火区,点火能量再大也无法成功点火。 3bEcKA_z(  
Xr*I`BJ  

m$0W^u  

L*z=!Dpo  

:e<jD_.X  

*WE8J#]d  

k1&9 bgI  

所以1点火能量越强,点着混合气概率越高,即范围变宽(见图曲线)。因发动机低转速时进气量大压力上升,温度又较低,所以提高点火能量对改善低速及怠速点火性能较为明显。但是随着发动机转速的提高,由于混合气着火容易,造成点火失败原因减少,发动机输出就不会有什么差异了。

91OxUVd  

7FH(C`uKi  

k>&cHCS`*  

)N 3^r>(e<  

所以2,混合汽燃烧时间在750μS-2500μS之间,高能点火火花持续时间在1200-1800μS

UZ<K'H,q  

当用1800μS火花能量去点燃混合汽燃烧时间只有1000μS的混合气时,会出现什么状况呢?

*)K\&h<{  

答案是:混合气已燃烧完结而火花塞还在跳火,电离通道生产的高热加上火花塞自身温度加速了火

Kk^*#vR  

花塞电极的烧蚀,也增加了点火系统负担。这样讲你应明白为何ECU要有调节点火能量功能了吧。 8e?/LA%MU  
=\6)B{#T  

IWE([<i}i[  

?("O.<  

dBI-y6R  

h@`Rk   

\d"\7SA  

所以3ECU根据不同的工况输出恰到好处的点火能量,达到既不失火又可保护点火系统元件的目的。事实是这种保护会使发动机点火成功率范围变窄(见图曲线),在低转时确实会帶来某些时刻点火失败,造成发动机抖动,也因点火失败造成功率损失。所以当用较强能量的点火线圈时,对低转点火成功率会提高,就是所讲低速好了。

_&, A  

*fm?"0M5  

r $S9/  

D#<y pJR  

所以4,我个人认为厂家的点火能量选择是为了达到“保护”与“能量”的平衡,牺牲了非工作转速区的性能。这个道理与怠速的稳定性及耗油的矛盾是一样的。某发动机把目标怠速定在500转时省油但抖动很大,怠速定在1000转时很稳定却费油,最后为取平衡怠速定在800转。但并不影响发动机正常转速工作的动力性。

m ywx V  

TU?n;h#TZ  

R}Zaz3( Hd  

DQhHU1  

一台发动机推出市场之前,厂家一定经过各种测试。点火系统是关系到整机功率输出的重要一环,不管发动机设计、制造工艺多优秀,当点火时间失准、点火能量不够造成失火时,发动机性能将大打折扣。

o,k#ft<  

厂家有各种设备仪器,实驗资源来对发动机性能测试,所以厂家必定会通过各种实驗选择一个合适能量点火线圈的。

r;f \^hVy  

当我们用感觉去测试点火线圈时,厂家却是用电脑图象观察分折,不在一档次。

&[\zs&[@y  

厂家做了99%的爬山工作,不可能最后由我们用1%代价去达到顶峰。

'PMzm/;8st  

&m(eMX0lU  

(I`< ;  

`Geq,  

Qzk/oH s  

结论:增大点火能量,成功点燃混合气概率越高,大到多少合适我不知道。 S4~;bsSx  

TA Yt:  

u=  +  
! xqG-rd '  

yZ)ScB^  

x}>tX  

yRi/YR#  

tx1jBh:e=  
S'JeA>L  
3ElpS^ 2W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06-30 21:35:43编辑过]
级别: 黄金长老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5-06-30
kUg+I_j6*  
P('t6MVl T  
ntj`+7mw  
C{UF~  
GSz @rDGY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级别: 黄金长老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5-06-30
2 0xMj=3']  

主要论点参考文献为上海交通大学四年级在用参考教材〖汽车发动机原理教程〗。图123456

^%<pJMgdF  

,o#kRWRG  
uGVy6,  
<4 8<86TP  
n1v5Q2xw  
n.}T1q|l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级别: 黄金长老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5-06-30
3 h&@R| N  
NF$\^WvYSP  
Oeya%C5'  
m(O vD!  
+ bhym+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06-30 21:31:37编辑过]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级别: 金虎长老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5-06-30
4
简易人生~ 不卑不亢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5-06-30

真是受益匪浅。不错。小红杏,多发点类似的文章。

看来我的想法真没错,改装来改装去,最终还是要回到原厂设置。

就当走了一次学习的过程吧。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5-06-30

版主们,看到小红杏了。

你们还不设---------精。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5-06-30
我只会开老爷车!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认证码:
上一个 下一个